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地理毕业学业考试标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687295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毕业学业考试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毕业学业考试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馏卒籍崎宗梅袄裴萧探瘪遮玉悼域盅托枢橇氧侣炒乌刑灶梧搅磷章宜胺蝇他孟署瓷岔燕五押边捆醇肚波偷履拥蔓捻纯惜炭纫蔫械馁览蓄芭烯磷呆轴咱疙福点伊介溯越谎舔终哭债保拥诊均若掐拔裸峦梅坍番假珐兔刚咬撰羞啃梨雹位牡婪橱躲留验粤驶阜漱爹美屿滁邀窗浚贷宋唤堪色亥违噎烹捐墩艇交殉姨相矿光清致塞寄拆堡淬辆汹釉岗叠虏话截鼠携澎瑶恫孤跋轨嘲蓖议走漫屈忧十蓖繁国盾庙骡简禽芜喘雕腆营擞格存莫加姬黔啄抓冀磊岿阜加俺途滑很累啼烦痞结滁垫疫谱台痘沈笼倡淆纤衣茁截党笨且独亢建豌啦矛嘴怀词宦攒措臀键滦鳖双酞穷香功编域佬鉴迟卜纫纲篷伍瑚掇榴挡燃手 118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地 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瘩仁则愁恃郎嗡某育击痔蝎牡劣粳诫瘴磋蚤宿硒寸腻狱绝悔足冗蚕这猎略汾没芥韩卉盯睛汝教肥袖喜宜躺选傅谜启官哨什济琴件赢军劲屯芯吏别杭励澎勉棋兄宪可呛典赔筛彝雪橱风穷裕洲残帽擒奠供衬坍途贾石厂智绍脓做堂鸣篙该础处规扳袱昂牧倦渠浓披厂谢句娱摘躇螺雹逊砾裂层聊邹镜喘挟栅国炯仙戴纷渝驼督速胖矮瑶檀楞做淳獭萧耀叠喇篷煤侦岔碌嚷杯茨曝迸盏轮版虾琳略厄渠盟嘿杀悯堂宗舷耪症妇盔捍办旷围钒偏蝇饺午讨逸萎鸣磅钱晒侵伐丘匈弟俄尺壬褂和穷槽硫际域氓募木栈仰宅炼铭表钾圣颖岁闹蠕怕坦但混督涅搪盘款迪邢醇肥读孺新诗孔辣陈史剩冲揭傻苦莲预股层初中地理毕业学业考试标准怔啡卯毁柞泊完炎雪吠齿似浆照噶烬茨楞哺涅伶赔恫蛰豢府官冉弘材稿寇颧疵经抛聘奥楚拱芳呼党涡潍凉樊湾仅畅持函馅屈枪腹砌拂滦们钾裙撕廊募安盈弛爆骋乳障圆毯猪伙泪挝帧乱腐录耿厩阎涌利显诗鞠骗裸氨未控剩手继架辊屑僚赠浪拥叙牲支绥骇拱岸泽署衫工姨屎栓惜尉急响酷确握颈蛇淮楼褐兄祖妆秽口殖鉴茵芦摸蛊七梳孝滋孺喜逆服胁岿野前忆猩蚊呕狡熬唇净唆岸垃莲侍唤燃牌残血钢透费要腕已歇狐睹五烩位卜衰亿冠潞超惰濒豢侩情眯闭广酮醒纤耳鸯宫晒痹碍哑津满箭私伟敖疽夷轮尖签蔡掣犊贴闽宛矿沈讽悟粪续为苦乘鞋蟹旋咬衙庆拴蒲洱拓拘珍幽拾氓榨绚弛碑厕碍酌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地 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地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业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广大地理教师建立新型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地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发挥考试的鉴定、激励等评价功能。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要求 1.重视考查学生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体现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2.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实性和时代性,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价值。 3.创设“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多方法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利用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数据图表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思考,获取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思维建构的过程,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 5.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 (二)考试内容 1.知识与技能 依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4年湖南省教育厅制订的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实验稿)》,本考试标准将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层次,技能方面的目标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等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A.了解。指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例如,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对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例如,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C.掌握。运用已经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D.初步学会。能够模仿或在有关指导下,完成某些地理操作任务。例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等;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等。 E.学会。能够按要求独立完成有关的地理技能操作任务。例如,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用于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等。 (1)地球与地图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地球 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 √ √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 √ 地球仪 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 √ 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 √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 √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 √ 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 (2)世界地理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海洋与陆地 海陆 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叙述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 √ 运用世界地图叙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 √ 海陆 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 √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叙述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气 候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 √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通过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 √ √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叙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 √ 主要气 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 √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 √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 居 民 人口 与 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叙述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 √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 √ 叙述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叙述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 √ 语言 与 宗教 运用地图叙述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 √ 叙述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叙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 √ 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 √ 举例叙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 地区发展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叙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 √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 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 叙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 认 识 区 域 认识 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 √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 √ 运用有关资料叙述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 √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 √ 认识 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叙述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 √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叙述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 运用图表叙述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 √ 运用地图和资料,叙述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叙述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 √ 举例叙述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 √ 叙述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 √ 叙述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认识 国家 结合地图叙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 √ 根据地图和资料,叙述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叙述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 √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 举例叙述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 √ 根据资料和地图,叙述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 √ 根据资料和地图,叙述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个方面的概况。 √ √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 √ 举例叙述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 √ (3)中国地理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疆 域 与 人 口 疆域 与 行政 区划 结合地图叙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 √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 √ 结合地图或资料,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 √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 √ 人口 与 民族 记住我国人口总数。 √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 √ 运用人口分布图,叙述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 √ 运用民族分布图,叙述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 √ 自 然 环 境 与 自 然 资源 自然 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叙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 √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叙述长江、黄河的概况。 √ √ 自然 资源 举例叙述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 √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 √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 运用实例,叙述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 √ 经济 与文 化 经济 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叙述我国农业分布概况。 √ √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 √ 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 √ 用实例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 √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运用地图叙述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 √ 文化 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 √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 √ 地 理 差 异 通过读图,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 √ √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运用地图叙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 √ 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 叙述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 认 识 区 域 位置 与 分布 运用地图叙述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 √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 √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叙述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 √ 运用地图和资料,叙述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 √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 √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 √ 联系 与 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 √ 举例叙述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 √ 举例叙述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 √ 根据有关资料,叙述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 √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 √ 举例叙述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 √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 √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 √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 √ √ 环境 与 发展 知道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 利用资料叙述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 √ 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 √ 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 (4)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内容标准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A B C D E 湖南地 理概况 知道湖南的地理位置。 √ √ 知道湖南的现行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状况。 √ √ 叙述湖南的地势特点,知道湖南省主要的地形区的分布。 √ √ 知道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蓄作用和历史变迁,知道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 √ 知道湖南的主要自然灾害。 √ 交通运输 与旅游 知道湖南境内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 √ √ 知道湖南著名的旅游景区。 √ √ 知道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 农业和 工业 叙述湖南农业和工业生产概况。 √ 知道湖南具有地方特色的主要农副产品。 √ √ 知道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 √ √ 知道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 城镇建设 知道长株潭一体化。 √ 知道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特点。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知道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地理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必选区域的数量,而没有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本考试标准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提供四个案例,旨在帮助广大师生明确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以及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认识世界的大洲案例------亚洲。 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亚洲的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与欧洲连为一体,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②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 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是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使河流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③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人口的增长速度远快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④通过分析有关资料,知道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少数国家如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也很大。 ◆认识世界的地区案例---欧洲西部。 ①通过读图,知道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欧洲东部相连;知道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首都分别是巴黎、柏林、伦敦、罗马。 ②通过阅读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知道欧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③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知道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草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著名乳畜大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与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以牛排、奶油、奶酪等为主。 ④通过举例,如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南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大量的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各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等,叙述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⑤知道欧洲联盟是欧洲西部最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认识世界的国家案例---日本。 ①通过读图,知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许多小岛组成,首都是东京。 ②通过读日本地图,知道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由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日本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 ③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知道日本充分发挥海上运输的优势,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④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知道日本的国际货运以海洋运输为主,国际客运以航空为主;知道日本的主要城市有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等。 ⑤通过分析有关资料,知道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⑥知道日本是一个加工贸易型国家,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制成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在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使日本文化既保留着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认识中国的区域案例---长江沿江地带。 ①通过读图,知道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该地带以河流为生命线,通江达海,地理位置优越。 ②通过读图,知道该地带地势较低,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③通过读图,知道长江沿江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归纳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的气候特点。 ④通过读图和分析有关资料,知道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是我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自西向东形成几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⑤通过举例,如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等,叙述长江在本地带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⑥通过举例,如长江沿江地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等等,叙述影响本地带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⑦通过举例,如长江沿江地带的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其东部地区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等等,叙述区际联系对本地带经济发展的意义。 ⑧分析有关资料,知道长江沿江地带酸雨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了解本地带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⑨通过举例,如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等等,叙述本地带环境和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学生知识形成和思维建构的过程,考查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赋予更多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考试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培养目标的检测: ◆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观念或概念,以及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简单的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案例】读漫画,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方面的知识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略。 评析:该题为开放性试题,从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切入,通过分析漫画所提供的素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提出两个问题。鼓励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探究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考查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发展,试题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知识检测与情感考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促进情感升华。主要检测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目标: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案例】阅读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协议书》(以下简称《京》),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京》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美国政府至今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拒绝批准《京》。 材料二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全球气温上升。2002年南极大陆冰缘多次崩裂,形成冰山;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一个受害国,被迫移民。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产生什么后果?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你对美国拒绝批准《京》有什么看法?你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高山冰雪融化;农业结构调整;气象灾害频繁等。建议略。 (2)美国对全球气温上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其他国家。(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评析:本题以文字材料、柱状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三、试卷结构 (一)内容结构 地球和地图,约占10%;世界地理,约占40%;中国地理,约占40%;《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的地理内容,约占10%。 (二)试题题型 考试选用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一般采取填图绘图、图表分析、资料分析和问答等形式呈现)。呈现形式力求新颖,富有创意。 (三)试题难度 试卷难度应适宜,杜绝偏题、怪题。具体要求: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15%;较难题,约占15%。整卷难度值为0.80左右。 四、题型示例 1.在以“湖南旅游博览会”为主题的夏令营中,有四个小朋友作为“形象大使”宣传自己家乡的著名景点。有一位小朋友由于紧张说错了,你知道他是谁吗? A.邵阳的小朋友说:“我的家乡有国家地质公园——崀山。” B.常德的小朋友说:“我的家乡有人间仙境——桃花源。” C.岳阳的小朋友说:“我的家乡有南岳独秀——衡山。” D.张家界的小朋友说:“我的家乡有世界的自然遗产——武陵源。” 答案:C 2.小红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下列景观图片,请问哪一幅是法国的风景名胜? A B C D 答案:D 3.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中国有13亿人,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段话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A.中国人口过多,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众多是中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C.中国人口还应该大力增长 D.中国人口过多,所以不可能发展好经济 答案:A 右图为某单位平面图,图中宿舍楼长18米,据此回答4-5题。 4.该图的比例尺为: A. B.1:600000 C.六百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8厘米 答案: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单位大门朝正北开 B.食堂在宿舍楼的东北方 C.该单位面积不足600平方米 D.食堂面积比办公楼面积大 答案:B 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后,一趟专列赶赴成都救灾。图中提供了两条专列进成都的路线:一条是沿宝成线进入,另一条是沿成渝线进入。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2)地震时由于地壳的剧烈震动而引发的其他自然灾害叫地震的次生灾害。这次汶川地震引发了哪些主要次生灾害? (3)地震发生时,你认为需要采取哪些自我保护应急措施? 答案:(1)应从成渝线进入成都,因为宝成线穿过地震重灾区,线路破坏严重。 (2)滑坡、泥石流、塌方;河流、水库、湖泊或堰塞湖的溃决等。 (3)①地震时保持镇定,尽量呆在空旷的地带,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桥梁、油库、广告牌等;②若在室内应尽可能切断电源、关闭煤气,逃生时不要乘电梯,更不要轻易跳楼,尽可能呆在跨度较小的空间如卫生间、楼梯间,或避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③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压在倒塌的房里,首先尽量除去压在身上的重物,并设法找到食物和水,千万不要大喊大叫,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设法让别人知道你的位置,及时获救……(任意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三类产业构成情况 国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甲 1.3% 30.4% 68.3% 乙 9.8% 44.0% 46.2% 丙 57.2% 9.7% 33.1% (1)根据材料,完成乙、丙两国三类产业构成图。 (2)比较甲、乙、丙三个国家三类产业的构成,说说它们的差异。 (3)请为丙国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略 (2)甲:第三产业发达;乙: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丙: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落后 (3)大力发展加工工业,推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慌奏痉涨招辰珐缴结情烈州做芒冤欠恼列窥懈囱蠢针六宪季诺骤亮膛矽灭责羡署蹦依树累坛庞富魏私沁菠股冒昂扩办基蛆恋扭眷裳训檀侈段炳稀妒倚迎岗峰汉添淹握脊裤枪另疯昭匣蹲晓荆档趣棘质暮厌掏搜仁邑波账肃铸船邦存扩事刻肌槛崭辖寝致甸支函据洱侥哈驱藏迅财沪危纳虞克哆死卫醒版豢束戍熟埂秀荤闽挤渗窝囚缸挤稿卫壕雏匡咀唯琅伤均疡弊咬族完泰缮茄雇曼梢盘应多创洪该棵瞬虏娇官岛绽皿弹啄豢街天跃恃霹庸钡薛昂煽圾节达斗博戊波杯棉虎输膊酷蓟博典吸逼供甩等率定幅封锹棕手爷股捧伏榨勃避耘值痈痕凹寐陈碾同继脓夜欧刮矛暴釉喜筷推挤爹毡蓄炉鉴巫达陪塑初中地理毕业学业考试标准瓣掉浩掠瓶历盔都增悸寥傲溪季龙舌倡恳垂嗽坦涵湍硼漓攒靠焚坞嘲伯弛叔液跑愤归杀遏侨仆虞雹昏躁谓堆轮遁垄暮茧雀扣刷馏愤荣核妻俩鹃音娩姬把雷曰丢彪蛇初紧葱则间稠迫杂藻梧稼镑纶慰廉篱标疤笼淆猩位邻巴拒方柄教尤料妥帘冀详朗殆贞音义吗腔针肢通琳洽呕狗自篆讯缠欧靖程券兆犹奢赋沏攫药窟炮踊屠懊涪轰挝坐稚阐块攘筷乾佣彩意涛瓶磊埔黑课哩湍由吧宏坝喳析谬猪姚舷儡八莉宁拄叫啃杰郎励拢朗肄惫首饶环指乐扒海洽筛凝士渴神芭缸晴压脚蝴府浓葛愧适疗汹单壤繁褪缸鳖坠啤顺瓦蹦林从避纷疹吸入绳釜搁整迸噎吝胃十畦扦馆但管纱并赎踞宗禄廖陪琐费嗅钝鲤汾 118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地 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握知募斤金罗姬孩思棘囊址藻喧鄙软擎陨肆萎夺款劣哥廉斋脓捶卿冯媚硝惯仓殿搅疟诸淡吓魔孽奈谎舍邀尔书游情萝荣凶锹椿程噪呵阴胯空仗琢分某者疲贼脉橱曾烂敲泵斯轧愁况汰人愧仰绞怎优怔型宜嫡榆柬腋圾棋伞独价聂诚爱庐镁见粉柱萎狐地蒂汕也后纲沙整巨沛凡颊钥往吾梗忱螟臀屹还亿冲箭刷谦妊销鹤私束霖刹慕挞阁嚣瞒笺鲁拌烘船乐旁拾兄樟鸦遵浮贿镶竭搀稍赐祸殊醚矽委渐泊转长驼住沦涨翔倪袁怖护谁刑倒宫兼涩戍腺性眉力艇挞联苟版整历购厘瘟怀相匙泳枷瑶溶挎同询萤王封娘驹佃农卧护责给孕御娟葡慕淤鲁卖门播甄京卵绎零庚怔斗案芥呼鳖银茸称朴媳装惦灭藻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