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资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学习专用.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693310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学习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学习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学习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学习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学习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资源 2019-2019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8,回答问题。(1)下列对图8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2)图8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2.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下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近15年来

2、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 ) A.增加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2)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B.气候变冷C.地形抬升D.土壤贫瘠3.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C.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2)关于地形与土壤

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4.图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题。(1)图示内容造成的结果有(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B.C.D.(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调节功能B.平衡功能C.整体功能D.生产功能5.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B.自

4、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6.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蓄水菜棚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B.水源C.热量D.土壤(2)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减少废弃物排放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7.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举措。读“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5、.-反映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的碳循环过程B.控制环节的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环节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2)图示碳循环过程启示我们应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获得绿色能源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率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D.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8.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9.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下列各题。(1)导

6、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10.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征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D.水系发育,山、丘、盆

7、、谷交错分布11.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 A.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峰南北坡植被不同B.珠峰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术齐植被明显变化D.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从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12.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抬升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13.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14.下图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

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1)该山地阳坡有机质含量相对阴坡低的原因主要是( ) A.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B.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C.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D.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2)阴坡在3580海拔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坡度较小B.降水量大C.太阳辐射强D.气温较低15.读“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南向越北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甲乙河段B.乙丙河段C.丙丁河段D.丁戊

9、河段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哈萨克斯坦(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材料二 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2019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丙为该国的重工业中心。 (1)试分析哈萨克斯坦土地生产力水平低的原因。 (2)简析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 (3)据图推断丙地的主要工业部门,简析工业发展对丙地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4)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山脉A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17.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山脉位于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理由_。 (2)

10、简要说明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的形成原因。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 (4)图中森林类型为_;实地考察发现图中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原因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1)B(2)C 【解析】【分析】(1)甲为地下水的变化,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也会上涨,A错;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变率减小,降水量增加,气候改善,B正确;上游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泥沙沉积减少C错;湖泊的调节作用使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减轻,D错。(2)图示反映的是修建湖泊后产生的一系列的水文条件改变,进而土壤、生物、

11、气候等均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以C正确。区域性强调区域内的趋同性和区间的差异性,A、D错【点评】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难度不大。2.【答案】(1)D(2)A 【解析】【分析】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19年至2019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9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即D正确。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减少。故答案为:(1)D.(2)A.【点评】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解题关键是读懂图,

12、植被覆盖率看曲线NDVI。读图可发现降水线和植被覆盖线趋势一致,说明降水是主因。3.【答案】(1)B(2)C 【解析】【分析】(1)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B正确;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少。(2)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不适宜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差;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C正确;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4.【答案】(1)D(2)D 【解析】【分析】【小题1】有图示内容可知: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3、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故本小题选D。【小题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绿色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6.【答案】(1)B(2)B 【解析】【分析

14、】(1)“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即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水源。故选B。(2)“蓄水菜棚”通过覆盖塑料薄膜,阻断了棚内大气和棚外大气的空气流通,减少了热交换,增加了棚内热量,地面蒸发掉的水分被塑料薄膜收集,可以作为灌溉水源,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故选B。故答案为:(1)B (2)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对于影响农业生产因素的改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人类的改造可以改善自然条件,促进农业的发展;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服务。难度较大。7.【答案】(1)B(2)B 【解析】【分析】【小题1】图中-反映在大气圈、

15、水圈、生物圈中的碳循环过程,没有岩石圈的参与;环节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二氧化碳,发展低碳经济主要体现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选项符合条件;表示大气圈和水圈的碳循环,速度加快对碳排放的速度没有影响;环节表示化石燃料的形成,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小题1】“节能减排”的重点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重点是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率。农村更多使用沼气获得绿色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和大规模的发展第三产业未能体现碳循环的过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6、的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生物的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生物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故答案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9.【答案】(1)B(2)B(3)A 春雨阅读答案小学【解析】【分析】(1)影响樱花初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而决定的,热量多开花早,热量少,开花晚。影响热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这是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选B项。(2)N地、M地

17、、P地虽在同一纬度,但开花日期并不相同,说明三个地点热量并不相同,结合图示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而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是日本暖流影响所致。答案选B项。(3)结合上题分析,P地比M地晚,说明P地的气温较M地低,结合日本的地形、地势特征M、N两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主要是山地垂直地带性影响的结果。答案选A项。故答案为:(1)B (2)B (3)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樱花开发的因素,主要从太阳辐射、地形、洋流对气温影响的角度去分析。南较大,注重对等值线图解读能力的考查

18、。10.【答案】(1)B(2)A 概率教学方法的研究【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该地区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以B正确。(2)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多雨使得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贫瘠,所以A正确。11.【答案】C 【解析】【分析】下列分异规律:A.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峰南北坡植被不同B.珠峰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水热为基础。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术齐植被明显变化,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D.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从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为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

19、为基础。【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可作答。【重点难点】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新军事变革全面发展始于。分布规律欧洲西部教学反思概念及特点成因探索发现生命尔雅答案举例水平地带性梦结束的地方阅读短文及答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探索发现生命尔雅答案各自然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亦有影响教师教材学生非洲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化教案的教学反思怎么写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地区表现明显)各自然带与经线大体平行伸呈条带状机器人教学存在的问题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北美大

20、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总结规律时要时刻注意分析清楚方向这一关键问题。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经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线延伸方向=纬度变化方向。12.【答案】A 【解析】【分析】从图形中可知森林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山地,背风坡焚风效应,降水较少,植被退化成草地和荒漠,选项A正确。13.【答案】C 【解析】【分析】生物的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生物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

21、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14.【答案】(1)B(2)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甘肃省位于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南坡为阳坡,同时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气温高,土壤有机质被淋溶、分解为无机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B正确。本题选B。(2)本题考查应用土壤有机质的因素。甘肃南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南坡为迎风坡,阴坡降水量较小,B错误;阴坡太阳辐射较弱,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C错误;气温较低,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D错误;坡度较小,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高,A正确。本题选A。15.【答案】(1)D(2)B 【解析】【分析】图示为平均气温分布

22、图,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数值小的一侧海拔高。水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该河流的干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D正确。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落差越大。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乙丙河段,其它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坡度平缓,B正确。故答案为:(1)D (2)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水能分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二、综合题16.【答案】(1)纬度高,热量不足,耕作熟制一年一熟;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多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多荒漠土,土壤贫瘠。(2)地处国界线附近;周围城市较少,与其它城市联系不便;周围沙漠广

23、布,城市发展空间少;人口多,水源和土地压力较大。(3)煤炭(或钢铁、有色冶金工业等)(2分);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4)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垂直自然带差异明显) 【解析】【分析】(1)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水源、土壤等。读图分析,哈萨克斯坦纬度高,热量不足,耕作熟制一年一熟。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多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多荒漠土,土壤贫瘠,所以土地生产力水平低。(2)作为首都的条件,主要分析区位条件,环

24、境承载力等。甲市地处国界线附近,周围城市较少,与其它城市联系不便。根据图例,甲市周围沙漠广布,城市发展空间少。城市人口多,水源和土地压力较大。(3)根据图例分析,丙地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有色冶金工业等。工业化发展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4)山脉影响主要从降水、土壤、垂直自然带分异等方面分析。A山脉海拔高,水汽受山脉阻挡抬升,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点评】区域经济特征、工业部门及对城市化的影响,环境的整体性。17.【答案】(1)美洲;升高;位于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25、。(2)隆起的山脉(安第斯山)阻挡西风进入,降水少;东岸为离岸风。(3)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整体性(4)温带落叶阔叶林;西坡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山脉的隆起是该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它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2)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是因为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使该地降水少。(3)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区域从至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是由于地形的隆起造成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4)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西坡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导致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安第斯山脉的成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雪线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1.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与其地形特点和沿岸的寒流有关。2.图示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与地形条件的改变有关。3.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教育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