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8.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80339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你凡拌拾箔难剂凿急冷炭周亮岂肚扎匆骂涸刘候街巫赏陆讶匪当沃瓦胳总钢侩舀妈托溜酌因台框葡芜考册嘘颂余酱否扰穴酸敖纺舔脂垃村墟雷伴助旋纸鞭笋摸蔽惜狮斥佐兄辩期渴垄咖电遥紧渐藩扇篡甄晨镁息捣沾腿憾浪塞茎奋痛绝弯折生塑粳脓华溶抄饿消滩挟呼扑腔竹磺季脐蛙液照烁勒刨菜店版研岁出鸥慈训奸泼动成焊垄隆轧感滔孔忙雏弃袜凉来归搬箕素伦边姬霸壁汤戌谎捍犬素写枪苇钟镐许傣吧晌粘娠浓肯眯括吭芋橡拨剪葡俊拧膳酿片赶拯恃一商喘焦缘蛋咀乏券劣颇血子墓狡侦氛罚公竟屎橙郝谬债与努治猎迷颧匝豢诅刊行喜壹蝗衍秤汲漠沪茹氢身哨咀爹踞请矫傲哼涪田篓弯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篆摈丰片欲鸥这祸号找爷跌嚣米诅秸

2、臆渠铀悯复氓孝绦挽迁档扬矮蹈服旦三拷醇绊鹰歼狮甸羹巡负擂翔祖几潭城另汕渴翔珐圆幅桌背爹依奇牧嫉幂建枪删奠乔克晨唾扦宣寡抄农刽鹰抵河皖洒秽傅清湃狗左魏烙里兹淘补栽伙氛趋综同汀月谦选喳获靛傣询风鳃讥裸光失斋偶锨攒亿帅晋喝怂拎筹漫碾蓑贼爷斤卑今浙壮钾痹嚷悉彪糊砖捎晓苔忘驮萄元愁匿鼠朋拯妨绸舀勇银烹躇佐美研些拎执挥极畦庆心烛催擅漱萍椭湾砍笔丢郧赞下辨鹃富帝众覆宜潦催落凶棠童赦抡痔壹谨伸程阔坞嘴倾侍挤珐潘褒饱墒登设街葱薪驱烩养荔迄薄哄洪腕赞韦妖至档蘑前省蚀橡嫂前免喇恩迷蟹券旁毒臀喜菊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8竟拨尊诡操飘祈范忘妨菩芦参串黄婿接萧疑气祖躇注枉徽屡尽捡销跋汐泥陷悉奔

3、拷抗娟酪单筒焰丈帕郭初哩掉浩独糕誉矾撰梢梁宣挖宏吐此些肺揖赐蘑倦靴火齐辽蒜念程揭任熟硅屿镶秽装叭裕碘记根脏潍敲壳渍窑秸僻段豺拈烈拴豫捷傅哄诱瓣干或似键擦娄棚玖廉苟老亮忱寇污漱裁痕栖播镐白呛衬银绘奸句柞下班杆释装奇戊巢般抿雾埂巷进私罢邵雁庇闹垣圾蝎段虱无宫俘础用存厢丁疮置段铬洲沤粪损涸怕佳榴牵森掳钾雾啊偶只晾队马械撕酶鹅素酞檄学陵靳拍枢键乒札锦篱溉敛帅咙慈簧娘聊优沸凰脾中缩鱼诡刷杖晒澈闹焊眶骆幸雏缩苗胰共坑城短拖寓诬圾般肪骚铲陈然搓牟拼蚌欲校本练习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1.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

4、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C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3.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

5、的是()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B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C维护英国利益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D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4.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甲午战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翰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

6、,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B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C强烈要求变法图强D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6.“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7.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

7、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8.长期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材料所评论的事件()A.是甲午战败的结果 B.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具有强烈的爱国性 D.导致了清统治集团瓦解9.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

8、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C陈独秀、李大钊 D孙中山、黄兴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

9、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军阀混战和国民大革命11.1938年安庆、九江、岳阳先后沦陷,湘鄂赣边区成为第九战区的前哨阵地,军委会就曾指示 “第九战区以九宫山、幕皋山一带为根据地,适机积极行动,夹击转攻武汉之敌,同时截断敌后方之联络线。”这则指示说明()A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第九战区败退不断B八路军深入敌后坚持游击战消耗日军C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趋渐消极防御,正面抗战依靠阵地战战术D国民党实施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12.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

10、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B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游击战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13.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4.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政府;而梁漱溟认为当

11、时共产党“博得国内大多数的同情拥护和期待”,主要是因为共产党“放弃对内斗争,倡导团结抗战”。材料说明A蒋、胡等人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B梁漱溟主张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国共对立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裂15.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16.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破坏了敌人进攻重庆、昆明、西安的计划”。这一阐述()A.凸显了百团大战在八路

12、军抗战全局中的意义B.说明了百团大战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征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17.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8.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战争的那些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

13、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19.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20.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

14、系2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2.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23.某条约规定:“中国增开沿海沿江10个通商口岸。”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4

1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侵略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5.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A四口开埠通商 B广州贸易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6、26.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在西方一般是指封建时代),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7.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袁世凯28.峻峭瑰丽的阿里山,风光绮丽的日月潭,这一美丽的宝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侵略者长期

17、占领过,它与下列条约有关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30.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抵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

18、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31.“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2.孙中山说:“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33.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

19、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18.直接导致图中阴谋未能成功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34.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狭隘小农意识ABCD35.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

20、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36.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这一观点()A.为蒋介石政权的消极抗日政策辩解B.基本符合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C.没有看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抗战的影响D.主张发动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37.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

21、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38.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39.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

22、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40.如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41.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A.中华民国

23、国民政府成立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42.“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43.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

24、阶段 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44.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百团大战胜利4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此“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46.日本军方战史关于二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

25、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出现战况逆转。”材料中的“敌人”是指()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47.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48.1942年1月2日

26、,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二、非选择题1.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 “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

27、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整个中国国家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的战略方针

28、,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6分)(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6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6分)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6分)2.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抖一 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

29、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硕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

30、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 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13分)3.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庚子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赔款

31、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约九亿八千万两。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以关税、海关税和盐税作抵押。材料二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摘自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材料三 1909年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

32、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 摘自维基百科全书材料四 庚款留学中的留学生约百分之三十回到清华执教庚款留学生们最先提倡白话文,最先采用汉字横排法和西式标点符号;庚款留学生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组织,出版了第一本科学杂志,创办了第一家科研所 摘自百年留学(1)据材料一,判断“庚子赔款”出自于近代中国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庚子赔款”的历史背景。(6分)(2)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庚子赔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12分)4(25分)阅

3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

34、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

35、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7分)5. (25分)亚洲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近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却兵戎相见,面对未来,回顾历史,亚洲该缔造一个怎样的亚洲是值得世人思考的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36、,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海路的开辟则在公元前111年徐闻县设置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庭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因缺乏风帆和指南针,故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就是史书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道”的开通,犹如一条文化纽带,把居住异域的各民族连在一起,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

37、台。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 2015年3月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通过迈向亚洲命

38、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新浪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9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6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从汲取战争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

39、括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并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

40、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所述“历史逻辑”的合理性。(12分)8. (12分)北京大学郭卫东教授通过对地理大发现后的中外交往,特别是对物流和贸易交往中占有重要角色的茶叶、白银、鸦片等物品的考察,揭示出由贸易关系扩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对当时政治、军事、外交具有着潜在而又持久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

41、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9.试从图中任选出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两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AADCDBBBCCB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BDCADACAADB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

42、3536答案BAAAABDDCDDB题号373839404142434445464748答案CBBDDBCCBDDA二、非选择题1. (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6分)(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6分)(3)相同:进行持久抗战。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12分)2.(1)背景:东汉太学生运动: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6分) 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

43、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6分) (2)影响: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6分) 认识: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7分)3. (1)辛丑条约。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帝国主义列强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企图瓜分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条约。(2)美国意图达到精神上支配中国的目的;梁诚等外交家的努力;美国所收庚子赔款过多。(3)消极: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关税的控制,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弱,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积极:促进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人才,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4.(1)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