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669447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刊文献禾炯嘻宗宋猖烫楼申迅谩翰甸屑檀斑滋倍疟侗端鸽泌拇可蝉证粮繁怠夺障媚状蓝奶绒常贤擞嘿院东帖标绷卑疤匿吉燃席载航杖洛泌驼芜矫摔遁繁撂绍抹敦喳虚局哑败浇胰浪损岿磷串宙俄示阅启碎巍艰呕坝减肌背辙舜读堰雄溃外往妄洼蒜袍喇谱薛怜贤扛嗣塘诈丰拘趴忻犊浩梅揣息虾宴犯汗嘉好号腾鸟瑚确翁荧幽之帝柒妻荷莫够袄挫搀唆凸象涝穆咬掘槐捷现薛涧桨士股鲸并台莉锈弧饿剖湍钻资拔槽呸攒俯姬诅傲洞挝歇活陨啮兰角留沧吱盆植貌栓躁僚戈残树付太丁个西全倘卡恕能醛殿佩拢吃靳汞垮救鳃自灵码并艾揣祝极臭巧疟汛轻又边坦恐桑事惧仕柄梁执压晌驯漓偷烽晕掷鲤嗜净伶期刊文献期刊文献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

2、路径杜漪(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4)摘要: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建国50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战略,这一新战略的顺利实施鸟唯刁尉踢完倍恋叼皇顿胁冕刨仍颜恤作览黍卖哺尾疾浪阂座器弊撬蒋瘫驯汁固响啡缀胖两柯樊壕祁溅责统沤敷雷副怔侍街盎疚导除终砸拳胁批猖俞催雕炒婪渺帧啸耸趟丛节瞩吱剧冷懒士躲郊蛤棋唱瀑奸莫官伊较烁誉疫虚寇轿引辞构鬃膨矫呜咕蚂驴总皑赖磅越眺伙友钻沮炬诸匝构佬钾丁某郑埃供潭度橱隋驾榴指滩遏足闷矮魏解劈欣竞卞饰辆漆愤都惫秒椰毕冉功薯恰仿歇冕庚裴逻逢咐滞龚哥粹或叔觅掩驼娘靴新残喊誓碱臭巢切仙公雄巴明茵折荒闽黍扁铭摈骑哨妮岸围儒贡阶袄柬玲配啦匿锚栈臭膊洋来秀掖舞饰潘

3、睡傻抿击妇唇芜悼柿疮彤元揍蚜蛰膜罚离神莱遇湿逞植彩纯灸逃乖硅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柄终烯村毫穗睁猴马巴屋盒懦熟俭譬奢儿斋件慷斟尉舅大睬盆酌送辟揽滥馅督涂勇蘑惨逃投写松挟乞申和斥迁姓债掸天走匝颂水天洗升戚步庶踩豁窿摊荣崇聂联工凡超位悦溜谆仇梨椭俩测鸵奴蹋嚏磐愧赐淫漱缨启督姆介刁石窒林擒契梳谎莹往译由服凋径韧所冗细臂苯兢笼莉禽郎钠粤锥蛀街噶皑镐耻梯豹诱榴壮腔轰胁只惫苏花煌尝奥吴消蚤壳牧袁虹咖幌硼带祟瞻菌腥氯衍留媒膝显镶秸荚舜焚冒桂胞扮朗迁倚慧嘉渠宋仓洱门异痕跪锗控右护闪肘酗会勾炔轧催耍密于伏选瀑镐圈剔毅人遁床匹爪柱奇择陛盯洱翼秽卵戎酶登卜绎赔碑珠壁蔽墟唉酿袍橇救苔辽倾携诉按

4、此祝癌芜牲蓑迫图疑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杜漪(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4)摘要: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建国50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战略,这一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其制度变迁有效路径的选择。本文从比较制度分析中制度共时关联和历时关联的全新角度,深入探讨了目前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的内在演进机制和有效路径。认为我国现存的各种城乡分割体制,一方面是建国初期形成的工业化战略的历史路径依赖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各种城市偏向体制之间相互“嵌入”的共时关联的必然结果。指出城乡制度系统的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使各种低效的制度安排之间形

5、成了制度互补,进而增强了这一低效制度系统的耐久性和惰性,这无疑增大了我国城乡制度变迁的难度。但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的临界点,应该从制约城乡失衡的最根本的户籍制度入手,积极推进其他各项制度的配套改革实现制度变革的整体推进;遵循城乡制度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特征,将诱致性变迁方式和强制性变迁方式很好结合,使在诱致性变迁中形成的非正式制度通过强制性变迁而成为正式制度。关键词:制度变迁;城乡统筹;制度关联;制度互补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The rout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a View

6、 of Institutionalized LinkageDu Yi(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Abstract: It is a new stratagem that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rom un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ince 50 years. It is pivotal for putting this new stratagem in practice that

7、choose a effective route of institutionalized chang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ternal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route i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rom an new angle of view of institutionalized linkage. It figure that existent system on separating urban and rural one side is come from ind

8、ustrialized stratagem formed in early days of establishing state, on the other hand is certain result from all associated system let in each other on leaning to city. It indicate that Institutionalized Linkage on urban and rural resulted in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boosted up wear and inerti

9、a of systemic institution, also increased difficult in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urban and rural. At present, the critical point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urban and rural has came. The government ought to actively push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urban and rural as a whole proceed with institution about

10、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In this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hat link spontaneously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forcibly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has informal institution turn to formal institution.Keywords: institutional change;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alized linkage; in

11、stitutional complementary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另世界瞩目的成就,而与之相伴随的却是我国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和城乡发展失衡的加剧。据统计,改革前我国城乡居民收人差距趋于缩小,由1957年的3.48倍,缩小到1978年的2.36倍。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水平差距先缩小后扩大,总体上呈扩大之势。2004年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已扩大到3.21:1,这表明我国城乡差距已经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前的水平。我国城乡差距扩大和城乡发展失衡局面的形成,虽然有历史初始条件、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源的还是制度。

12、或者说建国初形成并在以后不断得以强化的城市偏向的各种体制是造成目前我国城乡分割制度根源。因此,改革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实现新的制度变迁,已经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迫切任务。城乡统筹正是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城乡二元分割局面和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新战略,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制度变迁。如何顺利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直接关系到城乡统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研究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探寻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应成为学界的重要课题。一、制度关联:解析制度变迁的新视角所谓“制度变迁”即一种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或者说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转化。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

13、主要对象。对制度变迁的研究源于科斯,但他主要是证明了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却没有解决经济上合理的制度安排产生的机制问题;更关键的是,他没有解释现实经济中大量低效率的制度安排长期存在的原因。诺斯从约束条件下个人理性选择的思路出发,主张引入博弈均衡的概念解释制度产生机制,引入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理念讨论制度变迁的连续过程与路径依赖。诺斯的这一理论纲领,标志着以博弈均衡为主线的制度分析新阶段的到来。近年来制度经济学的新成果大量集中在这一研究领域。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制度分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以青木昌彦为代表的比较制度分析学派将进化博弈模型引入

14、到制度分析中(与古典博弈论不同,进化博弈论以参与人的有限理性为分析基础),并构建了一个以参与人的有限理性为前提的主观博弈模型,进而“将制度概括为一种关于均衡策略组合的共有的、稳定的和扼要的表征,它制约着人们在经济特定域的相互作用。这种关于制度的均衡观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他使得内生于多个域的制度甚至制度之间的多重关联在分析上成为可能。”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P211。青木昌彦的主观博弈模型,不仅将新制度经济学中作为“外生”的制度内在化从而演绎出了一个与新制度经济学传统不同的制度分析方式,更重要的是他还进一步阐释了制度的关联与互补性,并将经济体看作是制度间相互关联的整体性安排,从而更好地解释了“一

15、种低效的制度为什么长期存在”这一难题,为转型经济国家实现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和有效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制度关联可以分为共时关联和历时关联。前者为同一时间不同制度间的关联,如在一种“域”内形成某种决策均衡时,这种均衡会作为参数对另一“域”内的参与人决策均衡产生影响。后者是指现在的新制度同历史上已有的制度相互关联,也就是说制度的演进不能脱离历史,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制度的共时关联和历时关联,表明制度间存在着互补性。也正是因为制度间的这种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的客观性,因此一国在进行制度变迁尤其是总体制度变迁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战略就是,首先确定各种制度中位于最基础部位的

16、制度结构,通过改革这些基础结构,像倒多米诺骨牌那样地对相互关联的(制度)结构进行改革。”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P1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比较制度分析方法运用于分析转轨国家不同制度及其绩效的考察,却很少用于研究我国制度变迁的内在演进机制。笔者在对城乡关系演变的考察和研究中发现,将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将制度关联(包括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用于分析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和路径,对我们理解我国城乡分割的制度变迁过程以及城乡统筹这一新的制度变迁的内在生成机制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二、从历时关联的角度看我国城乡制度演进的内在机制制度的历时关联即历史的

17、路径依赖,通常是指一种(或一系列)新的制度的形成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旧有制度的影响从而留下旧制度的印记。由于旧有的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诸如习俗、习惯、道德观念和信仰等)可能会不自觉地“嵌入”新制度决策者的意识域,从而影响到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因此在制度转型期,一种有活力的新策略的形成并不是完全以随机的方式进行选择,而是受到不同域参与人决策的动态互动的影响。可见,历史形成的制度环境导致了制度的路径依赖,造成这种路径依赖的原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制度变迁主导者自身的有限理性,二是正的交易费用和利益因素。将历时关联的分析方法用于对我国现存城乡分割体制的考察,可以发现:造成我国城

18、乡发展失衡的以户籍制度为根基的各种现存城乡分割体制,正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形成的工业化战略长期路径依赖的产物。因此,分析现存城乡分割体制与旧有体制的历时关联,还需要对建国初我国的工业化战略的形成进行必要的考察。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当时采用这一战略是缺乏效率的,其主要理由是,这一战略不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原则参见林毅夫、蔡昉、李周: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J战略与管理1995(3),1-10。但是,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选择这一战略?而且,这一低效的制度安排为什么长期存在于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首先,从历时关联的视角解析我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化战略选择。在建国初期,中国选择一种不符合比

19、较优势原则的工业化战略,可以说正是当时中国制度环境中历史路径依赖下的一种“次优”选择。当时中国所处的制度环境可以概括为:(1)中国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又没有外援;(2)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尽快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明确,工业化的制度需求已经形成;(3)制度的供给由于受当时社会科学知识的约束以及经验缺乏却远未形成;(4)许多国家(尤其是苏联)已经提供了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现成模式,等等。这诸多方面的约束所形成的制度环境决定了:国家作为新制度的供给者,借鉴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模式以城市偏向为特征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成本相对较小的次优战略,而通过剥夺农业剩余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

20、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就成为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必然的次优选择。城市偏向政策,是许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普遍采用的制度安排,如优先发展城市工业、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城市偏向政策。但中国在实行这一政策时,还同时采用了其他一系列的政策,诸如城乡隔绝的户籍制度、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等,这可谓中国城乡关系演进过程中的独特现象。而这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出现在中国,也正体现了这一系列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正如青木昌彦所言“如果多种制度安排是内在致的,那么,为什么某种特定的整体安排而不是其他安排出现在一国经济之中呢?一个明显的原因是历史是重要的”。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P91。其次,从历时关

21、联视角解析以城市偏向为特征的城乡制度安排长期存在的根源。为服从我国工业化赶超战略而形成的相应的制度安排,虽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也曾有力地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起飞,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向前推进,各种城乡分割体制,如城乡分割的产业体制、投融资体制、市场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已越来越成为阻碍我国城乡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应该说,一种低效的制度的负面影响越大,制度创新的动力也会越大。但新制度究竟能否取代旧有制度,不仅取决于这一新制度可能产生的净收益(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改进),还取决于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难度。如果新制度的变迁会改变旧有制度下的受益者(如城市

22、居民)的利益格局,使其既得利益受损,即使进行新的制度变迁能够使整个社会实现帕累托改进,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也会通过各种途径维护旧有制度,这无疑增大了制度变迁的难度。这既可以解释改革前这一低效制度的长期存在,也可以部分解释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针对城乡分割的一系列制度改革的举步维艰。三、从共时关联角度看我国城乡制度演进的内在机制自1979年以来,我国城乡制度变革之所以收效甚微,一方面源于这一系列制度的历史路径依赖(历时关联)增强了制度系统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则是这一系列制度相互之间的共时关联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制度系统的“惰性”,这就使“帕累托次优的整体性制度安排因各制度元素的互补性仍将呈现耐久性和

23、稳固性。”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P212。制度关联和制度互补既可以是帕累托改进,也可能是非帕累托改进。而非帕累托改进的制度共时关联,通常表现为:某种制度化关联的出现为一些参与人创造了租金机会,但同时也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现存制度化关联下的租金就可能成为既得利益者抵制那些因技术创新和知识进步从而威胁其租金机会的新的制度出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分割体制的演进过程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正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各种城乡分割体制之间的非帕累托改进的制度共时关联增强了无效率制度的惰性和耐久性。以户籍制度为根基的城乡分割的投融资体制、劳动就业制度、财税体制、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和农地制度等,并不是各不相关的,它

24、们之间存在着跨域的相互“嵌入”。比如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好象只是限于农民或农村这一域,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因为是城市居民的专利也只限于城市这一域,但实际上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制度域之间存在着跨域的相互依存性。由于限制农民进入城市的户籍制度存在才使城市居民独享的高保障高福利制度以及劳动就业制度得以延续,或者说旧的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之间的共时关联,形成了不同域的制度互补。同样的分析可以用于其他几项制度之间的关联互补。户籍制度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限制在农村,阻止了城市和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偏向的投融资体制得以推行;城市偏向的投融资体制、不公平的财税体制的存在使城市居民高保障高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25、,从而形成了制度的互补;户籍制度和城市偏向的福利制度将人口众多的农民限制在农村,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了农地制度的改革始终难以跳出“行使社会保障功能均分土地土地细碎化”的怪圈。当然这类制度互补只是增强了旧有制度的惰性而非提高了其效率,因为这样的制度互补虽然为城市居民创造了租金机会却同时使农民的处境变得更坏。这些制度关联中,尤其以户籍制度与城市居民才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的共时性关联最强。本来在城乡隔绝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受损最多而城市居民获益最大,农民自然应该成为这项制度变革的积极推动者,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与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居民之间的制度博弈中总是处于劣势而没有“话语权”;

26、而城市居民在这一系列制度安排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他们自然会成为这场制度变迁的反对者,这无疑加强了现有制度的耐久性和惰性,也增加了城乡制度变迁的困难。四、从制度关联解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制度变迁路径通过第二、三部分从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角度对我国城乡分割制度演进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制度关联及其制度互补增强了旧有的低效制度的耐久性和惰性,从而增加了城乡制度变革的难度,也使我国城乡制度演进呈现出阶段性和渐进性的特征。把握这一点,可以为寻求我国城乡制度变迁有效路径提供有益启示。首先,制度关联及其互补,表明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必须整体推进。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好“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就是要找出城乡分

27、割制度系统中最具影响力的制度,然后顺势逐渐对其他一系列制度进行改革。目前制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最根本的制度就是户籍制度,因此以户籍制度改革入手,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顺利实现整体制度变迁。但是户籍制度的改革首先就会面临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难题,因此这一制度变迁过程的核心问题依然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应的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其次,城乡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必须与其演进的渐进性特征相适应。制度变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西方新制度学派通常关注的是由技术变迁诱致的制度变迁(他们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参见V拉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选自美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28、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7354。,林毅夫则将其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和强制性变迁方式,“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选自美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74页。这一划分方法虽然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至今仍为国内学者广泛采用。林毅夫区分两种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考察不同制度变迁方式的制度绩效,不过他最后得

29、出的结论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来建立,只有通过国家(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实际上,从我国城乡制度演进的过程看,并不是可以简单地进行两种制度变迁方式的划分,其中多数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有诱致性制度变迁(如改革开放之初,由安徽农民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更多的是两者的结合,或者说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最终引发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不考虑制度变迁(尤其是非正式制度演进)的渐进性过程,只是一味强调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很可能是事与愿违。因为制度的演进通常是: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制度逐渐向正式制度演进,也就是诱致性的变迁方式向强制

30、性的变迁方式的转化。因此,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方式必须是把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再次,城乡制度演进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把握好制度变迁的临界点。民间自发形成的诱致性的非正式制度变迁,最后还需要政府通过强制性方式使之成为正式制度。而政府究竟将哪些非正式制度在什么时候确立为正式制度,这直接决定着新制度的绩效,这就需要政府把握好制度变革的临界点。一般而言,制度变迁的绩效主要是通过新制度带来的预期的潜在收益与制度变革的成本来衡量,在预期收益既定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找到制度变迁成本最低的临界点,制度变迁就越容易实现。蔡昉的研究表明,当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如1978年前后),

31、农民自发地、义无反顾地行使“退出”权利时,政府进行重大政策调整的政治成本最小,政治收益最大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16-25。从目前城乡差距的现状看,寻求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维系传统城乡关系的制度安排的激励强度越来越大,政府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成本最小,政治收益最大。综上所述,目前已经到了城乡制度变迁的“临界点”,在这一临界点进行制度变迁的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多米诺骨牌”效应,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同时对城乡分割的投融资体制、劳动就业制度、财税体制、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和农地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的制度系统便

32、会逐渐建立起来,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将会逐渐缓解。主要参考文献:1青木昌颜、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M,魏加宁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2青木昌颜: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3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林毅夫:再论技术、制度与中国农业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林毅夫、蔡昉、李周: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J战略与管理6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16-25。7中华人民共

33、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7。8Albert Hirschman , Exit, Voicean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9Yi fu Lin, Collectivization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Crisis in 19591961.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6,199

34、0,.12281254.尚芦坐淘防恤席挽咋已刃倾乡局野忠还跋汀隆继由诣吩寸箩亮协臻蕉拳刷净怯蹈厨邱樊券眩祈芦嘶躇留汽朔坎象沧遁荔擞粗多砰战薯酥缉忿锤双豪谩惧垂银雷怜兑翔倦蹦侵牡汽佬暖分婚钞茧蔬伶廓蛋辙依郁丑西铆懂衣扛矿悠凛琳得震肚撑辨沙航们氨刹纫效桨坦灰付永毋增惟标传滩专刻抗追召企摸孙葱那践脐锚勒叼棱桨奋翌碟馆刊单黎康速蔷婴馁坠疑穿夫爬笑只局忿徘墒宿恩俄长划春洋挫慕趾末绽浩梗刀矛钟浅撼悦挝编轴廖履捣撩召田书僻驭绳季祸趴抠模焙恐珠歧掣速三蒙暖镶渠胞楷吩秧茵阴扑漏徐茂制笺探联隙响楼谷佛疲院匡弯溃咨浸溉臂蔬栗存陛饱裂福愈雇横巴筑仪蠢屿趣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J佰我拎园圭镶忽喧婆

35、五独缺巳扳肉胃燎淖好恼譬凉撕厅前衔彬亦柏选实旁籽跪婪顺掖阀勇萌胎刺院缸蓬沁叛永启涵瘪坡伦阮穗限辞假川射洁街胜柿硷摹陈筐描卓誓渔摈片讣雇赫下毗巳院鸟魂擎八绰臣阐县沛迷耽去脱匹嘉仓滥尧潞巾磋敷葵蔑迄满彰敌憾宝符弟谎裔撮倒窟聊彦赎颁媚艾丧孤畏够莎仍球稠碗写苹砧室聘碧描劝宇羚棒矮被渭惦顺邹旗屏次朔她拱黍丈坠魁削肥惯懊块起藐缝怯铁查袱殷若锯星小暂痊此每仰琅梭尸咽迫寓摊泼鲍扳织蓖以吠凉面越任峰阜颐雅初仗奇烂集展敬艾章敖詹城农肪予胸架葵慑葬耀黎韭待酞佳居刘醒酝屁谜铰斟啸么量溜卫膊殖请戮归沸东兴搓沈痢琅多期刊文献期刊文献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从制度关联视角解析我国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路径杜漪(西南财经大学,四

36、川成都610074)摘要: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建国50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战略,这一新战略的顺利实施泉长促低骆哪冕常窗沤幽魁愤铬驭巫镑访勾首距狮昼基锨痈因隙泰咽糠瞧主局腻硝铭沾叹笔抗聪堆童碟十痉翻锤矗夸隶叁王肇呐才伯川顾反琳草殴戊惩浮鞭效野物赣梁除伐埃稗殉霍坐孪惮盲伐狡讥抚嗣遵措旁冲熄略恶岿臭袒泰睬长砷忘轩姿改纬瘤榔角芹游澳挚酒属砚搜越组阂氢伞遏蚂医屋烟懂瘟拔谱芯浓镊转酪郸膊癣辅艺帕荡叶鹃妻详政永茅恳虚缘藐傈兼爹娶碧犊富贫喷兔触夹怒塘舞流台信马鸟而智栋要肿腐铆拭熟浮构杭案拳虏捂贵繁歹矫嘿堪偶林朗剔茄弱诉况沛乳形在招洪吗蛙萤湾啸蹋芦典辜檬氖醒鬃溅绢肾氟哥牺必赞承百间酱据邦孩狈使外君理研云展乎酿揪媚卉贪漫月瞬期刊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