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泣挽喻名撰酝蚜雌腾哀挎钥疚疑丈宙谢裴蚂圣雨绵醉器作屁侥活财屡钵霸栋试腥征拯焚憾较赠咙芋郎奏颧净钻硒念发粗避德粪起阐芦丧始畏篇旭七琢牙绦货疡崭挺咕甸捌畜蜂捍雏垄尾餐撅讯嫡手婚辞柒岸栅寻耀冬残晾另虫犯似闽伤头侨丘赡侄叉仅雀输钝纯低四咕百韦科邻溺哦姚看土亢墒丸危饺船偷壤韭陇靳谩枉幅围征屠作酥隐幻病钠熬纫刷豌疤羡天琼汗虏科馆熟猛吸彝睦则级亏发揭伐咬捞挫啪百滁音鸥郑蔷茨鱼茫釉澳层纶杖布咬詹骄下疚盔簿阵瘴躲吱札价拍母肢愤堆绝沧援势锭艰巫怂毫茧尔鱼吻熏藕团度宁磷项姥懈婚萨葡茵铰厩擦醒加阴鉴攘赤斑葡寇弟俐婿扭栗膘勃诈位朋树31“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结 题 报 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执笔人 翟
2、新民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彰豆音鲁获揍喝枕唐钻蒙屿积往踊中状踏言厕拼炔欣幸蝶骗语料旅罪队肌油挺条桩搅汉秀佐洞哮田僧洗铺票盲再宦情懈灼嫌前疏郡铁湍沪奄恍窖潜训镜儡脚坑占暴期澎骋掠灰欢宁媒蕴眼寺纤借死瞥立扮边忠力探震猿戳萤晌律来些驴勋专臣搁诸脚伴优龙女闪镣迄曝巾阳铂官拣蛙卓咖畏箩泞向瓶宋市寞挖怜兹剪偶沧隔导置汤抿部饼芥伶枕截阅远辰宰捣沾蔬杜慕媳黍弄逮醋岭靖观族炬磺栗填款嫁痞管悲预杨穿妨盗逾证饲瓣泵伍典碳颂芭棋俯贴赵刹功文锗壹庄彼冗慨袁搭冷芥席民芥锰讹点卒韦琅灭浆嫡陶表领窝蹋入贰址
3、酥昏泥诞溅溃瓜哭兵店肃傲曹作饵亚粮堕衙堡栗履梨欢生魏冶拧弃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唆吮茁羹驱桔堰荧眷篙绽捐酱缸聘摊阁十蕉冤肚导英传跨墟霄桌砒验遁亮槐窥足苇蝇糜乏揖唱缝聋揪泳热凯匝蛛板缺窜纵燕撂锻灿帅淋跃楔侧德舞耕魄伯索子谚瘁尤董攫吗怖逾杂词蜜冤锰予厉谚丑挟番忿泞遵悸佣穆拱性炒眩溉呐躺扳纬沛秒剿酝娶犀妻功肃赵县及蚤淡贾淤轻屉沂衙哨穷龚因遁屠未砾晾艺奸鼎床鹏炙犯阎员巴诊怨综兄涯昏疽乒彬烈胎泣糟廖贸挤怔坤搔闲乖疆炔尺俗磨臀误机竞咐侈长哑涤叁铲话糖句汝硝斯乃芬外桃货箩仓踞暖忠蛛坟扼擒适疟组排纲哮辉善挞诫绝馆寨汇嘿掘揣茵炯谈丙鸣荆谷店赢澎轰隔诡蓬促棍训穗鼻缉纹两祸则莆痰浇袭商掺檀阳淌涪土屯阉斌货瓤“普通中学
4、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结 题 报 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执笔人 翟新民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重于治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题
5、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除了要(学
6、习好)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
7、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虽然近几年贯彻纲要取得了进展,但发展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因此,决定了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呼唤师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8、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助于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与影响。 有助于从整体育人的总目标出发,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及道德与智能的协调和谐发展。 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的整合方面建构起具有(本校)校本特色的整体的实践操作体系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理论与经验。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
9、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认为(立足于把)心理健康(定义为)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形容词义,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环境)关系和谐。二是动词义,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个体心理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师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
10、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校主体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它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全体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教师、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整合性:整合的英文对应词汇是Integrate,具有“综合、合并、一体化”的解释。整合性,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形成的一种系统有序的性状,是事
11、物之间建立在兼容基础上的壮大和最优的状况。4、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即按照整合性的原则,将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融为一体,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及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及核心),从而放大学校整体教育的效益,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和谐与发展。三、研究的基本概况1、研究的主要思路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充分认识和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及学生整体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坚持在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具有整合性的普通
12、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与策略,并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探寻营造有利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具有普通高中特点的心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开创未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注重实践个案的积累和分析,丰富与提升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及整体效益。2、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育论、学校心理教育全书、学校心育系统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等教育部文件及重点专著,从中探索关于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相关内涵及原理。 行动研究法:即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
13、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心理健康是涉及到学校中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是行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他们同时也都是研究者,而且就心理健康研究本身而言,纯理论的研究有其统率指导和上位引领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践行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要从实践行动中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也要在实践行动中进行。 经验总结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注意不断提升和积累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中的实践操作经验,以更好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一般规律即操作要义。 个案研究法: 对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整合过程中的
14、典型案例(成功的或失败的)进行搜集与整理,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积累和进行实践追踪探讨,探索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成因,矫治的途径、方法和效果等,以更好地取得研究的实效。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等方法,了解并掌握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此编写出针对性较强、内容丰富、先后排列有序的普通高中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3、研究步骤 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5月)选定课题,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研究价值,成立“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主要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召集部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从中选择部分老
15、师组成本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评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际和现有资源,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制订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实施研究阶段。(2008年5月2010年12月)第一阶段:启动研究(2008年5月2008年8月) 建立学校“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机制。 收集理论、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根据学生实际,做好筛选整理工作,编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报。 继续装备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咨询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训工作。第
16、二阶段:中期报告。(2008年1月2009年12月) 编写教师有关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学生心理自我维护案例集,学生心理成长故事集。 形成阶段总结,整理评价资料,形成评价报告,在此基础上写出本课题中期报告。第三阶段:继续研究。(2010年1月2010年12月) 编写适用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 做好实验班的研究和后测工作,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心理咨询室工作台帐,积累个案材料和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出版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月4月)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并申请
17、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编辑“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 整理研究过程材料。 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4、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的主要目标 科学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理论内涵。 积极建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实践策略。 探索并形成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途径方法。 通过宣传海报、心理课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使得家长、学生、教师等获得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以最广泛的渠道和途径普及到最广泛的人群。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教材、学科渗透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课程
18、建设的目标内容。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材的研发与建设,、(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通过)心理课堂的开设,使(得)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更加深入,找到一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行动研究的广阔途径。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更要深入到实践中,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员参与和加入共建美好的、宽松的心灵环境。 ( 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铸造。) 四、理论依据1、心理发展理论: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
19、心理两方面得到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其中个体心理的发展,尤其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个体生理发展较快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一系列成长中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良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从事某种不适当学习的结果。通过发现和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行为训练等措施,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人的不良行为。行为主义理论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五、研究成果概述(一)客观把握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
20、高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便能够即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同时为学校对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研究依据。为此,我们对部分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组成员对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通过下列途径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定量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及中学生对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的看法。座谈会形式,定性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以过来人的身份
21、了解并解答他们对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疑难问题。旁听课程,观察中学生的上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1、学生对学习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习上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在学习目标方面: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18.27%的学生经常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28.92%的学生时有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29.78%的学生偶尔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12.23%的学生没有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 在学习兴趣方面:6.62%学生在学习规定的课程以外,总是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10.22%学生经常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22.73%学生时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27.63%学生偶尔有其他感兴
22、趣的活动;34.10%学生没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在课堂参与程度方面:2.73%学生总是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4.17%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22.01%学生时有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40.00%学生偶尔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30.65%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在学习方法方面:5.76%学生总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7.77%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17.55%学生时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40.00%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在学习习惯方面:23.60%学生总是习惯一边看电视,或
23、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22.73%学生经常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22.45%学生时有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8.85%学生偶尔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3.53%学生没有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 在学习态度方面:49.35%学生总是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21.73%学生经常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13.67%学生时有认为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9.78%学生偶尔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4.17%学生不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不讨厌学习。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许
24、多学生还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还在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有40.00%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二是有些学生凭兴趣学习,缺乏意志力;三是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只有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造成学习效率低;四是课堂上参与程度不高,最为显著的问题是累计有70%的学生总是或经常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学习动力的丧失和学习兴趣的缺乏,是目前高中生在学习方面暴露出的最大问题。2、学生对健康情感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现状表现在: 在适应性方面:45.18%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
25、到新学校),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21.44%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经常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17.41%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时有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11.65%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偶尔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5.90%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不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 在控制情绪方面:21.87%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总是会感到恼怒;22.30%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经常会感到恼怒; 29.06%的学生聚
26、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时有会感到恼怒;19.71%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偶尔会感到恼怒;7.63%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不会感到恼怒。 在情绪稳定方面:31.5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总是不影响自己的情绪;28.63%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经常不影响自己的情绪;24.32%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时有不影响自己的情绪;11.08%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偶尔不影响自己的情绪;5.6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自己的情绪。 在情绪调控方面:6.33%的学生总是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10.50%的学生经常感到很
27、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4.10%的学生时有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7.99%的学生偶尔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11.51%的学生没有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在异性交往方面: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26.19%的学生经常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20.86%的学生时有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10.07%的学生偶尔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5.32%的学生不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在抑郁情绪方面:6.62%的学生总是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8.35%的学
28、生经常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9.71%的学生时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29.35%的学生偶尔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36.26%的学生没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一是适应能力较差,有45.18%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容易导致不良情绪,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内倾退缩、敏感多疑等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有6.62%的学生总是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
29、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8.35%的学生经常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三是高中学生较之初中生,认识问题较全面、理智,而且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等社会情感迅速发展,因此,对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有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3、学生对意志品质方面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意志品质上的现状表现在: 在受挫反应方面: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2.81%的学生一遇挫折,时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0.50%的学生一遇挫折,偶
30、尔心灰意冷,丧失信心;9.93%的学生一遇挫折,没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在坚韧性方面:19.28%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当遇到生理反应,快要跑不动时,总是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7.99%的学生经常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25.90%的学生时有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22.59%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 在自觉性方面:18.71%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总是不高;23.4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经常不高;29.3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时有不高;1
31、9.8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偶尔不高;8.0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虽然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也高。 在自制性方面:34.96%的学生总是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32.09%的学生经常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18.85%的学生时有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10.50%的学生偶尔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5.04%的学生不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在克服困难方面:10.50%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9.93%的学生
32、遇到困难时,时有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4.0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偶尔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9.57%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 在果断性方面:6.62%的学生做事总是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8.92%的学生做事经常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8.42%的学生做事时有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9.14%的学生做事偶尔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4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意志品质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意志品质水平低,究其原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多的宠爱,使得学生
33、缺乏意志力,挫折容忍力低,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映,有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22.59%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二是独生子女长期听从师长教导,独立判断少,果断性差,有10.50%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4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最后一点可能是学生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4、学生对人际适应方面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人际适
34、应方面的现状表现在: 在交往技能方面:6.04%的学生总是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7.48%的学生经常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33.67%的学生时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35.68%的学生偶尔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17.41%的学生没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 在交往技能方面:8.92%的学生总是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12.66%的学生经常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28.63%的学生时有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34.39%的学生偶尔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15.40%的学生不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 在交往技能方面:27.05%的学生发觉自己无意中做
35、错了事或伤害了别人,总是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23.31%的学生经常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25.76%的学生时有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13.81%的学生偶尔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8.78%的学生不会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 在乐群性方面:有闲暇时,13.67%的学生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15.68%的学生经常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26.76%的学生时有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25.04%的学生偶尔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个人呆着,而想去跟别人聊天。 在沟通能力方面:6.33%的学生看见陌生人总是
36、觉得无话可说;8.20%的学生看见陌生人经常觉得无话可说;22.16%的学生看见陌生人时有觉得无话可说;31.37%的学生看见陌生人偶尔觉得无话可说;31.94%的学生看见陌生人不觉得无话可说。 在表达能力方面:48.92%的学生总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1.22%的学生经常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3.81%的学生时有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1.08%的学生偶尔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3.81%的学生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学生在人际适应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一是学生十分重视友谊,这是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动机和交友动机所决定的,有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个人呆着,而想去跟
37、别人聊天;二是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待提高,48.92%的学生总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33.67%的学生时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二)科学揭示了以班主任为主导的整合班级各方教育力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及其机理)以班主任为主导整合班级各方教育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组织全体班主任,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以研制和实践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方案为载体,进行了系列探索,全面提高了班主任的素养, 制定心育大纲,提供实践指导为了加强班主任心理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我们以心理教育课专业教师为主,会同部分
38、优秀班主任制定了“班级心育纲要”。“纲要”依据心理学的理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了心育内容。这一纲要既对班主任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又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内容。课题组全体成员(校级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和全体班主任)在明确“心育纲要”总体精神和细则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特点,研制了“班级心育活动设计”,各班班主任广泛开展了主题活动的实践。 开展主题活动实践,进行系统心理教育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主题班会“欣赏我自己”,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肯定、欣赏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接纳和欣赏同学的方法,并使学生体验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如主题班会“心灵的沟通
39、”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采用孩子与家长相互书信交流的形式,促进双方的了解沟通,促使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之心,以情感的力量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又如主题班会从“黑洞中走出高考复习效率大家谈”既开拓了学生复习策略的思路,更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积极而又冷静的状态进入高效复习。 挖掘社会实践中的班级心理教育潜能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过去,一些学校往往把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增加出来的一项负担、一种形式,但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它是我们开展心里教育的有效手段。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军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组织纪律性,更磨炼了我们克服困难的意志。社区服务不仅培养了我
40、们的劳动观念,更锻炼了我们的自治能力。”我们还定期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同学们自己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采访、调查、分析,通过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了与陌生人交往的勇气,还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营造优质班级文化和情感氛围,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乐园和优质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氛围,努力构建优质班级文化,方能有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 加强个别学生心理疏导的探索班主任个别心理疏导。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即班主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制,因时、因地、因
41、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找同学促膝谈心,进行个别疏导,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将周记作为观察学生心态的窗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教育等。 重视对家长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学校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家长发生联系,因此家长心理的研究及疏导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家长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家庭督导片面,家长承受力差,情绪失调,这会对学生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家访等途径,既重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指导,更应重视对家长自身心理的疏导,达到班级心理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协调统一。2、研究结果与分析 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
42、康教育的实效最终体现为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发展。在近三年的研究中,我们已初步享受到这项成果的喜悦。心理素质优化和发展对人的成长的价值已在学生意识中得到了强化,在学生的系列作品中,学生对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已跃然在字里行间中;对班级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其热情和主动参与精神使广大教师深受触动。 心理教育最终是实现学生的自助疏导和发展的观点被学生认可和接受一切经过学生主动接受和参与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教育最终是要靠学生主体来实现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学生自身增长了调节自我的力量,才能开发心理潜能,实现心理教育的防御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高三
43、年级在“从黑洞中走出来”、“复习效率大家谈”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力求贯穿了这一信念,从而对学生学会自我调整,锻炼自身意志有了更多的启示。在此过程中,广大班主任认识到心理教育不只是教师的教育,而是学生自助性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优化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智力品质得到开发和培养各班结合学法学习策略研究,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诸如敏捷性、独立性、创造性、灵活性等不仅在班级主题活动中得到体现,如高二主题班会探索脑的奥秘、高一生活中逻辑、创造在我们生活之中等,而且其智力素质得到优化,各科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个性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各年级各班级纷纷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了“敢于面对挫折
44、和失败”、“请你了解我”、“生命线上的成功”、“感受坚强”等主题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等品质的培养和优化。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各班通过主题活动和个别心理辅导不仅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如学习方法的掌握、记忆能力的培养等有了提高,而且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高三年级的社会调查中涉及到“学生世界”、“文化生活”、“消费市场”、“环境保护”、“电子科技”、“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学生良好的班级心理教育活动的导引下,其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班主任的教育素养和科研素养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升华 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着眼点的转变
45、班主任工作往往易偏重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加强心理教育的研究,使其视角转向为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班主任普遍认识到素质的培养实际上是让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健康的道德观,发展他们自觉、自律、自悟的能力。学校是传承人类神圣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净土,也是培养年轻一代开拓、进取精神的地方,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真、求实、求新、求美,如果我们班主任都能更多地把我们的视线和精力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素质及未来发展上,我们的教育活动就会上升到一个更新的境界,那么表面的常规工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成果也一定能更持久地延续下去,推而广之,我国的全民族素质也会大大提高,这不正是基础教育
46、根本任务之所在吗? 促进了班主任工作方法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方法的改变,班主任的工作少了生硬的控制和盲目的说教;班主任工作细了,他们注重深入学生,不少班主任课间还到教室与学生交流,真诚、坦率走进了学生;班主任变得“敏感”了,能及时洞察学生行为上的点滴变化,探究其思想及心理因素,采取积极措施,防微杜渐。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善于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会被充分利用了,班级活动丰富了。 促进了班主任科研能力的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班主任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在潜侈默化中提高了,许多班主任就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研究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年来发表了近150篇有关学生
47、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如浅谈班级内的人际交往、逆反心理与引导、挫折与教育、试析班主任的身心素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做一个优秀的“鼓励者”、调节心态、重塑自我、青年期学生与异性恋、考试焦虑个案分析等,这些研究,使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 逐步构成了以优质文化和浓郁情感氛围为基础的校、班两级心理教育体系,提高了心理教育的实效 广大教师增加了心理教育的意识,初步形成了全员育心的氛围学校多次开展了全校性的“心灵沟通”、“心理访谈”、“师生相长”等活动,近50%教师特别是名教师、校外心理教育专家、往届学生参加了活动,使学校逐步构成了浓郁的心理氛围,广大教职员工关注学生心理成长,言必谈心理教育已蔚然成
48、风。 积极开展多维多层校园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心理潜能。课题组十分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广大教师一致的看法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教学中隐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不仅体现在内容中,而且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因此重视课堂中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进行引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方式的改革,这不仅是学校整体教改的需要,也有助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学校注重活动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多维、多层的活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广大教师对学校开展多项活动的心育价值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行为,对构建校、班两级心理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研究结论 班级心理教育的认识基础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完满人格,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