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构游戏视域下大班幼儿合作...为特点、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_欧阳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004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游戏视域下大班幼儿合作...为特点、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_欧阳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构游戏视域下大班幼儿合作...为特点、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_欧阳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构游戏视域下大班幼儿合作...为特点、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_欧阳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前言合作是人类适应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方式。合作行为是一种手段和方式,是人类拥有的社会性特质之一。幼儿期是社会性人格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重点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不仅可以影响到幼儿当前活动,而且对其未来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国内外学者对幼儿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做了大量的研究。Eberhardt(2014)在其研究中指出儿童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共感能力,从而推动儿童的认知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1。在儿童阶段懂得合作的幼儿更能适应社会生活,在未来更容易取得成功。反之,缺乏合作的儿童,可能会在以后的人生社交中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从而影响其个人成就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

2、会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重视幼儿与他人交流合作行为能力的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3。Harrison(2022)等人在其研究中提到“合作行为何时开始产生,如何进行培养”等问题。此类问题也被科学家们在美国科学(Nature)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总结的125个问题中列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可以发现,合作行为问题已经被国内外高度重视4。Hay等人认为合作行为产生于812个月,而且合作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作的目的性、稳定性和合作内容也会逐渐呈正向发展5。我国学者雷萍从生物学和历史学角度研究儿童合作行为的发生,研究表明幼儿的合作行为是人类

3、自身发展的必然现象。并从基因学角度猜测,幼儿的合作行为可能是一种基因倾向,但是这种合作行为的基因倾向不具备正常的直接的显现性,需要靠外部学习这一催化剂来帮助其显现6。幼儿园教育正是幼儿接触学习机会的重要场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建构游戏视域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欧阳娟1张莅蓓2黄玉1(1.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2.安徽省合肥市星和幼教集团仁和佳园幼儿园安徽 合肥230041)摘要:采用观察法,以M园大班幼儿为对象,对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的对象多为同性;主动合作的次数高于被动合作,主动

4、合作中女生占多数;被动合作中合作水平依次为级(提示下合作)、级(要求下合作);幼儿多使用亲社会性策略和一般性策略,强制性策略使用最少。基于此,针对此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建构游戏中合作行为发生频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提供可取经验,同时为一线幼儿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对幼儿合作行为指导提供参考。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合作行为;对策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23)01-0070-07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学科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培养路径研究”(2021SKZD02)。作者简介:欧阳娟(198

5、9-),女,安徽池州人,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家庭子女关系、多元文化教育;张莅蓓(197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合肥市星和幼教集团仁和佳园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黄玉(2000-),女,安徽安庆人,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第26卷第1期2023年2月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Vol.26,No.1Feb.202370DOI:10.13985/ki.34-1227/c.2023.01.020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

6、目标7。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为达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为完成同一心愿而积极配合、互相帮助,将能够促进其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Salyer(2017)等人在其研究中提到,共享同一个目标是合作行为发生前提条件,而完成共同目标的途径是必要条件8。通过梳理发现,幼儿园开展的所有游戏中,建构游戏最符合这一特质。建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为了同一个建构目标,利用不同结构材料或玩具,与同伴、教师三者之间共同合作,通过自己对周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对零散的材料或玩具进行搭建和构建。建构游戏因主题、人数、分工等都会发生改变,有适合独自建构或两三名幼儿为一组,有的却要求多名幼儿合作。正是此游戏的这一

7、特殊性,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到,只有相互交流、协商、合理分工,才能更好地完成建构目标9。总体而言,建构游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而且有助于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所以,建构游戏的开展实施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有重要作用10。但是,在幼儿园日常建构游戏的开展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与疑惑。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合作特点。具体表现为,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频次较小班、中班幼儿多,合作的水平更高,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内容也更丰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选取幼儿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对策与建议,从

8、而促进建构游戏中合作行为的发生,为后期幼儿园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提供参考。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抽选合肥市M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共32人。其中男生17名,女生15名,年龄主要为5-6岁。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二)研究工具为了观察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本研究参考王进宁自编的体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记录表。观察表由合作对象、合作意愿、合作水平以及合作策略四个维度构成。其中,幼儿的合作水平依次从低到高分为级、级、级、级。级表示无合作行为;级表示在要求下合作,如:xxx,你和他一起做;级表示在提示下合作,如:我们一起搭吧;级表示主动合作。

9、合作策略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为强制性策略、一般性策略和亲社会性策略。强制性策略指威胁、命令、强求,如:你不给我我就告诉老师/你快来帮我啊/你这样不对,你要这样;一般性策略指妥协、诱惑、解释、互换,如:我和你交换行不行/你用不到这个,我用一下/我们是好朋友啊/你先用用完给我;亲社会性策略指热情主动参与、发出邀请、合理分工、主动分享,如:我们来分工一下/我可以搭xx,我可以帮忙/我帮你,我教你/我的给你。(三)观察设计1.观察前准备过程本研究观察前,首先确定观察场景为大班建构。其次,是对M园大班日常活动安排情况进行详细的悉知。最后,准备合作行为观察记录表和工具等准备观察实施。本园大班的一日活动安排

10、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2.观察实施过程首先,确定观察对象为大班全体幼儿,观察手段以非参与式观察为主,选择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时候进行观察。其次,在幼儿了解了建构目标、规则等情况下,观察者结合观察表的内容进行记录,由于幼儿园管理的要求,记录方法主要为速记,在与幼儿相对应的行为表现下打“”或书写“正”字,记录保留重要有效的语句,判断幼儿之间是否发生了合作行为,若发生便立即做好记录。再次,观察结束后,统计建构游戏中合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再统计合作对象。3.典型案例分析过程观察结束后,对实施过程发现的典型的案例进71行深度研究。从幼儿的合作表现出发,分析此阶段幼儿合作尚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结果更加完善具体。三

11、、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行为表现特点1.合作对象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伴,经统计共观察到154次合作行为。具体情况如下。由表3可知,在建构游戏中选择与同性合作的行为发生了110次,选择与异性合作的行为只发生了44次,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同性别合作多于异性合作。陈璐(2021)等人在其研究中提到幼儿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11。在游戏中很多幼儿比起异性同伴,更愿意选择同性别的玩伴。同样,在建构游戏中和同性别的合作行为更多,合作对象的性别会给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发生频率带来影响。2.合作意愿合作意愿分为主动合作和被动合作,主动合

12、作指幼儿积极主动发起合作行为、热情参与合作,被动合作指在提醒下参与合作建构或者幼儿合作意愿不强烈,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表2M园大班一日活动安排详细情况表3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对象情况表4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意愿情况由表4可知,大班幼儿主动合作的行为发生了94次,百分比为61.0%;被动合作的行为发生了60次,百分比为39.0%,表明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更加倾向于主动合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大班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有明显提高,有一定的主角意识。性格乖巧的幼儿合作意愿一般不高,但也能在他人邀请下被动参与合作。另外,合作对象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幼儿的合作意愿,使用礼貌用语有助于主动合作行为的发生。此外,在分

13、析观察记录结果时发现,在建构游戏过程中,产生主动合作行为的幼儿当中女生占多数。除了I级(无合作行为)和级(主动合作),进一步将合作意愿中的被动合作进行细分,在要求下合作的幼儿合作水平划为级,在提示下合作的幼72儿合作水平划为级。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级水平的合作行为(主动合作)发生了94次,接下来依次是级级级,级即无合作行为仅占1.3%。另外,分析结果发现女生整体的合作水平比男生高。结果表明在建构游戏中大多数幼儿都能主动合作,不需要别人提醒。部分幼儿能在要求下合作或者在提示下合作,无合作行为发生少。此情况可能与幼儿性格或性别有关,性格极端的幼儿不爱和别人交往,也不配合;性格活泼的幼儿

14、更加热情主动;女生比男生更善于使用言语策略,吸引其他幼儿参与他们的游戏。3.合作策略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使用了不止一种合作策略,既可能使用了一般性策略,也使用了亲社会性策略。因此对发生的154个合作行为再次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合作策略的行为共发生了227次。从图1可以看出,亲社会性策略与一般性策略使用次数占比最多,并且没有太大差异,百分比分别为44.9%和42.3%。而使用强制性策略的频次最少,百分比为12.8%。图1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策略情况以上结果表明,大班幼儿在合作时多使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注意说话技巧,口语表达能力较中班、小班幼儿来说有质的进步。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具备独立

15、思考的能力,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合作或者进行协调配合、在别人的建议或邀请下参与合作。但受到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性发展的影响,导致他们在与同伴交往问题上存在差异。有的幼儿不愿意和他人合作,不理会同伴,不亲近同伴,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脾气暴躁,容易使用威胁、命令指挥等合作策略,有的幼儿却恰恰相反。(二)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存在问题分析1.从合作对象来看,异性合作过少结合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幼儿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愿意选择与自己性别相同或者经常一起玩的幼儿一起参与建构游戏,即选择与同性合作的次数明显多于与异性合作次数。针对此问题,通过相关案例法进一步分析得出,女生更喜欢同性幼儿加入她

16、们,而对异性的加入常表现出不乐意,不愿与其合作的态度,异性之间的合作过少。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性别意识的积累和社会化,幼儿逐渐获得有关外貌和角色行为的性别刻板印象。大班幼儿此时已有明显的性别角色意识,对彼此的差异存在认知。一般认为男生攻击性强,在游戏中很容易发生肢体冲突,常常更换游戏伙伴,和谁都能玩;认为女生爱哭、娇气、胆小,喜欢告状,有小秘密,有长期玩伴。另一方面,由于男生和女生兴趣爱好不同,他们对搭建作品的想法、描述也有明显差异。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幼儿更愿意和同性一起玩,异性合作较少。2.从合作水平来看,合作水平存在差异对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水平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合作即级水平在

17、他们之间发生的次数最多,发生了94次,百分比为61.0,但还有部分幼儿的合作水平是处于级水平和级水平,意味着幼儿间的合作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合作水平问题,可以发现,性格影响合作行为的产生,性格活泼的幼儿更能主动发起合作,一表5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水平情况73些幼儿也能在提示下或者要求下参与合作。梁欣洁等人在研究幼儿合作行为影响因素时,指出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合作行为有关联,内向的幼儿很少主动合作。研究结果还显示女生的合作水平高于男生。杨雨(2021)在研究幼儿合作行为特点时认为女生合作水平较高与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关联12。女生善于交流,语言表达方式更灵活。男生喜欢动手操作,独立探

18、索,游戏中语言交流相对较少,因此就合作水平较女孩低。3.从合作策略来看,合作策略使用不当观察幼儿使用合作策略的情况发现,幼儿常常会因为合作策略使用不当而导致合作失败,如不会与他人沟通、协商等。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合作策略问题,可以知晓幼儿使用亲社会性策略有助于合作行为发生。刘小华(2021)等人在研究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时对合作策略的重要性作了阐述,表示在游戏中使用多元的合作策略,如分工协作、双向协商等,能有效增进合作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幼儿合作行为发展13。因此,从合作策略来说,使用良好的策略会大大增加建构游戏中合作行为发生的频率。4.从合作表现来看,告状行为多通过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发现,

19、幼儿经常向教师告状,比如他抢我的积木,谁把谁打哭了,谁哭了等,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游戏中。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告状行为多,合作行为常常被这些无关或告状行为打断,使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幼儿的告状行为多是想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呵护,想把自己受委屈的事情诉说给他人听,从而获取心理上的一种平衡,得到了安慰,心情便平复了。高楚菲(2019)通过案例分析法在对幼儿告状行为进行研究时,将幼儿的“告状”类型分为寻求解决型、获取表扬型和请求惩罚型14。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功能,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道德行为准则。他们会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规则而产生自豪感,而且开始关心其他人的行为是否符

20、合道德准则,如果不符合自己的道德认知,就会像正义使者一样站出来,来指正他人的错误,求得表扬。四、提升对策与建议(一)设置不同主题,促进异性幼儿之间合作行为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多选择与同性合作,与异性合作偏少。这一结果与朱秋勤(2020)在探索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中的研究结果类似,原因在于由大班幼儿的明显性别意识造成。对于此,教师应多鼓励、赞扬异性之间的合作,平时多为幼儿创设合作机会,提升幼儿与异性合作的潜意识。除此之外,教师根据游戏主题的变化,常更换、投放不同种类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多样化的主题有利于满足不同性格幼儿的需求。在游戏开始前进行角色分配时,要注

21、意男女分配平衡,给幼儿创设与异性合作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异性合作行为过少时,教师利用言语或参与游戏等方式适当介入,引导幼儿多与异性合作,发现对方的优点以及与异性合作的好处。对已有的异性合作行为要及时表扬,激励其他异性合作行为的发生。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幼儿之间互评,评价要细致具体,对不同性格的幼儿区别评价。比如表扬男生勇敢、爱思考、想象力丰富等,女生有耐心、细心、敢于表达、乐于助人等,促进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合作进步,使其体会与异性合作的乐趣,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二)合理设置主题,促进合作水平的发展吕琼华(2018)的研究表明处于高级合作水平的幼儿不多,大部分幼儿需要引领

22、才能发生合作行为。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少幼儿处在中等水平。在不同的建构主题下,幼儿的合作水平也会存在差异,比如有实物参考的建构对他们来说比较简单,幼儿之间缺乏交流,只顾着完成自己的作品,追求结果求表扬。没有实物参考的虚拟建构,他们会关注别人是如何建构的,或和同伴一起交流想法,然后合作完成,不仅增加了合作行为,而且有利于合作水平的提高。另外,材料是建构游戏的基础,提供多元化、低结构化的材料,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还要注意投放一些适合多人一起使用的材料,为合作行为的发生提供条件。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水平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性格、身心发展水平差异

23、科学设置不同的主题,促进幼儿合作水平的发展。(三)适时介入,科学引导幼儿使用合作策略研究发现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会使用一些合作策略,亲社会性策略使用较多,但发生矛盾时容74参考文献:1Nancy Eberhardt.Piaget and Durkheim:Competing Paradigms in the Anthropology of Morality J.An-thropological Theory,2014(3):301-316.2Bay-Hinitz AK,Peterson RF,Quilitch HR.COOPERATIVE GAMES:A WAY TO MODIFY AG-GRE

24、SSIVE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S IN YOUNG CHILDREN 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94(3):435-44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34.4Harrison Octavia,Windmann Sabine,Rosner Rita,et al.Interpersonal Problems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in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rolonged Grief D

25、isorder as Compared to Bereaved Healthy Controls J.Journal ofClinic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22(5):1912-1924.5Hay,Dale F.Cooperative Interactions and Sharing between Very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79(6):647-53.6丁芳,郭勇,王晓芹.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合作行为、“马基雅维里主义”

26、的关系J.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61-67.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28.易出现使用强制性策略的情况。朱烨(2020)、王静(2018)在分析幼儿合作行为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时,均认为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策略较单一,缺乏灵活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已经开始使用威胁、命令指挥等合作策略时,应选择适时介入,科学引导幼儿运用分享、协商、交换等合作策略。当发现幼儿已被挫折困扰想大发脾气时,必须提供相应的支持,但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如采用指导示范、提出合作的建议等,激发幼儿的合

27、作意愿。当教师发现幼儿会主动合作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代币强化,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四)正确对待告状行为,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经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经常出现告状行为。白茹雪(2020)、王囡(2015)在合作行为研究中也指出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幼儿自身无法解决问题时会使用这种消极策略。幼儿来找教师告状,不仅说明此时他们的合作行为中断,而且说明他们不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或冲突。告状现象是由道德感激发的一种行为,绝大多数孩子告状都是因为受了委屈,为了讨个说法,因此,教师首先要询问清楚事情的原因,站在幼儿角度,了解幼儿心里在想什么,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刀切。其次告诉幼儿先尝试自己解决,实在不行

28、再寻求帮助,良好的行为习惯、品质是日积月累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利于幼儿习得正确的是非观念,慢慢消退幼儿的告状行为。最后,还要多为幼儿创设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开设相关活动、抓住教育契机等。向幼儿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发生问题、冲突学会换位思考,多使用礼貌用语、谦让、宽容大度、乐于分享、沟通协商等。结语本研究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展开研究,在实际活动中观察和了解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探究幼儿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的改善策略。合作行为的发展为幼儿以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应

29、该受到重视,为此应努力创设促进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平台,促进社会性发展。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选取样本数据相对较少;受时间限制,无法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观察。因此,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758Salyer S.J,Rachel S,Kerri S,Casey B.B.Prioritizing Zoonoses for Global Health Capacity Building-Themes from One Health Zoonotic Disease Workshops in 7 Countries,2014-2016 J.Emerging InfectiousDisease

30、s,2017(13):57-64.9Tammy L,Jih-Hsuan,Nicholas B,Shu-Fang L,Yen-Shen C.Setting the Digital Stage:Defining GameStreaming as an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J.Entertainment Computing,2019(31):100309.10王秋.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课程化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20(1):88-91.11陈璐,田湧立,等.祖辈隔代教养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J.健康研究,2021(6):612-616.12杨雨.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的合

31、作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10):7-12.13刘小华,肖函.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研究J.早期教育,2021(43):38-42.14高楚菲.3-4岁幼儿告状行为的案例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8.On the Characteristics,Problems,and it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Cooperative Behavior of Large-class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onstruction GamesOUYANG Juan1ZHANG

32、 Libei2HUANG Yu1(1.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2.Hefei Xinghe Preschool Education Group RenheJiayuan Kindergarten,Hefei 230041,China)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games in kindergartens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childrens coope

33、rative behavior.We adopt the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ook the children of M kindergartenas targets,to explore their cooperative behavio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game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cooperation objects of the higher-class children in the games are mostly the same sex.The frequency ofactive

34、cooper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assive cooperation,and most of the active cooperation is amongfemale children.The highest level of cooperation is,followed by.Prosocial strategies are usedmost frequently,followed by general strategies,and coercive strategies are used least.Additionally,we haveana

35、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is problem and furthe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fre-quency of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construction gam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expected to providesome useful experi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the construction game andprovide realistic strategie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to guide childrens coope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games.Key words:construction game;child;cooperative behavior;countermeasure责任编辑:周圣强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