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2024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DF 页数:130 大小:13.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高清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高清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高清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高清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 D C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唇冒PG B/T5 0 1 5 2一2 0 1 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 tandardfortestmethodofconcretestructures2 0 1 2一0 1一2 1发布2 0 1 2一0 8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部,一工 二_L L,_?二二一二 人,人上 人一跃甲 华 人 氏 开 和 目 目 琢 项 重 览 首 位 抓 位 没 芯 向合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 tandardfortestmethodofconcretestructuresG B 厂 T5 0 1 5 2一

2、2 0 1 2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施行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 2年8月l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2北京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 tandardfortestmethodofconcretestructuresG B I T 5 0 1 5 2一2 0 1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 0 xn6 8毫米1/3 2印张:4垅字数:1 0 8千字2 0 1 2年7月第一版2 0 1 3年1月第三次印刷定价:2 1.

3、0 0元统一书号:1 5 1 1 22 1 81 8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网上书店:httP:刀httP:刀china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 2 6 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 B/T 5 O 1 5 2?2 0 1 2,自2 0 1 2年8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 B5 0 15 2一9 2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 2年1月2 1日前、J本

4、标准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 0 0 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 2 0 0 71 2 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 B5015 2一9 2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和吸收了我国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n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性能、试验加载、试验量测、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和试验安全等。本次修订采用了较严密的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增加了预制构件产品试验、原

5、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等内容;纳人了近年普遍应用的新型设备、仪器和仪表。同时总结已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增加了结构现场加载和量测的方法,补充完善了构件的承载力标志及相应的加载系数,使试验判断更具可执行性。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 0号;邮编:1 0 0 0 1 3)。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本 标 准 参 编单位:国家建筑工程检测中心清华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中冶集团

6、建筑研究总院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南建林田春雨徐有邻顾祥林张川郭子雄聂建国刘小弟王永焕张彬彬段向胜陈烈沙安翟斌陈肇元周炳章康谷贻邸小坛林松涛陶梦兰郑文忠薛伟辰潘毅刘刚闰维明牛斌刘梅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李晓明刘立新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基本规定 64材料性能 95试验加载 n5.1支承装置 n5.2加载方式 ,1 75.3加载程序 一2 36试验量测 2 66.1一般规定 2 66.2力值量测 2 76.3位移及变形的量测 ,2 86.4应变的量测 2 96.5裂缝的量测 ,3 16.6试验结果的误差与统计分析 3 37实验室试验 3 57.

7、1一般规定 3 57.2试验方案 3 57.3试验过程及结果 3 88预制构件试验 4 28.1一般规定 4 28.2试验方案 4 48.3试验过程及结果 4 569原位加载试验 ”4 89.1一般规定 4 89.2试验方案 5 09,3试验检验指标 5 29.4试验结果的判断 5 61 0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 5 81 0.1一般规定 5 81 0.2施工阶段监测 5 91 0.3使用阶段监测 6 01 0.4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6 1n试验安全 6 3附录A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检验记录表 6 5附录B结构监测仪表和传感器 6 6本标准用词说明 6 7引用标准名录 6 8附:条文说明 6 9C

8、ontents1G eneralP rovisions 12T ermsandsymbols 22.1T erms ”2.2.2S ymbols ,i.43B asicR equirements 64P erformanceofM aterials 95T estL oading ,n5.1 5叩portingE quipments ,n5.2L oadingM ode ,1 75.3L oadingP rocedure 2 36T estM easuring 2 66.1G eneralR equirements 2 66.2M easuringof L oadV alue 2 76.3M

9、easuringofD isplacementand D eforrnation 2 86,4M easuringofstrain 2 96.5M easuringof C rack 3 16.6E rror:,nd S tatisticalA nalysisof T estR esults 3 37L aboratoryT est 3 57.1G eneralR equirements 3 57.2T estP lan 3 57.3T estP rocessand R esuhs 3 88T estofP refabrlcatedM embers ,二4 28.1G eneralR equi

10、rements 4 28.2T estP lan 4 48.3T estP rocessand R esults 4 589F ieldL oadingT estofstructures 4 89.1G eneralR equirements 4 89.2T estP lan 5 09.3I nsP ectionI ndexes 5 29.4J udgingbyT estR esults 5 61 0M onitoringandD ynamicT estsforS tructures 5 81 0.1G eneralR equirements 5 81 0.2M onitoringin C o

11、nstructionS tate 5 91 0.3M onitoringinS erviceabilityS tate 6 01 0.4T estsof S tructuralD ynamicC haracteristicS 6 1nS afetyofT est 6 3A ppendixAR ecordT ableforS tructuralP erformanceT estofP refahricatedM embers 6 5A ppendixBI nstrumentsand T ransducersforS tructuralM onitoring 6 6E xplanationofW

12、ordingin T hisC ode 6 7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6 8A ddition:E xplanationofP rovisions 6 991总则1.0.1为确保混凝土结构试验的质量,研究和正确评价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性能,统一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方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试验,包括: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结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及动力特性测试。有特殊要求的试验,处于高温、负温、侵蚀性介质等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试验,以及混凝土结构构件其他类型的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或专门的试验要

13、求。1.0.3混凝土结构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试件specimen结构试验的对象,试验时用于加载和量测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2.1.2探索性试验exploratorytest为科学研究及开发新技术(材料、工艺、结构形式)等目的而进行的探讨结构性能和规律的试验。2.1.3验证性试验verifyingtest为证实科研假定和计算模型、核验新技术(材料、工艺、结构形式)的可靠性等目的而进行的试验。2.1.4实验室试验laboratorytest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结构或构件受力状态而进行的探索性试验或验证性试验。2.1.5预制构件试验

14、testofprefabricatedmembers为检验预制构件产品结构性能而进行的试验。2.1.6原位加载试验fieldloadingtest对既有工程结构现场进行加载和量测的试验。2.1.7结构监测structuralmonitoring对处于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结构进行持续量测的试验。2.1.8动力性能测试testforstructuraldynamicparameters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和动力荷载效应进行测试的试验。2.1.9等效加载equivalentloading模拟结构或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使试件控制截面上主要内力相等或相近的加载方式。2.1.1 0加载模式loadingm

15、ode2试验荷载在试件上布置的形式,包括荷载类型、作用位置和加载方式等。2.1.1 1临界试验荷载值criticalloadvalueoftests试验中控制试件各个特定受力状态的荷载值,包括试件 自重及加载设备重量。2.1.1 2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testloadvalueforserviceabilitylimitstates试验时对应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值,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值与试验加载模式经换算确定。2.1.1 3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designloadvalueforultimatelimitedstate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与

16、试验加载模式经换算确定的荷载值。2.1.1 4加载系数coefficientofloading承载力试验时,与不同承载力标志所对应的各临界试验荷载值相对于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的倍数。2.1.1 5承载力试验荷载值testloadvalueforload-bearingC a-paC lty试验时对应于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值,对验证性试验为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与加载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 的乘积。2.1.1 6试验加载值additionaltestloadvalue试验时扣除试件 自重及加载设备重量后实际对试件施加的荷载值。2.1.1 7试验标志markofinspection试件达到确定的

17、临界状态时观察到的试验现象或量测限值。2.1.1 8试验计算值predictedvalueoftests根据分析模型按材料实际指标计算确定 的试件 的试验预估值。2.1.1 9抗裂检验系数coefficientofcrack一resistinginspection3试件开裂检验荷载实测值与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的比值。2 0承载力检验系数coefficientof load一bearinginspection试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与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 的L值卜2L F犷2.2符号2.2.1材料性能E置钢筋的弹性模量实测值;几与试件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的实测值;刀、几钢筋的屈服强度

18、、极限强度实测值;傀、钢筋最大力下总伸长率(均匀伸长率)的实测值。2.2.2作用和作用效应G试件 自重;W加载设备重量;吼、凡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试件开裂荷载实测值;Q迄r、鲜,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试件开裂荷载计算值;qr、F cr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试件开裂荷载允许值;Q s、F,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Q d、F d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叱,、凡,以均布荷载、集 中荷载形式表达的,试件出现第i类承载力标志时的承载力试验荷载实测值;、as试件挠度检验的实测值、允许值;使用状态试验荷载作用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

19、试件短期挠度计算值;试,ma 二、叨姗x使用状态试验荷载下,最大裂缝宽度的实测值、允许值。2.2.3计算系数及其他必简支受弯构件等效加载时的挠度修正系数;玲、ycr试件抗裂检验系数的实测值、允许值;代,、凡试件第i类承载力标志对应的承载力检验系数的实测值、允许值;凡,、第i类承载力标志对应的加载系数。3基本 规 定3.0.1混凝土结构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制定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试验 目的:试验的背景及需要达到的目的;2试件方案:试验试件设计、预制构件试验中试件的选择、结构原位加载试验和结构监测中试件或试验区域的选取等;3加载方案:试件的支承及加载模式、荷载控制方法、荷载分级、

20、加载限值、持荷时间、卸载程序等。对于结构监测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荷载作用的方式;4量测方案:确定试验所需的量测项 目、测点布置、仪器选择、安装方式、量测精度、量程复核等;5判断准则:根据试验 目的,确定试验达到不同临界状态时的试验标志,作为判断结构性能的标准;6安全措施:保证试验人员人身安全以及设备、仪表安全的措施。对结构进行原位加载试验和结构监测时,宜避免结构出现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损伤。3.0.2试验记录应在试验现场完成,关键性数据宜实时进行分析判断。现场试验记录的数据、文字、图表应真实、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结构试验的原始记录应由记录人签名,并宜包括下列内容:1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

21、的检测结果;2试验试件形状、尺寸的量测与外观质量的观察检查记录;3试验加载过程的现象观察描述;4试验过程中仪表测读数据记录及裂缝草图;5试件变形、开裂、裂缝宽度、屈服、承载力极限等临界状态的描述;6试件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的描述;7试验影像记录。3.0.3试验记录的初步整理、分析宜包括下列内容:1荷载与位移或变形的关系曲线;2试件的变形或位移分布图;3试件的裂缝数量、裂缝宽度增长的表格或曲线;4试件的裂缝形态图及描述;5试件的破坏状态和性质;6对其他有关的试验参数的测读数据也应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初步分析。3.0.4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结果进行下列分析:1试验现象描述应按照实测的加载过程,结合实测的钢

22、筋、混凝土应变,对各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钢筋受力、达到临界状态以及最终破坏的特征及形态等进行描述;2根据试验目的,应对试件的加载位移关系、加载应变关系等进行分析,求得试件开裂、屈服、极限承载力的荷载实测值及相应位移、延性指标等量值,并分析其他需要探讨和验证的内容;3对于探索性试验,应根据系列试件的试验结果,确定影响结构性能的主要参数,分析其受力机理及变化规律,结合已有的理论进行推导,引申出新的理论或经验公式,用以指导更深人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4对于验证性试验,应根据试件的试验结果和初步分析,对已有的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进行复核和验证,并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3.0.5

23、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试验概况:试验背景、试验目的、构件名称、试验日期、试验单位、试验人员和记录编号等;2试验方案:试件设计、加载设备及加载方式、量测方案;3试验记录:记录加载程序、仪表读数、试验现象的数据、文字、图像及视频资料;4结果分析:试验数据的整理,试验现象及受力机理的初步分析;5试验结论:根据试验及分析结果得出的判断及结论。3.0.6试验报告应准确全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报告应满足试验 目的和试验方案的要求;2对于试验数据的数字修约应满足运算规则,计算精度应符合相应的要求;3试验报告中的图表应准确、清晰;4必要时还应进行试验参数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分析。3.0.7试验记录及试验

24、报告应分类整理,妥善存档保管。4材 料 性 能4.0.1混凝土结构试验中用于计算和分析的有关材料性能的参数应通过实测确定。4.0.2实验室试验中试件的混凝土性能参数,当有可靠经验时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同批浇筑试件的每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应制作不少于6个立方体试块作为一组,并与试件同条件养护;试验周期较长时,宜适当增加试件组数;需要测定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可根据试验需要适当增加试块的组数;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应在每组 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实测值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其余试块抗压强度实测值的平均值;3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 几,按下列公式推算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25、月、轴心抗拉强度 厂 及弹性模量 理等性能参数,并作为计算分析的依据。刀acl几(4.0.2一1)厂0.3 9 5(几)05 5(4.0.2一2)?1 0 5,、,,,、,月八。、公一一兰一伫二(N/mmz)(4.0.2一3)一cn。3 4.7、一-Z、-“2讨式中: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刃混凝土实际轴心抗压强度的推算值;君混凝土实际轴心抗拉强度的推算值;acl混凝土棱柱体与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比值,对C 5 0及以下取0.7 6,对C 80取。82,中间线性取值;尺混凝土实际弹性模量的推算值。4测定材料性能的混凝土试块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迢刃T5

26、0 0 81的有关规定。4.0.3试件的钢筋材料性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试样应在制作试件的同批钢筋中抽取,每种规格的钢筋按有关标准取不少于2个试样;2应根据需要测定钢筋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3钢筋的材性实测值应取钢筋材性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4当试验有需要时,可测定钢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5根据试验目的,还可进行冷弯、反复弯曲、冲击韧性及可焊性、机械连接性能等试验。4.0.4当需要进一步核实试件的材性参数时,可在试验完成后直接从试件受力较小的部位钻取混凝土芯样或截取钢筋试样,补充进行力学性能测试。4.0.5进行结构原位加载试验及结构监测时,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27、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 B/T5 0 3 4 4等规定的方法,对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测、评估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有条件时宜根据施工资料或已有的材料性能的试验资料,确定其性能参数;2结构实体材料的取样应有代表性;3材料样品的取样,应减少对既有结构的损伤;4混凝土材料实体强度宜根据不少于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4.0.6当其他材料、部件及钢筋焊接、机械连接、预应力筋的锚夹具和连接器、植筋、浆锚接头等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时,也应对其进行性能测试。5试 验 加 载5.1支承装 置5.1.1试验试件的支承应满足下列要求:1支承装置应保证试验试件的边界约束条件和受力状态

28、符合试验方案的计算简图;2支承试件的装置应有足够的刚度、承载力和稳定性;3试件的支承装置不应产生影响试件正常受力和测试精度的变形;4为保证支承面紧密接触,支承装置上下钢垫板宜预埋在试件或支墩 内;也 可采用砂浆或干砂将钢垫板与试件、支墩垫平。当试件承受较大支座反力时,应进行局部承压验算。5.1.2简支受弯试件的支座应符合下列规定:1简支支座应仅提供垂直于跨度方向的竖向反力;2单跨试件和多跨连续试件的支座,除一端应为固定铰支座外,其他应为滚动铰支座(图5.1.2一1),铰支座的长度不宜小于试件在支承处的宽度;/1图5.1.2一1简支受弯试件的支承方式1一试件;2一固定铰支座;3一滚动铰支座3固定

29、铰支座应限制试件在跨度方向的位移,但不应限制试件在支座处的转动;滚动铰支座不应影响试件在跨度方向的变形和位移,以及在支座处的转动(图5.1.2一2);4了3汀座甲、一O砚J互、(a)固定铰支座图5.1.2一2铰支座的形式1一上垫板;2一带刀口的下垫板;3一钢滚轴;4一限位钢筋;5一下垫板4各支座的轴线布置应符合计算简图的要求;当试件平面为矩形时,各支座的轴线应彼此平行,且垂直于试件的纵 向轴线;各支座轴线间的距离应等于试件的试验跨度;5试件铰支座的长度不宜小于试件的宽度;上垫板的宽度宜与试件的设计支承宽度一致;垫板的厚宽比不宜小于1/6;钢滚轴直径宜按表5.1.2取用;表5.1.2钢滚轴的直径

30、支座单位长度上的荷载(kN/?)直径(?)2.05 02.0?4.06 0?802.0?6,O80?1 0 06当无法满足上述理想简支条件时,应考虑支座处水平移动受阻引起的约束力或支座处转动受阻引起的约束弯矩等因素对试验的影响。5.1.3悬臂试件 的支座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满足对试件端部嵌固的要求。悬臂支座可采用图5.1.3所示的形式,上支座中心线和下支座中心线至梁端的距离宜分别为设计嵌固长度的 1/6和5/6,上、下支座的承载力和刚度应符合试验要求。节有图5.1.3悬臂试件嵌固端支座设置1一悬臂试件;2一上支座;3一下支座5.1.4四角简支及四边简支双向板试件的支座宜采用图5.1.

31、4所示的形式,其他支承形式双向板试件的简支支座可按图5.1.4的原则设置。子-一书l!沙,乡气一。!I Jr-一一一一一一一气一3日邓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a)四角简支(b)四边简支图5.1.4简支双向板的支承方式1一钢球;2一半圆钢球;3一滚轴;4一角钢5.1.5受压试件的端支座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座对试件只提供沿试件轴向的反力,无水平反力,也不应发生水平位移;试件端部能够 自由转动,无约束弯矩;2受压试件支座可采用图5.1.5一1和图5.1.5一2所示的形式;轴心受压和双向偏心受压试件两端宜设置球形支座,单向偏心受压试件两端宜设置沿偏压方向的刀口支座,也可采用球形支座,刀口支座和球形支座中

32、心应与加载点重合;,1,12名丹7(a)轴心受压7(b)偏心受压图5.1.5一1受压构件的支座布置1一门架;2一千斤顶;3一球形支座;4一柱头钢套;5一试件;6一试件几何轴线;7一底座;8一刀口支座气J 4宝,.1 2!(a)球形支座(b)刀口支座图5.1.5一2受压构件的支座1一上半球;2一下半球;3一刀口;4一刀口座3对于刀口支座,刀口的长度不应小于试件截面的宽度;安装时上下刀口应在同一平面内,刀口的中心线应垂直于试件发生纵向弯曲的平面,并应与试验机或荷载架的中心线重合;刀口中心线与试件截面形心间的距离应取为加载设定的偏心矩;1 44对于球形支座,轴心加载时支座中心正对试件截面形心;偏心加

33、载时支座中心与试件截面形心间的距离应取为加载设定的偏心矩;当在压力试验机上作单向偏心受压试验时,若试验机的上、下压板之一布置球铰时,另一端也可以设置刀口支座;5如在试件端部进行加载,应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必要时应设置柱头保护钢套或对柱端进行局部加强,但不应改变柱头的受力状态(图5.1.5一3)。(b)桦接柱头的局部加强图5.1.5一3受压试件的局部加强1一保护钢套;2一柱头;3一预制柱;4一桦头;5一后浇混凝土;6一加密箍筋5.1.6当对试件进行扭转加载试验时,试件支座的转动平面应彼此平行,并均应垂直于试件的扭转轴线。纯扭试验支座不应约束试件的轴向变形;针对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弯剪扭复合受力的

34、试验,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对支座作专门的设计。5.1.7当进行开口薄壁受弯试件的加载试验时,应设置专 门的薄壁试件定形架或卡具(图5.1.7),以固定截 面形状,避免加载引起试件扭曲失稳破坏。5.1.8侧 向稳定 性较 差 的屋架、析架、薄腹梁等受弯试件图5.1.7开口薄壁试件的定形架1一薄壁构件;2一卡具;3一定形架进行加载试验时,应根据试件的实际情况设置平面外支撑或加强顶部的侧向刚度,保持试件的侧向稳定。平面外支撑及顶部的侧向加强设施的刚度和承载力应符合试验要求,且不应影响试件在平面内的正常受力和变形。不单独设置平面外支撑时,也可采用构件拼装组合的形式进行加载试验(图5.1.8)。(b)拼装

35、组合后试验图5.1.8薄腹试件的试验1一试件;2一侧向支撑;3一辅助构件;4一横向支撑;5一上弦系杆5.1.9重型受弯构件进行足尺试验时,可采用水平相背放置的两棍试件,两端用拉杆连接互为支座,采用对顶加载的方式进行试验(图5.1.9)。试件应水平卧放,构件下部应设置滚轴,保证试件在受力平面内的自由变形,拉杆的承载力和抗拉刚度应进行验算,并应符合试验要求。图5.1.9试件互为支座的对顶加载1一试件;2一支座钢板;3一刀口支座;4一拉杆;5一滚动铰支座;6一千斤顶5.1.1 0试验时试件支座下的支墩和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墩和地基在试验最大荷载作用下的总压缩变形不应超过试件挠度值的1/1 0;2

36、连续梁、四角支承和四边支承双向板等试件需要两个以上的支墩时,各支墩的刚度应相同;3单向试件两个铰支座的高差应符合支座设计的要求,其允许偏差为试件跨度的1/2 0 0;双向板试件支墩在两个跨度方向的高差和偏差均应满足上述要求;4多跨连续试件各中间支墩宜采用可调式支墩,并宜安装力值量测仪表,根据支座反力的要求调节支墩的高度。5.2加 载 方 式5.2.1实验室试验加载所使用 的各种试验机应符合本标准第5.2.2条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应定期检验校准、有处于有效期内的合格证书;非实验室条件进行的预制构件试验、原位加载试验等受场地、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满足试验要求的其他加载方式,加载量值的允许误差为士5。5

37、.2.2实验室加载用试验设备的精度、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万能试验机、拉力试验机、压力试验机的精度不应低于1级;2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的荷载量测允许误差为量程的士1.5写。5.2.3采用千斤顶进行加载时,宜采用本标准第6.2.1条规定的力值量测仪表直接测定加载量值。对非实验室条件进行的试验,也可采用油压表测定千斤顶的加载量。油压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并应与千斤顶配套进行标定,绘制标定的油压表读值一荷载曲线,曲线的重复性允许误差为士5。同一油泵带动的各个千斤顶,其相对高差不应大于sm。5.2.4对需在多处加载的试验,可采用分配梁系统进行多点加载(图5.2.4)。采用分配梁进行试验加载时,分配

38、比例不宜大于4,1;分配级数不应大于3级;加载点不应多于8点。分配梁的刚度应满足试验要求,其支座应采用单跨简支支座。(a)单向试件(b)双向板试件图5.2.4千斤顶一分配梁加载5.2.5当通过滑轮组、倒链等机械装置悬挂重物或依托地锚进行集中力加载时(图5.2.5),宜采用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定加载量,拉力传感器宜串联在靠近试件一端的拉索中;当悬挂重物加载时,也可通过称量加载物的重量控制加载值。、2(a)悬挂重物加载(b)捌 链一地锚加载图5.2.5悬挂重物集中力加载1一试件;2一承载盘;3一重物;4一滑轮组或倒链;5一拉力传感器;6一地锚5.2.6长期荷载宜采用杠杆一重物的方式对试件进行持续集中力

39、加载(图5.2.6)。杠杆、拉杆、地锚、吊索、承载盘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符合试验要求;杠杆的三个支点应明确,并应在同一直线上,加载放大的比例不宜大于5倍。图5.2.6杠杆集中力加载示意1一试件;2一杠杆;3一拉杆;4一地锚;5一重物;6一承载盘5.2.7墙板试件上端长度方向的均布线荷载,宜采用横梁将集中力分散,加载横梁应与试件紧密接触。当需要分段施加不同的线荷载时,横梁应分段设置。5.2.8同时进行竖向和侧向水平加载的试件,当发生水平侧向位移时,施加竖向荷载的千斤顶应采用水平滑动装置保证作用位置不变(图5.2.8)。图5.2.8剪力墙试件的加载示意1一剪力墙试件;2一竖向加载反力架;3一竖

40、向加载千斤顶;4一滑动小车;5一水平加载千斤顶5.2.9集中力加载作用处的试件表面应设置钢垫板,钢垫板的面积及厚度应由垫板刚度及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确定。钢垫板宜预埋在试件内,也可采用砂浆或干砂垫平,保持试件稳定支承及均匀受力。F太l,1F(a)后置支座垫板(b)预埋支座垫板(c)后置加载垫板图5.2.9集中力作用处的垫板1一砂浆;2一垫板;3一预埋钢板5.2.1 0当采用重物进行加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物应重量均匀一致,形状规则;2不宜采用有吸水性的加载物;3铁块、混凝土块、砖块等加载物重量应满足加载分级的要求,单块重量不宜大于2 5 O N;4试验前应对加载物称重,求得其平均重量

41、;5加载物应分堆码放,沿单向或双向受力试件跨度方向的堆积长度宜为lm左右,且不应大于试件跨度的1/6一1/4;6堆与堆之间宜预留不小于5 0的间隙,避免试件变形后形成拱作用(图5.2.1 0)。(a)单向板按区段分堆码放图5.2.1 0(b)双向板按区域分堆码放重物均布加载1一单向板试件;2一双向板试件;3一堆载5。2。1 1当采用散体材料进行均布加载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散体材料可装袋称量后计数加载,也可在构件上表面加载区域周围设置侧向围挡,逐级称量加载并均匀摊平(图5.2.n);2加载时应避免加载散体外漏。图5.2.n散体均布加载1一试件;2一散体材料;3一围挡5.2.1 2当采用流体(水)

42、进行均布加载时,应有水囊、围堰、隔水膜等有效防止渗漏的措施(图5.2.1 2)。加载可以用水的深度换算成荷载加以控制,也可通过流量计进行控制。_.12 4扛于于于于于于工 于二于于珊、3图5.2.1 2水压均布加载1一水;2一试件;3一围堰;4一水囊或防水膜5.2.1 3对密封容器进行内压加载试验时,可采用气压或水压进行均布加载(图5.2.1 3 a);也可依托固定物利用气囊或水囊进行加载(图5.2.1 3 b);气压加载还可以施加任意方 向的压力。加载应满足下列要求:1气囊或水囊加压状态下不应泄漏;2气囊或水囊应有依托,侧边不宜伸出试件的外边缘;3气压计或液压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0级。5.2

43、.1 4试验试件宜采用与其实际受力状态一致的正位加载。当需要采用卧位、反位或其他异位加载方式时,应防止试件在就位过程中产生裂缝、不可恢复的挠曲或其他附加变形,并应考虑试件 自重作用方向与其实际受力状态不一致的影响。2 l(a)密封容器内压加载(b)利用气囊(水囊)进行加载图5.2.1 3气压或水压均布加载1一密封容器;2一试件;3一压缩空气或压力水;4一气压计或液压表;5一气囊或水囊5.2.1 5试件的加载布置应符合计算简图。当试验加载条件受到限制时,也可采用等效加载的形式。等效加载应满足下列要求:1控制截面或部位上 主要内力的数值相等;2其余截面或部位上主要内力和非主要 内力的数值相近、内力

44、图形相似;3内力等效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明确计算。5.2.1 6当采用集中力模拟均布荷载对简支受弯试件进行等效加载时,可按表5.2.1 6所示的方式进行加载。加载值P及挠度实测值的修正系数沪应采用表中所列的数值。表5.2.1 6简支受弯试件等效加载模式及等效集中荷载P和挠度修正系数必名称等效加载模式及加载值尸挠度修正系数必均布荷载q幸一 斗毕协1.0 0 告备备 备四分点集中力加载厂今洲铸0,9 1不宜大于0.2 0 Q,(0.2 0 F,);超过Q。(F,)以后,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0.I O Q s(0.I O F。);2接近开裂荷载计算值Q 忿r(尺r)时,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0.0 5 Q、

45、(0.O S F、);试 件 开裂后每级 加 载值可取0.1 0Q s(0.I O F,);3加载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试验阶段时,每级加载值不应大于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Q d(凡)的0.0 5倍。5.3.4验证性试验每级加载的持荷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加载完成后的持荷时间不应少于smin一1 0 min,且每级加载时间宜相等;2在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Q。(F、)作用下,持荷时间不应少于1 5 min;在开裂荷载计算值qr(凡r)作用下,持荷时间不宜少 于1 5 min;如荷载达到开裂荷载计算值前已经出现裂缝,则在开裂荷载计算值下的持荷时间不应少 于smin一1 0 min;3跨度较大的屋

46、架、析架及薄腹梁等试件,当不再进行承载力试验时,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Q、(凡)作用下的持荷时间不宜少于1 2 h。5.3.5分级加载试验时,试验荷载的实测值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在持荷时间完成后出现试验标志时,取该级荷载值作为试验荷载实测值;2在加载过程中出现试验标志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试验荷载实测值;3在持荷过程中出现试验标志时,取该级荷载和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试验荷载实测值。5.3.6当采用缓慢平稳的持续加载方式时,取出现试验标志时所达到的最大荷载值作为试验荷载实测值。5.3.7当要求获得试件的实际承载力和破坏形态时,在试件出现承载力标志后,宜进行后期加载。后期加载应加载到荷载减退、试件断

47、裂、结构解体等破坏状态,探讨试件的承载力裕量、破坏形态及实际的抗倒塌性能。后期加载的荷载等级及持荷时间2 4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适当增大加载间隔,缩短持荷时间,也可进行连续慢速加载直至试件破坏。5.3.8对于需要研究试件恢复性能的试验,加载完成以后应按阶段分级卸载。卸载和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卸载值可取为承载力试验荷载值的2 0%,也可按各级临界试验荷载逐级卸载;2卸载时,宜在各级临界试验荷载下持荷并量测各试验参数的残余值,直至卸载完毕;3全部卸载完成以后,宜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重新量测残余变形、残余裂缝形态及最大裂缝宽度等,以检验试件的恢复性能。恢复性能的量测时间,对于一般结构构件取为lh

48、,对新型结构和跨度较大的试件取为1 2 h,也可根据需要确定时间。5.3.9试件的自重和作用在其上的加载设备的重量,应作为试验荷载的一部分,并经计算后从加载值中扣除。试件 自重和加载设备的重量应经实测或计算取得,并根据加载模式进行换算,对验证性试验其数值不宜大于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的2 0。5.3.1 0当试件承受多组荷载作用时,施加于试件不同部位上的各组荷载宜按同一个比例加载和卸载。当试验方案对各组荷载的加载制度有特别要求时,应按确定的试验方案进行加载。6试 验 量 测6.1一般 规 定6.1.1结构试验的量测方案应符合下列原则:1应根据试验目的及探讨规律所需的参数,确定量测项 目;2量测仪表

49、布置的位置应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试件的结构性能;3应选择能够满足量测量程和精度要求的仪表及支架等附属设备;4除基本测点外,尚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5在满足试验分析需要的条件下,宜简化量测方案,控制量测数量。6.1.2混凝土结构试验时,量测内容宜根据试验 目的在下列项目中选择:1荷载:包括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或其他形式的荷载;2位移:试件的变形、挠度、转角或其他形式的位移;3裂缝:试件的开裂荷载、裂缝形态及裂缝宽度;4应变: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变;5根据试验需要确定的其他项 目。6.1.3混凝土结构试验用的量 测仪表,应符合有关精度等级的要求,并应定期检验校准、有处于有效期内的合格证书。人工读数的

50、仪表应进行估读,读数应比所用量测仪表的最小分度值小一位。仪表的预估试验量程宜控制在量测仪表满量程 的3 0一8。范围之内。6.1.4为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并对量测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宜选用具有 自动数据采集和初步整理功能的配套仪器、仪表系统。6.1.5结构静力试验采用人工测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测读,全部测点读数时间应基本相同;2分级加载时,宜在持荷开始时预读,持荷结束时正式测读;3环境温度、湿度对量测结果有明显影响时,宜同时记录环境的温度和湿度。6.2力 值 量 测6.2.1结构试验中测量集中加载力值的仪表可选用荷载传感器、弹簧式测力仪等。各种力值量测仪表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