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676828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4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

2、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这就是本文将要了解的问题。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 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

3、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原始农业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距今七八千年“石器锄耕”“耜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掌握一定技术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

4、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三、水利的兴修1大禹治水2水利工程的兴修 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3王景治黄河(东汉)4井渠法: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四、农民沉重的负担1沉重的赋税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 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泰半之赋”,使农民负担沉重。2繁重的徭役秦隋王朝力役繁重,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动乱。

5、五、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 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 现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 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 加速井田制瓦解 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 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 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

6、 “依军功行田宅”3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课堂小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

7、制土地兼并的措施。【课堂讨论】:中国古代历朝都发生民众暴动。为什么农民会被逼上反抗的道路?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工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

8、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情。【重难点突破】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

9、,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一、田庄手工业1田庄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2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二、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1时间:汉武帝时含义:政府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商办。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和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种行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探究】: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

10、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三、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织女的劳绩纺织业的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2、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3、汉代:花色品种多,有起绒锦,丝织品出口到地中海地区。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大,收取的民间纺织品多。5、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6、明代:出现雇工和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二)攻金之工冶铸业1冶铜技术新时

11、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2冶铁技术春秋晚期: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炼铁汉代:使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的发展历程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都景德镇。课堂小结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私、家庭)(3)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4)技术不断进步。(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课堂讨论:为什么中国工业由古代领先世界到近代反而落后?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

12、济【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及影响。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

13、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重难点突破】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总结归纳能力。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

14、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 历史上的商业贸易现象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 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货币。(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4)春秋战国: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著名都会形成。2汉唐:抑商政策,发展缓慢(?)3宋元:新发展-纸币出现;对外贸易陆路转为海路4发展新阶段(明清)区域性的商人形成商帮-实力最雄厚的是晋商和徽商 徽商:“红顶商人”胡雪岩 ;“遍地徽商”之说 晋商:电视剧乔家大院;孔祥熙家

15、族会馆的出现。破产农民自由出卖劳动力,成为雇工,劳动力成了商品。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又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表现:大都市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思考;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 根本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交通、货币等。二、城市的发展坊市与城镇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一)“市”的发展“市”、草市、夜市 “市”的发展的发展过程:(1)汉代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场所有严格的规范,管理相当严格

16、,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2)六朝时期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3)唐代草市的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夜市。(4)宋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二)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南北朝:建康、山阴交州等著名的商业都市。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如卞京,可以介绍清明上河图。5

17、、明清时期:南方富庶,如苏州。 课堂小结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4)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5)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6)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7)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8)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课后探究:如何认识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的关系?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国古代虽有“

18、无商不奸”的说法,但没有商业,国民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我们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第4课 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内容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学习有关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

19、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从而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重难点突破】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培养历史分析能力。难点:理解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一、重农抑商1首倡:商鞅变法2含义: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原因:根本原因:由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重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即农民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充当者。4历代重农抑商的措施战国时的秦国:商鞅:重农抑商A、身份上贬低商人的地位,重本抑末。 B、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C、重征商税。汉代:全面控制工商业明清:闭关政策5。影响:(1)积极:在封建社会初

20、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国力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请归纳一下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A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B限制商人经营范围。C重征商税。 D禁止对外贸易。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下西洋) (2)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2.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

21、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3。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4。后果: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五、资本主义的萌芽1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2缓慢发展的原因:(1)国内市场狭小,无自由劳动力 .(2)缺乏资本积累,重重关卡,征收重税.(3)

22、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4)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认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发展,说明封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5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6课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内容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

23、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49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的主要事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使学生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难点突破】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的原因和表现。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

24、;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教学过程:导入:以黄梅戏天仙配音乐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会逐渐瓦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的背景(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2过程:(学生看书了解,特别注意开始解体的标志)思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继承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

25、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3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补充)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壮大 (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2目的: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3过程:旗号主要实践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官僚资本性质)后期“求富”a兴办民用工业;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b筹划海防; (北洋、南洋、福建)c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26、)d选派留学生;4破产。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5积极影响:(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发展;(3)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v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三种形式: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三)外商企业的刺激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原因: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诱导 C、外商企业

27、刺激 D、资本主义萌芽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东南沿海地区。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思考:这些企业为什么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原因:a经济基础较好;b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c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d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 4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5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1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原因:(1)列强的

28、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2)“实业救国”的推动。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4)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时间:20世纪初期(民国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2背景:a辛亥革命的影响。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表现:a轻工业发展较快。 b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 荣宗敬、荣德生。)。4特点:a.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独立体系。b.力量十分薄弱。c.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d.“春天”短暂,昙花一现。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

29、71945)(一)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1背景:a.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2表现;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抗战时期 (19371945)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2表现: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萎缩。六、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9451949)1.背景: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 b官僚资本的挤压。 c苛捐杂税,通货膨胀。2.表现: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课堂小结】:中国

30、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19世纪70年代前后:夹缝中产生 19世纪末: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发展较快 抗战前期:沉重打击抗战后:陷入绝境课后探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人、物、观念技术等等)解题关键: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包括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和推动其发展的因素。答案提示: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天畸形;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课后探究:为何说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 它的产生,不是封建社

31、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的直接临盆;后天畸形: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承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力,难以健康成长。分布区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工业体系不完善,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薄弱。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发展原因上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由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第7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内容标准】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的史实,知道中国

32、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认识中国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的地位与作用,确立中国的民族民主任务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资产阶级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加深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经艰辛的祖国的热爱,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重难点突破】重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 通过中国资产阶级夹缝中求生存、抗争中求发展的史实,认识中国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民族资产阶

33、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难点。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在夹缝中生存(三座大山的压迫)1、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具体表现)限制机器进口利用特权,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直接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2、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具体表现)受清政府的压迫军阀官僚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也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主义(二)在斗争中生存1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进行抵制洋货运动。2反对本国反动势力 要求减免苛捐杂税。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经济、政治、思想)1经

34、济上: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上: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中共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3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考:民族资产阶级作为崭新的进步的方式,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对中国资产阶级夹缝中求生存、抗争中求发展史实的学习,认识到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本

35、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肩头。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首先从整体上认识本专题,让学生明白本专题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渡时期(19491956)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底)三大改造(19531956)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十年文革(1966.51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至今)第8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

36、实,认识其历史意义。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伟大意义。了解我国1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发展过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

37、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重难点突破】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教学过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为过

38、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1政治上:巩固人民政权 基本解放全国 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底) 强调: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还是一种个体的土地私有制。 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最主要)恢复经济的措施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1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1953年)(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

39、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内容: “一化三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两者的进行关系的同时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提出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2经济上: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政治上:1954年宪法的制定(三)社会主义改

40、造 农业参加合作社1内容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我国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源: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 对手工业改造的原因: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项目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赎买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统购统销、加工订货、公私合营步骤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社

41、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4局限:过急、过粗、处理不当,遗留了一些问题。小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1)基础的奠定:政治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政权,取得和平的环境。 经济上,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2)路线、计划指导,法律保证: 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政治上:1954年宪法(3)途径:三大改造。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底至1966年)曲折发展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年2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内容:A基本国情; B基本矛盾; C主要任务。 D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意义:中共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

42、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出现的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概况: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A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B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C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 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4调整: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小结;十年探索时期主要可以分为三阶段 初期 中期 后期19561958 19581965 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