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第一章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一、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无聊、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物、
2、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职业事故: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根据(国务院493号令)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 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 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
3、下重伤;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3. 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4.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行为和管理缺陷。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风险度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发生的可能性欲严重性的结合给出。风险可分为:自然风
4、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也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
5、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安全生产: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一些企业管理者开始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推行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雏形,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
6、风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 系统原理:1.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2.管理系统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3.运用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二) 人本原理:1.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2.运用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三) 预防原理: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
7、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2.运用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四) 强制原理:1.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2.运用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事故致因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39年 法默和查姆勃提出 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国减少了事故频发者,就可减少工业事故。(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 海因里希 连锁构成(1
8、)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 人缺点是由于不良的环境诱发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1) 遗传及社会环境;(2) 人的缺点;(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 事故;(5) 伤害。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提出:博德连锁理论的5个方面:(1) 控制不足管理。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2) 基本原因起源论。只有找出这些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与工作有关
9、),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3) 直接原因征兆;(4) 事故接触。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做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阙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活动物质的接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 防止接触。(5) 受伤损坏损失。(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 吉布森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1968年 哈登人受伤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在工业生产中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1)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
10、源;(2) 限制能量;(3) 防止能量蓄积;(4) 控制能量释放;(5) 延缓释放能量;(6) 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 设置屏蔽设施;(8) 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 提高防护标准;(10) 改变工艺流程;(11) 修复或急救。(四)轨迹交叉理论:斯奇巴 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这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五) 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 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由于不能全部
11、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机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2、。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入开展安全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督队伍三项建设。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公共安全”被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被列为重点安排的68项优先主题之一。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体
13、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保障体系等部分构成。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期望率、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一是:相对指标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二是绝对指标: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工矿商贸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三是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各类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
14、5%以上;特别重大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四是职业健康工作目标,要求达到国家职业斌不过防止规划规定的目标;五是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等预期性指标。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自3010年6月1日起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可选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
15、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校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不评审的方式。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生产经营单
16、位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本单位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订专门的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
17、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第二节2008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企业安全文化导则(AQ/T90042008)安全文化: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安全承诺、行为
18、规范和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安全文化的建设的操作步骤:建立机构 制定规划 培训骨干 宣传教育 努力实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一) 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
19、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与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二)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三)评价程序: 评价实施机构应参照本标准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应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样本、访谈提纲、测评问卷、实施计划等内容,并报送评价组织机构批准。第三节重大危险源2009年我国颁布GB182182009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建
20、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初步设计审查之前提交安全与评价报告。企业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检测、监控,人员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企业应负责建立现场应急救援系统,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系统、预案和程序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系统有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的有关材料建立。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现实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由生产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
21、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而且还同各种人为管理因素及防灾措施综合效果有密切关系。大量事故统计表明,工艺设备故障、人的误操作和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一种因素在控制事故发生中的作用是与另外两种因素的受控程度密切相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网络建成之后,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二级
22、危险源的情况和监察信息,有重点的进行现场监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城市的一级危险源的监察情况进行监督。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件事期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做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下一时刻做出一种超前的预警行为。(1) 正常运行阶段;(2) 事故临界状态(3) 事故初始阶段。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行动指南,是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安全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系
23、统性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1. 起草。2. 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 审核;4. 签发。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5. 发布。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应采用固定的方式发布,如红头文件形式、内部办公网络;6. 培训。7. 反馈;8. 持续改进。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外,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第五节 组织保障1.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
24、全生产管理人员;2. 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3. 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第六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投入标准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对由于安全生产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
25、果承担责任;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有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 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范围:1. 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3. 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4. 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 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6. 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依法确定对危险性较大的企业,存储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
26、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抢先救灾和善后处理。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标准:1. 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1) 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小型企业不低于3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大型企业不低于150万元;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2) 煤矿企业: 3万吨以下(含3万吨) 60100万元; 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 150200万元; 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250万元300万元; 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2. 风险抵押金的存储要求:(1) 风险抵押金由企业事先按时足额存储;(2) 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
27、管理部门及统计财政部门核定下达;(3) 风险抵押及实行专户管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在实际支出是计入企业成本,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防火防爆、锅炉与压力容器、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可分为: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可分为4类:1. 安全技术措施;2. 卫生技术
28、措施;3. 辅助措施;4. 安全宣传教育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般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物、供销等计划同时编制;单位主要负责人根据总共程师的审批意见,召开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审查、核定措施计划。审查、核定通过后,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第八节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安全条件
29、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在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 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3. 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4. 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和相关文件资料;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
30、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试运行的,应当在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前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第九节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特种设备的安装安全单位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2. 具有安装相应的安全经验;3. 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符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1. 持证上岗;2. 按照规程进行操作;3. 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4.
31、在证书有效期慢60日内,由申请人或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第十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安全技术特
32、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生产 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主要。各类人员的培训:(一) 主要负责人: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预防、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烟花爆竹、建筑事故单位 不少于48学时在培训不少
33、于16学时;其他单位不少于32学时,在培训不得少于12学时;(二) 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知识;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调查处理方法;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以及应急处置内容和要求;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烟花爆竹、建筑事故单位 不少于48学时在培训不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不少于32学时,在培训不得少于12学时;(三)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特种作业的范围: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
34、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有效。每3年复审一次。在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一次。复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知识。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种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不少于72学时;每年在培训不得少于
35、20学时。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是指连续的岗位工作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定期安全考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检查的类型: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专业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查思想、意识、制度、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 硬件系统: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实施安全检查的步骤: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
36、重大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第十二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2005年7月22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将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
37、防护用品。1. 特种劳动防护 用品:直接消除危及职工人身安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明确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安全标志管理,并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分为六大类:(1) 头部护具;(2) 呼吸护具;(3) 眼(面)护具类;(4) 防护服类;(5) 防护鞋类;(6) 防坠落护具类。2.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类8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任:1. 用人单位应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皇后比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2. 用人单位应当定
38、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3. 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4. 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或失效的护品;5.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
39、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识两部分组成。第十三章 承包商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承包商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1.一要明确双方责任;2.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3.做好现场的安全风险分析;4.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在发包应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进行,严禁以某一部门的名义进行发包。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发包工程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对发包工程进行管理。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应依法签订承包合同,签订安全协议。开工前向承包商收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安全风险抵押金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5%。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资格证书,安全资质证书,施工简历和近3年安全施工记
40、录。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有完整的记录。同一项目工程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同一协调管理。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为了加强国家对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直接的协调配合,国务院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其办公室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41、局承担。政府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其他方面的监督有: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政府监督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大体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种;1. 事前的安全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2. 事中的监督管理: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
42、(1)行为监察;(2)技术监察;3. 事后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 安全管理和技术;2. 机构设置和安全教育培训;3. 隐患治理;4. 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事故的预测和防范,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5. 职业危害;6. 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 行政许可的有关内容。第二节 煤矿的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垂直管理、监察和管理分开、分区监察。煤矿安全监察饿方式和内容:1. 日常监察;2.重点监察;3.专项监察;4.定期监察。煤矿所使用的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安全认证。第三
43、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察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国家对 特种设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国务院、省、市以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建立2项制度:一是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特种设备的监察方式:1. 行政许可制度;2. 监督检查制度;3. 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第四章 安全评价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预评价:项目建设
44、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安全验收评价程序主要报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一、 安全评价的程序:(一)
45、前期准备;(二)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三) 划分评价单元;(四) 定性、定量评价;(五)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六) 安全评价结论;(七)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二、 安全评价的内容: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第三节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 人的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 物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 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
46、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4. 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第四节安全评价的方法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1. 安全检查表法;(SCA)2. 危险指数方法;(RR)3. 预先分析方法(PHA)4. 故障假设分析法5.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6.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 故障树分析;8. 事件树分析9.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10.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第六节 安全评价管理获取安全评价机构的程序: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定。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主要包括:机构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内部资源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安全评价师是指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专门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人员。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职业性有害因素(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