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发展综述.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619049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发展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发展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发展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发展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发展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发展综述 张世琦【摘 要】永昌贤孝是甘肃贤孝的分支,流传在甘肃永昌县。从清末王东志先生开始,永昌贤孝已传唱百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历经了“放养”、限制性培养、禁止、解禁、倡导并扶持五个阶段,随着社会生活、经济制度的变化,永昌贤孝艺人也经历了“娱人劝善”到“娱己”,再到“机械式表演”三个阶段,原生土壤的破坏以及传统曲目边缘化象征着贤孝精髓的缺失,也带来了贤孝的逐渐消沉与消亡。【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昌贤孝;五个阶段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33-02永昌贤孝是甘肃河西地区的贤孝类型,属曲牌连缀体说唱艺

2、术,当地称为“瞎贤(或:弦)”、“曲儿”,以男性盲艺人单人表演为主,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场所以城镇的固定场所为主;农闲或农村节庆时也到乡间表演,场所不定。贤孝的演唱内容多歌颂忠臣良将、孝子贤孙,以正面形式树立模范劝人向善。对于甘肃贤孝起源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曾参与讨论,各持观点,然并无确切、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在地域上,永昌县曾长期隶属武威,从明代聂谦凉州风俗录来看,永昌贤孝历史可追溯到明代。调查显示,流传至今的永昌贤孝的最早表演者可以追溯至清末的王东志(生卒年不详),其贤孝表演时间约在清末至20世纪40年代,从王东志先生开始,永昌贤孝繁荣了近一个世纪,且按严格的师承关系传承至今。新中国成立

3、之后,随着时代变迁,永昌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对贤孝的态度经历了“放养”、限制性培养、禁止、解禁、倡导并扶持五个阶段。一、“放养”期1949年9月,永昌县解放,社会的安定为传统艺术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个时代,近代永昌贤孝的第三代传承者杨正直、吕清云、丁发贵、孙发祥等七位先生以单独表演为主、群体性表演为辅的方式把永昌贤孝推向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峰,这一代贤孝艺人在继承先辈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创造了解放大西北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曲目,并增加了曲牌,进一步完善了贤孝在音乐本体上的表现手段。二、限制性培养期50年代末到60年代,随着党、政府部门各种思想、运动的开展,政府文化部门开始对贤孝等传统艺术进行

4、表演内容上的限制,对涉及性、封建迷信等曲目或段落冠以“粗俗、下流”,不符合时代思想特征加以“斧正”,永昌贤孝传统曲目大部分都涉及“神灵”,故事中多有“神灵”帮助“羸弱”或“受难”者渡过难关、获得新生的情节,所以限制了迷信,就等于限制了贤孝表演,艺人们只能在公众场合表演十唱共产党、十唱毛主席等曲目,传统曲目只在农村游唱中表演。三、禁止期文革时期,贤孝列入“牛鬼蛇神”,禁止表演。永昌贤孝第四代艺人柴希焘、王吉云(师从吕清云先生)等接过师父的衣钵、坚守贤孝的意志,开始在乡间、煤窑、羊场等相对僻静、且远离政治运动的场所偷偷表演,教化乡民。四、解禁期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对传统文化逐步解禁,永昌民间艺术相继

5、复苏,然而,第三代艺人年事已高,只有柴希焘和与他同年的第五代贤孝艺人王培仁共同担当起复兴贤孝艺术的重任。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贤孝艺术的又一个高峰,两位艺人分别在永昌县城钟鼓楼商场楼下,电影院小广场、阁老府门口设摊表演贤孝,观众以老人为主,且相对稳定。两位艺人在原有贤孝“六大调”,即常用六个曲牌的基础上,把永昌贤孝的器乐、声乐曲牌发展到20多个;在表演中,适当加快速度、加快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变传统的“亘长缓慢”为“轻松明快”,这样的改革也吻合着80、90年代社会与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趋向;他们在继承原有传统“记”、“卷”曲目的基础上,勤奋创作更多曲目,尤其表现在对长篇评书的改编和表演上,如

6、柴希焘创作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现场表演之外,艺人们还利用80年代刚刚流行起来的录音机灌制磁带,这些宝贵的音响资料为永昌贤孝的普及、尤其是后期学者们对永昌贤孝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几年里,两位贤孝艺人带着苍凉而细腻的唱腔和婉转而悲切的琴声几乎走遍了永昌县属的每一个村落,这一时期,永昌县红山窑乡毛卜拉村的明眼贤孝艺人毛显存也在乡村表演贤孝,在“文化解禁”的年代,艺人们通过他们的热情表演不但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生活资料(钱或粮、肉食等),也为新时期贤孝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五、倡导期90年代中期,录音机、录像、电视、电影、歌舞厅等越来越多的娱乐形式充斥着城乡的所有传统表演艺术,柴希焘

7、、王培仁两位贤孝艺人不得不做出调整甚至是改变。表演内容上,从侧重长篇评书逐渐改为“记书”、“卷书”,进一步改为篇幅更加短小的段子;从表演形式上,改单独表演为二人联合表演,同时为社火曲(秧歌曲)爱好者拉伴奏,再后来直接参与较为普遍的社火曲伴奏,放弃演唱贤孝,2000年初,两位艺人已经几乎不参与贤孝的公众性表演。柴希焘为半盲艺人,曾以养猪、贩卖零食等方式谋生,闲暇时到县老干部局活动中心为社火曲表演者们演奏板胡,个别时候唱些闹五更之类的小曲;王培仁常年在家,个别时候到永昌电影院小广场为秧歌曲爱好者们拉(弹)伴奏,这个时候的艺人们已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彻底由“娱他”转变为“自娱”。新世纪开始,随着国家对

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永昌县政府及文化馆等单位开始着手收集、整理贤孝音响、文字资料,在政府和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永昌贤孝于2010年入列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精湛的柴喜焘成为永昌贤孝的第一位传承人。政府文化部门或商家于2011年之后相继举办了“金达昌宁苑”杯第三届民间小戏小曲调研、第六届“金达西湖水岸”艺术节等活动,柴希焘等贤孝艺人参加演出,又一次把沉睡了十多年的贤孝艺术搬上公众舞台。2014年9月9日至12日,永昌县举办首届贤孝演唱周,贤孝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培仁、毛显存以及新城子镇的赵普云参加了演出,以劝善和谋生为主旨的贤孝艺术终于离开了滋养他们的原生土壤,由政府文化部门指导和

9、安排,从街头巷尾走上了大大小小的公众舞台。在文化部门的提议下,王培仁于2013年开始培养王发平、单学礼学习贤孝,二人皆为成人,且视力正常。因贤孝艺人间断性参加群众娱乐或政治性节目的演出,不便演唱篇幅长大的传统曲目,只能选择结构短小的段子,用单一曲牌(多为【高腔调】)贯穿全曲,且唱本内容与时俱进,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农政策等,事实上传统曲目边缘化已经昭示着贤孝艺术精髓的丧失,鲜亮的舞台上所剩的不过只是艺人们的沙哑嗓音和四胡的鸣响,就像掉在地上的一颗珠子,虽为项链上的一颗,但已经不能称之为项链了。注释:音为:ha唱段中需要帮腔的部分常由擅长演唱的听众担任,最近两位传承人的帮腔由各自的妻子担任

10、。凉州风俗录载:州城俗重娱乐,虽无戏而有歌曲,古称“胡人半解琵琶者”今犹未衰,而此时最盛行无如“瞎弦”,每由瞽者自弹自唱,间有自语,调颇多,喜怒哀乐之情,择其最者而表之。然所示乐器已非琵琶,大多为弦子,亦有胡琴,唢呐之类,其音苍凉粗猛,殆为塞上古音。王培仁师从王吉云,也得到过吕清云先生的教导,从师承辈分上讲应属第五代传人。位于钟鼓楼东北角,现已拆,位于北街中部,现已拆。毛显存生于1941年,在乡间被称为“毛胡胡”,属家传贤孝艺人,非王东志先生支脉。2010年甘肃省文化厅开展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项目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工作。本次活动的相关专家对全省范围内14个州、市申报的209项项目及传承人进行审议,并提出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111项,代表性传承人137名,其中永昌贤孝被审批通过,代表性传承人为柴希焘。参考文献:1【明】聂谦.凉州风俗录M.2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甘肃卷编辑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甘肃卷M.1995.9.3王沛编著.河州说唱艺术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戏剧之家2017年1期戏剧之家的其它文章关于舞蹈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性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地方戏剧文化自觉缺失研究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仪式看叙事到代言的演变舞蹈表演服饰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从爱情角度分析中西戏剧的差异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