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实践与认识知识讲解.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697859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实践与认识知识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实践与认识知识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实践与认识知识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实践与认识知识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实践与认识精品文档浅谈实践与认识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从实践中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是“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

2、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关键词: 实践、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的发展、生活引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于引入科学的实践观,能够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发展过程以及规律,所以是真正科学的认识论。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反过来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应该做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五穷,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在生活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文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

4、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所谓人的才能的差别是由分

5、工掘成的,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6、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

7、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

8、、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另外,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且这个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主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反过来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首先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

9、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王明所犯的教条错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仿佛还在昨天。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国外其他国家行的通,但却并没有把中国真正走上独立之路。只有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实践才能顺

10、利地进行;错误的认识指导,只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就比如当时中国领导者的错误认识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造成了无可磨灭的伤害。其实,我们的学习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学习属于认识范畴,即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最终要运用于工作,能动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使认识不断推移,不断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好的学习方法正如指挥棒,不仅有助于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效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综合素质的改善产生影响。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呆在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知行统一就是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我们要善于在工作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同时要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用正确的认识引导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有意义。参考文献:实践论 毛泽东 生活与哲学 实践论浅说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