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情境导入
课标导航
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这主要是由于在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受了历史上和平常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进展,并且制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新经济时代”。
课程标准
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导航
1.通过罗斯福新政,了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展经济的措施。
2.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毁灭的新变化。
3.分析战后资本主义进展的新变化,生疏当代资本主义新进展的缘由及实质。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背景
(1)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浩大的经济调整机构统管经济,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与进展。
(2)二战结束时,美国国家财产在国民财宝中所占的比重上升,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确定优势。
2.表现
(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训练,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实质:美国的经济体制照旧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4.作用:战后快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20世纪50年月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进展的“黄金时代”。
[思维启迪] 下图为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指标占同期世界总量的比率:
材料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经济状况和世界经济地位?试从多角度分析毁灭上述经济现象的缘由。
提示:状况和地位:战后美国经济高度富强,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确定优势地位。缘由:美国大发战斗财;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其他国家的衰落;马歇尔方案的刺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等。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战后美国的充分就业政策
(1)理论基础: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避开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
(2)实施
①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留意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宏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削减贫困。
2.里根政府以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为指导的经济政策
(1)背景:20世纪70年月,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逆境,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收效甚微。
(2)措施: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
(1)基本方针:“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2)具体措施
①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舞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②通过加大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训练、健康保险和环境疼惜的投资制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
特殊提示 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三、美国的“新经济”
1.具体表现
(1)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进展史上的新纪录。如经济增长率保持在高水平,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
(2)美国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基本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2.实质:“新经济”虽创下了美国经济扩张的奇迹,但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未因此转变,美国社会照旧是一个富有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易错易混 美国“新经济”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2001年又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英国: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特征是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方案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0世纪90年月“多市场、少政府”成为英国经济的进展趋势。
2.法国:实行方案指导型经济模式,特征是方案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后,法国开头私有化浪潮。
3.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特征是让市场充分发挥调整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4.日本: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整。
易错易混 二战后,“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它不行能只属于美国,在亚洲和欧洲也已经毁灭了“新经济”的模式。
[思维导图]
[学问主线]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了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进展的弊端。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均进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进展模式,促进了20世纪50-60年月经济的快速进展与富强。20世纪70年月各国经济面临“滞胀”逆境,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削减国家干预,资本主义毁灭了一系列新变化。具体表现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福利国家;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学问经济;扶持服务行业进展等,但这些变化的背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冲突并未解决。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
史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进展非法西斯式、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史料二 二战结束,(法国)戴高乐政府相继颁布了几个国有化法律,将涉及基础工业、公用事业、金融领域,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一系列大企业收归国有……70年月到80年月初,法国对国有企业体制进行了较大改革,管理方式从监督制度逐步转变为合同制,政府与企业签订3-5年的方案合同,改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集、分权关系,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杨斌《发达国家的行业管理模式》
探究问题:
(1) 依据两则史料归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的进展历程。
(2) 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史料二的经济思想毁灭的缘由。
提示:(1)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初步进展;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应用。
(2)生产力快速进展的需要;吸取20世纪30年月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毁灭的缘由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进展的必定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冲突,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整。
2.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在战斗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斗,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召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整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冲突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冲突,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
4.二战后毁灭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力气,经济的进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史料一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训练时间;13-19岁的男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史料二 他在1932年初次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标准之我见》
史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制度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乐观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探究问题:
(1)史料一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成因。
(2)依据史料二和所学学问,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实行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3)结合史料三和所学学问,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缘由。
提示:(1)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严峻;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的加强和民主政治的进展。
(2)措施: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历史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了社会冲突;稳定了社会秩序。
(3)生产力的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
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历史影响
1.乐观作用
(1)福利政策的实施在确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展和稳定。
(2)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进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进展。
2.消极影响
(1)政府开支快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
(2)福利制度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乐观性,它在确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
探究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
[解题技法]
(1)探究型选择题以“争辩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同学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观点、学问、方法与技能,制造性地端详和解决问题,突出“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2)题目中引入探究材料,依据材料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设置备选项。或者直接呈现探究性问题和情景,要求选择相配选项。
解决该类型选择题的具体技法如下:
(1)最大限度地从题干材料中猎取历史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探究主题。
(3)利用史实支持法等方法分析备选项,选出合适的答案。
[典题例证]
某中学高一(3)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到如下资料:
1977年部分国家政府把握某些行业比重(%)
国家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75
加拿大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75
以下为该班四位同学由表格得出的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主要特点的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甲: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乙:扩大政府开支,调整社会生产
丙: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丁:开头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进展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本题属于探究型选择题(同时也是表格型选择题),关键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由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对某些行业,如煤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的把握,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 C
[即学即用]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接受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用于军费;21.6%用于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据此推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进展隐患
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解析:选C。从材料所示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状况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比较大,故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