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承效果更好,还能提升创新能力。(二)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当今的思政教育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今日国人思想认知与行为特征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也为思政教育中的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显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由于优秀传统文化与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事件关系密切,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枯燥的概念,与思政教育中的理论概念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
2、中,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三)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能够为学生赋予更厚重的精神力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作用,逐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内容丰富,其中蕴含了很多价值观与信念层面的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为培养学生三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路径(一)推动思政教育改革教师理应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意识,使其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灵魂。思政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水平关系密切,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背景与要求,以强化教师队伍能力为入手点,推引言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
3、地,致力于形成学生崇高的思想觉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融入其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不仅为思政课程带来更多素材,还能推动思政教学的提质增效。鉴于思政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有必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政教育的意义(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扮演不可忽视的角色,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思政教育侧重于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多融合点,还有助于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相当于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思政教育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显然有助于优
4、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另外,当前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若能提取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素材,不仅为思政教育带来更多的优质素材,更好活跃思政教学氛围,也为学生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学生通过思政教学,自身的思想境界逐步升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更高。当前思政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已经初步形成成熟的思政教育框架和逻辑层次。若能在其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意味着为学生打开更明亮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窗。与此同时,结合大学生群体活跃的思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探索王潇敏(山西工程科技职
5、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与高校教育有着较多的融合点。在思政教学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不仅意味着思政课程教学的升华,对于强化学生文化自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也是大有裨益。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随后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2410803【本文著录格式】王潇敏.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探索 J.中国民族博览,202
6、2,12(24).Chinese national Expo 109National Education 民族教育学的延展。(三)注重因材施教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同样要吻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准确定位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要注重技巧。优秀传统文化相当于一个庞大的“素材库”,通过思政教育,向广大学生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教师可以将 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相关内容融合其中,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历史故事、人文风情、礼仪规范等,对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更加全面的认识,真正在思政教育中起到全面渗透的作用,同样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在思政教学逐步深入的背
7、景下,应当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推动思政教学的创新。在“因材施教”原则指导下,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应当要找准着力点。优秀的文化作品始终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同时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生活环境。大学生每天接收到很多形形色色的文化,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内容的冲击,也为思政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教师善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直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推动思政教育的升华,真正解决学生的迷茫人生观问题,同时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建立优质育人环境思政教学的开展与育人环境关系密切,如何打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值得深思。教师尝试将实践活动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中,
8、利用实践活动场景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思政教学中获得奇效。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思政教育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关键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契机,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基地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与此同时,高校要与当地现有的思政教育基地加大合作力度,为本校学生前往思政教育基地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场景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思政教育效果更胜一筹。例如高校可以在青年节、学雷锋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节日活动氛围中领悟优秀传
9、统文化,为个人健康成长、抵御不良文化因素的侵害提供有利条件,吻合思政教学的要求。(五)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还要注重“品牌”效应,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逐步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不仅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促使学生更加认同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在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在思政教学中强调人文价值的作用。教师在深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感。教师利用互联网条件检索与优秀传
10、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融合在思政教学的方案中,为学生认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优质支撑。教师也可以充分研究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资料,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授方面的相关要求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矿藏,如何合理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则是重要课题。高校以推动思政教学改革为契机,广泛收集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并建立信息化平台,拓展思政教师培训渠道,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培训之中,真正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教学中引用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还能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思政课教师本身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较强的特征,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感性优势,能更快更好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11、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吻合思政教学“立德树人”的要求。(二)扩展思政教学视野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三观、推动教学育人的重要途径,借助课程思政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传统思政教学侧重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教学过程局限性较强,并不利于思政教学的纵深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意味着诸多人文、社会因素在思政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思政教学的跨学科进程,为思政教学带来更多的人文价值。换言之,思政教育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充实思政教学的素材,思政教学不再是空洞的道理,学生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者典型事迹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个人思想境界的升华。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急于
12、求成,应当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尽可能多地总结思政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也有助于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意味着在思政教学中可以加入身边的传统文化因素,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理应充分吸收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将编制本土教材作为扩展思政教学范围的有效契机,在传授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步融合思政教学的相关内容。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风,其中同样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思政教育教学中,可以结合本校的校风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不仅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财富,也能让学生真正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讲,高校可以将编写校本教材为契机,为优秀传统
13、文化的融入提供有效载体,推动思政教110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拟定问题修正方案。高校结合思政教育的特点编制调查问卷,设置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相关的问题,保证调研反馈结果的价值。与此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必须吻合教师与学生的需求,高校借助论证会、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征集师生在思政教育中有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需求和建议,推动思政教育不断升级。(七)融合互联网环境互联网与高校教学的融合,相当于为教学过程开辟了“第二战场”,同样吻合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推动思政教学与互联网模式的结合,
14、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获取、发布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层面的优势,将更多的良性信息融入学生的互联网生活空间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还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间接形成属于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思政教学的升华。高校教师理应高度重视互联网环境的独到作用,将其作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改进与反思依据。三、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实际上指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未来改革方向。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尽可能多地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推动思政教学再上一层楼。作者简介:王潇敏(1992),
15、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思政教育领域取得突破。高校致力于建设常态化的思政主题教育机制,发挥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独到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将主题活动感染力的优势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思政教学效果,同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独到的文化“气质”,高校牵头开展读原著、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等主题活动,并由此营造优质的学术氛围,不断塑造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气质。另外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主题竞赛,在竞赛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身的思政素养也在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在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的同时,要
16、做好学生思想状况的跟踪工作,多角度强化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为思政教学提供更多动力。高校还可以尝试将文化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盛宴,推动思政教育的升级。(六)优化保障机制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意味着思政教学的范围逐步拓展,对于保障机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结合思政教学方案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应当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提供坚实支撑,有助于思政教学的纵深开展。换言之,高校应当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拟定协同性的思政教育联动模式,推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
17、学中的融入特征,拟定考核指标并建立考核机制,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程进行量化考核,真正推动思政教学的优化。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思政教育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前提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铺平道路。在考核体系中也要体现上述要求,准确定位教师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还能强化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用。高校理应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为开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撑。例如高校要举办汉服舞蹈会或者历史剧场,在活动开始之前理应做好配套后勤工作。与此同时凭借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真正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政层次。高校要注意思政教育中的资源分配,对于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社团,要加大资源调配与保障力度,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类的社团活动作为思政教学的延展,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纵深传承。另外要注意思政教育中的回顾和反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是全新的课题,在教学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高校要及时总结近一段时间的思政教学过程,定位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