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倒计时13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一、地壳物质循环1三类岩石: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2四种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外力作用的比较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积累等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在肯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表的进展变化起主导作用2.地质构造及对地貌的影响类型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对地貌的影响原因褶皱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一般成山有时成谷岩层向上拱起背斜顶部受到张
2、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一般成谷岩层向下弯曲有时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续表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泰山、华山、峨眉山万佛顶、庐山等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构造盆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3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常形成瀑布、峡谷等地貌;流水积累常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地貌。(2)风力作用:风力侵蚀常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凹地等地貌;风力积累常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1岩石圈就是指地壳。()2风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3向斜成山与背斜成谷都是内
3、力作用的结果。()4背斜不肯定形成山地。()5断层就是岩石的断裂。()6平原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7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8板块挤压形成了山脉,板块张裂形成了海沟。()答案1.分析:岩石圈的范围是地表至地幔的软流层,平均厚度100110千米;地壳的范围是地表至莫霍界面,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2分析:风力作用是指风的侵蚀、搬运、积累等作用;而风化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与生物等影响下,发生崩解和裂开等破坏现象的作用。3分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侵蚀
4、作用形成的。4分析:在不受外力影响的状况下,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会使背斜形成山地;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岩石裂开易被流水、风等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5分析:断层是在岩石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肯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6分析:流水的积累作用是平原形成的主要缘由,但有很多平原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渭河平原形成的内力作用是地壳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是流水积累。7分析:印度洋板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洋板块,它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及其邻近的海洋与
5、岛屿。8分析: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8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与处岩石相接触,使处岩石变质B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C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D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挨次的分析,正确的是()A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解析第(1)题,处岩石与处岩石相接触,处
6、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使处岩石变质;处岩石因温度降低,冷却凝固而形成;处是后来形成的沉积岩,温度低,不易变质;处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而形成的岩浆岩,岩浆中气体溢出,因而形成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第(2)题,褶皱的形成早于断层,后来地壳下降,在上面又有新的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因而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岩浆岩的形成晚于沉积岩。答案(1)D(2)B9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1)(3)题。(1)图示区域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A B C D(2)图
7、中各类岩石的形成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假如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假如该地有石油,则应当在处向下打井开采解析第(1)题,图示下部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地壳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第(2)题,依据图示岩层的分布和地质作用的关系分析,G、B、F属于下部沉积
8、岩,越往下,越早沉积,由早到晚挨次为G、B、F;A岩浆岩破坏了G、B、F等沉积岩层,说明A晚于G、B、F岩层形成,在A岩浆岩四周,消灭变质岩E,反映E在岩浆作用之后较短的时间里发生变质作用;D岩浆岩侵入了A岩浆岩,反映D在A之后生成。第(3)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行能找到化石,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为沙丘,则缓坡一侧为迎风坡,故推断盛行风向为北风。答案(1)C(2)C(3)C10读某地区地质地貌演化过程示意图和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1)图1表示演化过程的四个阶段,正确的时间先后挨次是()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2)图2中地貌对应图1中的()A甲阶段 B乙阶段 C丙阶段 D丁阶段解析第(1)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丁、丙三者的挨次,从图中比较简洁得出该地受外力侵蚀,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第(2)题,图2中的属于向斜成山,属于背斜成谷,对应图1中的丙阶段。答案(1)A(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