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D∕J 109-2020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868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D∕J 109-2020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GD∕J 109-2020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GD∕J 109-2020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GD∕J 109-2020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GD∕J 109-2020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GD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技术文件 GD/J 1092020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horizontal twisted pair cable 2020-08-31 发布 2020-08-31 实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 发 布 GD/J 109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品分类与代号.3 4.1 产品分类.3 4.2 电缆型号.3 4.3 电缆主要型式.4 4.4 电缆规格.4 4.5 产品标

2、记.5 5 技术要求.5 5.1 导体.5 5.2 线对.5 5.3 子单位.6 5.4 护套.6 5.5 电缆制造长度.6 5.6 安全性能.6 5.7 电气特性.6 5.8 传输特性.7 6 测量方法.14 6.1 通则.14 6.2 结构测量方法.14 6.3 电缆制造长度.15 6.4 安全性能.15 6.5 电气特性和传输特性测量方法.15 参考文献.16 GD/J 1092020 II 前 言 本技术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技术文件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归口。本技术文件起草单位:

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广播电视研究所、广东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唐月、陈聪、杨皓月、李国政、成开波、石天龙、曾东初、李文朝、何彩凤、马根吉、董海洲、吴潮明。GD/J 1092020 1 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技术文件规定了水平对绞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技术文件适用于水平对绞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使用、测试、运行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

4、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380.2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 YD/T 838.12016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线对内两导体间直流电阻不平衡 unbalanced DC resistance between two conductors in pair 对线组(简称“线对”)中两导体间或缆芯中任意两导体间的电阻不平衡,见式(1)。R=Rmax-RminRmax+Rmin100%(1

5、)式中:R 电阻不平衡;Rmax 导体较大电阻值,单位为欧姆();Rmin 导体较小电阻值,单位为欧姆()。3.2 线对间直流电阻不平衡 unbalance DC resistance between pairs 线对间或缆芯中任意两线对间的电阻不平衡,见式(2)。RPi,k=|RmaxiRmini(Rmaxk+Rmink)-RmaxkRmink(Rmaxi+Rmini)|RmaxiRmini(Rmaxk+Rmink)+RmaxkRmink(Rmaxi+Rmini)100%(2)式中:RP 线对间电阻不平衡;Rmax 线对中的导体较大电阻值,单位为欧姆();Rmin 线对中的导体较小电阻值,单

6、位为欧姆()。i,k i,k值从1n,且ik,n为线对序号。GD/J 1092020 2 3.3 工作电容 operating capacitance 线对中两导体间的电荷存储参数,见式(3)。Cm=C1+C22-C34 (3)式中:Cm 线对工作电容(nF/100m);C1 导体a与b间的电容,导体b接所有其他导体及屏蔽与地(nF/100m);C2 导体b与a间的电容,导体a接所有其他导体及屏蔽与地(nF/100m);C3 接在一起的被测线对与其它所有导体和屏蔽同时接地之间的电容(nF/100m)。3.4 衰减 attenuation 沿电缆线对传输的电信号,其传输功率大小下降的幅度值。10

7、0m电缆的衰减表示见式(4)。a=100L10lgP1P2 (4)式中:a 衰减(dB/100m);P1 负载阻抗等于信号源阻抗时的输出功率,单位为瓦(W);P2 负载阻抗等于测量样品阻抗时的输出功率,单位为瓦(W);L 测量样品长度,单位为米(m)。3.5 近端串音衰减 near-end crosstalk loss;NEXT 被串线对在近端测量到的来自主串线对信号功率耦合的大小,见式(5)。NEXT=10lgP1nP2n (5)式中:NEXT近端串音衰减,单位为分贝(dB);P1n 主串线对近端的输入功率,单位为瓦(W);P2n 被串线对近端的串音输出功率,单位为瓦(W)。3.6 远端串音

8、衰减 far-end crosstalk loss;FEXT 测试项目由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EL FEXT)表示,见式(6)。EL FEXT=10lgP1FP2F(6)式中:EL FEXT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单位为分贝(dB);P1F 主串线对远端的输出功率,单位为瓦(W);P2F 被测被串线对远端的串音输出功率,单位为瓦(W)。GD/J 1092020 3 3.7 近端和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power sum(PS)of near-end and far-end crosstalk loss 电缆内所有主串线对与被串线对之间在近端或远端测量的隔离度的功率和,见式(7)。PSj=-10lg(1

9、0 x-Talkij10)ni=1ij (7)式中:n 线对数;x-Talkij 第j线对与第i线对之间的串音衰减,单位为分贝(dB);PSj 第j线对串音衰减的功率和,单位为分贝(dB)。注:公式(7)包含了所有的串音衰减功率和,如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和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3.8 特性阻抗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无限长均匀线路的输入阻抗,表示为Zc,单位为欧姆()。3.9 回波损耗 return loss;RL 在电缆线对的输入端反射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的对数值,单位为分贝(dB)。4 产品分类与代号 4.1 产品分类 电缆按其非屏蔽类最高传输频率分为以下几类:

10、5 类电缆:最高传输频率为 100MHz;5e 类电缆:最高传输频率为 100MHz,支持双工应用;6 类电缆:最高传输频率为 250MHz;6A 类电缆:最高传输频率为 500MHz;7 类电缆:最高传输频率为 600MHz;7A 类电缆:最高传输频率为 1000MHz。4.2 电缆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电缆型式代号规定见图1,其中电缆型式代号及含义应符合表1的要求。分类代号绝缘材料代号护套材料代号总屏蔽代号派生代号 图1 电缆型式代号 GD/J 1092020 4 表1 电缆型式代号及含义 分类 绝缘材料 护套材料 总屏蔽 最高传输频率 特性阻抗 代号 含义 代号

11、含义 代号 含义 代号 含义 代号 含义 代号 含义 HS 电缆 Y 实心聚 烯烃 V 聚氟乙烯 5 5e 6 6A 7 7A 100MHz 100MHz(双工)250MHz 500MHz 600MHz 1000MHz 100 YP 皮-泡-皮聚烯烃 Z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无 W 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 W 含氟聚合物 有 注1:实心铜导体代号省略。注2:聚烯烃包含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注3: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简称LSZH。注4: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缩写代号为FEP。注5:当用户要求时,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护套材料。电缆规格代号

12、由电缆中的线对数量、导体标称直径组成。非屏蔽线对的规格代号表示见图2。2导体标称直径线对数 图2 非屏蔽线对规格代号 4.3 电缆主要型式 电缆主要型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电缆主要型式 护套形式 绝缘形式 实心聚烯烃绝缘 皮-泡-皮聚烯烃绝缘 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绝缘 聚氯乙烯护套 HSYV/HSYVP HSYPV/HSYPVP HSWV/HSWVP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HSYZ/HSYZP HSYPZ/HSYPZP 含氟聚合物护套 HSWW/HSWWP 4.4 电缆规格 电缆规格应符合表3的要求。GD/J 1092020 5 表3 电缆规格 电缆类别 5、5e 6、6A 屏蔽类型 非屏蔽

13、非屏蔽 导体标称直径(mm)0.50 0.57 标称线对数 4/8/16/20/25 4 4.5 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至少应由电缆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示例:4 对 0.57mm 标称直径非屏蔽 6 类实心高密度聚乙烯(HDPE)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的产品标记:为 HSYV-6 420.57。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导体应采用实心铜导体,导体表面应光滑、圆整、无氧化和无机械损伤。成品电缆的导体直径及偏差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导体直径及偏差 电缆类别 5、5e 6、6A 屏蔽类型 非屏蔽 非屏蔽 导体标称直径(mm)0.50 0.57 偏差(mm)0.01 0.02 5.2 线对 5.2.

14、1 线对结构 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绝缘导线均匀地绞合成线对。为使绞合线对结构稳定,a线和b线的绝缘局部可粘连。5.2.2 线对色序 绝缘线芯应按表 5 中规定的颜色色序构成线对。线对优先采用的颜色色序也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5 线对优先采用的颜色色序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1 a 白(蓝)6 a 红(蓝)11 a 蓝(黑)16 a 黄(蓝)21 a 蓝(紫)b 蓝 b 蓝 b 蓝 b 蓝 b 蓝 2 a 白(橙)7 a 橙(红)12 a 橙(黑)17 a 黄(橙)22 a 橙(紫)b 橙 b 橙 b 橙 b

15、橙 b 橙 3 a 白(绿)8 a 绿(红)13 a 绿(黑)18 a 黄(绿)23 a 绿(紫)b 绿 b 绿 b 绿 b 绿 b 绿 GD/J 1092020 6 表 5(续)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线对序号 标识颜色 4 a 白(棕)9 a 红(棕)14 a 棕(黑)19 a 黄(棕)24 a 棕(紫)b 棕 b 棕 b 棕 b 棕 b 棕 5 a 白(灰)10 a 灰(红)15 a 灰(黑)20 a 黄(灰)25 a 灰(紫)b 灰 b 灰 b 灰 b 灰 b 灰 注:表中括号内的标识颜色为色条或色环的颜色。5.3 子单位 电缆各

16、子单位宜由4个线对绞合而成,每个子单位内的线对应为同一种型式。各子单位中的线对宜优先采用表5第1对第4对的颜色色序,也可以按顺序采用表5规定的颜色色序。5.4 护套 5.4.1 护套完整性 护套应连续、均匀地包覆在缆芯上,表面应光滑、圆整,无孔洞、裂纹、气泡等缺陷。5.4.2 电缆最大外径 成品电缆的最大外径应符合表6的要求。表6 电缆最大外径 电缆标称对数 电缆种类 屏蔽类型 电缆最大外径 mm 4 5、5e、6 非屏蔽 6.3 6A 非屏蔽 9.0 8 5、5e 非屏蔽 10.5 16 5、5e 非屏蔽 12.0 20 5、5e 非屏蔽 13.5 25 5、5e 非屏蔽 15.0 5.5

17、电缆制造长度 电缆制造长度宜为100m110m的整数倍。注:常用的305m制造长度包括在上述范围内。5.6 安全性能 在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方面,上支架下缘和碳化部分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燃烧向下延伸的距离应不大于距离上支架下缘540mm。5.7 电气特性 电缆的电气特性应符合表7的要求。GD/J 1092020 7 表7 电缆的电气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指标 长度换算关系 1 单根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20)9.5/100m 实测值/La 2 线对内两导体间直流电阻不平衡(20)2%线对间直流电阻不平衡(20)4%3 工作电容,最大值,0.8kHz或1kHz 实测值/L 电缆类别 5

18、、5e类 5.6nF/100m 6、6A、7、7A类 不要求 a 表中 L 为电缆的实际长度,单位为 100m。5.8 传输特性 5.8.1 衰减 在温度20时测量或校正到20,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任一线对相应频率()的衰减值都应不大于表8中相应公式确定的数值。受环境温度影响,衰减温度系数应选用表9所给定的值。衰减应在温度201下测量。表8 衰减 电缆类别 频率 MHz 衰减最大值 dB/100m 5、5e类 4100 1.967 f+0.023 f 6类 4250 1.808 f+0.017 f+0.200f 6A类 4500 1.820 f+0.0091 f

19、+0.250f 7类 4600 1.800 f+0.010 f+0.200f 7A类 41000 1.800 f+0.005 f+0.250f 表9 衰减典型频点最大值 频率 MHz 衰减最大值 dB/100m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4.00 4.1 4.1 3.8 3.8 3.7 3.7 8.00 5.8 5.8 5.3 5.3 5.2 5.2 10.00 6.5 6.5 6.0 5.9 5.9 5.8 16.00 8.2 8.2 7.6 7.5 7.4 7.3 20.00 9.3 9.3 8.5 8.4 8.3 8.2 25.00 10.4 10.4 9.5 9.4 9

20、.3 9.2 GD/J 1092020 8 表 9(续)频率 MHz 衰减最大值 dB/100m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31.25 11.7 11.7 10.7 10.5 10.4 10.3 62.50 17.0 17.0 15.4 15.0 14.9 14.6 100.00 22.0 22.0 19.8 19.1 19.0 18.5 200.00 29.0 27.6 27.5 26.5 250.00 32.8 31.1 31.0 29.7 300.00 34.3 34.2 32.7 400.00 40.1 40.0 38.0 500.00 45.3 45.3 42.8 6

21、00.00 50.1 47.1 1000.00 61.9 5.8.2 近端串音 5.8.2.1 近端串音衰减 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所有线对组合的近端串音衰减,应不小于表10中相应公式确定的值。近端串音衰减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11。当计算值大于78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78dB。表10 近端串音衰减 电缆类别 频率 MHz 近端串音衰减最小值 dB 5类 4100 62.3-15lg()5e类 4100 65.3-15lg()6类 4250 75.3-15lg()6A类 4500 75.3-15lg()7类 4600 102.4-15lg()7A类 41

22、000 105.4-15lg()表11 近端串音衰减典型频点最小值 频率 MHz 近端串音衰减最小值 dB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4.00 53.3 56.3 66.3 66.3 78.0 78.0 8.00 48.8 51.8 61.8 61.8 78.0 78.0 10.00 47.3 50.3 60.3 60.3 78.0 78.0 16.00 44.2 47.2 57.2 57.2 78.0 78.0 GD/J 1092020 9 表 11(续)频率 MHz 近端串音衰减最小值 dB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20.00 42.8 45.8 55.8

23、 55.8 78.0 78.0 25.00 41.3 44.3 54.3 54.3 78.0 78.0 31.25 39.9 42.9 52.9 52.9 78.0 78.0 62.50 35.4 38.4 48.4 48.4 75.5 78.0 100.00 32.3 35.3 45.3 45.3 72.4 75.4 200.00 40.8 40.8 67.9 70.9 250.00 39.3 39.3 66.4 69.4 300.00 38.1 65.2 68.2 400.00 36.3 63.4 66.4 500.00 34.8 61.9 64.9 600.00 60.7 63.7 10

24、00.00 60.4 5.8.2.2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对于4对以上的5e类电缆及4对6类、6A类、7类、7A类电缆,任一线对的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应不小于表12中相应公式确定的值。对于由子单位构成的电缆,功率和可分别在子单位内进行计算。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13。当计算值大于75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75dB。表12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电缆类别 电缆对数 频率 MHz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最小值 dB 5类 4对以上 4100 不要求 5e类 4对以上 4100 62.3-15lg()6类 4对 4250 72.3-

25、15lg()6A类 4对 4500 72.3-15lg()7类 4对 4600 99.4-15lg()7A类 4对 41000 102.4-15lg()表13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典型频点最小值 频率 MHz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最小值 dB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4.00 53.3 63.3 63.3 75.0 75.0 8.00 48.8 58.8 58.8 75.0 75.0 10.00 47.3 57.3 57.3 75.0 75.0 GD/J 1092020 10 表 13(续)频率 MHz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最小值 dB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1

26、6.00 44.2 54.2 54.2 75.0 75.0 20.00 42.8 52.8 52.8 75.0 75.0 25.00 41.3 51.3 51.3 75.0 75.0 31.25 39.9 49.9 49.9 75.0 75.0 62.50 35.4 45.4 45.4 72.5 75.0 100.00 32.3 42.3 42.3 69.4 72.4 200.00 37.8 37.8 64.9 67.9 250.00 36.3 36.3 63.4 66.4 300.00 35.1 62.2 65.2 400.00 33.3 60.4 63.4 500.00 31.8 58.9

27、 61.9 600.00 57.7 60.7 1000.00 57.4 5.8.3 远端串音 5.8.3.1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 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所有线对组合的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应不小于表14中相应公式确定的值。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15。当计算值大于78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78dB。表14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 电缆类别 频率 MHz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最小值 dB/100m 5类 4100 60-20lg()5e类 4100 64-20lg()6类 4250 68-20lg()6A类 4500 68-20lg()7类 4600

28、 95.3-20lg()7A类 41000 95.3-20lg()GD/J 1092020 11 表15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典型频点最小值 频率 MHz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最小值 dB/100m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4.00 49.0 52.0 56.0 56.0 78.0 78.0 8.00 42.9 45.9 49.9 49.9 77.2 77.2 10.00 41.0 44.0 48.0 48.0 75.3 75.3 16.00 36.9 39.9 43.9 43.9 71.2 71.2 20.00 35.0 38.0 42.0 42.0 69.3 69.3 25.

29、00 33.0 36.0 40.0 40.0 67.3 67.3 31.25 31.1 34.1 38.1 38.1 65.4 65.4 62.50 25.1 28.1 32.1 32.1 59.4 59.4 100.00 21.0 24.0 28.0 28.0 55.3 55.3 200.00 22.0 22.0 49.3 49.3 250.00 20.0 20.0 47.3 47.3 300.00 18.5 45.8 45.8 400.00 16.0 43.3 43.3 500.00 14.0 41.3 41.3 600.00 39.7 39.7 1000.00 35.3 5.8.3.2

30、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髙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对于4对以上5e类电缆及4对6类、6A类、7类、7A类电缆,任一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应不小于表16中相应公式确定的值。对于由子单位构成的电缆,功率和可分别在子单位内进行计算。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17。当计算值大于75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75dB。表16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电缆类别 电缆对数 频率 MHz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最小值 dB/100m 5类 4对以上 4100 不要求 5e类 4对以上 4100 61-20lg()6类 4对 4250 65-20lg

31、()6A类 4对 4500 65-20lg()7类 4对 4600 92.3-20lg()7A类 4对 41000 92.3-20lg()GD/J 1092020 12 表17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典型频点最小值 频率 MHz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最小值 dB/100m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4.00 49.0 53.0 53.0 75.0 75.0 8.00 42.9 46.9 46.9 74.2 74.2 10.00 41.0 45.0 45.0 72.3 72.3 16.00 36.9 40.9 40.9 68.2 68.2 20.00 35.0 39.0 3

32、9.0 66.3 66.3 25.00 33.0 37.0 37.0 64.3 64.3 31.25 31.1 35.1 35.1 62.4 62.4 62.50 25.1 29.1 29.1 56.4 56.4 100.00 21.0 25.0 25.0 52.3 52.3 200.00 19.0 19.0 46.3 46.3 250.00 17.0 17.0 44.3 44.3 300.00 15.5 42.8 42.8 400.00 13.0 40.3 40.3 500.00 11.0 38.3 38.3 600.00 36.7 36.7 1000.00 32.3 5.8.4 特性阻抗

33、5.8.4.1 5 类、5e 类、6 类电缆特性阻抗要求 各线对特性阻抗值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应符合表18的要求。如果特性阻抗符合要求,则不必进行5.8.5回波损耗的测量。表18 特性阻抗 电缆类别 频率 MHz 特性阻抗 5类、5e类 4100 10015 6类 4250 10015 5.8.4.2 6A 类、7 类、7A 类电缆特性阻抗要求 各线对特性阻抗值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髙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最髙上限值应不超过式(8)及最低下限值不小于式(9)所确定的范围。如果特性阻抗符合要求,则不必进行5.8.5回波损耗的测量。Zu 100()()(8

34、)ZL 100()()(9)GD/J 1092020 13=10RL20 (10)式中:Zu 特性阻抗的最高上限值,单位为欧姆();ZL 特性阻抗的最高下限值,单位为欧姆();由式(10)计算出的回波损耗(RL)的反射系数幅度值;RL 回波损耗,单位为分贝(dB)。6A类、7类及7A类电缆特性阻抗模板见图3。100上限下限特性阻抗()频率f(MHz)ZcZcZc11109080120101201301 401 501 图3 6A 类、7 类及 7A 类电缆特性阻抗模板 5.8.5 回波损耗 只有在特性阻抗不符合5.8.4.1和5.8.4.2的要求时,才进行回波损耗的测量。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

35、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各线对的回波损耗应不小于表19中相应公式确定的值。回波损耗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20。表19 回波损耗 电缆类别 频率范围 MHz 回波损耗最小值 dB 5类 110 17+3lg()1020 20.0 20100 20-7lg(/20)5e、6、6A、7、7A类 110 20+5lg()5e、6、6A、7、7A类 1020 25.0 5e类 20100 25-7lg(/20)6类 20250 25-7lg(/20)6A类 20500 25-7lg(/20)a 7类 20600 25-7lg(/20)a 7A类 20600 25-7lg(/20)a 6001000

36、 17.3-10lg(/600)a 对于 6A 类、7 类及 7A 类电缆从 20MHz600MHz 的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计算值如小于 17.3dB 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 17.3dB。GD/J 1092020 14 表20 回波损耗典型频点最小值 频率 MHz 回波损耗最小值 dB 5类 5e类 6类 6A类 7类 7A类 4.00 18.8 23.0 23.0 23.0 23.0 23.0 8.00 19.7 24.5 24.5 24.5 24.5 24.5 10.00 20.0 25.0 25.0 25.0 25.0 25.0 16.00 20.0 25.0 25.0 25.0 2

37、5.0 25.0 20.00 20.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0 19.3 24.3 24.3 24.3 24.3 24.3 31.25 18.6 23.6 23.6 23.6 23.6 23.6 62.50 16.5 21.5 21.5 21.5 21.5 21.5 100.00 15.1 20.1 20.1 20.1 20.1 20.1 200.00 18.0 18.0 18.0 18.0 250.00 17.3 17.3 17.3 17.3 300.00 17.3 17.3 17.3 400.00 17.3 17.3 17.3 500.00 17.3

38、17.3 17.3 600.00 17.3 17.3 1000.00 15.1 6 测量方法 6.1 通则 在进行电缆的电气特性和传输特性测量时,除另有规定外,电缆长度一般应不小于100m。当电缆在其原包装上测量时,电缆的工作电容、特性阻抗、衰减和串音参数的测量有时会偏离实际值的10%,这种差别是由于过紧的包装和相互的卷绕效应造成。当存在争议时,工作电容、特性阻抗、衰减和串音的测量应将电缆试样除去包装和展开进行,电缆试样展开后应放置在非金属的工作平面或场 地上,电缆试样展开的路径距离导电设备或线路应至少保持25mm及以上的距离。6.2 结构测量方法 6.2.1 导体 导体用目测检查。导体直径允

39、许用千分尺测量,测量时应尽量减小接触压力。6.2.2 线对 线对结构和颜色色序均用目测检査。6.2.3 子单位 子单位用目测检查。GD/J 1092020 15 6.2.4 护套外观 护套外观采用目测检査。6.2.5 电缆护套最大外径 电缆护套最大外径允许用刻度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时应尽量减小接触压力。非圆形电缆的等效外径等于测量得到的电缆护套实际周长除以。6.3 电缆制造长度 电缆制造长度一般采用仪表测量或目测检查。6.4 安全性能 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按GB/T 18380.222008的规定进行。6.5 电气特性和传输特性测量方法 6.5.1 电气特性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线对内

40、两导体间直流电阻不平衡、线对间直流电阻不平衡和工作电容通常采用LCR测试仪(数字电桥)测量,也可采用其他测量方法,但应保证测量不确定度符合要求。其中,线对内两导体间和线对间应按3.1和3.2的公式计算。6.5.2 传输特性 传输特性测量方法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 传输特性测量方法 序号 测量项目 本技术文件章条号 测量方法 1 衰减 5.8.1 和表 9 YD/T 838.12016 中的 6.3.4 2 近端串音 近端串音衰减 5.8.2.1 和表 11 YD/T 838.12016 中的 6.3.6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5.8.2.2 和表 13 YD/T 838.12016 中的 6.3.6 3 远端串音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 5.8.3.1 和表 15 YD/T 838.12016 中的 6.3.7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5.8.3.2 和表 17 YD/T 838.12016 中的 6.3.7 4 特性阻抗 5.8.4.1 和表 18 5.8.4.2 YD/T 838.12016 中的 6.3.10 5 回波损耗 5.8.5 和表 20 YD/T 838.12016 中的 6.3.11 GD/J 1092020 16 参 考 文 献 1 YD/T 10192013 数字通信用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