收藏 分销(赏)

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及优化路径——以福建省为例_梁发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060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及优化路径——以福建省为例_梁发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及优化路径——以福建省为例_梁发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及优化路径——以福建省为例_梁发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识别及优化路径以福建省为例梁发超1,朱润苗2,刘黎明3(1.华侨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福建 泉州362021;2.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福建 福州350117;3.中国农业大学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 北京100193)摘要: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质量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对2020年福建省64个县域单元的乡村振兴质量进行测度;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障碍因素。基于评价结果,识别乡村振兴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振兴总体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2、空间上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从5个维度而言,生态宜居指数值最大,其次为生活富裕指数,乡风文明有待加强。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对乡村振兴总质量的影响较大;对乡村振兴总质量影响较大的五大障碍要素依次为:医疗服务、生产产出、资源设施、产业融合、生产条件。福建省乡村振兴类型分别为弱发展型、单维主导发展型、双维驱动发展型、多维综合发展型4种。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障碍诊断结果,提出不同类型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乡村振兴;质量评价;产业兴旺;类型识别;障碍因素;优化路径;福建省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462(2023)03-0172-08

3、DOI:10.15957/ki.jjdl.2023.03.018Type Recognition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Based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LIANG Fachao1,ZHU Runmiao2,LIU Liming3(1.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Fujian,China;2.School of G

4、eographical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Fujian,China;3.College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Abstract: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ecological livability,rural civilization,effective governance,and affluent l

5、ife,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t usesthe projection pursuit model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to measur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ruralrevitalization of 64 county units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20,analyzes the o

6、bstac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ruralrevitalization by the means of the obstacle degree model.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types of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pa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overall quality ofrural revital

7、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was at a medium level,and the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high in thewest and low in the east.In terms of the five dimensions,the ecological livability index was the largest,followed by theaffluent life index.The rural civilization needed to be enhanced.2)Indu

8、strial prosperity and rural civilization had agreater impact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five major obstacles that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theoverall qual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re medical services,production output,resource facilities,industrial integration,andproductio

9、n conditions respectively.3)There were four typ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weak developmenttype,single-dimension-leddevelopmenttype,dual-dimension-drivendevelopmenttype,andmulti-dimension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ype.Combined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bstacle

10、diagnosis results,optimization paths for different type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fully promoting the rural收稿时间:2022-09-16;修回时间:2023-01-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GL1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05);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年度项目(FJ2021XZB076)作者简介:梁发超(1983),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与土地管

11、理、乡村景观规划管理与公共政策。E-mail:通讯作者:刘黎明(196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E-mail:第43卷第3期2023年3月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Vol.43,No.3Mar.,2023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耕地非农化、村庄空心化、农村社会主体老弱化等“乡村病”的滋生1-2,导致城乡发展差距过大。针对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失衡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

12、展状况存在差异,乡村振兴也存在区域发展特色,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却出现了效益不高、不可持续等问题,通过乡村振兴质量评价,能够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状况,监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识别乡村振兴类型并找准适宜发展路径,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国内乡村振兴研究多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解读、乡村振兴评价、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和旅游的衔接等方面4-7。其中,乡村振兴评价和路径优化研究颇受瞩目,并已取得一定成果,现有研究涵括省、市、县和镇村等多尺度,多根据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目标要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8-9,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等10-11;

13、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上,选取典型区域作为案例区,根据区域乡村发展状况,划分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区,并提出不同类型区的乡村振兴优化路径及其发展模式12-13,其中乡村发展类型的识别多从乡村地域发展要素与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所制定的村庄分类原则等角度进行切入14-15。国外侧重于关注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为此,不同国家进行多种尝试,土耳其通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来创造地域独特性感知,以此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转型16;日本重视发挥农村领导人的作用,鼓励农民、非农民、非营利组织等组成合作组织参与乡村发展17;欧盟国家通过成立欧洲农村发展农业基金来解决农村贫困和

14、促进农村发展等问题18。迄今,乡村振兴评价虽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乡村振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一致,亟需结合区域特点发展完善。而关于乡村振兴优化路径研究多通过案例分析,从问题研究和理论剖析等角度进行定性阐释,基于乡村振兴要素的优势和弱项定量识别的优化路径研究却较为薄弱,亟待补充研究。乡村振兴的质量研究是把握战略实施效果和进度的前提,也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而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区,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单元19。鉴于此,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64个县域单元进行乡村振兴质量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诊断其障碍要素并识别乡村振兴

15、类型,综合考虑县域发展条件,提出不同类型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促进福建省乡村振兴高质量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1 研究理论分析框架1.1 理论基础根据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产业兴旺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繁荣为目的,是乡村发展建设的经济基础20;生态宜居是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角度推动乡村生态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乡风文明是继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和谐文明的乡土社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人文基础,旨在维护乡村和谐稳定,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增强基层自治能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生活富裕是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推动现代

16、化发展成果与农村居民共享,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2,21。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理论分析,乡村振兴五大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质量。因此,本研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5个维度,15个要素及26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表1)。根据指标建立的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和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综合研究区的发展状况,在产业兴旺维度上,关键以农业发展为主线,不断盘活利用乡村和农业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及其附加产品和服务,故而建立生产产出、生产条件和产业融合等3个要素层5,9。在生态宜居维度上,单一自然生态条件无法充分衡量乡村生态宜居程度,需将人类生活需求及其条

17、件纳入考虑。因此,构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等2个要素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quality evaluation;industrial prosperity;type recognition;obstacle factors;optimization path;Fujian Province第3期梁发超,朱润苗,刘黎明: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识别及优化路径173层22。在乡风文明维度上,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基础设施是乡风文明的实现载体,而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现代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是乡风文明的发展动力和目标。因此

18、,用资源设施、受教育水平和文明建设成果等3个要素表征乡风文明8,23。在治理有效的维度上,民主法治、冲突处理和治理成效是其重要衡量表征9。实现共同富裕和发展成果共享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用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要素来表征生活富裕24-25。2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浙江省、江西省和广东省接壤,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全省陆地面积121 714 km2,下辖9个设区市,85个县级行政单元。为保持研究单元的整体性,将设区市的市辖区做合并处理,而泉州市的金门县暂时不纳入研究范围。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单元

19、数量为64个(图略)。境内地形多山地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背山靠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福建地处亚热带,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种植。2020 年GDP达到43 903.89亿元,城镇化率为68.8%。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较高,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2 数据来源本研究主要数据来源:2020年的 福建统计年鉴、福建各设区市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来源于“爱企查”App,本研究筛选出福建省各研究单元于2020年前注册登记并处于运营状态的企业数据;旅游特色村、文化站和传统村落等相关数据通过

20、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的文旅业务和数据发布专栏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遥感解译数据,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人口相关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其他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福建省各市县人民政府网站以及福建省司法厅和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公布的年度数据。2.3 研究方法2 2.3 3.1 1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投影寻踪模型可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数据,寻找最佳投影方向,以此反映数据特征和挖掘数据特征,对于区域综合评估问题的解决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科学性27。采用极差标准化法消除评价指标

21、的量纲差异,构造投影指标函数,旨在挖掘最优投影方向。将P维数据xij,j1,p转为投影向量a a(1),a(2),ap),xij是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则xij的一维投影特征值zi为:zi=j=1p()ajxij,(i=1,2,p)(1)构造投影目标函数。表1乡村振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Tab.1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quality评价维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素层生产产出生产条件产业融合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文明建设资源设施受教育水平民主法治冲突治理治理成效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指

22、标层粮食总产量(t)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人均耕地面积(hm2)乡村劳动力资源(万人)农村专业合作社数量(个)省级生态旅游特色村占比(%)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亿元)生态用地比率(%)地均化肥施用安全强度(kg/hm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省级文明村占比(%)街道综合文化站占比(%)传统村落占比(%)15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占比(%)万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数(件)万人平均信访量(件)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占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每万人卫生技术员(个)万人拥有医院、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农村

23、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农村总人口比(%)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指标属性+-+-+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计算是根据谢高地等26的研究成果,结合福建省的状况进行修正而来;生态用地比率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占区域总面积之比;地均化肥施用安全强度(化肥施用折纯量/耕地总面积)地均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化肥安全施用上限为225 kg/hm2,因此地均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此处取225。174经济地理第43卷第3期梁发超,朱润苗,刘黎明: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识别及优化路径175Q()a=SzDz(2)Sz=i=1n()zi-Ez2n-1(3)Dz=i=1ni=1n()R-riju

24、()R-rij(4)式中:Sz为投影值zi的标准差;Ez为投影特征值zi的均值;Dz为zi的局部密度;R为局部密度窗口半径,R一般取值 Sz,其中 可取值为 0.100、0.010 或0.001;rij为两两投影特征值间的距离,rij=|zi-zk(k1,2,n);u为单位阶跃函数,当Rrij0时,其函数值为1,反之,其函数值为0。确定最佳投影方向。通过求解投影指标函数的最大化来估计最佳投影方向,本研究采用遗传算法来对aj进行优化,该算法通过模拟生物优胜劣汰与群体内部染色体信息交换机制来求解。maxQa=SzDz(5)s.tjma2j=1,()aj 0(6)寻找最佳投影值。z*i=i=1na*

25、jxij(7)式中:z*为投影值,z*数值越大,在本研究中表示乡村振兴质量越高;a*j为最佳投影方向。2 2.3 3.2 2 障碍度诊断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通过障碍度诊断,可以识别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障碍因子,能为促进和提升乡村振兴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计算公式28如下:Oij=FijIijj=1n()FijIij100%(8)Bj=Oij(9)式中:Oij为各指标障碍度,其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各指标对乡村振兴质量的影响程度;Fij为指标偏离度,表示单项指标值与最优目标值之间的差距,用1与标准化后的指标数值之间的差表征;Iij为指标贡献度,本研究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得出的最佳投影方向来表征;Bj表示各要素层的

26、障碍度。2 2.3 3.3 3 乡村振兴类型识别乡村振兴类型识别为了全面评估和提升福建省乡村振兴质量,本研究基于评价结果,借鉴相关研究29-30,识别乡村振兴类型。若某维度的指标评估值大于该维度的指标评估均值加0.5倍标准值则为优势维度,优势维度的功能函数F的判定函数如下:Fj=Average()RDij+0.5Stdev()RDij(10)F Fj(11)式中:Fj为不同维度的评价对比值;RDij为研究单元的各维度指标评估值;F为优势维度值。根据优势维度的数量和类型识别乡村振兴类型,若乡村振兴的优势维度数量为0,其类型识别为弱发展型;若优势维度数量为1,乡村振兴类型识别为单维主导发展型(根据

27、优势维度类型分为I型、E型、C型、G型和L型,分别对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主导发展类型);若优势维度的数量为2,乡村振兴类型则识别为双维驱动发展型;若优势维度数量超过3,则识别为多维综合发展型。3 结果分析3.1 乡村振兴质量空间格局本研究运用自然断点法将乡村振兴质量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总体质量指数介于1.562.57,平均值为2.05,总体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图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市辖区,该区的乡村毗邻城市,各类资源丰富,乡村振兴的推进具有优越性。总体来看,研究区以中等和较低值区为主。因此

28、,乡村振兴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各维度来看,产业兴旺指数介于0.090.70,均值为0.34,极化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南北高,中间相对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南平市内,该区农业特色资源丰富,产业融合程度高,而低值区和较低值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该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耕地非农化严重,农业生产受限。生态宜居指数在0.460.92之间,均值为0.74,高值区和较高值区占研究单元数量达46.88%,该区生态本底条件优越,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较好。乡风文明指数总体较低,其均值为0.24,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宁德市、厦门市、漳州市和三明市等4市的市辖区内,该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资源丰富,精神文

29、明和乡风文明建设成果显著。低值区和较低值区分布在东西两侧,西部县域单元受制于地理位置,资源设施匮乏,闽东南区域则由于传统文化深厚,经济发展程度高,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一定矛盾。乡村治理有效指数值介于0.170.48之间,均值为0.30。高值区和较高值区占研究单元数量的32.81%,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地区和厦漳泉地区。闽西北地区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厦漳泉地区城镇化水平高,社会秩序稳定,法治化程度高,而低值区和较低值区集聚在东部沿海部分区域,该区域的农村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活跃,乡村治理难度较高。生活富裕指数处于 0.250.78 之间,均值为0.43。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市辖区内,该区域人

30、口较集中,经济基础好,各种医疗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实施良好。而低值区和较低值区集聚特征明显,集中分布在闽东地区和闽南地区。该区域受发展强势的市辖区虹吸效应影响,对周围区县的医疗资源的分配形成挤占,使得居民的生活保障设施受到影响。3.2 乡村振兴障碍度诊断运用障碍度模型,对乡村振兴质量的障碍要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产业兴旺指数和乡风文明指数对乡村振兴的质量影响较大,其障碍度分别为30.67%和22.36%。产业兴旺层面,生产产出、生产条件、产业融合的障碍度排名均相对靠前,其平均位次分别为2.47、4.91和4.50(表2),反映了农村产业发展条件,产出状况和产业融合程度对乡村振兴质量的提升和

31、保障具有关键作用,三者有机结合对于乡村振兴的推进意义重大。乡风文明层面,资源设施的障碍度较大,其排名为3.17,说明乡风文明程度的提升对文化载体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所列障碍要素中,医疗服务的平均排名最为靠前,达到2.38,反映了医疗服务配套设施对农村生活质量和乡村振兴效果影响重大。表2福建省乡村振兴质量障碍要素诊断Tab.2Diagnosis of obstacle factor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quality in Fujian Province障碍要素要素平均障碍度(%)要素平均排名医疗服务12.652.38生产产出12.202.47资源设施11.263.1

32、7产业融合9.524.50生产条件8.964.913.3 乡村振兴类型识别及其优化路径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不同维度乡村振兴质量指数的测算建瓯市尤溪县浦城县长汀县安溪县漳平市龙岩市辖区永安市邵武市上杭县沙县武平县连城县宁化县古田县平和县光泽县将乐县永泰县大田县德化县闽侯县武夷山市南平市辖区漳浦县南安市顺昌县南靖县仙游县清流县福安市政和县明溪县建宁县福清市泰宁县闽清县屏南县霞浦县永春县寿宁县华安县诏安县龙海市连江县罗源县松溪县周宁县云霄县长泰县惠安县三明市辖区福鼎市莆田市辖区福州市辖区厦门市辖区宁德市辖区晋江市柘荣县泉州市辖区平潭县漳州市辖区东山县石狮市金门县南平

33、市辖区建瓯市尤溪县浦城县长汀县安溪县漳平市龙岩市辖区永安市邵武市上杭县沙县武平县连城县宁化县古田县平和县光泽县将乐县永泰县大田县德化县闽侯县武夷山市南平市辖区漳浦县南安市顺昌县南靖县仙游县清流县福安市政和县明溪县建宁县福清市泰宁县闽清县屏南县霞浦县永春县寿宁县华安县诏安县龙海市连江县罗源县松溪县周宁县云霄县长泰县惠安县三明市辖区福鼎市莆田市辖区福州市辖区厦门市辖区宁德市辖区晋江市柘荣县泉州市辖区平潭县漳州市辖区东山县石狮市金门县南平市辖区建瓯市尤溪县浦城县长汀县安溪县漳平市龙岩市辖区永安市邵武市上杭县沙县武平县连城县宁化县古田县平和县光泽县将乐县永泰县大田县德化县闽侯县武夷山市南平市辖区漳浦县

34、南安市顺昌县南靖县仙游县清流县福安市政和县明溪县建宁县福清市泰宁县闽清县屏南县霞浦县永春县寿宁县华安县诏安县龙海市连江县罗源县松溪县周宁县云霄县长泰县惠安县三明市辖区福鼎市莆田市辖区福州市辖区厦门市辖区宁德市辖区晋江市柘荣县泉州市辖区平潭县漳州市辖区东山县石狮市金门县南平市辖区建瓯市尤溪县浦城县长汀县安溪县漳平市龙岩市辖区永安市邵武市上杭县沙县武平县连城县宁化县古田县平和县光泽县将乐县永泰县大田县德化县闽侯县武夷山市南平市辖区漳浦县南安市顺昌县南靖县仙游县清流县福安市政和县明溪县建宁县福清市泰宁县闽清县屏南县霞浦县永春县寿宁县华安县诏安县龙海市连江县罗源县松溪县周宁县云霄县长泰县惠安县三明市辖

35、区福鼎市莆田市辖区福州市辖区厦门市辖区宁德市辖区晋江市柘荣县泉州市辖区平潭县漳州市辖区东山县石狮市金门县南平市辖区建瓯市尤溪县浦城县长汀县安溪县漳平市龙岩市辖区永安市邵武市上杭县沙县武平县连城县宁化县古田县平和县光泽县将乐县永泰县大田县德化县闽侯县武夷山市南平市辖区漳浦县南安市顺昌县南靖县仙游县清流县福安市政和县明溪县建宁县福清市泰宁县闽清县屏南县霞浦县永春县寿宁县华安县诏安县龙海市连江县罗源县松溪县周宁县云霄县长泰县惠安县三明市辖区福鼎市莆田市辖区福州市辖区厦门市辖区宁德市辖区晋江市柘荣县泉州市辖区平潭县漳州市辖区东山县石狮市金门县南平市辖区建瓯市尤溪县浦城县长汀县安溪县漳平市龙岩市辖区永安

36、市邵武市上杭县沙县武平县连城县宁化县古田县平和县光泽县将乐县永泰县大田县德化县闽侯县武夷山市南平市辖区漳浦县南安市顺昌县南靖县仙游县清流县福安市政和县明溪县建宁县福清市泰宁县闽清县屏南县霞浦县永春县寿宁县华安县诏安县龙海市连江县罗源县松溪县周宁县云霄县长泰县惠安县三明市辖区福鼎市莆田市辖区福州市辖区厦门市辖区宁德市辖区晋江市柘荣县泉州市辖区平潭县漳州市辖区东山县石狮市金门县南平市辖区图例图例图例图例图例图例a.总体质量指数1.58841.74741.74751.95351.95352.10042.10042.33242.33252.5746b.产业兴旺指数0.09030.19660.19660

37、.27660.27660.36290.36290.47690.47700.7022c.生态宜居指数0.46330.61360.61370.70190.70190.75940.75940.82260.82270.9235d.乡风文明指数0.07840.15440.15440.21140.21150.27560.27570.34730.34740.4857e.治理有效指数0.16920.21720.21730.26250.26260.31500.31510.36960.36970.4832f.生活富裕指数0.25060.33650.33660.39800.39810.45640.45650.584

38、20.58430.7837050 km图1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质量空间格局Fig.1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quality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20176经济地理第43卷结果,对乡村振兴类型进行识别,类型结果如下:弱发展型、单维主导发展型、双维驱动发展型和多维综合发展型(表3)。通过分析不同乡村振兴类型的特点,结合障碍度诊断结果,依据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探讨福建省不同乡村振兴类型的优化路径(图2)。3 3.3 3.1 1 弱发展型弱发展型该类型表现为无明显优势维度,乡村振兴质量以低质量和较低质量为主,

39、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由于大部分地处沿海,第二三产业发展比重大,第一产业发展前景受限;而城镇化进程导致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受到胁迫;乡风文明载体也受到城镇化影响,相关文化设施配套有待完善;区域治理压力较大,乡村振兴质量具有较大提升空间。该类型区无明显发展优势,应着重挖掘区域发展特色,统筹区域资源条件,打造优势维度和主导维度,形成乡村振兴发展极。结合障碍度诊断结果,首先应该在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同时,不断推动以农业发展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利用区位优势吸收外来资本,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其附加价值,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位于沿海地区的弱发展型县域单元应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打造特色海洋

40、渔业产业,开发渔村旅游资源,带动渔业旅游的融合发展。完善生活和文化配套设施,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高。3 3.3 3.2 2 单维主导发展型单维主导发展型该类型的区域具有单一优势维度,其乡村振兴质量主要为中等质量等级,根据优势维度可以分为I型、E型、C型、G型和L型等5种(表3),县域单元数量占比达42.19%,主要分布在闽东北和闽南地区的部分县域内。各县域单元应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和发挥优势维度的作用,以点带面,兼顾其他维度质量提升,带动乡村振兴的推进及其质量保障。其中I型县域具有较强的农业发展基础,应充分利用其农业特色资源,建立区域特色农业品牌,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E

41、型县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好,居住生活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因此,应该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为优先,提高居住舒适度,立足区域生态资源,合理开发,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C型县域拥有较为丰富的传统乡村文化资表3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类型划分Tab.3The type divis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n Fujian Province at the county level类型弱发展型单维主导发展型双维驱动发展型多维综合发展型IECGLI-EI-GI-LE-CE-GE-LC-GC-LI-E-CI-E-GI-E-LE-C-LE-G-LC-G-LI-E-G-L县域单元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

42、、仙游县、大田县、晋江市、惠安县、永春县、龙海市、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福鼎市、寿宁县莆田市辖区、安溪县、漳浦县、平和县、建瓯市、光泽县、古田县福清市、闽侯县、石狮市、南安市、顺昌县、上杭县南靖县、政和县、漳平市、宁德市辖区、屏南县、周宁县明溪县、清流县、尤溪县、沙县、德化县、华安县、松溪县武平县浦城县、霞浦县宁化县连城县闽清县、永泰县柘荣县泉州市辖区东山县永安市武夷山市、福安市建宁县南平市辖区、龙岩市辖区、长汀县福州市辖区将乐县、泰宁县厦门市辖区、三明市辖区、漳州市辖区邵武市数量(个)1476671211211112131231弱发展型单维主导发展型双维驱动发展型多维综合发展型I型、E型、

43、C型、G型、L型I-E型、I-G型、I-L 型、E-C型、E-G型、E-L型、C-G 型、C-L型I-E-C型、I-E-G型、I-E-L型、E-C-L型、E-G-L型、C-G-L 型、I-E-G-L型统筹全域资源,明确发展特色,打造发展优势发挥主导优势,以点带面稳定优势,补齐弱项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全域发展以产业兴旺为引领,推进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经济极;贯彻生态优先原则,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民主法治乡村治理体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图2福建省乡村振兴类型优化路径Fig.2Optimization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

44、tion typein Fujian Province第3期梁发超,朱润苗,刘黎明:基于质量评价的乡村振兴类型识别及优化路径177源。因此,要加强古村落和古建筑等文化资源的保护,适当地进行文化旅游开发。G型县域应利用好人才和组织的有利条件,盘活乡村资源和发展活力,为区域谋取更大发展。L型仅有武平县,该区服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备。因此,该区应继续巩固发展成果,提高居民生活幸福度,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该类型下的区域发展弱项,区域发展侧重为完善医疗服务和文化资源设施层面的设施配套,提高产出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强产业、组织和人才等方面的振兴。3 3.3 3.3

45、3 双维驱动发展型双维驱动发展型该类型具有两种优势维度,包含 I-E 型、I-G型、I-L型、E-C型、E-G型、E-L型、C-G型、C-L型等8种,共有10个县域单元。乡村振兴质量以中等和较高质量为主,这些县域应稳定优势维度,充分发挥优势维度的引领作用,补足发展弱项。I-E型、I-G型和I-L型共同表现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应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提高产出水平,推动农业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面向市场,推进产业融合,逐步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同时在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对应优势维度上不断保持其发展态势。E-C型、E-G型和E-L型县域生态本底条件优越,宜居条件佳,得益于多山地的自然特色

46、和完善的人居配套设施。因此,要优先保障生态安全,巩固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效果。E-C型应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适当进行旅游开发,促进产业融合。E-G型应利用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加强产业发展,增强经济产出能力,为农民增收,改善其生活质量。而E-L型县域则应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C-G型和C-L型县域乡风文明建设效果显著,应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发文化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并继续巩固原有优势维度。结合乡村振兴质量障碍要素的诊断结果,该类型下的乡村振兴应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经济产出,完善生活和文化设施配套,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发展。3 3.3 3.4 4 多维综合发展型多维综合发展型

47、多维综合发展型包括 I-E-C 型、I-E-G 型、I-E-L型、E-C-L型、E-G-L型、C-G-L型和I-E-G-L型等7种,共有13个县域单元。该类型下的县域单元乡村振兴具有多个优势维度,乡村振兴质量整体较高。I-E-C型、I-E-G型、I-E-L和I-E-G-L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特色农业发展好,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居环境较好,还具有其他优势维度。具体而言,I-E-C型县域乡风文明建设成果较佳。而I-E-G型仅有建宁县,该县在法治建设和冲突治理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治理效果较好。I-E-L型注重提高居民福祉和生活质量。I-E-G-L型仅有邵武市,该市的乡村振兴质量和

48、发展相对均衡,弱势维度少。而E-C-L型和E-G-L型均在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维度上表现优异。综合障碍诊断结果,多维综合发展型的乡村振兴应当依托现有农业发展基础,不断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农村产出水平。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继续推进民主、文明和法治乡村治理体制的构建和完善。完善以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差异。多维综合发展型应总结发展经验,建立乡村振兴优质示范区,引领周围县域齐头并进。4 结论和讨论本研究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

49、析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障碍度诊断,识别乡村振兴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主要结论有:福建省乡村振兴总体质量指数介于1.562.57,整体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主要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产业兴旺指数极化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生态宜居指数总体较高,乡村文明指数发展质量总体较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维度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效果对总质量的影响最大;生产产出、生产条件、产业融合、资源设施和医疗服务等5个要素对乡村振兴质量影响较大。将福建省划分为弱发展型、单维主导发展型、双维驱动发展型和多维综合发展型等4种乡村振兴类型,其类型对质量的影响较大

50、,多维综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质量的提升。根据不同类型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本研究通过定量方法识别乡村振兴的优势和弱项,为优化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了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质量影响较大。通过识别不同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类型,提出了对应的振兴路径,根据不同类型村庄的主导类型和限制因178经济地理第43卷素进行分类施策。依据乡村振兴类型,弱发展型县域单元应充分挖掘区域发展特色,打造发展优势。单维主导发展型县域应发挥主导优势,根据其优势维度,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效果。双维驱动发展型县域应稳定区域发展优势,同时着力补齐弱项,实现县域乡村振兴综合质量的提升。多维综合发展型应保持其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