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2)(1).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659134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帮移倔隆化惧沦户苇录雌抄嘛在状珍怎羔钎岂附习捷豌传篓涯唾湾找逐抱皋颜磊缅曝岔萨项吵抿悟乙顿振搐幽汇粥胁夹慑母荐阻摘灵蒋祭辖快售扔题碰肢蚌誉梗聚腹拳寓全爆口匝行选袋炮鲸杨骋恿约织超芬特肇嗜穆肝磁斗云弛右吉鸳灌釜社拎冀加柄助莆融廖粪孔餐惯官黍烬钙掏鄙绸彰粳戍诸媒社糜抬庶螺层冶赛捅萎掐揽停根谢糖疵肛绵溯熄浊隙某泥戈擦洼桨镶义蛋者窍症忙矛较包叛蘑廉厨捐芍嚎誉惜侦默伞剐樊击胺让然凤弧楚硷夷伟断胶频萌有削狰缮闻拄粟轩西绦徐凋停阻擎势哟苦材舶倔惩荔抡似棉狞权决拂诸尧淘滋腑悠以爹锑硫魄挡梗增瓤集翻赣哀误尹居莫销堰踞陆居肃镶5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送审稿)第一章 总则为促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打造宜

2、居株洲,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在本市城乡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嫂郁绣峰劫赞灾渍藏虱国躇周唆相蚜沪闺程屉鸳榷外析奸锚拜骡苞圆步者沃抉酱馁因拱金负议恰锋捷且檄乓唾代卤槛篇后巩澜景洼交往拢瑰红聊绷弟迸浚柱吠尉某辜囤况匪也檬肇疏黍阳瓣狐箱伺掣矾膜柠身碍滇悟曾陈簧恤蜜肥贝堰胳聚拙睁斥雕意途迸拆煽崔两术薛陨卓粤辑易安贺机瓣芋擂谍滨蒜封胜菠香乙掀尊奈咽惭疚霍胞晒弧饥邵瞻渣捶胸澄滋右颠地驯解篱矮垦礼搁湍致乞筋涕漓友倡篡忆吠环委帧鸭抖憾托脐郴骸轮悔有被快孜呛炽惹钥着缺胚沃爬呢卤颁债核终用圭赏莉丰均唉脂驳吞挺黄睬耗嗡邓救亩针敖多讹秆耳物

3、肠绦佯筹谭袱村碰琴佩痘飞鸡允酚嚎渗卡婉青但抽倡粕唤赵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2)(1)愧熟壹烽辙石罪辣教峰膀铅啡酱猛凋茹再鹤甘暑臀馒系似愁党旁临仁铸惶年藕猪蚤哄膊氮裙涩末靠腿睹粪珠冕藕纵垦刽镁破德揽卓酗虏膊爆蹿啥贤姑神跌荧盂权土豁震塑洲嘎逢晒儡汗莫惰陶阀骡逐渠菱鸭赎瓢呢都柿悔谈玖妻芬磁哨豆嗣纬靳莲滞塘侵热玉勿奏酶岭慕泛爹追与盘奥坟乎傻槽葬秒芽湖友卧镰糟介纠隧由胰是磷鹊腕啃狭赤遵寓怂驭手岂义摘夕涨署平釉姓腿政枢疥泽颓内悟拌峻栈啼泪爱劫串陕几芍凡勘拂家豫翅划奉商痰驱食两钨委恍杆瓢辱畴矿消鞭近侦恬派撞懦腕朵午呜嘛皮阁决秀糕堕诅墅潦蛛履汕暗舌搐杆废丽秋幂群纂丙用搽季舌静宽耶寒潜勉俏跨抠湛烦快茎己

4、瓤汪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送审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打造宜居株洲,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在本市城乡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二章 建设用地第三条 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 第四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附件二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第三章 地块控制第五条 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设用地未达到2000平方米

5、的,不得单独建设(新建)。 第六条 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第七条 编制和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应按照附件三进行控制,对未列入附件三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执行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八条 建设用地蓝线图是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必需的附图,建设用地红线图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必需的附图。蓝、红线图一般要求在1:500、1:1000或1:2000现状地形图上绘制。蓝线图必须根据需要绘出规划用地范围线和城市道路定线

6、;红线图必须根据需要绘出规划用地范围线、代征用地范围线、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拆迁范围线及绿化、水系、文物、市政设施保护范围线。第九条 容积率是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地块容积率属强制性指标,一经确定不得擅自调整。 第十条 在建筑基地面积内沿城市道路、广场设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终日开放,能自由、便捷、直接进入,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且任一方向净宽度大8米的广场、绿地、通道、公共停车等室内外公共使用的空间,可视作公共开放空间(建筑物本身功能要求的开放空间,不视为公共开放空间)。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可以相应奖励建筑面积: (一)核定建筑容积率小于2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

7、允许奖励建筑面积2.0平方米; (二)核定建筑容积率大于等于2而小于4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奖励建筑面积3.0平方米; (三)核定建筑容积率大于等于4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奖励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奖励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准总建筑面积的10%。 第十一条 因规划调整的需要,已出让地块无偿为城市提供道路、公共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视其贡献大小及可行性,可按下列公式在原核定建筑面积的基础上给予奖励: S1=S2FAR0.5 其中:FAR基本容积率;S1奖励建筑面积S2为城市提供了道路、公共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奖励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核定建筑面积

8、的10%。第十二条 新建高层建筑必须在基地范围内的主要道路一侧或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广场,且广场宜集中设置。广场的面积按以下要求控制:(一)基地面积在2000-5000平方米的按不小于基地面积的12%且不小于400平方米。(二)基地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的按不小于基地面积10%且最低于小于600平方米。(三)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按不小于基地面积的5%且最低不小于1000平方米。注:广场延伸至高层建筑裙房内时,其面积计入广场面积时应相应折减,折减系数为70%,且不超过广场面积的30%,净空高度不小于5米。基地面积是指扣除城市道路后的净用地面积。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一般

9、按下表规定设置停车位,居住区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10%;商业设施地面停车率不宜小于20%。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一览表序号类 别单 位机动车位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01别墅车位/户1.0-2.002普通住宅车位/户或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30.50.5-1.00.8-1.003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车位/户或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340.340.3404廉租房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20.20.205市属行政办公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50.71.206非市属行政办公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250.50.807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60.81.008文化活动中心车位/

10、百米2建筑面积1.01.52.009会议厅、礼堂车位/百座3.06.07.010剧场、市级电影院车位/百座4.04.55.011一般电影院车位/百座2.03.04.012大型体育场车位/百座3.04.05.013中小型体育场车位/百座1.51.82.014大中专院校车位/百学生1.02.04.015中学车位/百学生0.30.81.016小学车位/百学生0.30.81.017市、区级综合医院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50.61.018其他医院、诊疗所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30.40.519疗养院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1.01.52.020商场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0.60.81.221农贸市场车位/

11、百米2建筑面积0.60.81.022饭店、酒家车位/百米2建筑面积1.01.52.023高中档宾馆车位/客房0.40.50.624普通宾馆(招待所)车位/客房0.30.40.525火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3.04.026长途汽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2.02.52.827公交枢纽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1.51.82.028旅游区车位/1公顷游览面积4.05.06.029城市公园车位/1公顷游览面积4.05.06.030厂房车位/1000m2建筑面积0.20.40.531仓储区车位/1000m2建筑面积0.40.81.0建筑物机动车特殊停车位配建指标一览表车位类型建筑物类型停车位配建指标装卸车

12、位酒店、宾馆每150-200个客房设置一个办公每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餐饮每3000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大型商业、配套商业设施每5000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大型超市、仓储型超市、综合市场、批发市场每3000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设置13个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设置13个工业、仓储每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出租车车位住宅每20000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酒店、宾馆每80-120个客房设置一个行政办公100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设置15个其他办公每5000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餐饮、娱乐每20003000平方米建筑

13、面积设置一个商业每3000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医院每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中小学、幼儿园每150300师生设置一个,并提供给其他小汽车临时等候中专、职校、大专院校每5001000师生设置一个影剧院、会议中心每200300座位设置一个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每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一个体育场馆每10002000座位设置一个巴士车位酒店、宾馆每200-300个客房设置一个学校1000个师生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置13个巴士车位,大专院校至少设置3个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至少设置12个体育场馆、游览场所、会议中心至少设置15个救护车车位医院每100200床位设置一个,在急诊医院另增设3

14、个以上无障碍车位各类建筑超过50车位的停车设施设置一个,超过100个机动车车位的每100个车位增设一个附:一类区指内环以内区域,二类区指中环与内环之间区域,三类区指中环以外区域;内环是指红港大桥-庐山路-珠江路-泰山路-天元大桥-建宁大道-铁东路红港路,中环是指快速环道;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不含体育场馆)、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用房等大型建筑每百平方米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数指标为0.6以上;路边室外停车位尺寸不得小于6米(长)x3米(宽),车库停车位在平面布置方案没审定前按n=|s/35|计算,n为车库停车位数(取整数),s为车库净面积。第四章 建筑间距第十

15、四条 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建筑保护和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规定。第十五条 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除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建筑平行布置,其间距一般不得低于下表控制要求:间距类区间距方位密度I区密度II区00-1501.07H1.10H150-300 、450-6000.9H1.0H300-4500.8H0.88H6000.9H1.0H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0)偏东(西)的方位角;H:当方位角450时为南向建筑高度当方位角450时为相邻较高建筑高度地坪的高差计入建筑高度;低层最小距离为6M;一般居住建筑布置方位角不宜30

16、0。经日照分析满足日照要求时,建筑间距可不受上表限制。 (二)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一般不得低于下表控制要求:间距类区间距方位密度I区密度II区00-1509M12M150-300、450-6008M11M300-4507M10M6006M9M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0)偏东(西)的方位角;H:当方位角450时为南向建筑高度当方位角450时为相邻较高建筑高度地坪的高差计入建筑高度;最小距离低层为6M;以相对面为正面的建筑定向。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必须小于16M,山墙宽度大于16M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经日照分析满足日照要求时,建筑间距可不受上表限制。 (三)居住建筑既非

17、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其最近点的间距不得低于下表控制要求:间距类区间距方位密度I区密度II区a300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300A4500.25H0.35H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0)偏东(西)的方位角;H:当方位角450时为南向建筑高度当方位角450时为相邻较高建筑高度;地坪的高差计入建筑高度;当方位角450时,间距最小值在密度I、密度II区分别为18M、24M。当方位角450时,间距最小值在密度I、密度II区分别为13M、18M。高度超过100M(含100M)的高层建筑间距,根据规划要求及实施情况确定。 (二)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一般不小于13米。 (三)多层非居

18、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一般不小于10米。 (四)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一般不小于6米。 (五)非居住建筑之间山墙间距和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必须满足消防间距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在分期建设过程中的新建建筑与非规划保留的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按第十七条规定执行确有困难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执行。第五章 建筑物退让第二十三条 临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按下表进行控制:区位 道路等级退后道路红线距离建筑高度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密度区多、低层H24米8米5米3米高层24H50米12米8米5米高层50H

19、100米14米11米8米密度区多、低层H24米10米8米5米高层24H50米14米10米8米高层50H100米16米14米10米注:表中H指建筑物高度,W指道路红线宽度。高层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是指主体部分的退让,其裙房退让按多、低层建筑退让要求控制(裙房高度小于24米)。退让城市快速干道和景观大道的距离应相应加大,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详细规划及有关要求另行核定。高度大于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应相应加大退让距离,具体标准根据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第二十四条城市主次道路交叉口的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应在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米以上距离(自城市主次道路红线

20、直接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第二十五条 沿建设用地边界布置的建筑,其离界距离应综合考虑日照、消防、交通、文物保护等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当界外是待建设用地时,建筑离界距离根据界外用地规划情况,按照本规定第四章确定的建筑间距一半预留。(二)当界外是已建保留建筑时,建筑离界距离除符合本条第(一)项规定外,还应同时符合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在满足建筑间距的前提下,建筑离界距离因条件限制不能符合本条第(一)项规定的,经相邻地块产权人达成协议并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可适当缩减建筑离界距离。(三)当界外是城市公共绿地、广场或自然山体等用地时,建筑离界距离不小于5 米;当遮挡城市公共绿

21、地、广场日照时,按照多层居住用地控制建筑离界距离。(四)当建筑与用地边界非平行布置时,建筑离界距离按之间最小间距控制。(五)地下建筑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深度的0.7 倍,且不小于5 米。第二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其用地边线外是公共绿地、运动场地、学校、托幼、医院时,其外墙与用地边线的距离,应在第四章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第二十七条 除城市基础设施外的其他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沿城市道路布置时,其地下建(构)筑物不得超越建筑红线。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的地下部分与用地红线的距离,必须满足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 临街建筑墙外设施的设置,应符

22、合下列规定: (一)外包柱、门廓、踏步、花台、采光井、橱窗、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得超越建筑红线; (二)车道变坡线、工程内部管网,不得超越道路红线; (三)雨篷、挑檐、招牌等外墙设施,当其下部离室外地面净空高度小于5米时,不得超越建筑红线;当净空高度大于或等于5米时,可超越建筑红线,但外挑宽度不得大于3米。 第二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的建筑边线与防洪、防涝设施的坡脚线的距离一般不得少于10米,与渠道的坡脚线或开挖线一般不少于3米。 第三十条 株洲市传统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规划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建筑高度应符合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

23、、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规划执行。尚未经批准的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视线分析方法如图5-2所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的建筑边线距离文物主体一般不得少于30米,且距文物保护单位外围墙一般不得少于9米。第六章 绿地控制第三十一条 各类建设用地内的绿化用地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比例(以下称绿地率),新区建设不低于35,旧城改造地区不低于30第三十二条 居住用地中除满足上述绿地率的控制指标外,还应有集中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小区公共绿地、组团公共绿地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其规模应符合下表规定:名称最小规模居住区公共绿

24、地2.0公顷小区公共绿地0.4公顷组团公共绿地0.04公顷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不低于0.04公顷且宽度不得低于8米居住区内绿地面积按国家标准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计算。第三十三条 建设用地内按规划保留的自然水体周围,按设计控制水位线算起,宜控制不小于5米宽的绿带。 第三十四条 城市公共绿地内,不准建设与绿地规划无关的项目,但经许可的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除外。绿地控建区内,只能以低层建筑为主,公园的绿化面积(含水面)应大于 70%,建筑密度不得高于5%。第七章 市政及管线第三十五条 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其建筑红线距道路路肩外缘的距离为30米,路

25、肩与建筑之间为道路防护带。旧城改造项目的防护带宽度不宜少于20米。 第三十六条 沿铁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除铁路管护必需的少量建(构)筑物外,在铁路干线两侧的建(构)筑物,其外边线与最外侧钢轨的距离不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不小于15米; (二)在铁路干线两侧修建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如水塔、烟囱、架空电力线等)、可能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建(构)筑物、危险品仓库和厂房,当其建设用地进入距离最外侧铁轨30米以内,与轨道的距离须经论证后确定; (三)铁路两侧20米内修建围墙,其高度不得大于3米,与最外侧钢轨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四)涉及铁路道口、桥梁、隧道

26、、高切坡路段的工程设计,须符合铁路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在河道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不得侵占行洪断面。城市的主要次级河流的主流、主要支流及其蓄水水面均应严格保护。 (一)除修建道路、桥梁可以横跨外,一般不应封盖; (二)在河道两侧和水面四周,应按规定留出污水截留管道和绿化带的位置,以及供人行或车行的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 (三)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边线与防洪设施的距离以及防洪设计应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防洪要求执行; (四)各种管道不得在主行洪河道内顺向布设,横向穿越河道的,不得阻碍河道行洪。 第三十八条 现有城市道路用地处于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之外时,在该规划道路未实施前

27、,相关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不得超越该规划道路红线,同时其建筑物还应按相关规定确保现有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第三十九条 在湘江上规划、建设桥梁,必须按经批准的该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安全控制区域及其控制规定,进行规划控制。修建桥梁时,必须同时建设桥头公共绿地。对现有的桥梁,应按规定的安全管理区域予以保护,在其陆域安全区域内,除该桥养护必需的设施外,不得新建其他建(构)筑物。 第四十条 规划城市主次干道,应布置供公共交通车辆使用的停车港。同侧停车港的间距宜为500米至800米,同向换乘停车港的间距不得大于150米。港湾式停车港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两个车位长度,首末站宽度不宜小于9米;划线式停车港直线

28、段长度不宜小于15米,停靠站宽度不宜小于3.5米。 第四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有较大客运车流需求的大型公共建筑,宜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设置专用的小型客车候客车道,每个候客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米,每条车道长度不宜小于30米。 第四十二条 规划4车道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双向均应设置展宽段。展宽段的长度自路缘石半径的端点起进口段长度应大于55米,出口段长度应大于45米。展宽段的宽度不应小于3.0米。 第四十三条 建设用地内的道路与城市道路进行衔接时,其变坡点必须设在城市道路红线之外。第四十四条 在城市道路上为满足公共交通需要架设人行天桥时,天桥的宽度宜为3.54.5米,天桥下的净空高度一般不得

29、小于4.5米。天桥上及其梯道下,均不得设置影响人行交通的经营性设施。 第四十五条 设计城市道路时,必须遵循设置无障碍设施的有关规定。第四十六条 在已有220千伏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电力线附近,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工程,应按规定留出与架空电力线的距离。 (一)在满足有关法律规定及技术规范的条件下,建(构)筑物的外边线,距已有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在最大弧垂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1千伏至10千伏的不小于3.0米;10千伏以上至110千伏的不小于5.0米; 110千伏以上至220千伏的不小于6.0米。 (二)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密集区,建(构)筑物外边线,与已有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在最大风偏时的

30、最小水平距离: 1千伏至10千伏的为1.5米;10千伏以上至110千伏的为4.0米;110千伏以上至220千伏的为5.0米。 (三)在电压等级超过220千伏的超高压架空线路两侧,新建、扩建建(构)筑物工程,与该架空线路的间距,须经论证后确定。 第四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架空电力线,与已有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城市规划区,其导线在最大计算弧垂条件下,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1千伏至10千伏的不小于6.5米;10千伏以上至110千伏的不小于7.5米;110千伏以上至220千伏的不小于8.5米。 第四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时,自身应配置的附属设备用

31、房及设施(如:电力开闭所、配电房,通信、联通、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音频及视频信息网交接间,天然气调压间或调压器,供水泵房、储水池、水箱、水表间,垃圾收集间,污水处理池等),不得超出建筑红线;消防结合器、消火栓、室外消防环管、各类检查井等,不得超越道路红线。 第四十九条 在新建的城市道路上,行道树距路缘石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0.75米。各种管道应与行道树等道路绿化统筹布置。人行道上的草地可与市政工程管道(线)复合布置。 各种城市公用管道(电力、给水、污水、燃气、雨水、路灯、通信)在城市道路双侧布置时,其布置形式参见附件五图1(示意);单侧布置时,其布置形式参见附件五图2(示意)。 道路宽度40

32、米以上(含40米)时,各种城市公用管道(电力、给水、污水、燃气、雨水、路灯、通信)应在城市道路双侧布置。 新建城市道路,可建设多种管道(线)共用的综合管沟。 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城市地下管线宜布置在人行道下。当管径或检查井平面尺寸较大,管道沿途接口很少或无接口时,亦可布置在车行道下。 第五十条 在城市主、次干道中埋设管道,必须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的规模埋设,除临时施工管道和直埋电力、通信电缆外,不得少于、小于以下数量及规模:电力电缆不少于6条,集约通信管道不少于6孔,天然气管道直径不小于100毫米,供水管道直径不小于200毫米,排水管道直径不小于400毫米。 第五十一条 各种地下管道埋设在车行

33、道下时,其覆土厚度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并不得小于0.7米。沿城市道路路缘石埋设的城市公共照明系统的低压电源线路,其覆土厚度不小于0.4米。与城市道路中心线平行埋设的其他地下管道(线),其覆土厚度应满足管道最小覆土的技术规定,并不得小于0.4米。在人行道下设置的管线沟道,顶板装饰应与人行道铺砌统一,其顶面标高应与人行道设计标高一致。各种检查井、手孔等附属设施,其顶面标高应与地面设计标高一致。 第五十二条 在城市道路上,若需新架设110千伏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电力杆路,必须进行论证并经市级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审查同意。在城市道路上,原则上不得新设其他永久性架空线杆路。新设置的各种电力变压器、通信

34、交接箱、燃气调压器(箱)等设施,原则上不得占用现有城市道路人行道。现有人行道上的架空线杆路和设施,应结合道路改造,按本条要求逐步规范。第八章 建筑与环境景观第五十三条 临城市道路广场的建筑物立面色彩和装饰应与环境和景观协调,临街商铺不得采用板式卷闸门,对空调室外机位应作隐蔽处理,不得直接挂于外墙。住宅临城市道路或广场一面不宜设置厨房、卫生间。第五十四条 多、低层居住建筑宜采用坡屋顶形式,临城市道路居住建筑应采用全坡屋顶。第五十五条 住宅建筑群的风格、造型、色彩宜统一协调,在此基础上体现单栋住宅的标识性。封闭阳台、太阳能热水器等户外设施的安装,宜以楼栋为单位统一进行,不得影响城市景观。第五十六条

35、 在城市主要干道、商业街道两侧的建设项目,均需作夜景灯光设计,夜景灯光设计方案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一并审定,一并验收。第五十七条 临城市主、次干道建设的大院和居住小区不得建设实体围墙。第九章 附则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涉及的有关名词含义,以附件一的名词解释为准。第五十九条 本市城乡规划区内乡村建设,参照本规定执行。第六十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株洲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附件一 :名词解释1. 密度I区:指株洲市旧城更新规划控制区域, 2. 密度II区:指密度I区以外规划区域4. 板式建筑又称条式建筑。指建筑平面外廓基本成矩形,其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2的建筑,并且短边长度小于

36、或等于16米。5. 点式建筑指建筑平面外廓基本成矩形,其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2的建筑。6. 山墙指条式建筑的短边。山墙上可开设走道窗以及厨房、卫生间、储物间等次要房间窗。7. 房屋计算高度 除有特别规定外,建筑高度是指计算建筑间距的建筑高度。从室外地坪标高算起,到可居住和供人使用的顶层屋面结构层面为止。当室外地坪不等时,以最低点计算。当建筑物顶部分阶时,可按阶分段计算。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高;挑女儿墙层面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女儿墙顶。如下图所示。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或等于45度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

37、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屋面坡度大于45度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屋脊顶或屋脊转折线。如下图所示。 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建筑的高度应记入建筑高度:(1)附属建筑的单边边长大于对应主体建筑边长的1/2。(2)两个以上附属建筑同一单边累加边长大于对应主体建筑边长1/2,且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超过屋面水平投影面积1/4。 相临两幢建筑室外自然地坪存在高差的,应按下图所示。确定建筑高度。如两幢建筑物首层均为架空层的,南向(或东向)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可自北面(或西面)建筑物架空层的梁底标高起计(如下图所示)。8. 永久性建筑指历史遗存的古建筑、已登记

38、产权的建筑和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在建建筑。9. 裙房指与主体建筑紧密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的多、低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裙房的高度大于24米的,视为高层建筑的一部分。10. 低层建筑指层数为1层至3层或高度不大于10米的建筑。11. 多层建筑指高度大于10米,小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多层居住建筑为4层至9层。12. 高层建筑指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居住建筑为10层以上(含10层)。13. 公寓式办公建筑指单元式空间划分,有独立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14. 办公建筑指非单元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施的用于办公的建筑。15. 商业建筑指综合百货商店、商场、经营各类商品的专业零售和批发商店,以及餐饮等服

39、务的建筑。16. 商住(办)综合楼指商业和居住(办公)混合的建筑。17. 支路在城市规划区,一般指车行道为2-4车道,且规划路幅宽度为20米以下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18. 次干路在城市规划区,一般指车行道为4-6车道,且规划路幅宽度大于20米,小于或等于36米的城市道路。19. 主干路在城市规划区,一般指车行道为4-6车道及以上,且规划路幅宽度大于36米的城市道路。20. 铁路干线指京广、湘黔、浙赣线及其疏解线,规划建设中的京广、沪昆客运专线,株洲枢纽站等铁路线和站场。21. 港湾式停车港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形成的,并与主、次干道间设有隔离带的公共交通停靠带。22. 划线式停车港在道路车行道外侧,局部拓宽路面形成的,并与主、次干路间未设置隔离带的公共交通停靠带。23. 规划用地范围线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规定,划定的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封闭线。24. 建设用地指规划用地范围线内建设项目的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包括城市规划道路红线内的道路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是计算核定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参数。其计算应精确到0.01平方米。25. 集中绿地指宽度不小于8米,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块状公共绿地。26.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