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_姜有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848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7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_姜有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_姜有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_姜有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83基于语料库的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汉语二语写作写作篇章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组构模式比较研究姜有顺刘豪妍(西南大学 国际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本研究选取母语为英语的汉语二语中高级学习者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议论文作文为语料,根据官方阅卷人的作文评分,抽选高分组作文(HS)和低分组作文(LS),进而对比考察两组作文使用的篇章组构模式(DOP)的频率、密度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HS 更均衡地使用多种 DOP,LS 则过度使用了跳跃型;(2)链接型是 HS 最常用、LS

2、 次常用的DOP;(3)HS 对话题同一型的习得水平高于 LS;(4)HS 和 LS 均最少使用交叉型。结论可以从 3 个角度进行解读:(1)特定 DOP 自身的编码复杂程度或使用难度;(2)高水平和低水平二语写作者在组篇能力、文体意识等方面的差距;(3)母语者阅卷人对特定 DOP 的偏好。关键词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话题链中图分类号 H1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65(2023)02-0083-10零、引言二语学习者组构篇章的模式与母语者惯用的模式存在差异,导致母语者阅读时产生文脉壅塞佶屈的失谐感。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的双重视角,组构篇章的前提是维持句子陈述之间

3、必要的主题相关性,即以若干相邻话题为主线串联话题链,再将若干话题链以特定的逻辑层级和线性序列构建为篇章。因此,“话题话题链篇章”的典型组构模式是二语写作者需要掌握的关键资源。本研究选取母语为英语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现场完成的议论文作文为语料,根据官方阅卷人的作文评分,在相同题目下抽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比考察两组作文的篇章组构模式的分布特征。高分作文常用的篇章组构模式可以作为汉语二语中高级阶段读写教学的重点项目。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视域。由于国内外关于篇章组构的研究多数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完成的,综述部分将引用该派研究,并从认知的角度进行解读。认知语言学将句子的信息结构分为话题(

4、topic)和述题(comment),相邻的句子在篇章层面形成话题链(topic chain)。基金项目本文受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族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语义及语用习得研究”(项目编号:20FYYB033)、2021年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项目一般项目“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的多学科协同研究”(项目编号:YYK21225)、西南大学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能力提升项目“二语语用学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学术话语的习得研究”(项目编号:SWU2209234)资助。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基于语料

5、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84系统功能语言学将句子的信息结构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相邻的句子在篇章层面构成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这两套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内涵同构性。每个句子都具有自身的话题述题结构。话题是话语的起点,通常位于句首,承载交际双方的已知信息也即旧信息。述题是话语的目标,通常位于话题之后,承载交际双方的未知信息也即新信息。话题的信息负荷小于述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衔接和推进篇章,发挥信息锚点的作用,标记篇章的逻辑层次组织,为小句提供定位和导向。一个篇章可以看作是多个话题和述题的领属层级以及相邻话题递次推进的序列组织。人们建构

6、篇章时,一般使用具有同指关系(名词性回指、代词性回指、零形回指等)的话题作为引领,将两个以上的小句以某种逻辑层级和线性序列组构为一个宏观信息流。“篇章句”内部的话题和述题不是孤立自治的,前句的述题和后句的话题相辅相生、递次推进,已知信息引出未知信息,未知信息又不断转化为已知信息,以此实现篇章的扩展。认知学者称之为话题链(Tsao 1979,孙坤 2015,屈承熹 2018),系统功能学者称之为主位推进(Dane 1974,Halliday 1985)。概括话题链的共性特征并归类,即得到篇章组构模式(discourse organization pattern),系统功能语言学称之为主位推进模式

7、,本文简称 DOP。Dane(1974)从功能视角最早提出简单线性型、持续型、派生型、分裂述位型和跳跃型 5 类模式。此后,国内外学者陆续提出了十余种分类方案,多数分类由系统功能学者提出(徐盛桓 1982,黄衍 1985,黄国文 1988,Fries 1994,朱永生 1995,郑贵友 2002,王丽、刘颖 2015,Hawes 2015),侧重刻画汉语篇章组构体现的跨语言普遍性,各家一般以 Dane的分类为基础。少数分类由认知学者提出,侧重刻画汉语篇章组构不同于印欧语的区别特征(孙坤 2013、2015,田然 2016)。实际上,两派学者对 DOP 的分类和定义存在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跨越

8、学派隔阂,融通互鉴。2.2节将兼取众长,提出汉语 DOP 的分类和标注框架。以往关于二语篇章组构的研究基本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视角,采取语料库检索或诱导产出任务收集书面语语料,对比考察不同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使用的DOP 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母语迁移、二语水平、交际策略、学科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英语二语学习者的 DOP 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学习者与母语者在一些 DOP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一些非话题链形态的衔接手段,比如语篇衔接词、关联词、副词等。这可能是一种降低词汇提取难度、赢取加工时间的写作策略,但降低了 DOP 的密度,弱化了

9、话题链,从而偏离了本族语者模式(Belmonte&McCabe-Hidalgo 1998,赵璞 1998,马静 2001,Hasselgrd 2009,Qian et al 2007,Wang 2007,Herriman 2011,Rrvik 2012,Soleymanzadeh&Gholami 2014,Wei2016,杨莉芳、王文斌2017)。鉴于此,以往研究的缺憾可概况如下:第一,尽管存在许多对象为英语的研究,但结论可能不适用于汉语母语者和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的篇章。因为不同类型语言的 DOP 存在较大差异,特定的 DOP 在英语议论文中占话题链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话题链指的是由

10、多个语句组成、共享同一个话题的语段,并且该话题在第二个及以后的语句中以零形式出现(Li&Thompson 1981)。本研究采用广义的话题链概念,即第二个及以后的小句的话题所构成的意义联系不局限于零形回指,可以是名词性回指、代词性回指;不局限于同指关系,也可以是上位话题与下位话题形成的共指关系,包括总分关系、种属关系、主从关系等。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85据优势,但在汉语议论文中较少使用。遗憾的是,专题探讨汉语 DOP 的研究数量很少(郑贵友 2002,屈承熹 2006、2010),并且往往通过非量化

11、的举例论证提出结论,尚需实证检验;更少有研究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的 DOP(黄秀坤 2015,王丽、刘颖 2015),从汉语二语读写教学的实用性角度来说,教师尚不知晓哪些 DOP 值得优先或重点教授。第二,二语写作者以较高密度使用多种 DOP,有利于使读者产生论证细密、观点详实的阅读体验。在限时写作任务条件下,母语者、高水平二语写作者使用 DOP 的密度可能高于低水平二语写作者,后者可能倾向使用非话题链形态的衔接手段,从而进一步降低 DOP的使用密度。遗憾的是,以往研究仅考察 DOP 的频率,极少考察 DOP 的密度(Leong 2016,Leong et al 2018)。第三,以往研究的

12、方法设计未能周密控制干扰变量。(1)多数研究收集的学习者语料是在非测试条件下完成的作文。学习者可能长时间反复地构思、修改,使用智能翻译(如谷歌翻译)、语法纠正和校对工具(如 Grammarly)、对话机器人(如 ChatGPT)自动生成篇章,或者得到母语者的修改润色,但学习者一般不会主动申明这些操作。因此,非测试条件下的篇章难以客观反映学习者的真实组篇能力。(2)一些研究以母语者的同题写作篇章作为比较基准来考察二语学习者。王丽、刘颖(2015)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汉语高级水平的成人英语母语者所作的题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命题作文,又收集了扬州某中学高一学生限时完成的同题作

13、文,进而比较两组作文的篇章组构模式。但该文选择的母语者和学习者在人口学属性、写作心理、任务条件上差异较大,导致两组篇章的可比性或同质性不佳。一、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2.1 研究问题由于以往同主题研究的匮乏,本研究侧重探索性,不设置方向性的假设,提出 3 个研究问题:(1)在 DOP 的使用频率上,汉语二语高水平学习者与低水平学习者作文的组内与组间差异如何?(2)在 DOP 的使用密度上,汉语二语高水平学习者与低水平学习者作文的组内与组间差异如何?(3)上述差异为汉语二语读写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2.2 研究设计本研究选取母语为英语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在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下文简称“HSK 高等”)考场完

14、成的议论文为语料,根据官方阅卷人对作文的评分,在相同题目下抽选出高分作文(下文简称 HS)和低分作文(下文简称 LS),对比考察两组作文的 DOP 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在变量控制上的优化体现在:(1)语料采用HSK高等考试的真题作文,规定写作时间是30 分钟,考生不借助外力而独立完成写作,避免了学习者深思细改、使用智能写作工具或请他人润色。(2)区分高水平和低水平作文的依据是官方阅卷人的评分。作为国际标准化考试,HSK 研发了科学、详细和可操作的作文评分标准,培训了专业化的阅卷人群体。2.2.1 语料选取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

15、式比较研究86语料取自“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该库收集了 1992 至 2005 年间部分母语非汉语的外国考生参加 HSK 高等考试的作文答卷。语料总数为 11569 篇,共计 424 万字。参加 HSK 高等考试的多数考生已经达到中高级汉语水平。收集与筛选语料的程序如下。(1)检索。使用语料库的全篇检索功能,将考生国籍分别设置为英、美、加、澳、新西兰 5 国。其他 4 个参项(作文题目、证书级别、作文分数、考试时间)均设置为不限。检索返回结果共 433 篇,包含作文编码、考生国籍、性别、考试时间、作文题目、作文分数、综合分数、考试总分、证书级别以及作文全文文本等信息。(2)

16、筛选。剔除零分作文 5 篇。剔除非议论文的题目 6 个,作文 39 篇。(3)匹配。为了保证语料的可比性,HS 和 LS 在同一题目上的作文篇数应匹配为相等。此时作文总体(n=389)的评分均值为 74.036,中位数为 75,标准差为 12.441。由于阅卷人评分以 5 分为递进区间,不存在 74 分的打分,故以 75 分划线,在同一题目下匹配 HS 和 LS的篇数。由此剔除了篇数无法实现组间匹配的题目 7 个及其作文 23 篇。(4)抽样。完成同题作文的篇数的组间匹配后,剩余题目 13 个、篇数 366 篇。此时作文总体(n=366)的评分均值为 73.743,中位数为 75,标准差为 1

17、2.596。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将 HS 和 LS 的抽样范围设置为距离 75 分 1 个标准差之外,即 HS 抽样大于等于 90 分,LS抽样小于等于 60 分。首先对 HS 抽样,在 90 分及以上的 62 篇作文中随机抽选 43 篇,这 43篇 HS 分属于 12 个题目。然后对 LS 抽样,在这 12 个题目下分别随机抽选与 HS 数量相等的、60 分及以下的作文,共得到 43 篇。2.2.2 语料标注笔者参考以往研究,构建了汉语 DOP 的分类和标注框架。(1)话题同一型:述题围绕相同含义的话题展开。话题有时共用,时常省略。(2)链接型:前句的述题作为后句的话题。(3)述题同一型:不同

18、的话题论证相同含义的述题。(4)交叉型:前句的话题是后句的述题。(5)派生型:上义话题派生下义话题。(6)集合型:前几句的述题内容的总和构成后一句的述题。(7)主题型:所有话题述题结构均相同或高度相似,中间可被其他小句隔开。(8)跳跃型:话题和述题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9)发散型:若干不同的述题论述相同含义的话题。根据该框架,笔者和一位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助手分别独立分析和标注了 86 篇作文呈现的全部 DOP。每确认一次特定类型的 DOP 的使用,就在对应的种类下加 1 分,以此累计。然后两人交换检查,观点分歧之处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最后使用 SPSS 25 进行数据分析。2.3 研究数据分析数据

19、分析包括两个维度:DOP 的频率和密度。频率的计算方法是以某一类 DOP 在一组作文中的出现次数为分子,以该组作文篇数 43 为分母。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以某一类 DOP 在一组作文中的出现次数为分子,以该组作文的句子总数为分母。LS 与 HS 的 DOP 频率和密度的描述统计如表 1 所示。为减少篇幅,此处省略了9类DOP的图示、语料标注示例。读者可向作者致函索取。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87表 1 低分作文与高分作文的篇章组构模式频率和密度的描述统计低分作文(n=43)高分作文(n=43)频率频率标准差

20、密度密度标准差频率频率标准差密度密度标准差话题同一型0.4650.7020.02020.033701.0701.1830.02960.03265链接型1.7671.3060.07100.052523.0001.5890.08190.04403述题同一型0.4190.6260.01880.038390.5580.7000.01600.02176交叉型0.0700.2580.00240.008890.1160.3240.00320.00897派生型0.9071.0190.03940.047750.6981.2250.01730.03009集合型0.9770.8860.03950.038191.32

21、61.1690.03610.03020主题型0.1160.3240.00430.012330.3020.5580.00830.01540跳跃型3.4421.9550.13630.063922.5351.3160.06930.03755发散型0.9770.9630.03970.042260.8370.7850.02330.02143分别按照 HS 使用 DOP 的频率和密度降序排列,绘制直方图如下图 1 和图 2 所示:图 1 低分作文与高分作文的篇章组构模式的频率分布图 2 低分作文与高分作文的篇章组构模式的密度分布下面将采取方差分析分别探查:HS 组内在 9 种 DOP 的频率和密度上的差异

22、、LS 组内在 9 种 DOP 的频率和密度上的差异、HS 和 LS 的组间差异。由于作文题目、总字数、句子总数与 DOP 的频率和密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些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是线性的,故下文没有将这些变量作为协变量纳入方差分析。由于写作者的性别已经在两组平衡,故也未纳入方差分析。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882.3.1 比较高分与低分作文的篇章组构模式的频率第一,HS 在 DOP 频率上的主要特征。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HS 在 DOP 频率上差异显著(F=35.921,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并参

23、照描述统计,结果显示:链接型和跳跃型分别与其他 7 种 DOP 的差异均显著(p0.05),但链接型与跳跃型的差异不显著(p=0.151)。这表明 HS 最常用链接型和跳跃型,两者的频率相当接近。集合型与话题同一型的差异不显著(p=0.293),集合型与其他 7 种 DOP 的差异均显著(p0.05)。这表明HS 使用集合型和话题同一型的频率相当接近,仅次于链接型和跳跃型。交叉型的频率最低,与其他 8 种 DOP 的差异均显著(p0.05)。派生型、述题同一型和主题型两两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LS 在 DOP 频率上的主要特征。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LS 在 DOP 频率上差异

24、显著(F=45.317,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并参照描述统计,结果显示:链接型与跳跃型分别与其他 8 种 DOP 的差异均显著(p0.05),使用频率均为最低。集合型、发散型和派生型的差异两两不显著(p0.05)。话题同一型和述题同一型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三,HS 和 LS 在 DOP 频率上的差异。29 混合设计方差分析发现,DOP 的主效应显著(F=74.027,p=0.000),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4.911,p=0.029),组别和 DOP 的交互作用显著(F=6.692,p=0.000)。结果显示:HS 使用跳跃型的频率显著低于 LS(p0.05)。HS 使用

25、链接型、话题同一型的频率显著高于 LS(p0.05)。2.3.2 比较高分与低分作文的篇章组构模式的密度第一,HS 在 DOP 密度上的主要特征。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HS 在 DOP 密度上差异显著(F=35.949,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并参照描述统计,结果显示:链接型与跳跃型的差异不显著(p=0.163),链接型和跳跃型分别与其他 7 种 DOP 的差异均显著(p0.05)。这表明 HS 使用链接型和跳跃型的密度最大,且两者的密度相当接近。交叉型的密度最小,与其他 8 种 DOP 的差异均显著(p0.05)。第二,LS 在 DOP 密度上的主要特征。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6、发现,LS 在 DOP 密度上差异显著(F=41.576,p=0.000)。结果显示:链接型与跳跃型分别与其他 8 种 DOP 的差异均显著(p0.05)。LS 使用跳跃型的密度最大,其次是链接型,两者的密度远大于其他 DOP。主题型和交叉型的差异不显著(p=0.434),两者分别与其他 7 种 DOP 差异显著(p0.05)。第三,HS 和 LS 在 DOP 密度上的差异。29 混合设计方差分析发现,DOP 密度的主效应显著(F=69.991,p=0.000),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236,p=0.000),组别和 DOP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9.453,p=0.000)。进一步两

27、两比较并参照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跳跃型、发散型、派生型的密度上,HS 显著低于 LS。两组在其他 DOP 上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89三、综合讨论综合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个认识。第一,HS 更均衡地使用多种 DOP,LS 则过度使用了跳跃型。在频率上,HS 最常用的DOP 是链接型和跳跃型,其次是集合型和话题同一型,且链接型和话题同一型的频率显著高于 LS。LS 使用频率最高的 DOP 只有跳跃型 1 种,其次是链接型,且跳跃型的频率显著高于 HS。在密度上,H

28、S 最常用的 DOP 仍然是链接型和跳跃型。LS 使用密度最高的 DOP是跳跃型和链接型,并且 LS 使用跳跃型的密度显著高于 HS。这些说明:HS 对 DOP 的使用比 LS 更加均衡,LS 过度使用了跳跃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1)跳跃型的使用难度在 9 类 DOP 中可能最低。这是因为,跳跃型对构成话题链的同指成分尤其是作为话题的指称语的结构形式的限制比较宽松,通常不借助名词性成分的显性同指关系来串连篇章信息,甚至不要求作者在篇章中复现同一实体。与跳跃型相比,其他 8类 DOP 一般要求作者通过重复使用某一(些)同指成分,构建一条同指形态凸显的话题链,这些同指成分往往需要在形态上相

29、同或近似,或者构成互为释义的转述关系。在限时条件下在线构建形态凸显的话题链,意味着在篇章组织层面承担更大的加工负荷。(2)高水平二语写作者构建话题链、推进篇章的能力较强,能兼用多种 DOP,尤其是链接型、集合型和话题同一型,使篇章灵动、富于变化,避免因过度依赖某一种 DOP 而导致篇章组织单调固化。低水平二语写作者受到二语熟练程度、工作记忆、写作时间等因素的更多制约,难以恰当地运用多种 DOP,不善于灵活使用成分复现或转述等回指手段建构形态凸显的话题链。在考试时间压力下,往往选择保守策略,避难趋易,过度使用跳跃型,导致阅卷人产生枯燥乏味的阅读感受。(3)高水平二语写作者的文体意识可能更强,这体

30、现在他们均衡使用 DOP 以便更好地为文体服务。HSK 高等作文一般为议论文。议论文体凸显论证的条理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由于跳跃型不要求作者提供形态凸显的话题链作为论证逻辑推进的线索,作者在跳跃型之外,一般还需要兼用其他类型的 DOP 共同维持论证逻辑的明晰。高水平二语写作者对于这一点可能有更清楚的认识。不过,我们不应武断地认为汉语母语者不喜好跳跃型,因为它也是 HS 最常用的一种 DOP。两组作文的评分差异可能说明,阅卷人重视二语学习者恰当灵活地使用多种 DOP 的整合性的宏观组篇能力,高度集中地使用某一种 DOP 不利于提高议论文篇章的可读性。第二,链接型是 HS 最常用、LS 次常用的 D

31、OP,且 HS 使用链接型的频率显著高于 LS。这可能说明,链接型最适合在限时写作任务条件下组构议论文的篇章信息,并且得到阅卷人的偏好。产生原因有二。(1)链接型的话题链具有形式凸显和单线推进的特点,适合议论文的论证需要。在考场限时写作的条件下,链接型比较便于作者管理在线写作过程。链接型的信息结构是前句的述题作为后句的话题,首尾衔接,环环相扣,主要通过形态相同或相近的同指成分推进篇章。这使两个同指成分的指称距离较短,构建话题链占用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较少,认知负荷较低。高水平二语写作者侧重使用链接型,谨守单一的主线逻辑,环环相扣地展开论述,更有把握顺利组构出完整的篇章。低水平二语写作者对链接型

32、的重视不够,运用相对不足,因而更有可能遭遇论证卡顿,陷入“吃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90(2)由于阅卷和评分的时间限制,HSK 作文阅卷人必须在短短数分钟内观其大略,快速提取作文的中心思想和主线脉络。HS 以链接型为主,提供了形态凸显的话题链作为阅读理解的线索,方便阅卷人更高效地获取论点文脉,因此更易于获得好评。与之相比,LS 最常用跳跃型,尽管它是最易使用的 DOP,但其缺点是话题链的形式不够凸显,阅卷人不便迅速捕捉到主线脉络。第三,HS 使用话题同一型的频率显著高于 LS。但因为 HS 的句

33、子总数多于 LS,HS 使用话题同一型的密度被稀释,以致与 LS 无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可能说明,HS 对话题同一型的习得水平高于 LS,并且话题同一型得到阅卷人的偏好。原因有二:(1)话题同一型的组构模式是第二句及以后句子的述题围绕第一句的话题展开,话题的同指成分有时可省略,有时形式相同,也可使用转述形式。由于话题同一型的话题成分的指称形式多样,尤其是零形回指形式需要从意义上追踪所指,这加重了写作者的加工负荷,对工作记忆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水平二语写作者更能胜任话题同一型的使用。(2)话题同一型的组构模式接近汉语特有的“流水句”,即第二句及后续小句的话题成分往往被省略,或者转述为近义

34、指称,这样既表述了逻辑推进关系,又避免了因重复使用同一指称语导致的啰嗦冗言。作为汉语母语者,阅卷人可能认为流水句也即话题同一型的组构模式较为自然流畅,因此 HS 使用话题同一型的频率更高。不过,受限于话题同一型自身的加工难度,它的使用频率和密度均为中等,没有成为二语写作者最常用的 DOP。第四,HS 和 LS 对交叉型的使用频率和密度均为组内最低,且两组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与其他 8 种 DOP 相比,交叉型的组构模式最为特殊,可能导致二语写作者有意回避。交叉型的前句的话题做后句的述题,两者被前句的述题和后句的话题所间隔。上文指出,链接型的逻辑推进呈现为首尾衔接、环环相扣的形态特征。与之相比,

35、交叉型的逻辑推进则呈现为两组话题和述题并行交织、间隔呼应的形态特征,所以交叉型的逻辑线索相对较不显明。这既增加了它的使用难度,又不利于阅卷人迅速捕捉主线脉络。因此,在限时写作条件下,写作者可能有意识地回避使用交叉型。四、结语DOP 本质上是写作者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布局谋篇、构建话题链的图式。不同的DOP 包含各自的特征组块以及它们在语篇空间中的分布信息。从信息加工和传输的角度看,一种 DOP 的编码和传输的成本越低,解码的效率越高,就越具有实用意义和教学价值。低水平二语写作者较少掌握关于篇章组构的图式化知识,整合性的宏观组篇能力不足。他们完成同题作文任务要比高水平二语写作者承担更大的加工负

36、荷。在限时写作条件下,HS 和 LS 明确呈现出两者在使用 DOP 的二语写作能力上的差异。本研究主要有 4 个发现:(1)HS 更均衡地使用多种 DOP,LS 则过度使用了跳跃型;(2)链接型是 HS 最常用、LS 次常用的 DOP;(3)HS 对话题同一型的习得水平高于 LS;(4)HS 和 LS 最少使用交叉型。以上结论可以从 3 个角度进行解读:(1)特定 DOP 自身的编码复杂程度或使用难度。(2)高水平和低水平二语写作者在组篇能力、文体意识等方面的差异。(3)本族语者阅卷人对特定 DOP 的偏好。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

37、ge LearningNo.291本研究对汉语二语中高级阶段的读写教学实践提出两点建议:(1)通过对同指成分加以形式突显的语篇衔接练习,减少学习者对跳跃型的过度使用。(2)通过对其他类型的 DOP,尤其是集合型、话题同一型的显性教学,指导学习者更均衡地使用多种 DOP。参考文献: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黄秀坤.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留学生语篇建构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3黄衍.试论英语的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1985,(5).4马静.主位推进、语义衔接与英语写作的连贯性四、六级范型作文分析J.外语教学,2001,(5).5屈承熹.汉语

38、篇章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6屈承熹.汉语功能篇章语法从认知,功能到篇章结构M.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2010.7屈承熹.汉语篇章句及其灵活性从话题链说起J.当代修辞学,2018,(2).8孙坤.话题链视角下的汉英篇章组织模式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9孙坤.汉语话题链范畴、结构与篇章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5).10田然.叙事语篇难度级差及其参数关联J.汉语学习,2016,(6).11王丽,刘颖.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书面语主述位结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5).12徐盛桓.主述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

39、.13杨莉芳,王文斌.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语篇连贯特征迁移研究以英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J.中国外语,2017,(1).14赵璞.主位连接和信息处理与英语写作的连贯性J.外语研究,1998,(1).15郑贵友.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6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17Belmonte,I.A.,A.McCabe-Hidalgo.Theme-Rheme Patterns in L2 WritingJ.Didctica,1998,(10).18Dane,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40、Organization of the TextA.Edited by Frantiek Dane.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C.Prague:Academic,1974.19Fries,P.H.Theme,Method of Development,and TextsJ.World Englishes,1994,(2).20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21Hasselgrd,H.Thematic Choic

41、e and Expressions of Stance in English Argumentative Texts by NorwegianLearnersA.Corpora and Language Teaching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9.22Hawes,T.Thematic Progression in the Writing of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J.Ampersand,2015,(2).23Herriman,J.Themes and Theme Progression in Swedish Advanced

42、Learners Writing in EnglishJ.Nordic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2011,(10).24Leong,P.A.ThematicDensityofResearch-articleAbstracts:ASystemic-functional AccountJ.WORD,2016,(4).25Leong,P.A.,A.L.L.Toh,&S.F.Chin.Examining Structur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A Study ofThematic Progression and Thematic

43、DensityJ.Written Communication,2018.26Li,C.N.,S.A.Thompson.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Berkeley: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1981.27Qian,Y.,J.A.Ramrez,&R.Harman.EFL Chinese Students and High Stakes Expository Writing:A Theme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写作篇章组构模式比较研究92A

44、nalysisJ.Colombian Applied Linguistics Journal,2007,(9).28Rrvik,S.Thematic Progression in Learner LanguageA.Edited by Sebastian Hoffmann,Paul Rayson&Geoffrey Leech.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Looking Back,Moving ForwardC.Leiden:Brill,2012.29Soleymanzadeh,L.,J.Gholami.Scoring Argumentative Essays Base

45、d on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andIELTSAnalytic Scoring Criter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98).30Tsao,F.A Functional Study of Topic in Chinese:The First Step toward Discourse AnalysisM.Taipei:Student Book Company,1979.31Wang,L.Theme and Rheme in the Thematic Organization of

46、Text: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cademicWritingJ.Asian EFL Journal,2007,(1).32Wei,J.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EssaysM.Singapore:Springer,2016.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of the Discourse Organization Patternsof L2 Chinese CompositionsJIANG You-shun&LIU Ho-

47、y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ed the argumentative essays written by the English-speakingintermediate-advanced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on the site of the HanyuShuiping Kaoshi(Chinese Proficiency Test,HSK)Advanced Level as the corpus,sampled thehi

48、gh-score(HS)and low-score(LS)groups according to the HSK official raters scoring,andcompared the frequency,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discourse organization patterns(DOP)between HS and LS.Results show that:(1)HS uses a more balanced variety of DOPs,while LSoveruses the Jumping Pattern.(2)The Li

49、nking Patter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OP by HSand the second most commonly used by LS.(3)HS has a higher level of acquisition of theConsistent Topic Pattern than LS.(4)The Crossing Pattern is least used by HS and LS.Thefindings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1)Coding complexity or difficulty ofparticular DOPs.(2)Gaps in discourse organization ability and stylistic awareness of high-leveland low-level L2 writers.(3)Preference of the native raters for particular DOPs.Keywords:L2 Chinese writing;discourse organization pattern;topic cha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