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试题(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A 3. C 4. D 5. B 6. B 7. D 8. B二、名词解释1.收入效应是指因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可能产生使消费者实际收入提高的效应,因为消费者因价格下降而导致的购买力的提高使得他有可能改变商品的购买量。比如,X商品价格降低,消费者名义收入虽没有变化,但实际收入提高了。这样消费者将因为实际收入升高而改变对商品X和Y的购买(对正常品而言是增加购买量),这就是收入效应。2.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
2、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贸易条件反映该国对外贸易的状况,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计算的公式是:如果该系数大于,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较好,对贸易发展的前景看好;如果该系数小于,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不佳。3.累进税率是指税率随课税基数的提高而提高的税率制度。即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
3、统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一般认为,累进税率有助于体现量能课税的原则,从而有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再分配。4.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一般用表示基础货币,表示流通中的现金,表示银行存款准备金,公式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负债表负债方发行货币和吸收存款货币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等负债行为创造基础货币。作为负债的基础货币的增减,是由中央银行的各种资产业务的增减决定的。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增加,如中央
4、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政府债权,或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贴现贷款,将导致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减少,将导致基础货币减少,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可写成: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量的倍数,它大于。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的变动将导致多倍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因此,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强力货币”。三、简答题1.同一政策目标常常可以采取几个不同的政策手段来实现。这时,决策者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即选择什么政策手段对于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最有利,实际上这是一个如何估价政策手段效率的问题。通
5、过估价政策手段的效率,可得出若干政策手段选择的一般原则:(1)对政策手段反应的大小。应选择最有力度的政策手段。(2)政策手段显效的速度和结果。应选择那些较易实现政策目标及较快显示其效果的政策手段。(3)政策手段对克服不合理经济现象所起作用的大小。应选择那些对不合理经济现象的存在原因起直接作用的政策手段。(4)资源成本。应选择那些能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但成本花费最小的政策手段。(5)选择性和变动性。应选择那些可以以一种选择性方式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并且偏好于具有变动性的政策工具。(6)间接经济效应。应选择那些间接正效应超过间接负效应的政策手段。(7)社会政治效应。应选择那些使社会利益最大化及社
6、会政治成本最小化的政策手段。2.(1)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在两种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的情况下,厂商的生产技术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加以表示。而厂商的成本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等成本方程加以表示。于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切点。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或 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或 以上论述说明,无论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寻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在每单位成本购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相等之点。(
7、2)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下面以成本既定的情形为例。如果每单位成本获得的边际产量不相等,比如,这时把用的一单位成本用于购买将会在保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产量,从而增加利润。因此,追求技术上的最优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相一致。3.(1)模型的假设前提假设两个国家(、)、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两种产品(、)。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投入系数相同,即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完全流动,在国际完全不流动。两个国家中一个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因而利息率相对较低;另一个是劳动存量相对丰富
8、的国家,因而工资率较低。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如运输、需求、贸易壁垒等被排除。(2)模型的基本论点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 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
9、(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3)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同样产品的绝对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是由成本绝对差决定的;成本绝对差是由要素价格差决定的;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供求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4.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
10、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3)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4)经济发展职能。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四、论述与计算题1.(1)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这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具体表现有三:其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第一产业,农业结构升级
11、缓慢,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集约化程度低,粮食生产不稳定。其二,第二产业的工业结构中,一是重化工业比重大。二是制造业以组装加工业为主。三是基础工业与加工业增长不协调,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总体上落后于一般加工业,加工业能力过剩、水平低,重复建设严重。四是传统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育不足。其三,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还较落后。产业结构虚高度化。这是指在基础产业发育不良、经济效益偏低的条件下,加工工业比重提升的经济现象。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集中度的下降表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产业利润率下降和许多企业的亏损,从而削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据测算,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
12、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率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率为。(2)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重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一是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二是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一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四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五是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六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3、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七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八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2.(1)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为,令,得。所以,长期均衡为。(2)由(1)知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价格为,此价格即为行业长期平均价格(因为只有行业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才等于最低平均成本),则长期均衡产量为(3)由(1)(2)可知长期均衡时该行业厂商数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