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筠连县景阳煤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目录章节第一章 矿井设计概况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述第二节 地质特征及煤层条件第三节 矿井开拓方式第四节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工艺第五节 矿井移交生产标准第二章 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 建设期间的资源供应条件第二节 对矿井建设条件的分析第三章 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第一节 技改设计阶段第二节 现场施工准备阶段第三节 排矸系统第四节 压风系统第五节 生活福利设施及其它第四章 施工布署及施工方案第一节 施工布署第二节 井筒表土段普通施工方案第三节 井筒基岩段施工方案第四节 井筒交替装备施工方案第五节 井筒向平巷过渡施工方案第六节 井下主要硐室的施工方案第七节 采区巷
2、道施工方案第八节 主要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案第九节 建井期间利用的永久建筑和设施第十节 原煤筛选、贮装工程施工安排第五章 施工顺序及总工期第一节 各类工程工期及进度指标的确定第二节 井筒开工顺序的确定第三节 施工准备工作顺序及排队第四节 主要联锁工程的确定及其施工顺序第五节 井筒交替装备施工顺序及排队第六节 井巷工程施工顺序及排队第七节 土建工程施工顺序及排队第八节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顺序安排第九节 矿井建设总工期的确定 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目录章节第六章 施工作业能力的设计第一节 提升与悬吊设施第二节 通风设施第三节 井下排水第四节 井上下运输设施第五节 矸石排放及工程煤的处理第六节 井巷施工设
3、施第七节 瓦斯监测设施第八节 设备维修设施第九节 供水设施第十节 临时压风设施第十一节 采暖及供热设施第七章 矿井建设期间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矿井建设期间的组织及管理方法第二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第三节 做好器材供应与管理工作第四节 做好接收生产人员的培训第八章 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第一节 保证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第二节 煤尘、顶板、瓦斯、水、火防治措施第三节 矿井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第九章 技术资源平衡第一节 劳动力及劳动力平衡第二节 建设投资的平衡第十章 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一节 建设工期台理性的分析第二节 安全施工可靠性的分析第三节 保证工程质量可靠性的分析第四节 主要资源安排可行
4、性的分析第一章 矿井设计概况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述一、 矿井交通位置 : 1、筠连县景阳煤矿地处四川省筠连县筠连矿区焦村井田与青山井田接界部位,位于焦村井田,行政区划属筠连镇西牛村四组管辖。 2、矿井距县城5km有简易公路相通。筠连县城向北经高县到达宜宾市约96km为国道公路,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二、 井田范围: 1、根据筠连县景阳煤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矿井开采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8750km2。增扩后的矿区范围在平面图上呈近似长方形,走向长约2175m,倾向宽约为420m,开采标高+658m-300m,矿区面积0.8750km2。开采3号、8号煤层。(附:矿区范围及拐点
5、坐标表)拐点号XY13117780354541092311803235453802331185943545419643119867354548205311966435455220631189623545485073118944354548188311804235454306开采深度+658m-300m、矿区面积0.8750km2、开采煤层:3号、8-2、8-3煤层。 2、根据煤炭科学院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四川省筠连县景阳煤矿8#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景阳煤矿井田范围内标高+450m以上8#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本次设计范围为+545m-+450m(+545m以上为
6、采空区),走向长约2175m,倾向宽约为145m,矿区面积0.51km2。三、 设计能力及矿井服务年限: 1、设计能力 矿井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0kt/a扩建为90kt/a。 2、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972kt、可采储量1345.5kt、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T=Q(Ak) =1345.5/901.4 =11.5(a) 式中:T-矿井或水平的服务年限(年); Q-矿井及各水平的可采储量(kt);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k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经计算:矿井扩建后的服务年限为11.5年,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本次设计+450m以上保有资源储
7、量745kt,全为122b类含量,服务年限为5.2年,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四、 设计工程量及设计建设工期: 1、景阳煤矿2009年4月由芙蓉地质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的初步设计,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川经煤炭函200969号文批复,确定矿井划分+430m水平和+300m水平,两个水平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矿井标高标准为+430m水平一采区3号煤层布置两个采煤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达到设计能力,完成井巷量5980m,工期18个月。详见扩建工程巷道工程量统计表。 2、由于条件发生变化,2010年9月四川广信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重新进行初步设计。四川省经信委的川经信煤炭函2011280号文批复,同意只设计+4
8、50m水平一采区一个3号煤层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完成井巷工程量7230m(其中利用3782m,新掘3448m),比原设计增1250m,建设工期至2011年12月底。详见扩建工程巷道工程量统计表。 3、由于两次设计范围不同,井巷长度变化,对照两次设计逐一核实,矿井扩建工程新掘井巷工程量应为4254m(其中岩巷1235m,半煤岩巷3019m)。另扩巷利用643m。 4、附:扩建工程巷道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巷 道名 称断面形式支护形式巷道净高(m)巷道净宽(m)净断面积()毛高(m)毛宽(m)岩性长度(m)一井筒1主平硐半圆拱锚喷、砌碹2.62.66.032.852.80岩253(扩巷)2副平硐半圆
9、拱锚喷、砌碹2.62.66.032.852.80岩240(扩巷)3主暗斜井半圆拱锚喷、砌碹2.62.66.032.852.80岩2274副暗斜井半圆拱锚喷、砌碹2.62.66.032.852.80岩2275回风斜井半圆拱锚喷2.62.66.032.853.10岩201二车场及硐室1二采区材料上山上下车场半圆拱锚喷或砌碹2.73.47.92.953.9岩1802主暗斜井上、下车场半圆拱锚网喷岩1203井下消防材料库半圆拱砌碹3.153.58.9岩154主暗斜井绞车房半圆拱砌碹3.153.58.9岩205避灾硐室半圆拱锚喷3.03.0岩46水泵房半圆拱砌碹3.53.09.8岩97水仓半圆拱砌碹2.
10、42.42.4岩1208中央变电所圆拱砌碹3.06.0岩129一采区绞车房半圆拱砌碹2.73.47.92.953.9岩810充电硐室半圆拱砌碹2.73.47.92.953.9岩20三开拓巷道1+545南翼集中运输巷半圆拱锚喷2.62.66.03岩150(扩巷)2+450m水平运输巷半圆拱锚喷2.62.66.032.853.10半煤6353+525m南总回风巷半圆拱锚喷2.62.66.032.853.10半煤4624+450m运输石门半圆拱锚喷2.62.66.032.853.10半煤335+525m回风石门半圆拱锚喷2.62.66.032.853.10半煤24四采区巷道1二采区材料上山半圆拱锚喷
11、2.42.45.142.652.9半煤1772二采区通风上山半圆拱锚喷2.42.45.142.652.9半煤13131131轨道巷梯形金属2.02.55.12.42.9半煤49041131机巷梯形金属2.02.24.42.42.6半煤45251131风巷梯形金属2.02.55.12.42.9半煤52561131开切眼矩形金属0.83.52、8半煤90合计4897m 其中扩巷643m备注新掘4254m,其中岩巷1235m,半煤3019m五、 总概算: 经计算,煤矿达到设计生产能力90kt/a时工程建设投资概算为1675.8万元。其中:井巷工程647万元;土建工程17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642.
12、6万元;安装工程42.9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76万元;工程预备费99.8万元,吨煤投资279.3万元。第二节 地质特征及煤层条件一、 地层、煤层赋存状况: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主要有第四系(Q)、三叠系铜街子组(T1t)、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1X)、峨眉山组(P2em)、下统茅口组(P1m),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槽谷中,为一套松散的砂质粘土、黄土、软泥、未固结硕石、坡积物等,厚度0-14.21m,平均2.47,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2、三叠系铜街子组(T1t) 出露于水茨坝向斜核部、翼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及碎屑岩沉积,平均厚度133.
13、67m,与下伏飞仙关组为过渡接触,据岩性不同分上、下段: 上段(T1t2):为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为紫红、黄褐色钙质粉砂岩、细粒砂岩、泥岩,下部夹微晶白云岩条带。厚9.82-15m,平均厚13.06m。 下段(T1t1):上部以浅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灰岩为主,下部为泥岩、泥灰岩、钙质粉砂岩互层产出。底部以一层层位稳定、厚度1-2m的泥灰岩与飞仙组分界。厚98.41-129.39m,平均120.61m。3、飞仙关组(T1f) 为一套以滨、浅海相为主的紫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出露广泛,平均厚度485.24m,岩性差异分为四段: 第四段(T1f4):为紫红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及泥岩
14、,厚度123.32m,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二个亚段: 上亚段以暗红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及泥灰岩,厚77.97-118.38m,平均厚87.15m。 下亚段(T1f4-1):岩性为紫红色、红色中厚层状-厚层状含铁质岩屑细粒砂岩,少数岩屑粉砂岩和中粒砂岩,厚26.00-42.18m,平均36.17m。 第三段(T1f3):岩性为紫色、红紫色-中厚层状岩屑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顶、底常有一层2-8m厚的灰绿色岩屑粉砂岩,与上下岩易于区别。厚66.82-113.88m,平均88.09m。 第二段(T1f2):为紫红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及
15、泥岩,厚度123.32m,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二个亚段: 上亚段(T1f2-2)::为暗紫色中厚层状粉砂-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裂隙较发育,层面有波痕。厚107.33-146.81m,平均厚134.07m。 下亚段(T1f2-1):为紫红、红色中厚-厚层状粉砂-细粒砂岩、顶部常有一层2-5m厚的铁青色铁质泥岩或铁质粉砂岩,层位稳定,是本段上、下部岩石的分界标志,与下伏岩层过渡接触。厚35.54-60.97m,平均47.76m。 每一段(T1f1):为灰绿色、兰绿色中厚层状绿泥石质粉砂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往下粒度变细为砂质泥岩、水平、波状层理、裂隙发育,富含钙质,底部有一层0.
16、2-0.8m厚浅灰然生物碎屑灰岩,是飞仙关组与宣威组的分界标志,与下伏宣威组为整合接触。厚69-110m,平均92.30m。4、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 为陆及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煤系总厚厚137.35-175.32m,平均厚度153.20m。据岩性及含矿特征将煤系分为上、下段: 上段(P2X2):为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岩性为陆源碎屑为主,含可采煤层及数层碎屑灰岩、产植物化石及海相动物化石。平均47.33m。 下段(P2X1):为陆相为主的含煤沉积,以砂、泥岩为主,下部夹数层煤线,含植物化石。平均厚105.87m。与下伏峨眉组呈假整合接触。5、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em)出露于井田西
17、部、南部煤系外围、岩性为铁青色、深灰绿色玄武岩、致密、坚硬、具杏仁、气孔状构造。顶部常有一层1-5m厚的浅灰色蚀变凝灰岩,风化后岩石疏松,中部夹有一层浅灰色凝灰质泥岩、黑色泥岩夹数层煤线。厚度160.80-168.16m,平均厚度164.48m。与下伏茅口为假整合接触。6、下统茅口组(P1m)井田南缘外围大面积出露为灰、深灰色巨厚状石灰岩、含大量燧石结合、具缝合线构造、生物含量多厚度约为430m。(二) 煤层:矿山范围内登记可采煤层为3号和8号(8-2、8-3)煤层,煤层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1、3号煤层:俗称二型煤或“大汉炭”,上距飞仙关组底界平均12.93m,可采厚度0.30m-0.9
18、5m,平均0.7m复杂结构,一般不含夹矸,属结构简单稳定的煤层。煤层顶板以砂岩、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泥岩、粘土岩,底板为灰白、浅灰色铝土质水云母粘土岩。2、8号煤层:俗称“高炭”,上距7号煤层平均4.46m,除404号勘测线以东部分地段外,其余大面积可分为三个独立分层,为8-1、8-2、8-3,矿区范围内有8-2、8-3可采。8号煤层之一(8-1):根据乐山市佰瑞德地质矿产应用研究有限公司宜宾分公司2008年提供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井田内的+420-422勘探线内的8-1号煤层被剥蚀,为无煤区。8号煤层之二(8-2):俗称“中盘炭”上距7号煤层平均4,46m,上距3号煤层平均20m。煤层厚度0.
19、43-1.13m,平均0.72m,煤层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点位独层,仅局部地段含一层矸石,该煤层基本上属全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局部地段为粉砂岩。8号煤层之三(8-3):俗称“小汉炭”、“下盘炭”,全区可采,上距8号煤层之二0-5,81m,平均1.71m,煤层厚度0.71-1.06m,平均0.75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为独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二、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及煤质:(附表) 煤 层 特 征 表煤层名称及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倾角()层间距/m结构夹矸层数可采性稳定性视密度t2/m3最大-最小平均平均3号层0.3-0.950.745200稳定1.78-2号层0.4-1.130
20、.72450-1稳定1.651.718-3号层0.71-1.060.75450-1稳定1.65煤质特征表煤层编号Ad(%)St,d(%)Vdaf(%)Mad(%)Pd(%)As,d(ppm)Fd(pm)Cld(%)Qnet.v.d(MJ/kg)(%)337.072.566.613.40.0136.2053.20.00719.558230.522.757.114.550.00716.534.10.01022.988327.750.976.645.330.0085.2042.300.01122.93三、 分级储量: (一)矿井保有资源量 根据评审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煤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及宜宾
21、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组宜宾市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审查意见表,景阳煤矿矿区范围3、8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1972kt,全为(122b)。其中+450m标高以上保有资源储量约为745kt,全为(122b)。 (二)工业储量矿井保有可利用储量为1972kt。工业储量=A+BK=1972kt式中:A-122b储量 B-333储量 K-333储量这算系数(三)煤柱及可采储量 (1)安全保护煤柱及永久煤柱留设 根据开拓开采布置和煤层赋存条件、安全保护煤柱及永久煤柱留设,详见下表:矿井安全及永久煤柱留设表序号煤柱名称宽(m)长(m)煤厚(m)容重(t/m3)煤量(kt)备注1采区上山煤柱6028420.
22、721.65202.582区段煤柱10103040.721.65122.413水平煤柱2056500.721.65134.244采空区隔离煤柱2052900.721.65125.695落煤损失41.6合计626.5 (2)矿井可采储量 经计算矿井可采储量1345.5kt,矿井回采率81.5%,采区回采率88.7%,采面回采率97%,矿井可采资源储量计算,详见下表:矿井可采储量计算表地质储量(kt)333折算损失(kt)2S22储量(kt)工业储量(kt)永久煤柱损失煤量(kt)安全保护煤柱损失煤量(kt)开采损失(kt)设计可采数量(kt)地质建筑钻孔采空区煤柱采区上山煤柱区段煤柱水平煤柱井筒
23、19720197200125.69202.58122.41134.2441.61345.5 四、 瓦斯等级、煤尘爆炸危险程度: 1、瓦斯等级:根据2010年度矿井瓦斯鉴定结果;我矿相对CH4涌出量:未生产,绝对CH4涌出量1.082m3/min,相对C02涌出量:未生产,绝对C02涌出量1.082 m3/min,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危险程度: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交的检测报告,该矿开采的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发火倾向为类。五、 主要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筠连县鼻状背斜,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110-120),倾角40-45之间,为简单单斜构造。矿区外发育有F23F
24、33F54三条断层,三条彼此平引展布。F54断层为正断层,南起416勘探线和410勘探线间的凉风坪,向北经寨子坡,灯杆坝于F53号断层相交,全长6.9m,顺层延伸,走向北东20-40,倾向南东,倾角20-50,最大落差可达30m。F54走向断层对8号煤层开采影响较大,其余两条断层对煤层破坏较小,但开采应注意F54断层派生的隐伏小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矿区内地质构造属中等复杂程度。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水茨坝向斜蓄水北西翼,矿区及其外围除零星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外,基岩裸露,出露地层为飞仙关至茅口组石灰岩,主采煤层位于宣威组上段。矿坑直、间接充水岩层为飞仙关组二段下部及一段和
25、宣威组中上部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宣威组下段视为相对隔水层。各含、隔水层特征分述如下:(一)含水层(二)隔水层(三)断裂带的导水能力、富水性及对矿坑充水的影响(四)地表水第四节 矿井开拓方式第五节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工艺第六节 矿井移交生产标准第二章 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 建设期间的资源供应条件第二节 对矿井建设条件的分析 第三章 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第一节 技改设计阶段第二节 现场施工准备阶段第三节 排矸系统第四节 压风系统第五节 生活福利设施及其它第四章 施工布署及施工方案第一节 施工布署第二节 井筒表土段普通施工方案第三节 井筒基岩段施工方案第四节 井筒交替装备施工方案第五节 井
26、筒向平巷过渡施工方案第六节 井下主要硐室的施工方案第七节 采区巷道施工方案第八节 主要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案第九节 建井期间利用的永久建筑和设施第十节 原煤筛选、贮装工程施工安排第五章 施工顺序及总工期第一节 各类工程工期及进度指标的确定第二节 井筒开工顺序的确定第三节 施工准备工作顺序及排队第四节 主要联锁工程的确定及其施工顺序第五节 井筒交替装备施工顺序及排队第六节 井巷工程施工顺序及排队第七节 土建工程施工顺序及排队第八节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顺序安排第九节 矿井建设总工期的确定第六章 施工作业能力的设计第一节 提升与悬吊设施第二节 通风设施第三节 井下排水第四节 井上下运输设施第五节 矸石
27、排放及工程煤的处理第六节 井巷施工设施第七节 瓦斯监测设施第八节 设备维修设施第九节 供水设施第十节 临时压风设施第十一节 采暖及供热设施第七章 矿井建设期间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矿井建设期间的组织及管理方法第二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第三节 做好器材供应与管理工作第四节 做好接收生产人员的培训第八章 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第一节 保证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第二节 煤尘、顶板、瓦斯、水、火防治措施第三节 矿井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第九章 技术资源平衡第一节 劳动力及劳动力平衡第二节 建设投资的平衡第十章 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一节 建设工期台理性的分析第二节 安全施工可靠性的分析第三节 保证工程质量可靠性的分析第四节 主要资源安排可行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