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1784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DF 页数:112 大小:10.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structuresprcstressed初th unbondedtendonsJ G J9 2一2 0 0 4J4 0 9一2 0 0 5以沁5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pecincationforconcretes奴Uctun治prestressed诚 th tmbondedtendo刀 J G J 9 2一召佣 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 和 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5年3月1日宇旧庄 筑工江砍版杜2 0 0 5北京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

2、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 echl五 calspecificationforprestressedwith1 1 叮C ollC犯tes位 U C ttlyeS以止幻ndedtendonsJ G J9 2一2 0(科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新华书店经销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 0 xn6 8毫米1 犯印张:3写字数:9 2千字2 0 0 5年4月第一版2的 5年4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一3 0,0 0 0册定价:1 6.0 0元统一书号:巧1 1 21 1 6 9 7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仪刃3 7)本社网址:h

3、ttP:刀.china-abP。om。n网上书店:httP:刀.china-bullding。om。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 0 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9 2-2 0(抖,自2 0 0 5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4.1.1、4.2.1、4.2.3、6.3.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 J/T9 2-9 3同时废止。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 0 0 5年1月1 3日前、西根据建设部

4、建标 1 9 9 56 6 1号文下达的任务,标准编制组在广泛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 J/T 9 2一9 3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符号;3材料及锚具系统;4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规定;5设计计算与构造;6施工及验收;7附录A一附录D o修订的主要 内容有:1材料及锚具系统的改进,提倡采用钢绞线无粘结预应力筋,取消平行钢丝束无粘结筋,增加垫板连体式夹片锚具系统及其选用原则和构造要求,取消墩头锚具系统;2明确预应力作用应参与荷载效应组合;3按环境条件、荷载情况

5、和结构功能要求,调整裂缝控制等级,并给出裂缝宽度及刚度计算公式;4调整常用荷载下各类结构跨高比的选用范围;5调整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设计值计算公式;6预应力损失计算的改进;7在板柱结构计算中,增加考虑扭转效应的等效柱刚度计算;8增加锚栓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及构造要求;9.平板、密肋板开洞要求及洞边加强措施,以及柱边有开孔或邻近自由边时,临界截面周长的计算规定;1 0采用名义拉应力估算预应力筋数量的方法;1 1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与施工及防腐蚀体系;1 2提高和完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工艺,并规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指标;1 3,提高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并按环境类

6、别将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系统分为一般防腐蚀和全封闭防腐蚀两类,规定全封闭防腐蚀系统的技术指标。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邮政编码:1 0(X)1 3,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 0号)本规程参加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钢线钢缆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第二预应力钢丝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陶学康林远征吕志涛陈远椿冯大斌裘函始孟履祥李晨光朱龙代伟明李京一吴京肖志强孙少云葛家琪朱树行目次1总则 12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7、,23材料及锚具系统 63.1混凝土及钢筋 63.2无粘结预应力筋 73.3锚具系统 84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规定 ,一n4.1一般规定 ,1 14.2防火及防腐蚀 ,1 35设计计算与构造 1 65.1一般规定 ,1 65.2单向体系 ,2 65.3双向体系 ,2 85.4体外预应力梁 4 26施工及验收 4 56.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制作、包装及运输,4 56.2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放和浇筑混凝土 4 66.3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 4 86.4体外预应力施工 5 06.5工程验收 5 3附录A无粘结预应力筋数量估算 5 5附录B无粘结预应力筋常用束形的预应力损失。,1 5 8附录C等效柱的刚度计算

8、及等代框架计算模型 6 27附录D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 ,6 6本规程用词说明,6 8条文说明 ,,,6 91总则1.0.1为了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和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采用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采用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系指埋置在混凝土构件中者或体外束。1.0.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材料供应与施工条件,确定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技术交底,并应由预应力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严格执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1.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9、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 B 5 0 0 6 8确定,其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其抗震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 G J1 4 0执行,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语2.1.1无粘结预应力筋unbondedtendon采用专用防腐润滑油脂和塑料涂包的单根预应力钢绞线,其与被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2.1.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unbondedprestressedconcreteS trU C tun三在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配置主要受力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2.1.3体外束

10、extemaltendon布置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之外的后张预应力筋,仅在锚固区及转向块处与构件相连接。无粘结体外束可由单根无粘结预应力筋制成。2.1.4体外预应力extemalprestressing由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之外的后张预应力筋产生的预应力。2.1.5转向块deviator在腹板、翼缘或腹板翼缘交接处设置的混凝土或钢支承块,与梁段整体浇筑或具有可靠连接,以控制体外束的几何形状或提供变化体外束方向的手段,并将预加力传至结构。2.1.6鞍座S addle在转向块处传递预应力荷载的局部支承件,是转向块的组成部分。2.2符号2.2.1材料性能2。2。2B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E C混凝土弹

11、性模量;凡无粘结预应力筋弹性模量;E s非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几u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关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几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九th无粘结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寿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vv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M弯矩设计值;M k、M q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M cr受弯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值;M u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vn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凡e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总有效预加力;卜一一剪力设计值;F,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eon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控

12、制应力;。pc由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pe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pU下一一在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无粘结预应力筋在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w?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32。2。32。2。4几何参数A构件截面面积;A。构件净截面面积;A。无粘结预应力筋截面面积;A。非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b截面宽度;bd平托板的宽度;bf、b全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 区的翼缘宽度;h截面高度;ho截面有效高度;hf、h今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高度;hp纵向受拉无粘结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纵向受拉非预应

13、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1 0换算截面惯性矩;W一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I V 0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um临界截面周长: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2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x混凝土受压 区高度。计算系数及其他aE无粘结预应力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晶综合配筋指标;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apu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n型钢剪力架相同伸臂的数 目;专a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 的锚具效率系数;K考虑无粘结预应力筋壁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产摩擦系数;P p无粘结预应力筋配筋率;尸s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

14、;0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ctk,lim、。ctq,liln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的混凝土拉应力限值。3材料及锚具系统3.1混凝土及钢筋3.1.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板不应低于C 3 0,对于梁及其他构件不应低于C 4 0。3.1.2制作无粘结预应力筋宜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 B/T 5 2 势的规定。常用钢绞线的主要力学性能应按表3.1.2采用。称径狱间公直目恤、,户拉度维耐撇卿撇加N/m抗拉强度设计值fvy(N/nm1 2)最大力总伸长率(l。)5的rnm)egt(%)称面积沐矛公截面A为论

15、量,产m理重l扩应力松弛性能初始应力相当于抗拉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数(%)1(X X)h后应力松弛率T(%)9.51 7 2 01 2 2 03.55 4.84 3 0对所有规格6 07 080对所有规格蕊1.0感2.5蕊4.51 8印1 3 2 0l9 6()1 3 9 01 2.71 7 2 01 2 2 09 8.77 7 51 86()1 3 2 01 9 6 01 3 9 01 5.21 5 7 0111 0l4 Di101 1d几1 6 7 01 1 801 7 2 01 2 2 01 86 01 3 2 01 9 6 01 3 9 0巧71 7 7 01 2 5 01 5 01 1

16、7 81 86 01 3 2 0注:经供需双方同意也可采用表3.1.2所列规格及强度级别以外的预应力钢绞线制作无粘结预应力筋。表3.1.2常用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力学性能材料均应连续、封闭且能防水。在一类、二类及三类环境条件下,锚固区的保护措施应符合第4.2.5条及第4.2.6条的有关规定;对处于二类、三类环境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锚固系统,尚应符合第4.2.7条的规定(图4.2.4)。义厂了4风孤风:耀 麒洲几卜洲I卜J I产 1 1/(犷,lL/,月l厂Z尸尹 l!。丫卿赞拼丫狡二:了。一。张拉端固定端张拉端固定端图4.2.4锚固区保护措施a)保护做法之一(一类环境);(b)保护做法之二(二类

17、、三类环境)1一涂专用防腐油脂或环氧树脂;2一塑料帽;3一密封盖;4一微膨胀混凝土或专用密封砂浆;5一塑料密封套;6一挤压锚具;7一承压板;8一螺旋筋;9一连体锚板;1 0夹片4.2.5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对锚固区进行保护。当锚具采用凹进混凝土表面布置时,宜先切除外露无粘结预应力筋多余长度,在夹片及无粘结预应力筋端头外露部分应涂专用防腐油脂或环氧树脂,并罩帽盖进行封闭,该防护帽与锚具应可靠连接;然后应采用后浇微膨胀混凝土或专用密封砂浆进行封闭。4.2.6锚固区也可用后浇的钢筋混凝土外包圈梁进行封闭,但外包圈梁不宜突出在外墙面以外。当锚具凸出混凝土表面布置时,锚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

18、应小于5 0咖;外露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处于一类室内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3 0?;处于二类、三类易受腐蚀环境时,不应小于5 0。对不能使用混凝土或砂浆包裹层的部位,应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具全部涂以与无粘结预应力筋涂料层相同的防腐油脂,并用具有可靠防腐和防火性能的保护罩将锚具全部密闭。4.2.7对处于二类、三类环境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锚固系统,应采用连续封闭的防腐蚀体系,并符合下列规定:1锚固端应为预应力钢材提供全封闭防水设计;2无粘结预应力筋与锚具部件的连接及其他部件间的连接,应采用密封装置或采取封闭措施,使无粘结预应力锚固系统处于全封闭保护状态;3连接部位在rokP a静水压力(

19、约1.O m水头)下应保持不透水;4如设计对无粘结预应力筋与锚具系统有电绝缘防腐蚀要求,可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对锚具系统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整体电绝缘。4.2.8本规程中对材料及设计施工质量有具体限值或允许偏差要求时,其检查数量、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 5 0 2 0 4的规定。5设计计算与构造5.1一般 规定5.1.1一般民用建筑采用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其跨高比可按表5.1.1的规定采用。表5.1.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的跨高比选用范围跨高。匕构件类别连续简支单向板4()?4 53 5粼柱支承双向板无托板带平托板4 0?4 5,4 5?5

20、 0周边支承双向板柱支承双向密肋板框架梁次梁扁梁井字梁4 5?5 04 0、4 53 0?3 51 5?2 21 2?1 82 0?2 51 6?2 02 0?2 51 8?2 22 0?2 5注:1外挑的悬臂板,其跨高比不宜大于 1 5;2周边支承双 向板的跨高比,宜按柱网的短向跨度计;柱支承双向板的跨高比,宜按柱网的长向跨度计;3扁梁的宽度不宜大于柱宽加1.5倍梁高,梁高宜大于板厚度的2倍;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用于工业建筑(含仓库)或荷载较大的梁板时,表中所列跨高比宜按荷载情况适当减小;5当有工程实践经验并经验算符合设计要求时,表中跨高比可适当放宽。当采用荷载平衡法估算无粘结预应力筋时,对

21、一般民用平衡荷载值可取恒载标准值或恒载标准值加不超过5 0%的活荷载标准值。柱网尺寸各向不等时,平衡荷载值各向可取不同值。由预加应力对结构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可用等效荷载法进行计算。5.1.3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P 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外e、。n一艺、n=l(5.1.3)式中。con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aln第n项预应力损失值。预应力损失值应取下列五项: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内缩a,1;2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摩擦自2;3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丙4;4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丙5;5采用分批张拉时,张拉后批无粘结预应力筋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总损失设计取值

22、不应小于80 N 训矛。5.1.4无粘结预应力直线筋由于锚具变形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N/l 哪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口 1子E。(5.1.4)式中a张 拉端锚具变形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内缩值(?),按本规程第3.3.5条采用;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E p无粘结预应力筋弹性模量(N/mn1 2)。5.1.5无粘结预应力曲线筋或折线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a,1,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曲线筋或折线筋与护套壁之间反向摩擦影响长度 zf范围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变形值等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的条件确定,反向摩擦系数可按本规程表5.1.6中数值取用。常用束形

23、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反向摩擦影响长度l,范围内的预应力损失值。,1可按本规程附录B计算。注:当有可靠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方法计算由于锚具变形 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丙1。5.1.6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护套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句:(N/mmZ)(图5.1.6),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c。n(卜声)(5.1.6一1)当。#O不大于0.2时,丙2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叹:=(。产0)。c。(5.1.6一2)式中、考虑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壁(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按表5.1.6采用;产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护套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按表5.1.6采用;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长度(m)

24、,亦可近似取曲线在纵轴上的投影长度;0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部分切线夹角(rad)的总和。1丫洛图5.1.6预应力摩擦损失计算1一张拉端;2计算截面表5.1.先粘结预应力筋的摩擦系数钢绞线公称直径d。(?)K产9.5、1 2.7、1 5.2、1 5.70 X只0.0 9注:表中系数也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5。1。7失值低松弛级无粘结预应力筋 由于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1 4(N/rnnlZ)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当几。n姜0从tk时a,4=0.1 2 5(势一0.5)。c。njptk,(5.1.7一1)2当0从t、。n蕊0.sfntk时a。0.2。(势一。5 7 5)。C。n(5.1.7一2)j

25、ptk,3当,con蕊0矫tk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损失值可取为零。5.1.8对一般情况,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受拉区和受压区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句5、成5(N/mmZ)可按下列公式计算:3 5+2 80竺匹JC Ul+1 5夕3 5、:8。李Jcu(5.1.8一l)。,l5=1+1 5 P(5.1,8一2)式中c、,,nc受拉区、受压区无粘结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f ct1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P、衬受拉区、受压 区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钢筋 的配筋率:。(A。A s)/A。,户=(A书从)/A。;对于对称配置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构件,配筋率夕

26、、衬应按钢筋总截面面积的一半计算。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pe、。补时,预应力损失值仅考虑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的损失丙1与印之和;。、。书C值不得大于0 叭u;当。书c为拉应力时,公式1夕(5,L S一2)中的。补应取为零;计算混凝土法向应力外c、。书c时,可根据构件制作情况考虑 自重的影响。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 0 干燥环境的结构,自5及的5值应增加3 0。5.1.9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筋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或伸长)对先批张拉筋的影响,将先批张拉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con增加(或减小)。E oP ci。此处,。E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弹性模量

27、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apci为后批张拉筋在先批张拉筋重心处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对无粘结预应力平板,为考虑后批张拉筋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筋的影响,可将张拉应力值。C on增加O.soE opc。5.1.1 0平均预压应力指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混凝土总截面面积上建立的平均预压应力。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混凝土平均预压应力不宜小于1.O N/mnlZ,也不宜大于3.5 N 姗产。注:1若施加预应力仅为了满足构件的允许挠度时,可不受平均预压应力最小值的限制;2当张拉长度较短,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或采取专门措施时,最大平均预压应力限值可适当提高。5.1.n对采用钢绞线作无粘结预应力

28、筋的受弯构件,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pu宜按下列公式计算:aP。外。外_、了n.,h乙n又Z 4 U一jJ勺行n夕 1U斗 办了乙0fcbhp(5.1.1 1一1)(5.1.1 1一2)(5.1.1 1一3)此时,应力设计值。pu尚应符合下列条件:外。毛“P u蕊几y(5.1.1 1一4)式中外e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无粘结 预应力筋 中的有效预应力(N珊劲;肠p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应力增量(N/mmZ);勃综合配筋指标,不宜大于0.4;z。受弯构件计算跨度;h受弯构件截面高度;hp无粘结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对翼缘位于受压 区的T形、I形截面受弯构

29、件,当受压 区高度大于翼缘高度时,综合配筋指标睿。可按下式计算:apeA。九A,一fc(b,f一b)hffcbhp此处,h f 为T形、I形截面受压 区的翼缘高度;b f 为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 B 5 0 0 1 0有关规定执行。5.1.1 2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抗裂验算时,在弯矩设计值中次弯矩应参与组合;在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及抗裂验算时,在剪力设计值中次剪力应参与组合。次弯矩、次剪力及其参与组合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弹性分析计算时,次弯矩M:宜按下列公式计算:M:=M r一M l(5,

30、1.1 2一l)M l=N pep。(5.1.1 2一2)N p叮peA p+“节eA节一。巧A。一a,l S A,s(5.1.1 2一3)J peA pjp。一“乍eA节J枯。一a,S A s少s。令S A,s少飞ne?=?pn一月一,月,月1 1,J P e八p+aP e八p一丙5八。一als八s(5.1.1 2一4)式中N p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pn净截面重心 至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钢筋合力,点的距离;M一由预加力N。的等效荷载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值;2 1M l预加力N。对净截面重心偏心引起的弯矩值;,pe、弓e受拉区、受压区无粘结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A p

31、、林受拉区、受压 区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A s、从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ls、arls 受拉区、受压区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各 自合力点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 的预应力损失值,按本规程第5.1.5条的规定计算;yP n、外n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合力点至净截面重心的距离;ys。、儿n受拉区、受压 区的非预应力钢筋重心 至净截面重心的距离。次剪力宜根据结构构件各截面次弯矩分布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注:当公式(5.1.1 2一3)、(5.1.1 2一4)中的A书0时,可取式中 武5=0 o2在对截面进行受弯及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当参与组合的次弯矩、次剪力对结构不利时,预应力分项

32、系数应取1.2;有利时应取1.0。3在对截面进行受弯及受剪的抗裂验算时,参与组合的次弯矩和次剪力的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5.1.1 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锚头局压 区,应验算局部受压承载力。在锚具的局部受压计算中,压力设计值应取1.2倍张拉控制应力和寿tk中的较大值进行计算,寿tk为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5.1.1 4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w?(?),可按下列公式计算:W?=er必截1.9。0.0 8曳)(5.1.1 4一1)P tel沪1.1一0.6 5关kP teaskd。妇性ni

33、d圣niuidi(5.1.1 4一2)(5.1.1 4一3)习一习(5.1.1 4一4)式中“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受弯,取acr=1.7;沪裂 缝间纵 向受拉非预应力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必0.4时,取沪0.4;当沪1.0时,取必二1.0;a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 向受拉钢筋 的等效应力,按本规程第5.1巧条计算;。最外层纵向受拉非预应力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 的距离(?):当。2 0时,取。2 0;当。6 5时,取。6 5;P 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夕te1.0时,取无er=1.0 0注:对预

34、压时预拉区出现裂缝的构件,B,应降低ro。5.1.1 8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加力反拱值,可用结构力学方法按刚度E cl。进行计算,并应考虑预压应力长期作用的影响,将计算求得的预加力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数2.0;在计算中,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应力应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对重要的或特殊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长期反拱值,可根据专门的试验分析确定或采用合理的收缩、徐变计算方法经分析确定;对恒载较小的构件,应考虑反拱过大对使用的不利影”向。5.1.1 9在设计 中宜根据结构类型、预应力构件类别和工程经验,采取下列措施减少柱和墙等约束构件对梁、板预加应力效果的不利影响。1将抗侧力构件布置在结

35、构位移中心不动点附近;采用相对细长的柔性柱子;2板的长度超过6 0 m时,可采用后浇带或临时施工缝对结构分段施加预应力;3将梁和支承柱之间的节点设计成在张拉过程 中可产生无约束滑动的滑动支座;4当未能按上述措施考虑柱和墙对梁、板的侧 向约束影响时,在柱、墙中可配置附加钢筋承担约束作用产生的附加弯矩,同时应考虑约束作用对梁、板中有效预应力的影响。5.1.2 0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板、梁中,为防止 由温度、收缩应力产生的裂缝,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5 0 0 1 0有关要求适当配置温度、收缩及构造钢筋。5.2单 向 体系5.2.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非预应力

36、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向板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应符合下式规定:A。妻0.0 0 2 5bh(5.2.1一l)式中b截面宽度;2石h截面高度。且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其间距不应大于2 0 0 1 1朋。注:当空心板截面换算为I字形截面计算时,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今一b)歼后 的截面面积计算。2梁中受拉区配置的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截面面积A,应符合下列规定:九Ash。,puA php)0.2 5A,0.0 0 3 bh(5.2,1一2)(5.2.1一3)取以上两式计算结果的较大者。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 4。按式(5.2.1一l

37、)一(5.2.1一3)要求的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应均匀分布在梁的受拉区,并靠近受拉边缘。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长度应符合有关规范锚固长度或延伸长度的要求。5.2.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M。妻M er(5.2.2)式中M u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r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值。5.2.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sooro有关规定执行,但无粘结预应力弯起筋的应力设计值应取有效预应力值。5.2.4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最大间距可取板厚度的6倍,且不宜大于1.O m。5.2.5在主梁、次梁和密肋板

38、中,必须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支撑钢筋。对于2一4根无粘结预应力筋组成的集束预应力筋,支撑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ro?,对于5根或更多无粘结预应力筋组成的集束预应力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 2?,间距均不宜大于1.O m;用于支撑平板中单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支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O m。支撑钢筋可采用H 卫 B 2 3 5级钢筋或H R B 3 3 5级钢筋。5.3双向 体 系5.3.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计算,应按板的纵横两个方向进行,且在计算中每个方向均应取全部作用荷载。对于垂直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柱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当按等代框架法进行内力计算时,等代框架梁的梁宽可取柱两侧半跨之和

39、;在等代框架法中,当跨度差别较大或相邻跨荷载相差较大时,宜考虑柱及柱两侧抗扭构件的影响按等效柱计算,等效柱的刚度计算可按本规程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对柱网不规则的平板、井式梁板、密肋板、承受大集中荷载和大开孔的板,宜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计算。5.3.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柱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按等代框架法进行内力计算时,等代梁的板宽取值宜符合第5.3.3条的规定。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应组合到柱上板带上。5.3.3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沿该方向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宜取下列公式计算结果的较小值:。y省(x+d,(5.3.3一l)3,D、,一丁乙、,了4了(5.3.3一2)式中by-y向等代框

40、架梁的计算宽度;zx、ly等代梁的计算跨度;bd平托板或柱帽的有效宽度。5.3.4对于板柱结构实心 双向平板,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最小截面面积及其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1负弯矩区非预应力纵 向受力钢筋。在柱边的负弯矩 区,每一方向上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A。0仪刃7 5 hl(5.3.4一l)式中l平行于计算纵向受力钢筋方向上板的跨度;h板的厚度。由上式确定的非预应力纵向钢筋,应分布在各离柱边1.5 h的板宽范围内。每一方向至少应设置4根直径不小于1 6的钢筋。非预应力纵向钢筋间距 不应大于3 0 0?,外伸出柱边长度至少为支座每一边净跨的1/6。在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非预应

41、力纵向钢筋的作用时,其外伸长度应按计算确定,并应符合有关规范对锚固长度的规定。2正弯矩区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在正弯矩区每一方向上的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A,0伪 2 5 bh(5.3.4一2)且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间距不应大于2 0 0。非预应力纵向钢筋应均匀分布在板的受拉区内,并应靠近受拉边缘布置。在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非预应力纵向钢筋的作用时,其长度应符合有关规范对锚固长度的规定。3在平板的边缘和拐角处,应设置暗圈梁或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梁。暗圈梁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 2?,且 不应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间距不应大于巧0。5.3.5现浇板柱节点形式及构造设

42、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按第5.3.4条规定配 置的非预应力纵向钢筋应正交穿过板柱节点。每一方向穿过柱子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少于2根。2如需增强板柱节点的冲切承载力,可采用以下方法:l)采 用 平 托 板 将 板 柱 节 点 附近板 的 厚 度局部 加 厚(图5.3.5 a)或加柱帽,平托板长度和厚度,以及柱帽尺寸和厚度按受冲切承载力要求确定;2)可采用穿过柱截面布置 于板内的暗梁,暗梁由抗剪箍筋与纵向钢筋构成(图5.3.5 b);此时上部钢筋不应少 于暗梁宽度范围内柱上板带所需非预应力纵向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1 6?,下部钢筋直径也不应小于1 6?;3)当采用互相垂直并通过柱子截

43、面的型钢,如工字钢,槽钢焊接而成的型钢剪力架时(图5.3.5 C),应按第5.3.8条进行设计;对配置抗冲切锚栓的板柱节点,应符合第5.3.7条的设计规定(图5.3.7一l)。3对柱支承密肋板结构,在板柱节点周围应做成实心板,其宽度不应小于冲切破坏锥体的宽度;若采用箍筋、锚栓、弯起钢筋或剪力架加强节点的受冲切承载能力时,其宽度不应小于加固件的延伸长度。卜月、4、一尸尸r-?l!/价/目目丫、l!/铃 于一升斗“人”(b)5。3。6图5.3.5节点形式及构造(a)局部加厚板;(b)暗梁;(c)型钢剪力架1一局部加厚板;2一柱;3一抗剪箍筋;4一工字钢或槽钢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对配置或不配

44、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sooro有关规定执行。5.3.7板柱结构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当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不满足公式(5.3.7一l)的要求且板厚受到限制时,可在板中配置抗冲切锚栓(图5.3.7一1)。F,eq=(0.7 ft+0.1 5 opc,m)专umho(5.3.7一l)弩(b)瞥(C图5,3.7一1矩形柱抗冲切锚栓排列(a)内柱;(b)边柱;(c)角柱1一柱;2一板边公式(5.3.7一1)中的系数,应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1.2,=”4而(5.3.7一2)(5.3.7一3)阮一m

45、h一叭诬拼一I L口一4专2=0.5+式中F,eq距柱周边 h0/2处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当无不平衡弯矩时,对板柱结构的节点,取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层间差值减去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板所承受的荷载设计值,取F,e。二F,;当有不平均弯矩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3.1 0条的规定;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pe,。临界截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 的加 权平 均值,其值 宜控 制在1.0一3.5N/mmZ范围内;um临界截面的周长: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 ho/2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h0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1局部荷载或集中反

46、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取临界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几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的比值,月。不宜大于 4;当月、2时,取月,=2;当面积为圆形时,取月,二2;。,板柱结构中柱类型的影响系数:对中柱,取a,幻;对边柱,取as二3 0;对角柱,取as为。配 置锚栓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其受冲切承载力及锚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冲切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F l,eq簇10 5 ft叩umh。(5.3.7一4)2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了2。,eq二(。3二0巧,,m),m、。0.9锐vA驯(5锚栓间距;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3 0 0 N/n

47、imZ;3.7一5)式中石vA,v与柱面距离相等围绕柱一圈内锚栓的截面面积。3对配置抗冲切锚栓的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截面,尚应按下式要求进行受冲切承载力验算:F l,e。续(0.7 ft+0.1 5 op。,m),umh。(5.3.7一6)此时,um应取距最外一排锚栓周边h0/2处的最不利周长。4在混凝土板中配置锚栓,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l)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巧O?;2)锚栓的锚头可采用方形或圆形板,其面积不小于锚杆截面面积的1 0倍;3)锚头板和底部钢条板的厚度不小于o.sd,钢条板的宽度不小于2.5 d,d为锚杆的直径(图5,3.7一Z a);4)里圈锚栓与柱面之间的距离,0应符合下列规

48、定:5 0 mm蕊 5 0蕊0.3 5ho5)锚栓圈与圈之间的径向距离,岌o.sh。;6)按计算所需的锚栓应配置在与4 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 柱 截 面 边 缘 向外 的 分 布 长 度 不 应 小于1.5 h0(图5.3.7一Z b);7)锚栓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纵向受力钢筋相同;锚栓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应超过最小保护层厚度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之半的和(图5.3.7一Z C)。5.3.8型钢剪力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型钢剪力架的型钢高度不应大于其腹板厚度的7 0倍;剪力架每个伸臂末端可削成与水平呈3 0“一6 0”的斜角;型钢的全部受压翼缘应位于距混凝土板的受压边缘0.3 h

49、。范围内;2型钢剪力架每个伸臂的刚度与混凝土组合板换算截面刚多0.sds鉴0.5ho卜、才妻1.5 h04 5 0OT I土一凡j气一l一连一一一布葺)0.sd牛本洲可仆彗卜讨二2.sd(a)势lho=h-上5声十lh上赢瓷图5.3.7一2板中抗冲切锚栓布置(a)锚栓大样;(b)用锚栓作抗冲切钢筋;(C)锚栓混凝土保护层要求1一顶部面积ro倍锚杆截面面积;2一焊接;3一冲切破坏锥面;4一锚栓;5一受弯钢筋;6一底部钢板条度的比值a。应符合下列要求:a。)0.1 5(5.3.8一l)E_I_a。下尸护二(5.3.8一2)一“一E c,0,cr、。一,式中I a型钢截面惯性矩;1 0,C r组合板

50、裂缝截面的换算截面盼胜矩。计算赓性矩1 0,。对,按型钢和非预应力钢筋的换算面积以及混凝土受压 区的面积计算确定,此时组合板截面宽度取垂直于所计算弯矩方向的柱宽b。与板的有效高度h。之和。3工字钢焊接剪力架伸臂长度可由下列近似公 式确定(图5.3.sa)u月。b_l。坐岁一节3了2。(5.3.8一3)um,e办66 ft协。(5.3.8一4)式中um,de设计截面周长;F l,eq距柱周边 h0/2处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当无不平衡弯矩时,对板柱结构的节点取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层间差值减去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板所承受 的荷载设计值,取F l,e,二F l;当有不平衡弯矩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