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81117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送审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644610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1117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送审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20081117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送审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20081117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送审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20081117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送审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20081117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送审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evere Cold and Cold ZonesJGJ 262008(送审稿) 前 言根据建设部20058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5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会同15个单位共同编制本标准。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发达国家编制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2、先进技术经验,认真分析了我国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现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5章和7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等。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

3、人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如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东北设计研究院吉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天硕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BASF(中国)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乐意涂料(上海)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林海燕 郎四维 涂逢祥 方修睦 陆耀庆 潘云钢 金丽娜 吴雪岭 卜一秋闫增峰 周辉 董宏 朱清宇 康玉范 林燕成 王稚 许武毅 李西平 邓威主要审查人:目 录1 总则12 术语43 室

4、内热环境计算参数6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74.1 一般规定7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1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205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255.1 一般规定255.2 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275.3 采暖系统395.4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44附录A 主要城市的气候区属、气象参数、耗热量指标50附录B 平均传热系数和热桥线传热系数计算方法60附录C 地面传热系数计算72附录D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和封闭阳台温差修正系数74附录E 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83附录F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86附录G 采暖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 min88本标准用词说明901ContentsCha

5、pter 1 General Rules1Chapter 2 Terminologies4Chapter 3 Calculation Index for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al design6Chapter 4 Building and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 design74.1 General74.2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engineering design114.3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performance Trade-off20Chapter 5 Ene

6、rgy conservation design on HVAC system255.1 General255.2 Heat source, heating plant and heat supply network275.3 Heating system395.4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44Appendix A: The Climate zone criteria、Weather data、heat loss index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for cities50Appendix B: The method

7、ology for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linea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rmal bridge60Appendix C: Calcul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ground from building 72Appendix D: Correction fator of building envelope () and tempeture difference correction fator of enclosing balcony ()74

8、Appendix E: Simplification on building shading coefficient82Appendix F: Building area and volume86Appendix G: Minimum thickness of heating pipes insulation layer(min)88Explanation of wording90Reference standards list 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节约能

9、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规定,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是一个约束性的、必须实现的指标,任务相当艰巨。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左右,并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居住建筑用能数量巨大,浪费严重。因此,抓紧居住建筑节能已是当务之急。根据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将1995年发布的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进行修订补充,并更名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认真实施修改补充后的标准,必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室

10、内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扭转居住建筑用能严重浪费的状况,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彻有关政策和法规作出重要贡献。1.0.2 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条文说明】2005年末,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城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共46.4亿m2,2005年本地区城镇又新建住宅竣工面积2.8亿m2,此外,本地区农村还新建住宅竣工面积2.7亿m2,规模十分巨大。我国地域广阔,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到温和地区,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太阳辐射量也不一样,采暖与制冷的需求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个严寒地区,不同城市冬季持续时间

11、与寒冷的程度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因而,从建筑节能设计的角度,有必要再细分为若干个子气候区域,对不同气候区域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要求做出不同的规定。近来,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从总体上看,居住建筑的层数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兴建高层甚至超高层居住建筑;大城市的周边和郊区,兴建了一些单层或低层别墅;中小城市的居住建筑,则仍以多层和低层为主;小城镇居住建筑主要是平房和低层建筑。因此,本标准必须有区别地对各种低层、多层、中高层和高层居住建筑做出全面的节能安排。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美元,正是人民生活消费加快升级的阶段,广大居民对居住热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采暖和空

12、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果建筑围护结构仍然保持较低的水平,势必会使建筑能耗迅速增加,对国家的能源压力越来越大,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按照国家节能中长期计划的要求,必须有步骤地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到2010年大城市要改造25%,中等城市改造15%,小城市改造10%。所有居住建筑在改建或扩建时,都应该按照本标准的要求采取节能措施,必须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居住建筑,包括采用和尚未采用采暖或空调的居住建筑,其中包括住宅、集体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托儿所、幼儿园等;采暖能源包括采用煤、电、油、气或可再生能源,系统则指集中或分散方式供热。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量

13、,根据其所在地点的气候条件、围护结构及设备系统情况的不同,有相当大的差别,但一般而言,采暖空调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大部分,此外,照明能耗也占一定比例。本标准对建筑采暖与空调用能的节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至于照明节能,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已另有规定。1.0.3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条文说明】各类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首先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提高采暖、通风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的节能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

14、和能源发展战略。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经济、技术和建筑结构与构造的实际情况,居住建筑的能耗主要包括通过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能源消耗。我国北方城市建筑供热在二、三十年前还是以烧火炉采暖为主,一些城市的集中供热也是以小型锅炉供热为主,而现在已逐步转变为以集中供热为主,区域供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1996年全国各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共计只有7.3 亿m2,到2005年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25.2亿m2,采用不同燃料的分散锅炉供热也迅速增加。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空调器拥有量北京为27.20台,到2005年已迅速增加到146.47台。由此可以看出,采暖和空调的日益普及,更要求建筑节能

15、工作必须迅速跟上。由于居住建筑的照明往往由住户自行安排,难以由设计标准控制,只能通过宣传引导使居住者自觉采用节能灯具,因此,本标准未包括照明节能内容。为了合理设定节能目标的基准值,并便于衔接与对比,本标准提出的节能目标的基准仍基本上沿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的规定。即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建筑,以各地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4个单元6层楼,体形系数为0.30左右的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计算值,经线性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基准能耗;在此能耗值的基础上,确定节能居住建筑全年的采暖能耗降低65%左右作为节能目标,再按此目标对建筑、热工、采暖设计提出节能措施要求。当

16、然,这种全年采暖能耗计算,只可能采用典型建筑按典型模式运算,而实际建筑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运行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做节能设计时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去做就可以满足要求,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去计算分析所设计建筑物的节能率。本标准的实施,既可节约采暖与空调用能,又有利于提高建筑热舒适性,改善人民生活。1.0.4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标准对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以及采暖、通风设计中应该控制的、与能耗有关的指标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作出了规定。但居住建筑节能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专业均制定有相应的标准,有的也作出了节能规定。在进行居住建筑

17、节能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采暖度日数 (HDD18)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度日数。2.0.2空调度日数 (CDD26)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26的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度日数。2.0.3 计算采暖期天数(Z) heating period for calculation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

18、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单位:d。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2.0.4 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e ) mean outdoor tempera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计算采暖期室外的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2.0.5 建筑物体形系数(S ) surface to volume ratio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2.0.6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 ) 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

19、ing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2。2.0.7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2.0.8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 )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 wall考虑了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2.0.9 围护结构

20、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 )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考虑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条文说明】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主要是由室内外温差引起的,但同时还受到太阳辐射、天空辐射以及地面和其他建筑反射辐射的影响。地面和其他建筑的反射辐射在此不考虑。围护结构传热量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而改变,改变后的传热量与未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原有传热量的比值,定义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2.0.10 窗墙面积比 window to wall ratio 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

21、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0.11锅炉运行效率(2) efficiency of boiler 采暖期内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2.0.12 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1) efficiency of network 管网输出总热量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2.0.13耗电输热比EHR值 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ied heat quantity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比值。两者取相同单位,无因次量;3 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3.0.1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18 冬季采暖计算换气次数: 0.5 h-

22、1【条文说明】室内热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壁面温度等多项指标。本标准只提了温度指标和换气次数指标,原因是考虑到一般住宅极少配备集中空调系统,湿度、风速等参数实际上无法控制。另一方面,在室内热环境的诸多指标中,对人体的舒适以及对采暖能耗影响最大的也是温度指标,换气指标则是从人体卫生角度考虑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冬季室温控制在18,基本达到了热舒适的水平。本条文规定的18只是一个计算能耗时所采用的室内温度,并不等于实际的室温。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实际的室温由采暖系统保证。换气次数是室内热环境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冬季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一方面有利于确保室内的卫生条件,但另一

23、方面又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换气次数。本条文规定的换气次数也只是一个计算能耗时所采用的换气次数数值,并不等于实际的新风量。实际的换气次数是由住户自己控制的。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居民很注意窗户的密闭性,很少长时间开窗通风。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4.1 一般规定4.1.1依据不同的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将严寒和寒冷地区进一步划分成为表4.1.1所示的五个子气候区。表4.1.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气候分区分区依据严寒地区(区)严寒(A)区严寒(B)区严寒(C)区6000 HDD18 80005000 HDD18 60003800 HDD

24、18 5000寒冷地区(区)寒冷(A)区寒冷(B)区2000 HDD18 3800, CDD26 902000 HDD18 3800, 90 CDD26 200【条文说明】衡量一个地方的寒冷的程度可以用不同的指标。从人的主观感觉出发,一年中最冷月的平均温度比较直接地反映了当地的寒冷的程度,以前的几本相关标准用的基本上都是温度指标。但是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着眼点在于控制采暖的能耗,而采暖的需求除了温度的高低这个因素外,还与低温持续的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甲地最冷月平均温度比乙地低,但乙地冷的时间比甲地长,这样两地采暖需求的热量可能相同。划分气候分区的最主要目的是针对各个分区提出不同的建

25、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由于上述甲乙两地采暖需求的热量相同,将两地划入一个分区比较合理。采暖度日数指标包含了冷的程度和持续冷的时间长度两个因素,用它作为分区指标可能更反映采暖需求的大小。对上述甲乙两地的情况,如用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作为分区指标容易将两地分入不同的分区,而用采暖度日数作为分区指标则更可能分入同一个分区。因此,本标准用采暖度日数HDD18结合空调度日数CCD26作为气候分区的指标更为科学。 欧洲和北美大部分国家的建筑节能规范都是依据采暖度日数作为分区指标的。将严寒和寒冷地区进一步细分成5个子区,目的是使得依此而提出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更合理一些。我国地域辽阔,一个气候区的面积就

26、可能相当于欧洲几个国家,区内的冷暖程度相差也还是比较大,客观上也有必要进一步细分。本标准寒冷地区的HDD18取值范围是从2000到3800,严寒地区HDD18取值范围分三段,C区从3800到5000,B区从5000到6000,A区从6000到8000。从上述这4段分区范围看,严寒C区和B区分得比较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比较大,需要严格地控制;二是处于严寒C区和B区的城市比较多。至于严寒A区的HDD18跨度大,是因为处于严寒A区的城市比较少,没必要再细分了。采用新的气候分区指标并进一步细分气候子区在使用上不会给设计者新增任何麻烦。因为一栋具体的建筑总是落在一个

27、地方,这个地方一定只属于一个气候子区,本标准对一个气候子区提供一张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格,换言之每一栋具体的建筑,在设计或审查过程中,只要查一张表格即可。如何确定表4.1.1中各气候子区HDD18的取值范围,只能是相对合理。无论如何取值,总有一些城市靠近相邻分区的边界,如将分界的HDD18值一调整,这些城市就会被划入另一个分区,这种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带来一些行政管理上的麻烦,例如有一些省份由于一两个这样的城市的存在,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中就多出了一个气候区,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在地方性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中作一些特殊的规定。本标准HDD18计算步骤如下:1、 计算近10年每年3

28、65天的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温度取气象台站每天4次的实测值的平均值。2、 逐年计算HDD18。当某天的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用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HDD18。3、 计算以上10年HDD18值的平均值,得到该城市的HDD18值。本标准CDD26计算步骤如下:1、 计算近10年每年365天的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温度取气象台站每天4次的实测值的平均值。2、逐年计算CCD26。当某天的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用该日平均温度与26的差值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家,得到一年的CDD26。3、计算以上10年CDD26值的平均值,得到该城市的CDD26值。目前,我国大部分气象站

29、提供每日4次的温度实测值,少量气象站逐时纪录温度变化。本标准作过比对,气象台站每天4次的实测值的平均值与每天24次的实测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采用每天4次的实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温。4.1.2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单体建筑的平、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条文说明】建筑群的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合理与否与建筑节能关系密切。建筑节能设计首先应从总体布置及单体设计开始,应考虑如何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冬季充分利用日照,朝向上应尽量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4.1.3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

30、北。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条文说明】太阳辐射得热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冬季太阳辐射得热可降低采暖负荷。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南北朝向的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计算证明,建筑物的主体朝向如果由南北改为东西向,耗热量指标明显增大。从本标准表E.0.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整系数值可见,南向外墙的值,远低于其他朝向。根据严寒及寒冷各地区夏季的最多频率风向,建筑物的主体朝向为南北向,也有利于自然通风。因此南北朝向是最有利的建筑朝向。但由于建筑物的朝向还要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作到南北朝向,所以本条用了“宜”字。各地区特别是严寒地区,外墙的传热耗热量占围护结构耗热量的

31、28%以上,外墙面越多则耗热量越大,越容易产生结露、长毛的现象。如果一个房间有三面外墙,其散热面过多,能耗过大,对建筑节能极为不利。4.1.4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应符合表4.1.4的规定,如果体形系数不满足表4.1.4的规定,则必须按照第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表4.1.4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建筑层数3层48层913层14层严寒地区0.500.300.280.25寒冷地区0.520.330.300.26【条文说明】强制性条文。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外表面积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建筑物的平、立面不应出现过多的凹凸,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体形系数越

32、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小。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水平上。但是,体形系数不只是影响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它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紧密相关。体形系数过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造成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如何合理确定建筑形状,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等各方面因素。应权衡利弊,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尽可能地减少房间的外围护面积,使体形不要太复杂,凹凸面不要过多,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表4.1.4中的建筑层数分为四类,是根据目前大量新建居住建筑的种类来划

33、分的。如13层多为别墅、托幼、疗养院,48层的多为大量建造的住宅,其中6层板式楼最常见,913层多为高层板楼,14层以上多为高层塔楼。考虑到这四类建筑本身固有的特点,即低层建筑的体形系数较大,高层建筑的体形系数较小,因此,在体形系数的限值上有所区别。这样的分层方法与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有所不同。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13为低层,46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两者考虑如何分层的依据不同,节能标准主要考虑体形系数的变化,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则主要考虑建筑使用的要求和防火的要求,例如6层以上的建筑需要配置电梯,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更严等等。从使用

34、的角度讲,本标准的分层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分层不同并不会给设计人员带来任何新增的麻烦。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 依据严寒地区的气象条件,在0.3的基础上每增加0.01,能耗约增加2.42.8%;每减少0.01,能耗约减少2.33%。严寒地区如果将体形系数放宽,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会变得很小。使得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有难度,同时投入的成本太大。本标准适当地将低层建筑的体形系数放大到0.50左右,将大量建造的6(48)层建筑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30左右,有利于控制居住建筑的总体能耗。同时经测算,建筑设计也能够作到。高层建筑的体形系数一般在0.23左右。为了给建筑师更大的设

35、计灵活空间,将严寒地区体形系数限值控制在0.25(14层)。寒冷地区体形系数控制适当放宽。本条文是强制性条文,一般情况下对体形系数的要求是必须满足的。一旦所设计的建筑超过规定的体形系数时,则要求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并按照本章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审查建筑物的采暖能耗是否能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4.1.5建筑物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表4.1.5的规定,如果窗墙面积比不满足表4.1.5的规定,则必须按照第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表4.1.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朝 向窗墙面积比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北0.250.30东 、西0.300.

36、35南0.450.50注: 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分不计入窗户面积。 表中的窗墙面积比按按开间计算。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0至北偏西小于600的范围;“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0至偏南小于60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0至偏西小于等于300的范围。【条文说明】强制性条文。窗墙面积比既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也受建筑日照、采光、自然通风等满足室内环境要求的制约。一般普通窗户(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而且窗的四周与墙相交之处也容易出现热桥,窗越大,温差传热量也越大。因此,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

37、墙面积比。不同朝向的开窗面积,对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有较大差别。综合利弊,本标准按照不同朝向,提出了窗墙面积比的指标。北向取值较小,主要是考虑居室设在北向时的采光需要。东、西向的取值,主要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冷风渗透的影响。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当外窗K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冬季可以获得从南向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有利于节能,因此南向窗墙面积比较大。由于目前住宅客厅的窗有越开越大的趋势,为减少窗的耗热量,保证节能效果,应降低窗的传热系数,目前的窗和玻璃技术也能够实现。因此,将南向窗墙面积比严寒地区放大至0.45,寒冷地区放大至0.5。在严寒地区,南偏东30度南偏西30度为最佳朝向,因此建筑各朝向偏差在3

38、0度以内时,按相应朝向处理;超过30度时,按不利朝向处理。比如:南偏东20度时,则认为是南向;南偏东33度时,则认为是东向。本标中的窗墙面积比是按开间计算的,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窗的传热损失总是比较大的,需要严格控制;二是建筑节能施工图审查比较方便,只需要审查最可能超标的开间即可。本条文是强制性条文,一般情况下对窗墙面积比的要求是必须满足的。一旦所设计的建筑超过规定的窗墙面积比时,则要求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如选择保温性能好的窗框和玻璃,以降低窗的传热系数,加厚外墙的保温层厚度以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等。)并按照本章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审查建筑物

39、耗热量指标是否能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4.1.6 楼梯间及外走廊与室外连接的开口应设置窗或门,窗和门应能密闭。严寒地区A区和严寒地区B区的楼梯间宜采暖。设置采暖的楼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应注意保温。【条文说明】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楼梯间、外走廊如果敞开肯定会增强楼梯间、外走廊隔墙和户门的散热,造成不必要的能耗,因此需要封闭。严寒地区A区冬季气候异常寒冷,该地区的居住建筑楼梯间习惯上是设置采暖的。严寒地区B区冬季气候也非常寒冷,该地区的有些城市的居住建筑楼梯间习惯上设置采暖,有些城市的居住建筑楼梯间习惯上不设置采暖。本标准尊重各地的习惯。设置采暖的楼梯间期采暖设计温度应该低一些,楼梯间的外墙

40、和外窗的保温性能对保持楼梯间的温度和降低楼梯间采暖能耗很重要,考虑到设计和施工上的方便,一般就按居室的外墙和外窗同样处理。 4.1.7 安装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含风管机、多联机)时,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2. 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会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3. 可方便地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4. 对周围环境不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条文说明】寒冷地区尽管夏季时间不长,但在大城市中,安装分体式空调器的住宅建筑还为数不少。分体式空调器的能效除与空调器的性能有关外,同时也与室外机合理的布置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空调器室外机功能和能力的发挥,

41、应将它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不应设置在通风不良的建筑竖井或封闭的或接近封闭的空间内,如内走廊等地方。如果室外机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或有墙壁等障碍物使进、排风不畅和短路,都会影响室外机功能和能力的发挥,而使空调器能效降低。实际工程中,因清洗不便,室外机换热器被灰尘堵塞,造成能效下降甚至不能运行的情况很多。因此,在确定安装位置时,要保证室外机有清洗的条件。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2.1 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气候分区区属以及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 按附录A确定。【条文说明】采用HDD18作为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气候分区指标的理由已经在第4.1.1条的条文说明中陈述,CD

42、D26只是作为寒冷地区细分子区的辅助指标。附录A中一共列出了211个城市,尚不够全,各地在编制地方标准中,可以依据当地的气象数据,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计算统计出当地一些城市的采暖度日数和空调度日数,并根据这些度日数确定这些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4.2.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不应超过表4.2.2-1、4.2.2-2、4.2.2-3、4.2.2-4、4.2.2-5、4.2.2-6中规定的限值。如果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表中规定的限值要求,必须按照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表4.2.2-1 严寒地区(A)区( 6000HD

43、D188000 )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W/(m2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13层的建筑14层建筑屋面0.200.250.250.25外墙0.250.400.450.50架空或外挑楼板0.300.400.400.4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350.450.450.45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1.21.21.21.2户门1.51.51.51.5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21.21.21.2外窗 窗墙面积比20%2.02.02.52.520%窗墙面积比30%1.82.02.22.230%窗墙面积比40%1.61.82.02.040%窗墙面积比45%1.51.61.81.8围护结构部

44、位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2K) / W周边地面1.671.391.111.11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821.521.211.21表4.2.2-2 严寒地区(B)区( 5000HDD186000 )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W/(m2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13层的建筑14层建筑屋面0.250.300.300.30外墙0.300.450.500.55架空或外挑楼板0.300.450.450.45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350.500.500.50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1.21.21.21.2户门1.51.51.51.5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21.21.21.2外

45、窗 窗墙面积比20%2.02.0252.520%窗墙面积比30%1.82.02.22.230%窗墙面积比40%1.61.82.02.040%窗墙面积比45%1.51.61.81.8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 R (m2K) / W周边地面1.391.110.830.83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521.210.910.91表4.2.2-2 严寒地区(C)区( 3800HDD185000 )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W/(m2K)3层建筑48层的建筑913层的建筑14层建筑屋面0.300.400.400.40外墙0.350.500.550.60架空或外挑楼板0.350.500.500.5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500.600.600.60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1.51.5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