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知识图谱的森林生态补偿文献计量分析_吴保含.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7923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4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知识图谱的森林生态补偿文献计量分析_吴保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知识图谱的森林生态补偿文献计量分析_吴保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知识图谱的森林生态补偿文献计量分析_吴保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 3969/j issn 1005 8141 2023 03 003基于知识图谱的森林生态补偿文献计量分析吴保含吴保含,杨加猛杨加猛,仇梦女 原仇梦女 原(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 CiteSpace5 8 对 19922021 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 CSSCI、CSCD 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 279 篇森林生态补偿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剖析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合作现状、主题演进、历史热点与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核心作者与机构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但合作强度较低。主题演进中,森林生态补偿研究历经“探索

2、成长成熟”发展阶段,生态补偿构成要素内涵、生态补偿必要性与急迫性、生态效益核算、生态补偿制度优化路径及生态补偿与减贫效果等研究主题相继出现,也依次出现森林资源、问题与建议、生态资本、森林碳汇、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等研究热点。未来可从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实现路径、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方式、差异化与动态化补偿标准调整机制、内生发展动力等 4 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为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参考。关键词:森林生态补偿;文献计量;知识图谱;CiteSpace中图分类号:F326 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 8141(2023)03 02

3、74 10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pWU Bao han,YANG Jia meng,QIU Meng yuan(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Abstract:This paper used th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tool CiteSpace5 8 to conduct a systemat

4、ic summary of Chinas forest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from 1992 to 2021,using 279 articles of CSSCI,CSCD,and 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s of China fromCNKI,including the intensity of co authors,strength of co institutions,evolution in research topics,historical hotspots,and future re-search dire

5、ctions in China The study revealed that:Core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d tremendous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but the intensity of cooperation was low esearch had gone through an exploration,growth,and mature stage,and research themes had emerged continu

6、ously,such as:the 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mponents,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measuring ecological benefits,ways to optimiz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poverty alleviation,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forest resources,ecol

7、ogical capital,forest carbon sinks,market based compensation,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other hotspo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valu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forest ecologi-cal products,and fully achieve Chinas cardon peak and cardon neutrality targets,future research could be conducted in four area

8、s:howto realize market based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multiple hybrid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thods,differentiated and dy-namic compensation standard adjustment mechanisms,and intrinsic development dynamicsKey words: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bibliomentrics;knowledge map;CiteSpace

9、收稿日期:2022 08 20;修订日期:2022 10 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BGL171)。第一作者简介:吴保含(1998 ),男,江苏省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价值核算。通讯作者简介:杨加猛(1974 ),男,江苏省连云港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管理方向研究。0引言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对“征服自然”的膨胀型认知进行反思,追求“可持续的、有韧性的环境美好”1。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涵养水源等功能,在生态环境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森林生

10、态效益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性,生态服务提供者无法获得应有回报,致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极具波动性2 4。为了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服务供给者的权利,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应运产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森林资源大国特质的国家,政府对森林生态补偿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和建设5。1998 年,中国确立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地位,旨在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重新配置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保护生态服务的持续稳定供给,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6。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2019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72资源与环境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

11、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明确了森林权属,规定集体或个人林地划为公益林,权利人应获得合理补偿。同年,生态综合补偿开始试点,要求试点县创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建立资金补偿之外的其他多元化合作方式。2021年 4 月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进一步提出“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此背景下,森林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在基本内涵、制度设计与应用方法上取得了较多学术成果。然而,关于森林生态补偿整体知识演进框架的综述性分析还不多见,尚未有学者从文献计

12、量视角对森林生态补偿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研究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分阶段关键词共现性和突现性等进行分析,以识别核心作者与机构合作特征、主题演进、历史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为森林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提供科学参考。1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文以“森林生态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从 1992 年 7 月 1 日至 2021 年 7 月 7 日,为保证分析结果更具权威性与代表性,数据主要来源限定为中国知网(CNKI)中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

13、库(CSCD)。初步检索出 291 篇文献,通过人工方式剔除无效内容后最终保留 279 篇有效文献。为满足知识图谱绘制工具的分析要求,将所选文献以 ef-works 格式导出纯文本,经 CiteSpace 自带数据转换功能处理后作为分析样本。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显示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隐含的关系7。基于 JAVA 语言的信息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是目前文献信息分析领域最为通用的图谱绘制工具之一,利用其关键词聚类与突现检测功能,可以识别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与机构、演化路径、知识拐点、潜在动力机制

14、及预测学科发展方向8。2研究概况2 1作者发文概况核心作者指在某一研究领域内,相对于其他学者学术造诣较高、科研成果较多、学术思想较新的学者,其对于推进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普莱斯定理,作者的发文量大于等于阈值 X 即为核心作者(X=0 749Ymax,Ymax=领域内最高产学者的发文数量)。因此,理论上在本研究领域的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2 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由于森林生态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作者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较少,研究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规模,为保持分析的准确性,将阈值调整为 4。核心作者统计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核心作者情况统计表Table 1Statistical

15、table of core authors核心作者发文数量以第一作者发文数量主要关键词刘璨5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政府补偿;公益林;市场创建;设计机制曾维忠53森林碳汇;扶贫;生态补偿;清洁发展机制;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李芬52生态效益补偿;森林;机制;社会经济;生态区位商;生态补偿系数李文华43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生态补偿;对策;生态区位商;生态补偿系数;海南省曾华锋44碳贸易;会计核算模式;森林生态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生态效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张媛44生态资本;生态补偿机制;森林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标准;发展趋势吴强44森林生态服务;生态补偿;林地利用方式;补偿标准;服务功

16、能价值;补偿机制从表 1 可见,刘璨是国内森林生态补偿领域最高产的作者之一,主要研究市场化、多元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其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章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研究(续),该文提出建立由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与受益者直接进行交易的服务市场,是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并探讨了市场化补偿机制的优势与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9。四川农业大学的曾维忠教授也颇有建树,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综述 是其被引频数最高的文章,该文以森林碳汇作为研究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的新视角,基于商业行为的森林碳汇项目既可维持生态效益,又可提高林农的经济补偿10。第三高产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李芬,其 森林

17、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是 3 位高产作者中目前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章,该文在综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概念模糊、标准单一、缺乏市场化手段、相应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森林生态补偿的发展,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措施11。其他发表 4 篇以上的核心作者主要研究内容除与上述涉及内容外,还包括森林生态补偿标准12、森林生态价值核算13、森林生态会计14 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好基础。为了解核心作者的合作情况,通过 CiteSpace5572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资源与环境8 对国内森林生态补偿领域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络

18、进行共现分析。结果发现,核心作者基本已经形成紧密的合作团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芬、李文华团队,南京林业大学刘璨团队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吴水荣团队,在生态补偿推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系统阐述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范围,探讨补偿方式多样化、补偿主体多元化、补偿标准差异化对森林生态补偿中各利益方参与意愿的影响。同时从生态经济学、政策可执行性角度出发,结合发达国家的有效理论与经验,认为强化市场在资源再分配中的作用,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与公平性的重要手段15 18;四川农业大学曾维忠、杨帆团队认为通过非直接经济补偿方式即森林碳汇项目的发展,

19、可提高林农的参与度,提升精准扶贫的效果19。西南林业大学张媛团队专注于生态资本理论在森林生态补偿上的应用2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张合平、吴强团队侧重于构建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21。由此可见,森林生态补偿虽然存在学科交叉,但各研究团队之间学科差异较小,且“森林生态补偿”这一研究方向行业特征较为明显,同一研究团队基本来自同一机构,团队内部合作较为紧密,跨机构合作较少。2 2研究机构概况运用 Citespace5 8 对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进行统计,选取发文量前四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表 2)。从表 2 可见,农林特色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是主要研究力量。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目前国内森林

20、生态补偿领域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共发文 13 篇,紧随其后的是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述研究机构对于推进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度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关键词可以发现,核心研究机构主要围绕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补偿制度的创新、补偿标准的测算、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表 2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表(发表数量前四名)Table 2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researchinstitutions(TOP4 in terms of number of publicat

21、ions)研究机构名称发文数量(篇)主要关键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3森林生态补偿;横向生态补偿;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生态功能区;支付意愿;补偿标准;补偿制度;价值评估法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补偿;市场机制;森林碳汇;补偿标准;森林经营;经济补偿;森林生态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价值估算;补偿机制;碳汇;市场;生态补偿标准;公益林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森林生态补偿;生态服务;补偿机制;支付意愿;碳贸易;公益林;补偿费图 1研究机构合作图谱Figure 1Collaboration map of research

22、institutions672资源与环境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同时,为直观了解国内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运用 CiteSpace5 8 生成合作共现图谱(图 1),图中标签大小体现发文数量,节点的连线体现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体现合作强度。图 1共有节点 272 个、连线 155 条、密度为 0 004 2,据此可见,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研究机构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态势。从合作数量上看,国内森林生态补偿领域合作最为广泛的群体是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

23、研究所为核心的首都合作圈,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北京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等机构。该合作群形成的原因可能在于地理区位上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他群体大多规模较小,且以单个机构身份发文较多。从合作机构类型上看,多数的合作产生于农林高校与农林科研机构之间,学科相似化程度较高。从合作强度上看,整体强度较弱,机构间合作大多呈现偶然性,即使参与数量最多的首都合作圈,合作强度仍然较低。3主题演进通过对 19922021 年森林生态补偿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发现研究主题与其演变过程(图 2)。森林生态补偿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特征,依据发文量(

24、图3)与历史背景可将研究时间分割为3 个阶段,即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3 年)、快速成 长 阶 段(20042011 年)和 成 熟 发 展 阶 段(20122021 年),各阶段分割政策背景依次为:2004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2012 年“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分阶段进行关键词共现并生成图谱,整理后如表3 所示。图 219922021 年关键词时区图谱Figure 2Keyword time zone map from 1992 to 2021图 319922021 年发文数量Figure 3Number of publications from 1992

25、 to 20213 1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3 年属于理论的探索发展阶段,该阶段没有出现诸如转折点(中介中心性较高)、标志点(总被引频次较高)或枢纽节点(度中心性较高)等具有重要关键的节点,对于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较为宽泛,各学者之间研究内容联系程度较低,尚未形成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体系。本阶段主要集中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公益林的公共属性对补偿难度的影响以及以经济补偿为主的补偿措772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资源与环境施的探讨,而对于补偿实现途径的研究较少。研究热点的散状分布导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停留在经验主义、

26、空想主义的层面,实际可执行性并未被广泛接受22。表 3不同阶段核心关键词Table 3Core keywords at different stages序号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3 年)快速成长阶段(20042011 年)成熟发展阶段(20122021 年)中介中心性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关键词1023 经济补偿028生态补偿049生态补偿202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018森林017森林碳汇3031 公益林01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015补偿标准4003 森林生态效益020森林生态效益010森林5008 生态林业016森林生态效益补偿002减贫6008 防护林000问题008影响

27、因素7006市场化补偿机制004市场化补偿机制009研究进展8000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002建议009市场化补偿机制9013 分类经营003市场机制013森林生态效益10003 补偿标准003支付意愿002公益林森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时,牺牲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重视经济效益的价值排序成为主流观念,但短期的逐利行为往往造成远期损失。森林的减少、生态功能的降低是导致 1998 年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林木的经济价值相对于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微乎其微。因此,三大效益协同发展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借此,林业分类经营政策的提出将商品林与公益

28、林区分,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功能逐渐凸现23。此阶段代表性的研究有:张逸以三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为基础计算出地区性经济补偿标准,并提出不同类型的公益林要差异化补偿,“一刀切”方式不可取24,但尚未考虑中央财政的承受能力和政策实施难度;孔凡斌从法律与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可将森林生态效益货币化作为补偿依据”这一观点表达了支持25。森林生态补偿的前提是生态效益功能被大众接受与认可,否则理论层面的探究意义大打折扣。结合森林的基本特征,如生态效益作用无边界、受益者的广泛性、公共物品属性等,可以发现上述特征加大了生态补偿的阻力,但为了提高林农经营公益林的积极性,缓解盲目追求

29、经济效益造成的森林资源供需矛盾的压力,亟需构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26,27。同时,经济补偿并非是补偿的唯一方式,直接经济补偿与技术指导、税收优惠、降息贷款等间接补偿相结合的混合式补偿,可以相对减轻财政压力,提高公益林经营效率。此外,扩大对公益林的资金投入,由国家财政承担的单一支付机制逐渐转变为国家、受益者与公益林经营者三方承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将缓解公益林经营资金短缺压力28。3 2快速成长阶段2004 年,国家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从理论转向实践,森林生态效益的“有偿使用”迎来里程碑式的突破29,30。自此,关于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大幅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深化,逐渐形成

30、体系化的成果。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时隔数年进行修订,依据人类需求将森林进行功能定位,重新阐释森林的定义,补充与森林生态价值相关的内容,但条文中关于净利润采用利润与直接成本的直接相减可以反映出,此版 森林法 依旧以森林的显性经济价值为主线,忽略价值更高的生态效益31。同时,社会理念的发展也从生态视角赋予森林更为全面的定义,即森林是由各种木本植物及其依附的客观环境相互协调形成的生态有机体32。生态补偿是利益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与受益者之间重新分配的一种经济手段,既可提升公众对于生态效益的认同度,又促进了发展的公平性33。事实上,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破坏环境的惩罚性补偿与享受生态功能的应

31、付补偿,狭义的生态补偿仅指享受生态功能的应付补偿,含义更贴近于“生态效益补偿”。生态补偿具体应包括 4 个方面:修复环境生态功能的代价、提供生态功能而放弃发展机会的补偿、维护生态功能后续直接成本、生态功能自身价值34 36。与广义生态补偿相近的还有“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付费”“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等。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政策、法律协调矛盾的产物,通过财政转移实现中央、地方两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使得保护环境与生态效益协同实现,但在政策协调发挥主导作用下,易发生主观随意性问题,影响补偿制度的效率。因此,国家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订,如森林法(2004、2020)、宪法(2004),在

32、修订过程中逐步明确了法律对于制度的保障作用,将法律调整为主导地位,对于补偿制度的延续性与公平性具有重大意义37。当然此阶段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补偿范围较窄。一方面,商品林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具有生态功能,按照广义的生态补偿概念,商品林也应作为补偿对象;另一方面,集体872资源与环境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和个人所有的国家公益林,涉及的利益牺牲方不仅是林地权利人,还有当地的林业产业,尤其在以林业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当地居民作为间接利益牺牲方也应纳入补偿对象38。第二,补偿标准较低,甚至无法弥补林业管理的直接支

33、出。同时,按照面积作为补偿依据,没有考虑林种、林龄、林分质量、造林方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补偿迫切程度等客观差异34,39。第三,中央财政作为唯一的资金筹资渠道,市场化参与程度低,未充分体现“受益者补偿”的原则40。第四,明确适用于生态补偿的政策较少,且实践中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理解模糊,法律性质有待明确,法律法规体系相对滞后38,41。3 3成熟发展阶段成熟发展阶段的研究文献波动变化,但整体呈平稳趋势,且论文质量显著提高。“森林碳汇”“补偿标准”“市场化补偿机制”“影响因素”等逐渐成为森林生态补偿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森林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已将发展林业增加森林碳汇

34、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42。由于地理与政策原因,国内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高度重合,森林碳汇产业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发展机会与发展前景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43,44。同时,森林碳汇效益作为理论上可测算的森林生态效益之一,将其作为商品克服公共产品“市场失灵”是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新尝试45 47。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是影响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补偿标准低于森林生态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平均收益,林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转而寻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将会对森林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48。但在中国政府财政补偿模式的情

35、形下若补偿标准高于土地最优用途下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导致财政压力过大、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以及出现土地用途极端化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地确定补偿标准,逐渐引起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主要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成本两个视角进行探究49。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补偿标准,考虑自然参数与生物参数,体现补偿异质性特征。但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存量概念难以市场化,因此需要采用替代成本50、条件价值51 等方法进行测算,结果可靠性难以估计,且数值较大,超过受益方的支付意愿,往往作为补偿标准的最高阈值52;基于成本的补偿标准,由造林成本、营林成本、管护费用与机会成本组成,相对于服务价值

36、量,由成本法核算出的补偿标准依靠市场化下的历史数据,可操作性强,但忽略林分质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区位等差异化因素,通常作为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最低阈值53。依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颁布的数据,实际补偿标准不断提高,2020 年集体及个人所有国家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为240 元/hm2年;结合表4 可知,即使忽略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现行的实际补偿标准与成本视角下最低补偿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多数学者计算出的理论补偿标准为区间范围,验证森林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受外在特征(气候条件、自然地貌、经济水平等)与内在特征(生物特征、生态特征等)共同影响,应保持“因地而异,动态变化”,而现行“一刀切”式的补偿模

37、式,难以完全体现森林的生态价值与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本质。表 4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案例Table 4Examples of calculation of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年份案例地区研究类型成本补偿标准(元/hm2年)价值补偿标准(元/hm2年)实际补偿标准(元/hm2年)2015辽宁省省域34482252016贵州省江口县县域31414365152252017湖南省宁乡县小班6832567951 806452 508251252017全国国家36932 277751 005453 25472552019北京市省域1762 168

38、1 050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小班1501 430240此外,分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影响因素,有利于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补偿费用、收入来源、林业总收入、生活水平变化、政策满意度等是影响补偿标准的制定及农民接受意愿的主要因素54,55;社会信任、性别、年龄、是否兼业、家庭人口数、非农收入比重、生态补偿重要性认知、森林经济效益是否比生态效益重要、生态环境满意度和信息获取难易程度等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55,56。自 2001 年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开始试点至 2021 年,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由 0 13 亿 hm2增至 0 89 亿 hm2,补偿基

39、金也由试点时的 10 亿元增至 178 91 亿元57,58。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补偿面积与补偿标准持续提高,有效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改善,但仍然无法完全弥补森林生态保护的机会成本。长期来看,在投入不断增加的大趋势下,中央财政承受压力必然持续增加,仅仅依靠中央财政作为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的单一供给主体,其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遭受质疑,并影响补偿效果59。因此,市场化、多元化的森972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资源与环境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可持续生态补偿机制的必然趋势与有效途径。鉴于社会对于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多

40、数学者认为,在市场化流通商品媒介不确定、市场化供给制度不完善等不利条件影响下,政府仍应作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补偿主体。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制度。4历史热点通过 Citespace5 8 对 19922021 年森林生态补偿领域进行关键词突现性测试,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梳理出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的历史研究热点,推断未来发展趋势,是对主题演化的重要补充说明60。从历史热点的属性可发现,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探索、建立、反思、优化”的思路平稳推进,具体结果如图 4图 6 所示。在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3 年),研究主题较少,总体变化较小。本阶段前期学者主要从个别地区出发阐述对本

41、地区提供生态效益的森林进行经济补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98 年森林法 的修订推动了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公益林”“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等新兴研究热点逐渐突显,制度构建所需的基本要素如何定义引起广泛关注,为下一阶段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快速成长阶段(20042011 年),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后,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从各自学科视角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森林资源的评估、会计科目的核算等新兴热点相继出现,反映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多学科交叉特征。但执行过程中各类实际问题影响制度的效率,大量关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反思研究不断涌现,顶层制度的区域适用性研究兴起。区域适用性的研究重点关注生态区位、

42、林分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探索差异化精准补偿。在此阶段,发文量的快速增加导致直观分析难度陡增,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的聚类分析成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研究中的热门方法。在成熟发展阶段(20122021 年),随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新时代“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市场化实现路径引起国内学者的重点关注,“生态资本”“森林碳汇”理论与实践的稳步发展,为市场化的补偿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造血式”市场化补偿制度下,补偿标准由单一化转为动态化、多元化的匹配性研究也逐步兴起。同时,基于森林资源丰富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度重合的现状,如何借助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推进局部地

43、区的脱贫、减贫工作成为关注焦点。除此之外,作为生态补偿体系中发展较快的类别,借鉴流域补偿的经验促进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也得到广泛关注。图 419922003 年历史热点Figure 4Historical hotspots from 1992 to 2003图 520042011 年历史热点Figure 5Historical hotspots from 2004 to 2011082资源与环境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图 620122021 年历史热点Figure 6Historical hotspots from 2012

44、to 20215结论与展望5 1结论本文检索出 19922021 年 279 篇以森林生态补偿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借助 Citespace5 8 软件,对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历史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据此梳理出森林生态补偿领域文献的时间分布、核心作者与机构的发文合作情况、主题演变的路径与历史热点的转变。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对森林生态补偿领域文献时间分布、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合作分析可知: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活跃度先波动上升,然后趋于平稳;虽然涌现出一批核心作者,但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规模较小,整体发文频次较低,团队之间合作不够紧密;研究机构的合作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特征,合作度较低且具有明

45、显的区域性,跨行业的横向合作有待加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按照“探索、建立、反思、优化”的脉络稳步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主题不断演进,可划分为探索发展、快速成长和成熟发展 3 个阶段。探索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生态制度基本构成要素;快速成长阶段主要反思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执行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提高制度的适用性;成熟发展阶段,一方面关注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实现路径,另一方面关注森林生态补偿与减贫、脱贫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热点中,补偿标准的研究热度持续不断。政策背景与森林生态补偿研究紧密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相关会议等提出的林业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生态脱

46、贫、生态综合补偿等发展理念在各阶段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主题中都有充分体现,说明关于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推动了国家战略与制度政策的落实,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5 2展望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主题演变与研究热点地梳理可以发现,关于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结合中国国情,未来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可以基于以下 4 个方面展开:一,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及实现路径研究。生态效益可量化是市场化补偿制度建立的基础,森林碳汇作为森林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被大众与市场接受认可,量化标准与技术体系较为成

47、熟,可作为市场化的合理切入视角45。2021 年 7 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是构建市场化生态综合补偿体系的重要探索,区别于以往的地区之间以政府作为参与主体的横向生态补偿模式,首次建立起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与供给者直接交易的渠道,符合“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原则。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可借此为契机,从法律上明晰碳汇产权,与林地所有权剥离,参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碳汇市场流转机制。或借鉴澳大利亚等国的碳信用交易市场,将碳汇权标准化为碳排放权,借助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实现森林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当然,固碳释氧仅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种,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等功能都可以作为市场化的实现路径,综合构建起多层次

48、、多维度的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体系。除生态功能外,2021 版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首次提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二级国家级公益林,符合规定可以申请调出与补进,是否能作为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研究新的视角值得关注。二,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方式研究。现阶段森林生态补偿方式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现金直182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资源与环境补,补偿方式单一化,难以体现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即使现金直补最为直接有效,且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与省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但现行直补标准与林农权利人预期额仍有差距51,无法对森林生态建设产

49、生最优激励。从现实角度看,中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多数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林农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补偿资金使用目的不明确,因此利用效率较低。同时,财政转移支付的森林生态补偿模式下,财政压力又是制定政策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增加间接补偿方式作为有效补充,以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多元化补偿方式提升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失为权宜之策,其中直接补偿包括现金直补、低息贷款、减免税收等,间接补偿方式包括优先提供护林岗位、专业技术指导、农林设备赞助等。正所谓“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藉此提高林农与公益林管护员的生态养护水平,赞助农林设备增加林业生产效率,促进受偿地区森林生态价值

50、的良性循环。三,差异化、动态化补偿标准调整机制研究。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补助标准依据林地权属以及面积、标准核定,补偿标准低,受补偿主体对于公益林面积的关注度超过森林生态服务价值62,63。不同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管护成本差异较大,看似绝对公平的国家统一标尺实则可能造成区域间的不公。在省级配比补偿层面,东部省份普遍高于西部省份,北京的配比补偿甚至比云南高出几倍,与中国森林资源的分布恰恰相反,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获得的补偿反而较低,这使得国家统一补偿标准的劣势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实现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按照林分质量、生态区位和管护难易程度等,对公益林进行分类,优质优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