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公共建筑内外部空间摘要:本文浅析了公共建筑中的内外部空间组合设计。并利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建筑 空间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是极为特殊而重要的的一类。公共建筑所形成的总体空间环境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场所。人们身处建筑之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是为了生活,更多地是精神层面上的要求。盖蒂中心位于洛杉矶太平洋海岸马里布的盖蒂博物馆和它所收藏的大量艺术精品,都属于“盖蒂基金会”所有。包括主体的博物馆建筑,盖蒂基金会所属各相关部门都有专属的建筑,合为一处建筑群。位于山丘顶端。” 建筑本身充分体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丰富性。在外部空间上,盖蒂中
2、心的群体建筑物环抱一处充满花卉的美丽庭园,由于盖蒂博物馆规模巨大,设计师有心籍着串联不同时代的展厅之际,让人们在参观途中不时地接触自然景物,使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很好的结合。利用外部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如左下图)营造舒适开敞空间。空间形式上运用大体量的对比,使建筑越显大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合理交通流线。一、建筑外部空间室外环境空间与建筑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说:“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的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
3、光造型与夜间的光照艺术效果等。而在这之中建筑应位于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当形成一定的格局之后将对其它因素加以综合性的布局,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在具体布局中,主体建筑是构图的核心。 通过组合所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与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要强调各种对比。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物联系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1 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集散广场。 在不同的公共建筑中,有的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比较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要充分考虑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有的在道路和交叉口处,
4、为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常将建筑后退。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小品、壁画,借以丰富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美化与丰富了室外空间环境,同时也把主体建筑衬托得更加突出和亲切怡人。2 活动场地 有的公共建筑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应靠近主体建筑的主要部位的出入口附近。除需要与建筑密切配合外,还应与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围墙等组成有机的整体。3 停车场所 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4 服务性的场所 如锅炉房、厨房等,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要注意保持主体建筑室外空间
5、环境的完整。在建筑设计中应在特定的环境中,考虑单体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考虑与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特点相结合,才有可能将建筑融于环境之中,做到两者水乳交融。除对周围的广场、道路、建筑绿化等到要素应有密切的联系与组合外,还应考虑周围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朝向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充分做到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以及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二、建筑内部空间公共建筑空间的划分: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简称使用、辅助、交通三大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要求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能对人流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
6、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在设计室内空间时,应注意到:a.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公共建筑空间,因形状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当建筑空间需要表现活泼、开敞、轻松的气氛时,常选择那些不规则或不对称的空间与造型。因为这种空间与造型易于取得与相邻空间或自然环境相互流通、延伸与穿插的效果。左图为麦耶的千禧教堂在以直线为主,不时穿插曲线的几何体中,比例优雅的玻璃墙面,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特别是三片弧墙的闪亮一笔,使建筑脱胎换骨,室内光线经过弧墙的反射,不仅显
7、得静谧和洒脱。而且清楚地显现出内部的景象,这些又纵深感的空间与白色实墙的交替更迭,产生了某种特殊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它们不是出自同一构图因素的多次重复,也不是出自单方面强调水平或垂直感,而是通过某种内在的呼应起作用,使他的建筑充满了某种艺术的品味,让人有一种舒适,柔和的感觉,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从份体现了教堂的安静神圣之感b.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在公共建筑的创作中,对于室内空间环境的构思,常运用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的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使整个建筑空间环境具有优美的整体感。(一) 空间组合中界面的围透,是空透些还是封闭一些,两者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二) 室内空间环境的划分,应根据设
8、计的意图,采用如半隔断、空花墙、博古架、落地罩或家具组合等方法,以取得空间之间既分又合,隔而不死的效果。在设计创作中,常需要划分几个区域,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如动与静、通与停等。动则需要畅通无阻,静则可短暂停留。大型网状玻璃幕墙的使用,不仅满足于图书馆的功能要求,更增添了建筑的体量感、空间感。扩大化的大台阶为空间增添了一抹亮色西雅图图书馆天津冯骥才艺术中心,该建筑依其功能看分为文学研究与艺术展览两个主要部分。该设计结合校园环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将主体建筑及保留大树未见其中,在尊重校园空间秩序的同时,力求为何处宁静幽深的书院意境。外部空间组织中,采用大面积的人工水体贯穿其下,未建筑带来一份灵
9、动。内部空间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光影的变化,大面积素色墙面,突出的平台,长台阶,简洁却不是丰富,给人以极强的空间冲击感。无不为整座建筑增加了浓重的文学氛围。三、建筑内外部空间组合 空间组合方式有很多种,选择的依据一是要考虑建筑基地的外部条件,周围环境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到空间组合方式上的选择;二是考虑建筑本身的设计要求,如功能分区、交通组织、采光通风以及景观需要等等;。 空间的组合方式根据各自的特征,从功能上概括起来有并联式、串联式、集中式、辐射式、组团式、网格式、轴线对位式等,下文将重点介绍以上提到的几种形式。 1. 并联式组合 并联式组合空间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性质和结构特征的空间单元以重复的方式并
10、联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简便、快捷,适用于功能相对单一的建筑空间。如教室、宿舍、医院病房、旅馆客房、住宅单元、幼儿园等等,这类空间的形态基本上是近似的,互相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相互联通也可以不联通。 北京故宫典型的串联式空间组成。完美的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庄严,郑重 2. 串联式空间组合 各组合空间单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先后次序明确,相互串联形成一个空间序列,呈线性排列,故此和组合方式也称为“序列组合”或“线性组合”。这些空间可以逐个直接连接,也可以由一条联系纽带将各个分支连接起来。前者适用于那些人们必须依次通过各部分空间的建筑,其组合形
11、式必然形成序列。如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后者适用于分支较多,分支内部又较复杂的建筑空间,如综合医院、大型火车站、航空港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创造威严的气氛,设计了结构完整、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也属于此种组合方式,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在串联式组合的空间序列中,在功能上或象征方面有重要意义的空间,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形状等手法加以突出,也可以通过其所处的位置加以强调,如位于序列的首末、偏离线性组合或位于变化的转折处等。另外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可归于串联式组合,由垂直交通核心将各层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串联在一起。 并联式和串联式空间组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配合各种场地情况,线型可直可曲,还可以
12、转折,适用于功能要求不是很复杂的建筑。 3. 集中式组合方式 集中式组合通常是一种稳定的向心式构图,它由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大的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构成。处于中心主导空间一般为相对规则的形状,应有足够大的空间体量以便使次要空间能够集结在其周围;次要空间的功能、体量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以适应功能和环境的需要。一般说来,集中式组合本身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其入口及引导部分多设于某个次要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用于体育馆、歌剧院等以大空间为主的建筑,西方古代的教堂也有很多采用这种空间组合方式。 4. 辐射式组合 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兼有集中式和串联式空间特征。由一个中心空间和若干呈辐射状扩展的串
13、联空间组合而成,辐射式组合空间通过现行的分支向外伸展,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这些辐射状分支空间的功能、形态、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长度可长可短,以适应不同的基地环境变化。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常用于山地旅馆、大型办公群体等。另外设计中常用的“风车式”组合也属于辐射式的一种变体。 5. 单元式组合 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密,单元之间关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态特征。实践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属于这种组合方式。单元之间的组合方式或可以采用某种几何概念,如对称或交错等,这种组合方式常用于渡假村、疗养院、幼儿园、医院、文化馆、图书馆等建
14、筑。 6. 网格式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是将建筑的功能空间按照二维或三维的网格作为模数单元来进行组织和联系,我们称之为网格式组合。在建筑设计中,这种网格一般是通过结构体系的梁柱来建立的,由于网格具有重复的空间模数的特性,因而可以增加、削减或层叠,而网格的同一性保持不变。按照这种方式组合的空间具有规则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而且结构标准化,构件种类少,受力均匀,建筑空间的轮廓规整而又富于变化,组合容量,适应性强,被各类建筑所广泛使用。 7. 轴线对位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由轴线对空间进行定位,并通过轴线关系将各个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轴线对位组合形式虽然不一定有明确的几何形式,但一切均由轴线控制,空间关系清晰有
15、序。一个建筑中的轴线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多条轴线之间有主次之分,层次分明。轴线可以起到引导行为的作用,使空间序列更有秩序,在空间视觉效果上也呈现出连续的景观线,有时轴线还往往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使空间的艺术性得以增强。此外,在室内与室外的空间结合点上,我应当注意其过渡空间的处理灰空间的丰富与实用性。整体上看建筑的空间的组合方式上 1.重复小空间的组合这类空间常采用走道式和单元式的组合方式,如住宅、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常将高度相同、使用性质相近的房间组合在同一层上,以楼梯将各垂直排列的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有的建筑由于使用要求或房间大小不同,出现了高低差别。如学校中的教室和办公室,可将它们分
16、别集中布置,采取不同的层高,以楼梯或踏步来解决两部份空间的联系.见大小、高低不同的空间组合 2. 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 (1)以大空间为主穿插布置小空间以大空间为主穿插布置小空间 有的建筑如影剧院、体育馆等,空间组合常以大空间(观众厅和比赛大厅)为中心,在其周围布置小空间,或将小空间布置在大厅看台下面,充分利用看台下的结构空间。这种组合方式应处理好辅助空间的采光、通风以及运动员、工作人员的人流交通问题。 (2)以小空间为主灵活布置大空间某些建筑如教学楼、办公楼、旅馆、临街带商店的住宅等,虽然构成建筑物的绝大部份房间为小空间,但由于功能要求还需布置少量大空间,这类建筑在空间组合中常以小空
17、间为主形成主体,将大空间附建于主体建筑旁。 (3)综合性空间组合有的建筑由若干大小、高低不同的空间组合起来形成为多种空间的组合形式,其空间的组合不能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必须根据使用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种组合方式。 3. 错层式空间组合当建筑物内部出现高低差,或由于地形的变化使房屋几部份空间的楼地面出现高低错落现象时,可采用错层的处理方式使空间取得和谐统一。 (1)以踏步或楼梯联系各层楼地面以解决错层高差.(2)以室外台阶解决错层高差. 4. 台阶式空间组合 台阶式空间组合的特点是建筑由下至上形成内收的剖面形式,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进行户外活动及绿化布置的露天平台。此种建筑形式可采用竖向叠层、向上内收、垂直绿化等手法丰富建筑外观形象。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与思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做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与尝试。建筑组合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多。不过,都不会脱离环境与功能上的要求。重点始终在于建筑对人类行为与精神的满足。建筑是也将设计出更多地优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