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前期管理制度1、目标:为加强设备从开始计划采购到投产这一阶段管理,对设备前期各个步骤进行有效管理,为设备后期使用和管理发明良好条件,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要求适适用于装备部、技术部、品质部、商务部、各设备使用部门等。3、前期管理程序3.1设备计划、调研、设计、自制和采购 凡因设备老化或生产能力扩大,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改动等原因,需增添设备,均可由设备使用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出增添设备申请。增添设备标准是:技术上优异,经济上合理,能源消耗少,满足生产需要。通常应取其四者最好。3.1.1需新增设备,均由制造工程部APQP小组填写设备增添审批表,经装备部、生产部、财务部审核后上报企业总经
2、理同意,同意后方可实施。3.1.2需外购设备由设备工程师、采购工程师实施调研工作,提出选型参考意见经企业领导同意后,签定技术协议,转交商务部门实施采购。对于企业项目建设需要购置设备,由项目责任人提交增添设备明细,相关人员评审后报企业领导同意,签定技术协议,转交商务部门进行商务谈判,签定协议。设备到位前,采购协议及技术协议要提交装备部,以备设备验收使用及设备资料存档。 3.1.3部分设备采购应有具体购销协议、技术协议,注明设备型号、规格、附件、配件、性能、结构等。明确双方责、权、利,方便确保采购设备符合生产要求。3.1.4新购设备软件资料一定要齐全、完整,通常包含: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技术文件(
3、手册)、合格证、装箱单、相关图纸、易损件图册、进口设备要有汉字版资料等。3.1.5购置二手设备其关键技术资料应该齐全、完整,通常包含: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相关图纸、易损件图册和相关技术判定资料等(齐全、完整技术资料必将会为设备以后使用、维护、保养和维修等带来极大方便)。3.1.6非标设备设计和制造3.1.6.1非标设备设计计划阶段 需本企业进行设计和制造设备,由申请部门提出申请,报装备部,由装备部组织生产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对此申请进行评审,评审经过后,报企业领导审批,审批后,转交装备部实施。装备部安排工程设计人员对所设计机器需求情况作充足调查研究和分析,经过分析,深入明确机器应含
4、有功效,并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大致上应包含:机器功效,经济性估量,制造要求方面大致估量,基础使用要求,和完成设计任务估计期限等。3.1.6.2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由装备部工程设计人员进行编制设计方案,提出原理图或机器运动简图(最好能提出多个设计方案),组织生产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设备使用部门进行评价,选定出最终设计方案。3.1.6.3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目标是产生总装配图,零部件图,设备工程师在此阶段严格根据设计原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设计质量。总体设计图结束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校对及工艺审核、编制。设备工程师整理编制出一套完整技术文件:编制设计说明书、图纸、设备使用说
5、明书、零件明细等。3.1.6.4非标设备制造本企业设计设备,如需外协制作,则由商务部负责联络,制订制造协议,签定制造协议。如本企业能制造设备,则由工程部负责实施,在制造过程中,由设备工程师进行现场技术服务,对于过程中存在设计问题,严格按程序要求进行整改。设备制造完成后必需经过30天生产验证,由装备部、财务部、品质部、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检验,检验合格后,由装备部统一编号管理。自制设备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图纸、统计,设备制造完成后,设备工程师应在五个工作日内移交设备管理组存档。3.2设备入库管理 设备到货入库管理应遵照以下程序:3.2.1开箱检验3.2.1.1 设备到货三天内采购部门应通知装备
6、部,由装备部组织人员进行设备开箱检验。通常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设备工程师会、ME同采购人员和设备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开箱检验。精密、大型、稀有及国外进口设备要由装备部组织相关设备工程师、品质部检验人员等进行开箱检验,必需时还应拍照统计。 开箱后首先取出装箱单,查对随机工具、附件、备件及配套软件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和采购协议和技术协议相符;二手设备应依据协议或协议要求并对照发货清单等一一清点、查对。然后查看设备情况,检验有没有磕碰损伤、缺乏零件、显著变形、尘砂积水、受潮锈蚀等情况。 对附件不齐,资料不全,外观存在缺点设备,要立即反馈设备采购部门处理,并做好具体统计,对于问题严重设备,不可接收。3
7、.2.2登记入库 依据检验结果,设备管理员应如实填写设备开箱检验统计单,做好具体统计,设备使用部门或其它部门要做好设备保管工作。3.2.3问题查询 对开箱检验中发觉问题应立即上报,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查询,需要索赔由相关部门立即联络索赔。进口设备到岸检验和索赔按协议及相关要求处理。3.2.4资料搜集和保管 开箱检验后设备管理员应根据装箱单将全部随机软件资料搜集整理保管好,以供相关部门查阅,待设备验收合格投产后,建立设备档案,相关资料移交企业档案室统一保管。3.2.5设备到货特殊方法设备到货时如使用部门现场已含有安装条件,可将设备直接送到使用部门安装,但开箱检验手续必需照办。3.2.6随机易损件及附
8、件、工具管理 设备随机易损件经清查符合装箱单后随即入库,设备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投入生产后,再由备件库保管员转领入备件库保管;随机附件、工具须和设备主机一同入库,待设备验收移交后,再由设备使用部门领取使用。3.2.7设备库存期间管理(1)设备存放要做到按类分区、摆放整齐、无积压、垃圾杂物等,常常保持库房通风、清洁、整齐;(2)保管员要做好必需防火、防雨、防锈工作,必需时要向保管部门主管汇报,方便组织人力、物力采取必需防护方法;(3)设备收发必需坚持“三不收不发标准”,即: a、设备质量有问题还未经主管领导做出决定,暂不收不发; b、票据和实物型号规格、数量不符(包含随机资料、工具、附件等)且未经
9、查明,暂不收不发; c、设备出、入库手续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暂不收不发。3.3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 新购设备入库和自制设备制造完成后,应立即安装调试和验收移交,方便尽早投入生产使用。3.3.1设备安装和调试(1)大型设备由商务部门聘用专业含有安装资质企业安装、调试。(2)通常设备安装和调试由装备部负责组织,设备使用部门配合,需要做基础由基建部门按要求施工;(3)新购和自制设备安装应严格按随机文件、图纸等进行,如有改动均应取得生产部门、工艺部门和装备部认可,不然不得进行安装和调试;(4)由外单位承包制造、安装设备或生产线,由承包单位按协议和技术协议要求进行,由协议要求装备部可指定专员进行过程监督
10、和协调工作,以确保安装质量和安装进度符合要求。3.3.2设备验收移交 (1)安装、调试后设备,由设备管理组组织设备工程师、QE、采购工程师对设备进行验证,然后移交给装备部、品质部门(计量部门)、财务部门、安全部门及设备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进行验收;(2)设备验收均应按验收设备标准及其它相关要求进行;外购二手设备根据协议和相关技术资料要求进行,对外承包安装设备或生产线应严格把关,按协议要求验收标准进行验收;资料不全设备,装备部有权拒绝组织验收。(3)验收不合格应立即查明原因,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并通知对应部门立即采取方法;验收合格后由装备部或设备采购部门立即办理验收移交手续,认真填写设备安装
11、验收移交单,将设备移交给使用部门。(4)设备验收移交后,装备部设备管理人员立即将随机文件、资料说明书进行搜集整理,列入设备台账。(5)如发生验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或验收资料不完整应立即向总工程师/总经理书面汇报。3.4设备前期基础管理设备验收合格后,需进行资产编号、分类和等级划分。3.4.1固定资产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固定资产; (2)按资产结构特征分类可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械动力设备、传导设备、运输设备、珍贵仪器、管理用具及其它。3.4.1.1生产设备类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为装备部。装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登记、统计和统一管理和维修,各使用部门负责对其合理保管、
12、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合适维修。另外,装备部还应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年度清查和核实等工作。3.4.2设备分类和资产编号 设备分类和资产编号是设备验收移交给使用部门后纳入资产管理首要步骤,是资产建帐和统计分析依据。设备分类和编号工作量大不宜随意变更。(1)设备分类 设备分类参考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发设备统一分类及编号目录,将机械设备和动力设备分为若干个类别,每一大类别又分为若干分类别,每一分类别又分为若干组别,并分别用数字代号表示。具体内容参考下表:机械设备动力设备大类别代号大类别代号金属切削机床0动能发生设备6锻压设备1电器设备7起重运输设备2工业炉窑8木工铸造设备3其它动力设备9专业生产用设备
13、4其它机械设备5(2)设备资产编号属于固定资产设备,其资产编号由两段数字组成,两段之间为一横线,具体表示方法以下: 对于列为低值易耗品简易设备亦按上述方案编号,但在编号前加“J”字;对于成套设备中隶属设备,如因为管理需要给予编号时,可在其分类编号前标以“F”字,对于办公用设备可在其分类编号前加“B”字母,以示区分。设备资产编号要求永久保留,如有报废、转让和出卖时,其编号应保留,不得用新增同型号设备或其它任何设备补充其编号。3.4.3设备等级划分3.4.3.1关键生产设备和非关键生产设备确实定根据原机械工业部相关要求,将生产设备划分为关键生产设备和非关键生产设备。凡修理复杂系数(F)大于或等于5
14、生产设备,为关键生产设备,修理复杂系数(F)小于5设备为非关键生产设备。3.4.3.2关键生产设备确实定依据关键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后,停机修理时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交货期等方面影响程度和造成生产损失大小,将设备划分为A、B、C三类:A类:为关键设备,是关键管理和维修对象,应严格实施预防性、预知性维修;B类:为关键生产设备,也应实施预防性、预知性维修;C类:为通常设备,能够实施事后维修。关键设备选定,企业可依据自己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其依据可参考下表:重 点 设 备 选 定 依 据影响关系选 定 依 据生产方面1. 关键工序单一设备2. 负荷高生产专用设备3. 出现故障后影响生产方面大设备4.
15、 故障频繁、常常影响生产设备5. 负荷高并对均衡生产影响大设备质量方面1. 精加工关键设备2. 质量关键工序且无代用设备成本方面1. 台时价值高设备2. 消耗功效大设备3. 修理停机时对产量产值影响大设备安全方面1. 出现故障或损坏严重人身安全设备2. 对环境保护及作业有严重影响设备维修性1. 设备修理复杂程序较高设备2. 备件供给困难设备3. 常出故障且出故障不好修理设备3.4.3.3关键设备管理 关键设备除应按关键生产设备管理通常要求外,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设备管理部门应编制关键设备目录,通常每十二个月进行一次修正,对于过程中新增设备,如符合关键设备选定依据,则按关键设备进行管理; (2)关键设备上要有显著标志; (3)日常维护和修理应优先处理,改造更新计划要切实安排、认真落实;(4)关键设备操作人员必需是含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操作同种设备十二个月以上工作经验且工作责任心强、悟性较高; (5)操作工要实施定人定机,切切实实进行设备日常维护; (6)落实设备预防性和预知性维护; (7)维修技术人员要组织好对设备故障分析和处理;(8)备件管理人员要确保备件制造和贮备; (9)生产和维修部门共同确保实施预防性计划方法; (10)从技术改造入手提升设备可靠性;(11)对于过程中一系列维修及其它信息,应统计于履历表中。4、本制度自同意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