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_T 2690-2014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高清现行).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444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1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_T 2690-2014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32_T 2690-2014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32_T 2690-2014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32_T 2690-2014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32_T 2690-2014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35.040 L 71 备案号:43090-2014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T 2690-2014 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 for personnel archives 2014-07-20 发布 2014-08-20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3 4 符号和缩略语.1 5 标识代码编码.3 6 要求.4 7 射频标识应用.5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检测方法.9 前 言 本标

2、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陈东伟、汪东华、金亚平、任晓健、李翔、顾长青、胡冶。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事档案业务中所用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的符号和缩略语、标识代码编码、射频标识技术要求、射频标识应用。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组织人事等相关社会管理部门的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代码的编码、设计和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 第3部分 射频识别 ISO/IEC 10373-6 识别卡-测试方法-第6部分:近距离卡 (Identification cards-Test methods-Part 6:Proximity cards)ISO/IEC 18000-6 信

4、息技术-项目管理的射频识别-第6部分:860 MHz至960 MHz总频段空中接口通信参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Part 6: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General)FIPS PUB 46-2 1993 December 30 数据加密标准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3 术语和定义 GB/T 2423.10,GB 9254,GB/T

5、17618,GB/T 29261.3-2012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在频谱的射频部分,利用电磁耦合或电磁感应,通过各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射频标签交互通讯唯一读取射频标签身份的技术。GB/T 29261.3 05.01.01-2012 3.2 人事档案 personnel archives 组织人事等相关社会管理部门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和反映了个人的自然情况、成长经历、工作表现、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的文件材料。3.3 人事档案标识代码 personnel archives ident

6、ification code 由一组数字、字母组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唯一的字符。3.4 人事档案射频标识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 for personnel archives 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射频识别数据载体。3.5 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签发机构 issuing agency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 for personnel archives 由组织人事等相关社会管理部门指定的,保证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真实性的组织机构。3.6 签发信息 issuing data 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签发机构对人事档案射频标识唯一标识符TID进行加密运算的

7、结果。加密算法应采用FIPS PUB 46-2 1993 December 30 数据加密标准(DES)。3.7 数据元 data elements 由一组不可分割的数据字段按规定格式组合而成的数据序列。3.8 档案卷夹 archives folder 用于存放人事档案材料的装具。3.9 档案顺序码 archives serial code 由组织人事等相关社会管理部门在档案入编时赋予的,由数字或字母组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唯一的7位代码。3.10 双极化天线标识 dual-polarized identifier 由能产生相互垂直的两种极化方向的天线构成的射频识别数据载体。3.11 线极化天线标

8、识 linear-polarized identifier 由能产生一种极化方向的天线构成的射频识别数据载体。4 符号和缩略语 4.1 byte 二进制字节 4.2 EPC 射频标识编码数据存储区域 4.3 g 重力加速度 9.8 N/kg 4.4 Hz 赫兹 频率单位 4.5 h 小时 时间单位 4.6 TID 由射频标识芯片制造商固化在射频标识芯片内的全球唯一标识代码 4.7 USER 射频标识用户数据存储区域 4.8 VESD 静电释放电压 5 标识代码编码 5.1 编码对象 组织人事等相关社会管理部门管理的人事档案。5.2 编码原则 5.2.1 唯一性 人事档案标识代码在编码和应用过程

9、中应当保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唯一。5.2.2 稳定性 当人事档案标识代码形成后,在整个应用周期内应保持不变。5.2.3 适用性 编码长度应适当,便于使用自动识读设备识读。5.3 编码结构 由档案管理单位的 9 位组织机构代码和 7 位档案顺序码组成。组织机构代码的编码应符合 GB/T 11714 中规定的要求,其结构如表 1 所示。表 1 编码结构 N1 N2 N3 N4 N5 N6 N7 N8 N9 N10 N11 N12 N13 N14 N15N16 组织机构代码 档案顺序码 示例:苏州市昆山市某人才交流中心的组织机构代码为 73528958X,由该人才交流中心在入编某人的人事档案时

10、给出的档案顺序码为 0031516。此人档案标识代码为:73528958X 0031516。6 要求 所选人事档案射频标识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参照附录A执行。6.1 电气性能指标 6.1.1 读距离 范围:08 m。6.1.2 写距离 范围:06 m。6.1.3 抗静电 VESD 大于 4 kV。6.2 抗电磁场强度 射频标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磁强度为 50 V/m。6.3 机械特性 6.3.1 抗压力 射频标识应在4 kg的压力下,无明显变形且存储在标识内的数据不改变。6.3.2 动态弯曲 弯曲射频标识使标识边的最大偏移与边长的比率为0.23,封装不应异常且工作正常。6.3.3 扭曲应力 把射频标

11、识进行旋转角度为15的扭曲,恢复后封装不应异常且工作正常。6.3.4 机械振动 在射频标识不工作的状态下,在振动台上分别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方向进行扫频耐久性试验,试验频率:50 Hz,试验重力:3 g,试验时间:1 h。试验后存储在标识内的数据不改变,封装不应异常且工作正常。6.3.5 折叠 将射频标识天线部分对折180,并在折叠处施加5kg的重物,恢复平整后,封装不应异常且工作正常。6.3.6 芯片连接强度 在射频标识芯片边缘沿45方向施加切力,在该力不超过5 kg时,芯片不应脱落。6.3.7 射频标识背胶粘接强度 在射频标识边缘沿45方向施加切力,在该力不超过2 kg时,射频标识不应脱离

12、档案卷夹。6.4 环境 6.4.1 工作温度 范围:-20 50。6.4.2 存储温度 范围:-40 60。6.4.3 工作湿度 范围:5 95。6.4.4 贮存湿度 范围:5 95。6.5 读写次数 存储的数据,其连续读、写次数应不少于100,000次。7 射频标识应用 7.1 射频标识类型 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的类型应符合ISO/IEC 180006C中规定的要求。7.2 射频标识存储空间 EPC存储空间应不小于16 byte,USER存储空间应不小于64 byte。7.3 射频标识的安全性 7.3.1 射频标识 TID 所用射频识别标识芯片的TID应在全球范围内唯一。7.3.2 射频标识签发

13、 先由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签发机构向人事档案射频标识写入签发信息,再作为人事档案射频标识使用。7.3.3 读写权限 记录在射频标识内的人事档案数据均为读写开放。在没有得到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签发机构授权情况下,不能合法地改写。7.3.4 防伪认证 在读写人事档案射频标识内容之前,应对人事档案签发信息与射频标识TID进行比对,来验证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的真实性。7.3.5 报废回收 7.3.5.1 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可重复多次使用。一旦损坏不能读、写,应交给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签发机构处理。7.3.5.2 处理报废人事档案射频识别标识应先报组织人事等相关社会管理部门备案,再由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签发机构进行销毁。7.

14、4 存储内容 人事档案射频标识的存储内容应包括人事档案标识代码、签发信息、档案代码。宜包括姓名、性别、籍贯、职务等数据,其对应的存储区域和数据长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数据元的存储区域和数据长度 数据元名称数据元名称 存储区域存储区域 起始地址起始地址 终止地址终止地址 数据长度(数据长度(byte)人事档案 标识代码 EPC 0X0000 0X007F 16 签发信息 USER 0X0000 0X007F 16 档案代码 USER 0X0080 0X00DF 12 姓名 USER 0X00E0 0X012F 10 性别 USER 0X0130 0X013F 2 籍贯 USER 0X0140

15、 0X019F 12 职务 USER 0X01A0 0X01EF 10 备用 USER 0X01F0 7.5 射频标识封装 7.5.1 双极化天线标识 7.5.1.1 尺寸 射频标识的长度应等于(50.500.01)mm,宽度应等于(50.500.1)mm,如图1所示。图 1 双极化天线标识尺寸 7.5.1.2 粘贴位置 射频标识封装背面应带不干胶。射频标识应粘贴在档案卷夹封三阴影区域内,如图2所示。图2 双极化天线标识粘贴位置 7.5.2 线极化天线标识 7.5.2.1 尺寸 射频标识的长度应等于(108.120.01)mm,宽度应等于(3.120.1)mm,如图3所示。图3 线极化天线标识

16、尺寸 图3 线极化天线标识尺寸 7.5.2.2 粘贴位置 射频标识封装背面应带不干胶。射频标识应粘贴在档案卷脊阴影区域内,如图4所示。图4 线极化天线标识粘贴位置 7.5.3 档案卷夹 制作人事档案卷夹的材质应不能含有金属等具有屏蔽电磁波的材料。A A B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检测方法 A.1 检测说明 本附录适用本标准第五章人事档案射频标识技术要求的检测。每个检测项目按照以下格式描述:1)检测环境 描述环境温度、湿度,场地等影响检测结果的环境因素。2)检测设备 列出主要检测仪器和机具。3)检测流程 说明每一个检测过程的内容。4)检测方法 该项指标的检测方法。5)检测指标 应满足的检测性能

17、指标。6)检测记录 记录 1)5)项检测结果。7)得出检测结论。A.2 电气性能检测 A.2.1 读距离 A.2.1.1 检测环境 电波暗室或空旷室外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2.1.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和天线。B.2.1.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检测读距离;d)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e)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2.1.4 检测方法 检测天线和射频标识架高1.5 m,将一个射频标识放置于天线辐射场的中心位置,读写器输出射频功率为额定功率。读取标识TID号的成功率应达到50 以上。B.2.1.5 检测

18、指标 参照5.1.1。A.2.2 写距离 A.2.2.1 检测环境 电波暗室或空旷室外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2.2.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和天线。B.2.2.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检测写距离;d)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e)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2.2.4 检测方法 检测天线和射频标识架高1.5 m,将一个射频标识放置于天线辐射场的中心位置,读写器输出射频功率为额定功率。向射频标识一次写入32 bit数据的成功率应达到50 以上。B.2.2.5 检测指标 参照5.1.2。A.2.3 抗静电 B.

19、2.3.1 检测环境 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2.3.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静电枪。B.2.3.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抗静电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按照 B.2.2 要求检测写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f)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g)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2.3.4 检测方法 按照ISO/IEC 10373-6中规定进行,试验后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2.3.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1.3。A.2.4 抗电磁场强度 A.2.4

20、.1 检测环境 电波暗室或空旷室外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2.4.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电磁场发生器。B.2.4.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参照 GB 9254 和 GB/T 17618 标准检测抗电磁场强度;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按照 B.2.2 要求检测写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f)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g)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2.4.4 检测方法 射频标识暴露在电磁场强度为50 V/m的环境下60 s。B.2.4.5 检测指标 参照5.1.1

21、5.1.2,5.2。A.3 机械特性检测 A.3.1 抗压力 A.3.1.1 检测环境 物理性能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3.1.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5 mm钢球。B.3.1.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抗压力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3.1.4 检测方法 把射频标识平放在平坦的钢板上,将等价于4 kg重力通过直径为5 mm钢球施加到射频标识芯片中心上方正面,持续600 s,射频标识应无明显变形

22、。试验后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3.1.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3.1。A.3.2 动态弯曲 A.3.2.1 检测环境 物理性能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3.2.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B.3.2.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动态弯曲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3.2.4 检测方法 将射频标识弯曲,使射频标识边的最大偏移与边长的比率为0.23,然后恢复正常,重复十次。试验后射频标识封装无异

23、常。B.3.2.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3.2。A.3.3 扭曲应力 A.3.3.1 检测环境 物理性能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3.3.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B.3.3.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扭曲应力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3.3.4 检测方法 将射频标识进行旋转角度为155的扭曲,然后恢复正常,重复十次。试验后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3.3.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

24、.3.3。A.3.4 机械振动 A.3.4.1 检测环境 物理性能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3.4.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振动台。B.3.4.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机械振动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3.4.4 检测方法 按照GB/T 2423.10“试验Fc”中规定进行,将射频标识固定在振动台上,在射频标识不工作的状态下,检测参数为:频率范围:1055 Hz;扫频速度(oct/min):1;

25、振幅:0.15 mm。分别对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方向进行振动。检测轴包括X、Y、Z;检测时间为0.5 h,共1.5 h.试验后射频标识应封装无异常,工作正常。B.3.4.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1.2,5.3.4。A.3.5 折叠 A.3.5.1 检测环境 物理性能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3.5.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B.3.5.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抗静电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

26、3.5.4 检测方法 将射频标识天线部分对折180,并在折叠处施加5 kg的重物,恢复平后,不应损坏,应能正常工作。B.3.5.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3.5。A.3.6 芯片连接强度 A.3.6.1 检测环境 物理性能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3.6.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B.3.6.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芯片连接强度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3.6.4 检测方法 在射频标识芯片

27、边缘沿45方向施加切力,在该力不超过5 kg时,芯片不应脱落,试验后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3.6.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3.6。A.3.7 射频标识背胶粘接强度 B.3.7.1 检测环境 物理性能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3.7.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B.3.7.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射频标识背胶粘接强度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3.7.4 检测方法 在射频标识边缘沿45方向

28、施加切力,在该力不超过2 kg时,射频标识不应脱离档案卷夹,试验后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3.7.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3.7。A.4 环境特性检测 A.4.1 工作温度 A.4.1.1 工作高温 B.4.1.1.1 检测环境 环境特性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相对湿度40 60。B.4.1.1.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高低温箱。B.4.1.1.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加热射频标识;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4.1.1.4 检测方

29、法 在高低温箱中,将射频标识加热至设定温度2 h后,迅速取出进行读距离检测,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4.1.1.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4.1。A.4.1.2 工作低温 B.4.1.2.1 检测环境 环境特性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相对湿度40 60。B.4.1.2.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高低温箱。B.4.1.2.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冷冻射频标识;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4.1.2.4 检测方法 在高低温箱中,将射频标识冷

30、冻至设定温度2 h后,迅速取出进行读距离检测,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4.1.2.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4.1。存储温度 A.4.1.3 存储高温 B.4.2.1.1 检测环境 环境特性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相对湿度40 60。B.4.2.1.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高低温箱。B.4.2.1.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射频标识存储在设定温度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4.2.1.4 检测方法 在高低温箱中,将射频标识放置在5.

31、4.2要求的温度下不通电4 h后取出,在常温下恢复1 h,然后进行读距离检测,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4.2.1.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4.2。A.4.1.4 存储低温 B.4.2.2.1 检测环境 环境特性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相对湿度40 60。B.4.2.2.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高低温箱。B.4.2.2.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射频标识存储在设定温度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4.2.2.4 检测方法 在高低温箱中

32、,将射频标识放置在5.4.2要求的温度下不通电4 h后取出,在常温下恢复1 h,然后进行读距离检测,射频标识应能正常工作。B.4.2.2.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4.2。A.4.2 工作湿度 B.4.3.1 检测环境 环境特性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B.4.3.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恒温湿度箱。B.4.3.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抗静电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4.3.4 检测方法 将射频标识放置在相对湿

33、度90 95 的恒温湿度箱内48 h后迅速取出进行读距离检测,应能正常工作。B.4.3.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4.3。A.4.3 存储湿度 B.4.4.1 检测环境 环境特性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B.4.4.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天线和恒温湿度箱。B.4.4.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抗静电检测;d)按照 B.2.1 要求检测读距离,射频标识应工作正常;e)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f)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4.4.4 检测方法 将射频标识放置在相对湿度90 95 的恒温湿度箱内48 h后取出,在常温

34、下恢复2 h,然后进行读距离检测,应能正常工作。B.4.4.5 检测指标 参照5.1.1,5.4.4。A.5 读写次数 A.5.1 检测环境:环境特性实验室环境作为检测场地,温度+10 +35,相对湿度40 60。B.5.2 检测设备 主控机、读写器和天线。B.5.3 检测流程 a)选择检测场地;b)架设和调试检测设备;c)检测读次数;d)记录检测数据,包括环境因素、检测设备;e)分析检测数据,给出结果。B.5.4 检测方法 检测天线和射频标识架高1.5 m,将一个射频标识放置于天线辐射场的中心位置,读写器输出射频功率为额定功率。向射频标识一次读、写32 bit数据的成功率应达到90 以上。B.5.5 检测指标:参照5.5。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