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_CI 059-2023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173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I 059-2023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T_CI 059-2023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T_CI 059-2023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T_CI 059-2023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T_CI 059-2023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1.080.40CCS P30/39T/CI 059-2023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beams and slabs of precastconcrete frame and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s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 布2023-5-15 发布2023-5-15 实施团体标准T/CI 059-2023I目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符号.13.1 术语.13.2 符号.24 材料.55 构件设计.65.1 一般规定

2、.65.2 施工阶段验算.65.3 二阶段受力计算.95.4 预应力损失计算.146 构造规定.167 生产运输.187.1 一般规定.187.2 预应力筋施工.197.3 混凝土工程.207.4 构件检验.227.5 构件吊运与存放.278 施工安装.288.1 施工准备.288.2 构件安装.288.3 成品保护.309 质量验收.309.1 一般规定.309.2 预制构件.309.3 施工安装T/CI 059-2023II附录 A.34附录 B.35附录 CT/CI 059-2023III前前言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3、则起草。本文件包含四项专利(CN 2018 1 1265595.8)、(CN 2015 2 0188038.6)、(CN 2015 20458667.6)、(CN 2018 2 0606740.3),具体内容由江苏华江祥瑞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华江祥瑞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华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泰州龙祥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华江泗阳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济宁华江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二建经投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

4、司、汕尾市宏昇钢结构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分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丹、封剑森、朱张峰、王金卿、吴迎兵、过晓明、周军、吴勇政、吴连跃、吉晔晨、陈长正、朱文芹、朱峰、张超、马勇、史彪、刘刚、杨春立、庞俊、李维、孙明昌、马雁浩、黄浩云、郭志刚、王健勇、徐有万、王一峰、张伟、潘正良、崔爱东、顾郑扬、陆明坤、李红梅、翟一鸣、管浩、朱峰、郭文双、何志杰、李星、刘伟杰、周翔、栾睿、顾超、孙权、龚晓春、王慧、傅子杰、李雨、徐德云、张华录

5、、张鑫康、李鹏辉、李勇、庄俊杰、谢坤坤、侯稳强、孙志国、陈起建、韩宇琪、傅宇、陈舸、刘春杰、张骋尧、顾琰。本文件为首次发布。T/CI 059-2023IV引言本文件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了 GB 5500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JGJ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T 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GJ 8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6、等相关标准,结合我国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应用及发展情况,制定本规范。本文件规定了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应用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的技术要求,正文部分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符号、材料、构件设计、构造规定、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本文件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T/CI 059-20231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应用技术要求,包括标准技术的术语和符号、材料、构件设计、构造规定、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等。本文件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 8 度

7、地区、环境类别为一类的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建筑 3m 以上跨度梁、3m 以上跨度板应用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所有引用文件及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500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GJ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8、8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3 术语和符号3.1 术语T/CI 059-20232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将预制混凝土技术与先张法预应力技术相结合,在工厂台座上张拉预应力筋,后浇筑混凝土,制成的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构件,一般采用叠合板、叠合梁形式。3.1.2预应力共线生产线通过在台座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纵梁、大横梁、小横梁,增强台座的抗倾覆及抗滑移能力,提高生产线的张拉能力,形成的可满足梁、板构件不同张拉吨位及偏心距的共线生产线。3.1.3短线张拉利用钢制模台作为张拉台座并承受张拉荷载,由活动张拉板及与之配套的不同尺寸持荷螺杆,实现满足特定构件长度尺寸的短线张拉。3.1.4气泡膜粗糙

9、面将气泡膜设置在构件模板内表面,使预制混凝土表面形成与气泡膜表面凸起气泡的尺寸及排布规律一致的凹坑,从而形成规律的粗糙表面。3.2 符号3.2.1材料性能cktkff、与各施工环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应的抗压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标准值;tf混凝土轴心抗拉设计值;yvf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1tkf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T/CI 059-202331cE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弹性模量;ptkf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3.2.2荷载和荷载效应ccct、各施工环节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法向压应力、拉应力;pc预应力效应在截面边缘纤维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cS施工阶段荷载标

10、准组合作用下的效应值;cR按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或根据试验确定的预埋吊件、临时支撑、连接件的承载力;kN、kM构件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标准组合在计算截面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弯矩标准值;M1G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2G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1Q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2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V1G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2G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1Q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2Q第

11、二阶段可变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cs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T/CI 059-20234VP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1GkM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1kM第一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2kM第二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max按荷载的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s1k预制构件预应力筋的应力;s2k叠合构件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kM叠合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qM叠合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3.2.3几何参数0A构件换算截面

12、面积;0W构件截面边缘的换算截面弹性抵抗矩。b矩形截面的宽度;h0截面的有效高度;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01W预制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T/CI 059-202350W叠合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eqd受拉区预应力筋的等效直径;1sB预制构件的短期刚度;2sB叠合构件第二阶段的短期刚度;01I预制构件换算截面的惯性矩;02I叠合构件换算截面的惯性矩;a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3.2.4 计算系数及其他cK施工安全系数;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1te、te按预制构件、叠合构件的

13、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4 材料4.1 预应力梁板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且不应低于 C30。4.2 预应力梁板构件的普通钢筋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4.3 根据结构受力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方法的不同,预应力梁板构件的预应力筋宜选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有特殊防腐要求时,可选用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或环氧涂层钢绞线。T/CI 059-202364.4 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

14、10 的有关规定。4.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 的有关规定。5 构件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预应力梁板构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施工验算。5.1.2 预应力梁板构件施工阶段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将预加力作为荷载计算其效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疲劳验算除外)时,应将预应力筋的极限强度作为构件抗力的一部分。5.1.3 二阶段成形的水平叠合受弯构件,当预制构件高度

15、不足全截面高度的 40时,施工阶段应有可靠的支撑。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可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但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应按本标准 5.3 节计算。施工阶段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应对底部预制构件及浇筑混凝土后的叠合构件按本标准 5.3 节进行受力计算。5.1.4 预应力梁板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应满足标准化的要求,宜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的钢筋与预留洞口、预埋件等相协调;2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等应满足制作、运输、安装各环节的要求;3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连接。5.2 施工阶段验算5.2.1 预应力梁板构件

16、在脱模、吊运、运输、安装等环节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T/CI 059-20237准值乘以脱模吸附系数或动力系数作为等效荷载标准值,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脱模吸附系数宜取 1.5,也可根据构件和模具表面状况适当增减;复杂情况,脱模吸附系数宜根据试验确定;2构件吊运、运输时,动力系数宜取 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 1.2。当有可靠经验时,动力系数可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和安全要求适当增减。5.2.2 预应力梁板构件施工验算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0.8ccckf(5.2.2-1)式中:c

17、c各施工环节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法向压应力(MPa),可按毛截面计算;ckf与各施工环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应的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表 4.1.3-1 以线性内插法确定。2构件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宜满足下式的要求:1.0cttkf(5.2.2-2)式中:ct各施工环节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法向拉应力(MPa),可按毛截面计算;tkf与各施工环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应的抗拉强度标准值(MPa),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表 4.1

18、.3-2 以线性内插法确定。3构件的端部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2tkf。4在叠合层施工阶段验算中,作用在叠合构件上的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可按实际情况计T/CI 059-20238算,且取值不宜小于 1.5kN/m2。叠合式受弯构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5.2.3 预应力梁板构件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可按下式计算:00kkccctpcNMAW或(5.2.3)式中:pc预应力效应在截面边缘纤维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压应力取正值,拉应力取负值;kN、kM构件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标准组合在计算截面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弯矩标准值;

19、kN为拉力时取负值,压力时取正值;当kM产生的边缘纤维应力为压应力时式中符号取加号,拉应力时式中符号取减号;0A构件换算截面面积;0W构件截面边缘的换算截面弹性抵抗矩。5.2.4 预应力梁板构件中的预埋吊件及临时支撑,宜按下式进行计算:cccK SR(5.2.4)式中:cK施工安全系数,可按表 5.2.4 的规定取值;当有可靠经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cS施工阶段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效应值;cR按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或根据试验确定的预埋吊件、临时支撑、连接件的承载力;对复杂或特殊情况,宜通过试验确定。表 5.2.4 预埋吊件及临时支撑的施工安全系数cK项目施工安全系数cKT/CI 059-

20、20239临时支撑2临时支撑的连接件预制构件中用于连接临时支撑的预埋件3普通预埋吊件4多用途的预埋吊件55.3 二阶段受力计算5.3.1 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梁、板),内力应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计算。1第一阶段:后浇的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的阶段。荷载由预制构件承担,预制构件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叠合层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2第二阶段: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值之后的阶段。叠合构件按整体结构计算;荷载考虑下列两种情况并取较大值:施工阶段:考虑叠合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使用阶段:考虑叠合构件自

21、重、预制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使用阶段的可变荷载。5.3.2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构件M1M1GM1Q(5.3.2-1)叠合构件的正弯矩区段MM1GM2GM2Q(5.3.2-2)叠合构件的负弯矩区段M=M2G十 M2Q(5.3.2-3)T/CI 059-202310式中:M1G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2G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1Q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2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活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

22、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中的较大值。在计算中,正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叠合层取用;负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计算截面受压区的实际情况取用。5.3.3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构件V1V1GV1Q(5.3.3-1)叠合构件VV1GV2GV2Q(5.3.3-2)式中:V1G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2G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1Q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2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活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

23、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中的较大值。在计算中,叠合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cs应取叠合层和预制构件中较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计算,且不低于预制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不考虑预应力对受剪承载力的有利影响,取 VP0。5.3.4 当叠合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及本标准的各项构造要求时,其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T/CI 059-202311001.20.85svtyvAVf bhfhs(5.3.4-1)此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取叠合层和预制构件中的较低值。对不配箍筋的叠合板,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及本标

24、准叠合界面粗糙度的构造规定时,其叠合面的受剪强度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200.4/VNmmbh(5.3.4-2)5.3.5 预应力梁板构件,其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抗裂验算。此时,在荷载的标准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tkf。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预制构件101kckMW(5.3.5-1)叠合构件12010GkkckMMWW(5.3.5-2)式中:1GkM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1kM 第 一 阶 段 荷 载 标 准 组 合 下 在 计 算 截 面 产 生 的 弯 矩 值,

25、取111kGkQkMMM,此处,1QkM为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2kM 第 二 阶 段 荷 载 标 准 组 合 下 在 计 算 截 面 产 生 的 弯 矩 值,取222kGkQkMMM,此处,2GkM为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2QkM为使用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T/CI 059-20231201W预制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0W叠合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此时,叠合层的混凝土截面面积应按弹性模量比换算成预制构件混凝土的截面面积。5.3.6 预应力梁板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6、的有关规定进行斜截面抗裂验算。5.3.7 预应力梁板构件应验算裂缝宽度,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所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max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ax可按下列公式计算:s1ks2kmax11.61.90.08eqstedcE(5.3.7-1)11s1ks2k0.651.1tktetef (5.3.7-2)式中:s1k预制构件预应力筋的应力;s2k叠合构件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eqd受拉区预应力筋的等效直径;1te、te按预制构件、叠合构件的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

27、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1tkf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5.3.8 预应力梁板构件应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验算。其中,预应力梁板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T/CI 059-202313221111kssGkqksMBBBMMMB(5.3.8-1)11 010.85scBE I(5.3.8-2)21 020.7scBE I(5.3.8-3)12kGkkMMM(5.3.8-4)122qGkGkqQkMMMM(5.3.8-5)式中: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取 2.0;kM叠合构件按荷载标

28、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qM叠合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1sB预制构件的短期刚度;2sB叠合构件第二阶段的短期刚度;1cE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弹性模量;01I预制构件换算截面的惯性矩;02I叠合构件换算截面的惯性矩,此时,叠合层的混凝土截面面积应按弹性模量比换算成预制构件混凝土的截面面积;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5.3.9 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下预应力梁板构件负弯矩区段内第二阶段的短期刚度2sB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短期刚度公式计算。5.3.10 预应力梁板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应力反拱值可用结构力学方法按预制构件的刚T/CI

29、059-202314度进行计算。在计算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考虑预应力长期影响,可将计算所得的预应力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数 1.75。5.4 预应力损失计算5.4.1 预应力梁板构件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见表 5.4.1。表 5.4.1 预应力损失引起损失的因素符号计算方法阶段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1l按本标准 5.4.3 条的规定计算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损失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3l按本标准 5.4.4 条的规定计算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4l按本标准 5.4.5 条的规定计算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5l按本标准 5.4.6 条的规定计算混凝土预压后(第

30、二批)损失注:不同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符号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进行确定。5.4.2 预应力梁板构件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总损失值计算结果小于 100N/mm2时,按100N/mm2计算。5.4.3 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1l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lsaEl(5.4.3)式中:a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mm),可按表 5.4.3 采用;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表 5.4.3 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 a(mm)锚具类别T/CI 059-202315支承式锚具(钢丝束镦头锚具等)螺帽缝隙1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1夹片式锚具有顶压时5无顶压时6

31、85.4.4 预应力筋与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3l可按下列公式计算:3212ltt(5.4.4)式中:2t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拉钢筋的最高温度();1t张拉钢筋时,制造场地的温度()。为减少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采用分阶段的养护措施。5.4.5 预应力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4l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1)普通松弛40.40.5conlconptkf(5.4.5-1)2)低松弛当0.5conptkf时,取3l=0;当0.7conptkf时,30.1250.5conlconptkf(5.4.5-2)当0.70.8ptkconptkff时,30.20.575conlc

32、onptkf(5.4.5-3)T/CI 059-2023162预应力螺纹钢筋30.03lcon(5.4.5-4)3中强度预应力钢丝30.08lcon(5.4.5-5)5.4.6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4l可按下列公式计算:4603401 15pcculf(5.4.6-1)4603401 15pcculf(5.4.6-2)式中:pc、pc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合力点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cuf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的配筋率,0/psAAA,0/psAAA,对于对称配置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的构件,配筋率、应按钢筋总截面面积的一般计算。计算受

33、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合力点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pc、pc时,预应力损失值仅考虑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的损失,其普通钢筋中的应力应取为零,pc、pc值不得大于0.5cuf;当pc为压应力时,式 5.4.6-2 中的pc应取为零。计算混凝土法向应力pc、pc时,可根据构件制作情况考虑自重的影响。当结构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低于 40%的环境下,4l和4l值应增加 30%。6 构造规定T/CI 059-2023176.1 预应力梁板构件的预应力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d。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 6.1.1 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34、 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 6.1.1 中数值的 1.4倍。表 6.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梁一1520二 a2025二 b2535三 a3040三 b40506.2 当预应力梁板构件有防火要求时,应根据耐火极限的要求确定预应力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并应符合表 6.2-1 和表 6.2-2 的规定。表 6.1.2-1 板的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构件边界条件耐火极限(h)11.523简支25304055连续20202530表 6.2-2 梁的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构件边界条件梁宽耐火极限(h)11.523简支200b30045

35、5065采取特殊措施简支b30040455065连续200b30040404550连续b300404040456.3 预应力梁板构件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其公称直径的 2.5 倍和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 1.25 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应力钢丝,不应小于 15mm;三股钢绞线,T/CI 059-202318不应小于 20mm;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 25mm。当混凝土振捣密实性具有可靠保证时,净间距可放宽为最大粗骨料粒径的 1.0 倍。6.4 预应力梁板构件端部宜采取下列构造措施:1单根配置的预应力筋,其端部宜设置螺旋筋,螺旋筋长度不宜小于 150mm 且不少于 4 圈;2分散布置的多根

36、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 10d 且不小于 100mm 长度范围内,宜设置 35 片与预应力筋垂直的钢筋网片,此处 d 为预应力筋的公称直径;3采用预应力钢丝配筋的薄板,在板端 100mm 长度范围内宜适当加密横向钢筋。6.5 预应力梁板构件宜采用有螺纹的预应力筋。当采用光面钢丝作预应力筋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钢丝在混凝土中可靠锚固,防止钢丝与混凝土粘结力不足而造成钢丝滑动。6.6 预应力梁的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 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预制梁的箍筋应全部伸入叠合层,且各肢伸入叠合层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 10d,d 为箍筋直径。预制梁的顶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 6mm 的

37、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 80,键槽尺寸、数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有关规定进行确定。6.7 预应力板的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 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5。预制板表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 4mm 的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 80,并宜在预制底板上设置伸入叠合层的构造钢筋。7 生产运输7.1 一般规定7.1.1 生产单位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生产工艺设施、试验检测条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宜建立质量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7.1.2 预应力梁板构件生产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

38、生产、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会审。必要时,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拟定的生产工艺、运输方案、吊装方案等编制加工详图。7.1.3 预应力梁板构件生产前应编制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宜包括生产计划及生产工艺、T/CI 059-202319模具方案及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存放、运输和保护方案等。7.1.4 生产单位的检测、试验、张拉、计量等设备及仪器仪表均应检定合格,并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具备试验能力的检验项目,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试验。7.1.5 预应力梁板构件生产宜建立首件验收制度。7.1.6 预应力梁板构件的原材料质量、钢筋加工和连接的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构件结构性能等均应根据国家现行

39、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和检验,并应具有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记录。7.1.7 预应力梁板构件生产的质量检验应按模具、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预制构件等检验进行。预制构件的质量评定应根据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预制构件的试验、检验资料等项目进行。当上述各检验项目的质量均合格时,方可评定为合格产品。7.1.8 预应力梁板标准构件宜采用长线台座法生产,也可采用预应力共线生产线;对于非标准构件、补充生产构件,可采用短线张拉模台;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生产单位应制定专门的生产方案,必要时进行样品试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实施。7.1.9 预应力梁板构件经检查合格后,宜设置表面标识。预制构件和部品

40、出厂时,应出具质量证明文件。7.2 预应力筋施工7.2.1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经计算确定,并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等机械方法切断。预应力筋制作或安装时,不应用作接地线,并应避免焊渣或接地电火花的损伤。7.2.2 预应力筋的安装、定位和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短线张拉模台的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可用梳筋条槽口深度或端头垫板厚度控制。7.2.3 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及压力表应定期维护和标定。张拉设备和压力表应配套标定和使用,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或张拉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7.2.4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及专项方案的要求。如需超张拉或计入锚口损失,可比设计规定提高

41、5%,但其最大张拉控制应力不得大于表 7.2.4 的规定。表 7.2.4 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允许值T/CI 059-202320钢种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允许值中强度预应力钢丝0.75ptkf预应力螺纹钢筋0.90ptkf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0.80ptkf7.2.5 预应力筋用应力控制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测伸长值与计算值相对偏差不应大于6%,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7.2.6 预应力筋的计算伸长值l可按下式计算:psP llAE(7.2.6)式中:P张拉端预应力筋有效拉力,应扣除第一批预应力损失;l预应力筋的实际长度。7.2.7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符合

42、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5%。7.2.8 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75;采用消除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的先张法构件,尚不应低于 30MPa。7.3 混凝土工程7.3.1 预应力梁板构件生产应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等制定模具方案,应建立健全模具验收、使用制度。7.3.2 模具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和模具上预埋件、预留孔洞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 的有关规定。7.3.3 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预应

43、力筋的隐蔽工程检查。隐蔽工程检查项目应包括:1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2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T/CI 059-202321固方式及锚固长度;3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预埋件、吊环、预留孔洞管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6预埋线盒和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8预应力筋及其锚具、连接器和锚垫板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7.3.4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浇筑前,预埋件及预留钢筋的外露部分宜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2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大于 600mm,并应均匀摊铺;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

44、行;4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气温高于 25时不宜超过 60min,气温不高于 25时不宜超过 90min。7.3.5 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方式成型。振捣设备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工作性、预制构件的规格和形状等因素确定,应制定振捣成型操作规程。2当采用振捣棒时,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应碰触钢筋骨架、面砖和预埋件。3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具有无漏浆、变形或预埋件有无移位等现象。7.3.6 预应力梁板构件粗糙面成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板叠合面可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拉毛处理;2梁端、板侧粗糙面成型可采用水洗露骨料法,也可采用气泡膜粗糙面。7.3.7 预应力梁板构

45、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预制构件特点和生产任务量选择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加养护剂或加热养护方式;T/CI 059-2023222混凝土浇筑完毕或压面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保湿,脱模前不得揭开;3涂刷养护剂应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4加热养护可选择蒸汽加热、电加热或模具加热等方式。5加热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宜采用加热养护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宜在常温下预养护 2h6h,升、降温速度不宜超过 20/h,最高养护温度不宜超过 70。预制构件脱模时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不宜超过 25。7.3.8 预应力梁板构件脱模起吊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 15MPa。7.4 构件检验7.4.1 预应

46、力梁板构件生产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外观质量缺陷。外观质量缺陷根据其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严重程度,可按表 7.4.1 规定划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表 7.4.1 构件外观质量缺陷分类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疏松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

47、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T/CI 059-202323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出凸肋等清水或具有装饰作用的混凝土构件内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玷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7.4.2 预应力梁板构件出模后应及时对其外观质量进行全数目测检查。预

48、制构件外观质量不应有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制定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验,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进行修整并达到合格。7.4.3 预应力梁板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制定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7.4.4 预应力梁板构件尺寸偏差及预留孔、预留洞、预埋件、键槽的位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7.4.4-1、表 7.4.4-2 的规定。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与预制构件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放宽 1.5 倍。表 7.4.4-1 预应力板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

49、m)检验方法1规格尺寸长度12m5用尺量两端及中间部位,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12m 且18m1018m202宽度5用尺量两端及中间部位,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3厚度5用尺量板四角和四边中部位置共 8 处,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4对角线差6在构件表面,用尺量测两T/CI 059-202324对角线的长度,取其绝对值的差值5外形表面平整度内表面4用 2m 靠尺安放在构件表面上,用楔形塞尺量测靠尺与表面之间的最大缝隙外表面36楼板侧向弯曲L/750 且20mm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7扭翘L/750四对角拉两条线,量测两线交点之间的距离,其值的 2倍为扭翘值8预埋部件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差5用尺量测

50、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平面高差0,-5用尺紧靠在预埋件上,用楔形塞尺量测预埋件平面与混凝土面的最大缝隙9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2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外露长度+10,-5用尺量10预埋线盒、电盒在构件平面的水平方向中心位置偏差10用尺量与构件表面混凝土高差0,-5用尺量11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孔尺寸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寸,取其中较大值12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洞口尺寸、深度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T/CI 059-202325寸,取其中较大值13预留插筋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钢结构/公共建筑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