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音乐分析中一道靓丽的彩虹.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619161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分析中一道靓丽的彩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音乐分析中一道靓丽的彩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音乐分析中一道靓丽的彩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音乐分析中一道靓丽的彩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音乐分析中一道靓丽的彩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音乐分析中一道靓丽的彩虹 王涛2006年春天,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丛书”中又新增了一部关于音乐结构研究的著作上海音乐学院2004届博士研究生李小诺的学位论文拱形音乐结构之研究。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我顿觉眼前一亮;翻书细看目录,清晰的脉络、严整的结构映入眼帘;通读全文后,颇具新意的论点、充实的论据;尤其是论述中对相关学科独到的交叉涉猎和成果的运用,更使我感触良多。“拱形”一词来自于建筑学,当然,作为一种具象的结构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音乐的创作中,作为结构形式和框架,早就存在于诸多作品中,尤其在世纪更是大量出现,从而成为现代作品的一种典型结构。但目前国内外对音乐中

2、的拱形结构的研究还只是蜻蜓点水、略提一二,其与之相关的学术著作更是凤毛麟角。而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应是对实践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总结,以便再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本全面系统的论述拱形音乐结构的理论专著,此书犹如对音乐分析领域和曲式类型学领域显现的一道靓丽的彩虹绚丽夺目。它以独特的多维视角,通过对拱形结构形态及演变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开拓了作品分析研究的新境界。笔者通览全书后感触颇深,认为该书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一、内容充实,脉络清晰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曲式结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定和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各方面来结合,拱形

3、结构也不例外。书中对拱形音乐结构的分析,引证了许多20世纪作曲家的音乐作品。譬如:通过对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部分作品(特别是交响曲)进行详尽分析之后,发现肖翁比较热衷于运用拱形结构。依笔者之意,在以前听肖翁的作品时,总感觉到他所表达的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憧憬是用什么方式来叙述的呢?读了此书后,豁然开朗发现肖翁在其作品中所运用到的拱形结构,不正是以拱形的形状寓意着彩虹,期待着战争的胜利和对人类和平的美好向往,反映了当时所处的那种战火纷飞的年代,对法西斯帝国无比的仇恨和对遭受巨大苦难的俄罗斯民族人民的深深悲痛之情。以第八交响曲()这部被誉为“战争交响曲”之一的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此

4、曲创作于1943年,当时俄国正处于卫国战争时期,作者以现实的笔法和惊心动魄的音乐形象,描写了敌对双方力量的生死搏斗,再现残酷的战争现实。当时作者虽不能进入前线奋勇杀敌,只有拿起笔杆把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写成美妙的乐曲来鼓舞前线的战士。作者在第一乐章运用了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式与拱形曲式原则的结合,使之能够有机地贯穿于整体结构之中,更加紧密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为了表现敌我双方当时矛盾的对比、冲突、发展。为了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全文的整体结构框架,作者在对本书的结构排列上,也进行了细心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本书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正文共分为上、下两篇,主要是从对拱形结构形态及演变的角度来论证的

5、。上篇主要是从“对拱形结构形态及演变的分析”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分为三章。下篇结合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拱形结构形态及演变的思考进行探讨,分为两章。首先,此结构之所以以“拱”命名,应是因为音乐中这一抽象之“拱”与建筑学中具象之“拱”之间存在着结构特点上的对应联系,所以,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应从建筑学上“拱”的结构原理的分析人手。类型化曲式都集中体现某种结构原则(如回旋曲式是回旋结构原则的集中体现,三部曲式是三部性结构原则的集中体现等等),拱形曲式是拱形结构原则的集中体现,具有结构的独立性、组织的坚实性和特有的音乐发展的内在联系性。作者通过对从古今中外众多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来入手并加以详细、具体分析研究

6、的基础上,来论证拱形结构原则在作品中的运用。先对作品中含有五部和七部结构的拱形曲式进行分析,在论述了拱形结构原则与其他结构原则的结合与运用(如三部性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奏鸣原则等)。后是对拱形结构思维的引申及运用,通过在歌剧中、节奏中、十二音序列中和调性布局中的进一步运用。其次,拱形结构是历经几个世纪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音乐结构形态。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巴洛克、古典、浪漫和世纪这四个时期中作曲家在作品创作中对拱形思维的采用。譬如: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在器乐和声乐作品中拱形思维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古典主义时期,拱形结构原则主要体现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巨匠海顿、莫扎特

7、和贝多芬在各自的作品中对传统的奏鸣曲和套曲等大型作品中的综合运用。浪漫主义时期,由于作曲家更多的强调自我的个性化和在情感化表现的追求上,各种体裁形式(无词歌、声乐套曲、交响诗、标题音乐、叙事曲、谐谑曲等等)也相继出现。因此,拱形原则同样也在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的出现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音乐的各个流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等等)也相继产生。此外在对拱形曲式的发展和推广上,德彪西、巴托克、肖斯塔科维奇、贝尔格等等世纪的重要作曲家们更是频繁地发掘拱形音乐结构的音乐表现潜力,对拱形音乐结构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对拱形结构

8、的运用还只是零星的关注,主要是从近现代的作曲家们如冼星海、吴祖强、陈铭志等人的作品中才开始出现了拱形结构的踪迹。最后是对拱形结构形态及演变的思考的角度方面来进行论述的,从音乐的材料和结构两大方面出发,对材料中的调性和主题因素以及结构因素中经历的三大阶段发展的过程,来说明拱形结构及其形态的发展演变与音乐材料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正如该书序言中所提到的,作者通过对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学习研究,提出了“音乐结构原则是心理完形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拱形结构与审美心理平衡发展的关系。又从音乐记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拱形结构作为“音乐组织”的排列思维,对作品整体结构起到了高度平衡统一的作用,而作为“音乐细

9、胞”的排列思维,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世纪的音乐创作和审美观念而得到众多现代作曲家的青睐。二、语言凝炼治学严谨在拱形音乐结构之研究一书中,作者运用了十分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对拱形音乐结构形态演变的分析和思考,便于读者们对拱形结构在音乐作品分析中这一独特现象的理解,帮助读者们更好地认清了拱形结构的真实面貌。例如:在第一章中,对“拱”这一结构形状的描述上,为了使读者们能更清楚地了解拱形结构的构造原理,明确起拱点、拱肩和拱顶在拱形体中所处的位置。作者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读者们对拱形结构一目了然,并很快在脑海中形成了拱形结构的框架,对其以后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过程中能够加以关注和运用

10、。作者在直面作品时敏锐而富有经验的细节观察和对全书整体结构的把握,使本书的分析深刻而又具有力度。据笔者粗略统计,本书中所涉及到分析的相关音乐作品近多首,主要是集中在第二、三章中。如:世纪作曲家中最擅于运用拱形结构的匈牙利著名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在他所写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中,其中有五首都涉及到了拱形结构的形式。书中分析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以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为例,该乐章是一首带有谐谑曲性质的舞曲,速度较快。为了使乐章的整体音乐风格统一,巴托克在创作时,采用了与起拱部相同材料动机的拱顶部,形成了的拱形曲式结构,使主题的材料具有了某种“回旋性”和欢快舞蹈音乐的谐谑性质,以此来表现富有生活气息、诙

11、谐、幽默的题材内容。同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如:巴托克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写的音乐和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等等。这篇论文的成功也凝聚了作者多年来一直在对作品分析领域的默默钻研和对相关文献和乐谱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渗透着作者对学术的执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佩服的。譬如:本书中最为精彩的第五章,从作者在文中对音乐审美心理学的灵活应用,可感觉到作者对音乐审美心理学掌握得非常透彻,展示了非常深厚的理论修养。论文中作者为了对拱形结构原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加以论证,都结合了相关音乐作品的分析来给予解答,令人信服。在书末,作者还附录了关于对本书中主要分析参考的曲目和中外文的参考文献,这些都

12、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们在日后的查阅。三视角新颖 见解独到一本专业的学术论文的真正意义在于其学术价值之中。本书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成功地通过理论的宏观阐释与技术的微观分析相结合,来给拱形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还在于它本身所提供的学术研究方法和研究者的敏锐的思维方式等等。拱形音乐结构之研究表面上是考察了这种特殊的结构在中西方音乐作品中的创作现象和审美心理的态度,实际上同时也提供了解读20世纪音乐作品分析的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文中除了对拱形结构原则这一成果进行详尽的研究外,还运用了其他交叉学科当前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借鉴并加以运用。譬如:通过向林华教授请教音乐审美心理这方面的知识,对这门新兴学科进行

13、研究学习,并结合拱形结构原则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来自于人类自身的生理心理平衡感以及音乐形态与审美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可以说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显示出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开阔的研究视野,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丰富启示。对于拱形结构的研究,多年来成为了音乐分析学界值得关注的新课题,它也是作者从硕士到博士阶段,多年来刻苦钻研辛苦耕耘结出的硕果。关于对拱形音乐结构研究这一选题的价值意义,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吉提教授就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在她的一篇关于音乐分析论文写作与选题的文章中特别提到:“再如另一位博士生,就只选择了“拱形音乐结构之研究”为自己学位论文的课题。乍一看,这

14、个题目不大,因为它只是论一种曲式结构的形态,并且这种结构形态在以往西方曲式结构的理论中,地位也并不显赫。但是,作者却能从论述拱形结构的起源到具体分析它在巴洛克时代到20世纪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变化情况一直至心理依据等如此深耕细作地研究了一遍,所以终于开拓出一片很具规模和含金量颇高的理论新天地”。书中,作者从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这400多年来作曲家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探求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拱形结构原则。通过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苦读和探索,为音乐分析这一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学术成果。这不仅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力和治学的严谨态度,而且还显示了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

15、于攀登的学术精神。为了使音乐作品能够更确切的体现拱形音乐结构的形式,论文中所涉及到的对近百部音乐作品的分析,都是作者在“烛灯夜读”中一步一步的分析论证中总结出来的。总之,李小诺拱形音乐结构之研究的出版发行,为音乐作品分析的学习者提供了一本十分重要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目,为我们当前音乐分析领域留下了靓丽的一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世间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本书也不免有细微之处还需要更深入地拓展研究。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有些具体问题还亟待解决,比如说对拱形结构思维的扩展运用和拱形结构的演变等方面,期待着在日后能给以更多的关注和后续研究。在此让我们衷心的祝愿作者在以后的学术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宽。参考文献1李小诺拱形音乐结构之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版。2杨儒怀音乐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版。3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版。4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版。5李吉提音乐分析趣谈系列(五)J,乐府新声,2007年第3期。李小诺拱形结构概念的界定,音乐研究2004年第3期。李吉提音乐分析趣谈系列(五),乐府新声2007年第3期。王 涛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