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18291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8施畅 梁亦昆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媒介”概念近年来引发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热议。艺术学、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者纷纷通过吸收借鉴跨媒介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拓宽学科视野,激发学术灵感。跨媒介艺术(intermedial arts)、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故事世界(story-worlds)、艺格敷词(ekphrasis)等术语已然成为当前研究者频繁使用的关键概念。2023 年,学界追溯历史以启迪当下,厘清概念以提炼方法,锻造工具以构筑世界,分析混合以助力转化,整合策略以升级产业,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中国跨媒介艺术研究有必要在扩展历史视野、加强文化关切和挖掘本土资源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同时应参照国外的相关研究,加快构建中国跨媒介艺术体系与跨媒介叙事体系。本文通过对 2023 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的状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中国跨媒介艺术的未来增长点。一、跨媒介研究的历史、方法与世界跨媒介研究大抵可分为两条脉络:一是源自欧陆的、偏重艺术的、作为研究进路的跨媒介艺术(intermedia arts);二是源自北美的、偏重商业的、作为实用策略的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沿着这两条学术脉络,我们将从历史视野、研究方法、故事世界、媒介转化、产业变迁五个方面对

3、 2023 年度相关文献进行盘点和梳理。【摘 要】“跨媒介”正日益成为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关注的关键议题与创新方法。2023年,全球跨媒介艺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者们在源流追溯中拓展跨媒介历史维度,在理论梳理中创新跨媒介研究方法,在叙事变革中总结世界构筑之策略,在改编实践中考察跨媒介转化路径,以及在产业变迁中打造跨媒介转型模式。当前跨媒介艺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在于历史视野有待进一步扩展、文化关切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本土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建议立足数字时代场景,以跨媒介本体论为视角,以故事世界构筑为路径,以科技艺术融合为趋势,加快构建中国跨媒介艺术体系与跨媒介叙事体系。【

4、关键词】跨媒介艺术;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艺格敷词;艺术媒介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79全球视野下 2023 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一)跨媒介作为历史视野跨媒介并非数字时代的特有现象,而是早已有之。不少学者在跨媒介视野下,重新审视和理解历史上的艺术发展脉络,以及多种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交互作用,借此为艺术史书写提供更多跨媒介的想象力。美国艺术学者黛博拉所罗门(Deborah Solomon)聚焦英国伊丽莎白时期围绕诗歌与花园的艺术之争,阐述了印刷体例与观赏体验如何影响了诗歌的发明,进而塑造了该时期特定的美学风格1。马西莫富西洛(Massimo Fusillo)等发现巴洛克时期

5、的艺术表达、媒介产品与表演形式之间已经存在跨媒介融合现象,该现象绵延至今并深刻影响了当下的媒介艺术景观2。丹麦文学家斯文埃里克拉尔森(Svend Erik Larsen)将视线转向 19 世纪,强调以数字媒介为出发点的跨媒介研究忽略了一个事实,即 19 世纪末包括书写、印刷、视觉复制、电报、摄影、电影和电话在内的媒介创新已然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元的跨媒介环境3。瑞典学者索尼娅彼得森(Sonya Petersson)则聚焦 19 世纪绘画出版物的元指涉(meta-reference)现象,认为其构建了一系列跨媒介关系网,将媒介产品、媒介实践、媒介概念等关联起来,并最终形成当时的媒介文化图景4。匈牙利

6、学者巴林特韦雷斯(Blint Veres)对 19 世纪绘画与音乐之间的交互关系更感兴趣,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不在于对单一媒介的标榜,而在于跨媒介关系中的自我呈现5。詹悦兰以美国学界对文学与音乐的比较研究为例,梳理出一条从“以文学研究为中心”到“重视艺术跨媒介问题”的学术脉络6。此外,还有学者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考察了戏剧实践中存在的物质、时空、感官、符号等维度的多重边界跨越7。跨媒介艺术研究应具有历史视野。德国学者于尔根E.米勒(Juergen E.Mueller)强调用历史学的方法来开展跨媒介研究,进而揭示跨1 Deborah Solomon,The Poem and the Garden

7、in Early Modern England:Rival Media in the Process of Poetic Invention(Oxon:Routledge,2023).2 Massimo Fusillo and Mattia Petricola,“The Age of Wonder and Entertainment:An Introduction to Intermedial Networks in Baroque Culture,”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eds.Jrgen Bruhn,et al.(Cham,S

8、witzerland:Palgrave Macmillan,2023),551-576.3 Svend Erik Larsen,“Between the Media:Media Relations in Literature and Art,”European Review 31,no.S1(2023):7-22.4 Sonya Petersson,“Metareference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Pictorial Press and Beyond,”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663-691.5 Bl

9、int Veres,“Picturing Music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693-721.6 詹悦兰:从比较艺术学到跨媒介艺术研究:对美国比较文学界关于文学和音乐比较研究的文献学考察,艺术评论2023年第4期。7 Vctor Huertas-Martn,“Crossing Media Borders:From Intermedial Shakespeares to Shakespearean Intermediality,”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

10、f Intermediality,627-661.8 Juergen E.Mueller,“Intermedialities,Societies,and Power Histories,”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97-134.9 李军、潘桑柔:艺术史的变形记李军教授谈“跨媒介艺术史”,美术大观2023年第4期。10 Sofie Behluli and Gabriele Rippl,“Ekphrasis:Intermedial and Anglophone Perspectives,”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11、of Intermediality,47-71.11 但汉松:跨媒介性,外国文学2023年第6期。媒介在社会结构与文化叙事中的深刻影响8。李军在访谈中表示,跨媒介艺术史应关注具体历史情境中风格、样式、工艺、材质等要素的整体关系与转化过程,从而还原历史真相、追寻艺术真谛9。以历史为视野,瑞士学者索菲贝尔胡利(Sof ie Behluli)等追溯了“艺格敷词”的流变过程,认为艺格敷词不仅是一种跨媒介现象,更是不同体裁乃至不同学科之间交汇融合10的推动力。但汉松从历史维度分析了跨越媒介的时代动因:逃离言词的古典时代与中世纪,追求媒介自反性的近现代,解构崇高的后现代,以及构建数字化虚拟现实的后印刷时代

12、11。王一楠认为,“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暴露出西方文艺中媒介属性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而中国本土的“诗画一律说”创造性地令不同门类、媒介之间建立起更80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为紧密的联系1。欧荣认为,不同于西方传统中图像与文字的紧张关系,对各种媒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实践成为一门独特的跨媒介艺术2。王博文重访贺拉斯“诗如画”的古老命题,建议将跨媒介性构想为“诗如画”的当代延伸,尝试构建基于后结构主义的跨媒介理论,进而超越平行主义(parallelism)与二元对立的传统视角3。诸葛沂注意到“语言”这一当代艺术中的特殊材料,建议从发生、形态、特征、运作机制、社会效果等方面

13、予以考察,进而释放这一艺术材料的丰富意义4。跨媒介叙事研究同样有必要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之下。漫长 19 世纪的跨媒介实践(Transmedia Practices in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一书将跨媒介叙事的历史追溯至 19世纪,彼时的英国廉价小说供应不断,小说阅读成为社会风尚。当时的受众不仅认定福尔摩斯确有其人其事,而且乐于交流观点,勤于推断情节5。美国学者艾丽卡豪特韦特(Erica Haugtvedt)讨论了跨小说人物、跨媒介故事世界如何在漫长的 19 世纪浮出历史地表,她发现当时英国的媒介环境鼓励消费者在不同文本、插图、戏剧、歌曲中感知人物和世界的

14、连续性6。(二)跨媒介作为研究方法就跨媒介艺术而言,厘清易被混淆的关键概念,是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意大利学者弗朗切斯卡梅达利亚(Francesca Medaglia)比较了“媒介间性”(intermediality)与“跨媒介性”(transmediality)这组经常被交替使用的关键概念,发现前者始见于 20 世纪 80年代的学术批评,而后者则在晚近以来伴随跨媒介叙事的爆火才被愈发频繁地使用7。荷兰艺术家米克巴尔(Mieke Bal)同样尝试对二者作出区分,她认为inter-更强调媒介间的关系,而 trans-则更强调对媒介边界的跨越8。何成洲将跨媒介分为跨媒介混合、跨媒介指涉、跨媒

15、介转变、超媒介性四种类型9。秦兴华将当前跨媒介艺术归纳为多媒介、交叉媒介、超媒介、转换媒介四种形态,认为它们之间彼此区分又相互作用10。彭欣区分了创作思维、本体思维、阐释思维三种跨媒介艺术思维形态11。鲁明军考察了从“跨媒介”到“后媒介”,再到“泛媒介”的学术史变迁,认为“跨媒介”不再是一种客观中性的方法论,而是一种具有特定社会文化目标的“总体剧场”实践,是一种尝试重建艺术与社会关联的独特介质12。有研究者将跨媒介作为一种问题意识,借此激发对艺术学、美学等学科核心命题的思考。彭锋有感于美学繁荣背后的潜在危机,主张重启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提出的“纯粹美学”构想,由此激发基于情感的跨媒介艺1

16、 王一楠:中国传统艺术主题的跨媒介属性及其哲学基础,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2 Rong Ou,“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An Intermedial Play of Sister Arts Since the Eleventh Century,”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495-519.3 Bowen Wang,“Reformulating the Theory of Literary Intermediality:A Genealogy from Ut Pictura Poesis to P

17、oststructuralist In-Betweenness,”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339-364.4 诸葛沂:论作为当代艺术材料的语言,艺术学研究2023年第5期。5 Christina Meyer and Monika Pietrzak-Franger,eds.,Transmedia Practices in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Oxon:Routledge,2022).6 Erica Haugtvedt,Transf ictional Character and Transmedia

18、Storyworlds in the British Nineteenth Century(Cham,Switzerland:Palgrave Macmillan,2022).7 Francesca Medaglia,“Transmediality vs.Intermediality in a Transcultural Context,”Journa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s 46,no.4(2023):138-146.8 Mieke Bal,“Citational Aesthetics:for Intermediality as I

19、nterrelation,”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461-492.9 何成洲:跨媒介的理论与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0 张兰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理论新思维2023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综述,艺术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 彭欣:论当代跨媒介艺术思维形态的探索与构建,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2期。12 鲁明军:跨媒介、后媒介与泛媒介:从视觉艺术实践到艺术史方法论的再思考,美术2023年第11期。81全球视野下 2023 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术研究1。顾亚奇等注重新技术发展给整体艺

20、术环境带来的影响,指出艺术传播媒介以“去物质性”趋势演进,我们正迎来总体屏幕时代虚实一体化的媒介新生态2。跨媒介还引发了学者们针对艺术本质问题的热烈讨论。赵奎英将“越界”视作当代艺术面临的总体语境,并总结归纳了当代艺术理论应对艺术界定的否定、限定、约定、开放四种路径3。同样基于对当代艺术的观照,董丽慧认为当代艺术的跨媒介既是对现代形式主义的超越,也是对劣势文化身份的超越,更是探索重回自然本性的第三条道路4。有学者强调应发掘跨媒介研究的物质性面向。张晶分析了物质性在艺术媒介中所扮演的角色,认为物质材料是媒介的基础,但媒介又不等同于材料,材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了媒介,也赋予了媒介连通内外的性质5。张天

21、佑认为混合媒介艺术以“物”为艺术语言,“物”的物性化转向呈现出动态性和奇观性6。刘毅等指出,尽管当前文学研究宣称跨媒介,但大部分还是将媒介视若透明,或者将所有的非文字媒介“文学化”(literarization),这意味着当前研究还是没有放下文学中心论的身段7。刘煜认为跨媒介研究的文本阐释传统已难以带来知识增量,而物质性研究能激发出更多研究想象力8。就跨媒介叙事而言,研究者不满于当前研究对叙事学传统的重视不足,建议在叙事学脉络中重新定位跨媒介叙事研究。拉斐尔巴罗尼(Raphal Baroni)等学者指出,当跨媒介性与叙事相遇,会生发出跨媒介叙事学(transmedial narratology

22、)与跨媒介叙事两种研究路径。前者将叙事学由最初以语言为基础媒介扩展至戏剧、影视、漫画、游戏等新兴叙事媒介,旨在考察特定媒介中叙事的表现手法;而后者着重考察叙事内容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迁移9。尚必武辨析了叙事学长期存在的媒介盲视问题,以及跨媒介叙事研究所遭遇的诸种障碍,呼吁大力推进具有媒介意识的叙事学,并在跨媒介叙事进程、跨媒介聚焦、跨媒介时间、跨媒介空间等方面尝试更多探索10。有研究者建议重视跨媒介叙事中的能动者。维坎达普罗姆坤通(Wikanda Promkhuntong)将电影节数字档案、营销物料、官方纪念品、影迷创作、粉丝故事、粉丝视频、导演自述短片等“跨媒介副文本”(transmedia p

23、aratexts)纳入考察范围,探讨跨媒介文化背景下东亚电影作者的自我意识及其与行业、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11。詹姆斯达尔比(James Dalby)等则聚焦跨媒介时代的个体,认为如今个体拥有“跨媒介身份”或“跨媒介自我”(transmedia selves),建议探讨自我的传播沟通、媒介技术与身份政治12。1 彭锋:从纯粹美学看艺术跨媒介研究,艺术百家2023年第4期。2 顾亚奇、李笑颖:媒介变革时代的艺术传播学:知识范畴、理论实践与发展路径,艺术传播研究2023年第4期。3 赵奎英:本质与边界:反思当代的艺术界定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4 董丽慧:有无:当代艺术的跨媒介方式与本质

24、,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5 张晶:艺术媒介:材料与形式,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6 张天佑:物的转向:混合媒介艺术的语言嬗变,美术观察2023年第8期。7 刘毅、金培:艺术跨媒介研究的学理探赜,艺术评论2023年第4期。8 刘煜:走向物质性:以媒介为中心的跨媒介叙事论,编辑之友2023年第11期。9 Raphal Baroni,Anas Goudmand and Marie-Laure Ryan,“Transmedial Narratology and Transmedia Storytelling,”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

25、ermediality,365-389.10 尚必武:跨媒介的故事讲述及其相关叙事学命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6期。11 Wikanda Promkhuntong,Film Authorship in Contemporary Transmedia Culture:The Paratextual Lives of Asian Auteurs(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23).12 James Dalby and Matthew Freeman,eds.,Transmedia Selves:Identity and Perso

26、na Creation in the Age of Mobile and Multiplatform Media(Oxon:Routledge,2023).82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三)跨媒介与故事世界跨媒介叙事浪潮之下,由叙事唤起的故事世界引发研究者的普遍关切。世界构筑综合指南(The Comprehensive Guide to World Build-ing)一书作为构筑世界的工具手册,对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强化故事结构等“痛点”给出了细致而具体的建议1。电视共同世界:小屏扩展融合的故事世界(Televisual Shared Universes:Expanded and Con

27、verged Storyworlds on the Small Screen)一书阐述了电视剧中的“共同世界”(shared universes)如何跨越离散的虚构文本,而试图给人以真实感2。李广益主编的科幻导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幻故事世界。该书包含六个板块:“历史”板块试图摆脱过往科幻史的西方中心模式,梳理呈现科幻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生长样貌;“批评/理论”板块提供了一些经典和前沿的理论视角及路径;“跨媒介/类型”板块展现了生发于科幻的丰富多元的文艺创作;“跨学科”板块介绍了科幻思维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独特作用;“创作”板块是对资深科幻作家创作心得的凝练;“关键词”板块是

28、对科幻作品的基本主题或母题的概括提炼3。刘洋的科幻创作针对科幻创作中的场景设定、世界建构等“难点”,为创作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用工具箱4。除科幻外,奇幻故事世界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马修桑斯特(Matthew Sangster)在奇幻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antasy)中展示了幻想构建、发展、面临危机的迭代过程,并指出幻想文化挑战了现实主义及启蒙运动的总体性预设,以及趣缘社群在公共领域多元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粉丝参与也是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板块。何塞布拉斯克斯(Jos Blzquez)深入分析了参与当今数字媒体中故事世界的边界与局限,认为消费者和制作人的界限已然模

29、糊,并通过引入“干预”(intervention)这一概念阐明了何为“有意义的参与”6。许苗苗认为中国网络文学是世界上独特的媒介文化现象,人们试图寻找一种再现全方位感知模态的叙事方式,围绕网络文学的跨媒介叙事就此而起7。在吴攸看来,中国网络文学本质上是一种跨媒介的、由粉丝驱动和导向的文本,粉丝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小说人物身上,期待他们成为自己意志或情感的代言人,这种深度共情的阅读体验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和愉悦8。晏青等指出,“彩蛋”是一种凝缩的文化符号,作为锚点链接着跨媒介叙事作品体系,鼓励粉丝在故事世界中游牧徜徉9。还有学者注意到了故事世界构筑中所涉及的种族、跨文化、身份认同等议题。娜塔莉M.

30、安德伯格古德(Natalie M.Underberg-Goode)试图超越欧美超级英雄的叙事惯例,探讨非欧美文化如何借助跨媒介叙事打造本土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从而助力文化多样性的实现;譬如漫画蜘蛛侠:印度(Spider-man:India)构想了蜘蛛侠的印度版本,让超级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孟买街头,而绿魔则是印度神话中的1 Meg Leader,The Comprehensive Guide to World Building(Sandy Springs,CA:Page-Turner Fiction LLC,2023).2 CarrieLynn D.Reinhard,et al.eds.,Telev

31、isual Shared Universes:Expanded and Converged Storyworlds on the Small Screen(Lanham,MA:Lexington Books,2023).3 参见李广益主编:科幻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4 参见刘洋:科幻创作,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5 Matthew Sangster,An Introduction to Fantas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3).6 Blzquez Jos,Participatory Worlds:The Limits

32、of Audience Participation(Oxon:Routledge,2023).7 许苗苗: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8 You Wu,“Digital Globalization,Fan Culture and Transmedia Storytelling:The Rise of Web Fiction as a Burgeoning Literary Genre in China,”Critical Arts:South-North 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no.4(October 2023):1-

33、14.9 晏青、温文清:从参与叙事到重构故事:电影彩蛋的跨媒介叙事实践研究,电影评介2023年第12期。83全球视野下 2023 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恶魔罗刹1。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肯普歇尔(Chris Kempshall)通过考察“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的跨媒介叙事历史,围绕法西斯主义和银河帝国、民主的失败、冲突与战争、绝地武士的道德,以及性别和种族等议题,讨论“星战”如何折射了那些影响深远的当代政治事件2。(四)跨媒介与媒介转化“改编”尽管是跨媒介研究的传统议题,但研究者还是希望改编研究能在跨媒介环境下焕发新意。改编作为跨媒介过程:理论与 实 践(Adaptation as

34、a Transmedial Process:Theories and Practices)一书尝试令改编理论与跨媒介理论充分对话,指出相较于改编研究所纠结的改编边界问题,跨媒介研究更有利于对相去甚远的作品作比较分析3。改编与超越:混杂跨文本(Adaptation and Beyond:Hybrid Transtextualities)一书关注当代改编实践中的混杂性(hybridity)、跨文本性(transtextuality)和跨媒介性,在戏剧、舞蹈、漫画、广告、流行音乐之间寻找“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扩展和挪用的蛛丝马迹4。纳菲瑟穆萨维(Naf iseh Mo

35、usavi)表达了对传统改编理论的不满,认为应将研究重心从“改编前后的作品对比”转移至“改编的具体过程”之上,并引入“改编产品的跨媒介定位”这一分析视角以丰富改编理论5。除改编研究之外,不同媒介之间的跨媒介转化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戏剧方面,潘可武等指出,多种现代媒介的介入使得京剧艺术媒介形态的边界发生融合与漂移,京剧也由此展现出新的艺术媒介形态6;杨扬分析了百老汇音乐剧与好莱坞歌舞片的互文性转化7。电影方面,电影和流行文化中的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in Film and Popular Culture)一书讨论了卡罗尔这一经典文本的前世今生,涉及文学、电影、

36、音乐、游戏等跨媒介流转历程8;法国学者卢基亚科斯托普洛(Loukia Kostopoulou)讨论了先锋派等实验艺术在当代电影中的存续,创作者在电影中融合文学、戏剧、绘画等多种媒介,以跨媒介形式突破了传统电影的界限,为观众带来新的沉浸体验9;巴西学者马西亚阿贝克斯恩里科(Mrcia Arbex-Enrico)追溯了拼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强调其在重塑现实片段、创造超现实影像等方面的潜能10;李啸洋考察了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的延展电影(expanded cinema),认为其拓展了电影的时空界限、感知模式和叙事边界11。漫画方面,金达荣(Dal Yong Jin)介绍了日益崛起的韩国网络漫画

37、如何重塑韩国文化市场,并引发了“零嘴文化”(snack-culture)和“一口气看完”(bingereading)的热潮12;1 Natalie M.,Underberg-Goode,Multiplicity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in Transmedia Storytelling:Superhero Narratives(Oxon:Routledge,2023).2 Chris Kempshall,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Star Wars:Death Stars and Democracy(Oxon:Routledge,

38、2023).3 Mimmo Cangiano and Filippo Luca Sambugaro,eds.,Adaptation as a Transmedial Process:Theories and Practices(Roma:Sapienza Universit Editrice,2023).4 EvaC.Karpinski,EwaKbowska-awniczak,eds.,Adaptation and Beyond:Hybrid Transtextualities(New York:Routledge,2023).5 Naf iseh Mousavi,“Media between

39、 Media:Making-ofs and the Hidden Faces of Film Adaptation,”European Review 31,no.S1(2023):103117.6 潘可武、刘宇坤:融合与漂移:京剧艺术媒介形态的变迁,艺术传播研究2023年第1期。7 杨扬:互文性解析:百老汇音乐剧与好莱坞歌舞片文本间的跨媒介叙事,当代电影2023年第3期。8 Antonio Sanna,ed.,Alice in Wonderland in Film and Popular Culture(Cham,Switzerland:Palgrave Macmillan,2022).9 L

40、oukia Kostopoulou,Intermediality in European Avant-garde Cinema(New York:Routledge,2023).10 Mrcia Arbex-Enrico,“Collage as a Creative Act:Emergence,Dis-placement,and Re-signification,”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865-897.11 李啸洋:延展电影:当代艺术、媒介装置与流动影像,电影新作2023年第5期。12 Dal Yong Jin,Understan

41、ding Korean Webtoon Culture:Transmedia Storytelling,Digital Platforms,and Genr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23).84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杨向荣聚焦丰子恺“古诗新话”系列漫画,分析其图像叙事实践与跨媒介转化,认为其呈现了一种加密编码式的新型绘画参照关系1。游戏方面,艾斯本阿尔萨斯(Espen Aarseth)建议将当代大型游戏(massive games)理解为一种极具叙事潜力的新兴小说类型2;特斯沃特森(Tess Watterson)聚焦游戏的跨媒介

42、转换,认为玩法机制、修辞方式、视角呈现等媒介特性令数字游戏有望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3;马尔科卡拉乔洛(Marco Caracciolo)试图扭转“电子游戏长期从非数字媒体中汲取养料”这一刻板印象,认为电子游戏正在反过来形塑当代文学的写作与叙事多模态、现在时叙述、重复循环这三种源自游戏的创作手段正逐渐为文学创作所吸纳4。(五)跨媒介与产业变迁跨媒介也被研究者视作影响文化产业变迁的关键因素。就新媒体平台而言,跨媒介类型:在多平台文化下重思类型(Transmedia/Genre:Rethinking Genre in a Multiplatform Culture)一书探讨了数字平台和新兴技术如

43、何重塑了“类型”的传统运作模式,其内容涉及产业转型、技术变革及粉丝参与方式变迁5;丹麦学者玛雅巴克赫里(Maja Bak Herrie)关注数字平台的推荐算法,指出平台通过分析用户交互数据并通过界面融合多重感官媒介,进而创造跨媒介体验来吸引并维系用户的注意力6;卡伦 伊 萨 瑟 兰(Karen E.Sutherland)等 认为,以往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IMC)旨在控制跨越不同平台的信息,忽视了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而跨媒介品牌叙事(transmedia brand storytelling)不仅允许消费者共创品牌故事,还鼓励其发挥关键作用7。就文化产业而言,赵树旺等考察了深陷危机的日本出版业

44、如何吸收借鉴跨媒介叙事经验,提出“媒体+”策略、多方合作开发模式、作品孵化激励机制等转型路径,尝试为中国出版业转型提供参考借鉴8;跨媒介小说发展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影响(The Inf 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media Fi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Industry)一文围绕跨媒介小说的运营模式、作者的报酬制度、版权管理等方面,论述蓬勃兴起的跨媒介小说对传统出版业的重要影响9。在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方面,跨媒介也提供了新思路。屏幕旅行与情动景观(Screen Tourism and Affective Land

45、scapes)一书探讨了基于屏幕的故事世界如何将人们想象地、具身地、虚拟地代入,为消费者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10。欧洲学者尼科尔巴萨拉巴(Nicole Basaraba)建议以虚拟博物馆、严肃游戏、互动纪录片等跨媒介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种自1 杨向荣:重读丰子恺:“古诗新画”类漫画的图像叙事一种艺术跨媒介视角的考察与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2 Espen Aarseth,“Game or Supernovel?Playing and Reading Massive Game Novels,”European Review 31,no.S1(2023):66-7

46、6.3 Tess Watterson,“Now You Are Robin Hood:Prince of Thieves:Intermedial Medievalism,”Adaptation 16,no.1(April 2023):50-62.4 Marco Caracciolo,“Remediating Video Gam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Literary Form and Intermedial Transfer,”Games and Culture 18,no.5(August 2023):664-683.5 Matthew Freeman and

47、Anthony N.Smith,Transmedia/Genre:Rethinking Genre in a Multiplatform Culture(Cham,Switzerland:Palgrave Macmillan,2023).6 Maja Bak Herrie,“The Recommended Experience:Engaging Networked Media Platforms with Intermediality,”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1195-1212.7 Karen E.Sutherland and R

48、ichie Barker,eds.,Transmedia Brand Storytelling:Immersive Experienc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Singapore:Palgrave Macmillan,2023).8 赵树旺、付佳:跨媒介叙事视角下日本出版业的IP运营逻辑、路径与启示,编辑之友2023年第9期。9 Han Xu,et al.,“The Inf 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media Fi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Industry,”Publishin

49、g Research Quarterly 39(December 2023):389-407.10 Erik Champion,et al.,Screen Tourism and Affective Landscapes:The Real,the Virtual,and the Cinematic(Oxon:Routledge,2023).85全球视野下 2023 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下而上的关于文化遗产的虚拟叙事体验1。崔亚娟呼吁在非遗影像中引入跨媒介叙事策略,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宇宙2。冯伟分析了有关粤剧白蛇传的跨媒介实践,认为差异性艺术的跨媒介融合有利于吸引年轻观众,从而为传统戏曲

50、在现代社会的复兴带来新的可能3。二、存在问题:历史视野、文化关切与本土资源纵观 2023 年度海内外跨媒介研究的呈现样态与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当前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历史视野有待进一步打开。就跨媒介艺术而言,跨媒介视角或将为艺术史书写带来别样思路,乃至于重写艺术史与电影史。动态形式:跨媒介如何制造现代主义(Dynamic Form:How Intermediality Made Modernism)一书旨在讨论 20 世纪上半叶的跨媒介实验如何形塑了现代主义艺术。研究者考察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就其中包含的有关雕塑、绘画、电影、摄影等视觉艺术的描写展开分析,从而揭示现代主义文学的建构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