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Z-T 0034-1992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7099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9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Z-T 0034-1992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DZ-T 0034-1992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DZ-T 0034-1992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DZ-T 0034-1992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DZ-T 0034-1992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 Z/r 0 0 3 4 一9 2光 电 测 距 高 程 导 线 测 量 规 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为Z B D 1 0 0 0 1-8 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的配套标准,规定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录的精度指标、技术要求和施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代替四等和等外水准测量以及进行几何水准测量有困难地LA的二等水准测量o2 引用标准G B1 2 8 9 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Z B D 1 0 0 0 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 B A 7 6 0 0 2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Z B A 7 6 0 0 3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3

2、 术语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用光电测距和观测天顶距的方式,依次测定和传递地面点高程的路线(以下简称“高程导线”)导线水准点 一 用高程导线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 直返规用往返观测测定相邻测站点间高差的方法 中点单砚在两置A点中间安置仪器测定置规点间高差的方法。4 基本要求4,1 布设原则4.1.1 以 高程导线布设测区的基本高程控制,其等级应与测区范围相适应,满足加密需要,一 般应与国家水准点连测。月.1.2 导线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和“1 9 8 5 国家高程基准”4.1-3 各等级高程导线网的最弱点相对于高等级点(或起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0 5 m4.1.4 高程导线一般应在

3、高级点间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高程导线网。当测区远离国家水准点时,也可布设支线引测国家水准点高程,作为测区的高程起算点。4.飞.5 当采用支线引测高程时,引测路线的等级不应低于测区基本高程控制的等级引测高程的起1 7点必须进行检测引测支线的长度可按表2 的规定放宽。.5 倍4.1.64.2规定。高程导线测量可与同等级水准测量混合使用,但在同一测段中只能使用一种方法。三、四等和等外高程导线测最,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 M;和全中误差Mw,应符合表 1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 9 9 2 一 1,一 0 9 批准1 9 9 3 门 0 一 0 1 实施D Z/T 0 0 3 4 一 9 2表

4、 工】1 1nl等级三 4十 3.0紧等外+6.0士 I o.0+1 7从一怂4-3 高程导线天顶距测量,一测回观测值中误差M,应符合以F 规定:三等M,1.3 四等M 簇 l.5 4.4 各等级高程导线的路线长 度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 2k m等级环线或附合路线长度结点间距支线长度三等2 0 01 4 05 0四等8 06 01 5等外352 51 04.5 高程导线的环线、附合路线闭合差和检查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得超过表3 的规定。表 3n甲nl、毓、zfi M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检查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一般地 区山区三等士1 2-1 5 y 下士2 0四等士2。I/下+2 5了 王二 3

5、 0等外士3 5,/厄士5。护了二 5 0了 了 注r 兀为环线或附合路线长度,k。尺为检查已测测段长度,k-4.6 高程导线的视线长度与视线倾角应符合表4 的规定 表 4地形类型一般地区山区等级三等四等等外三等四等等外视线长度直返战一般3 0 04 0 06 003 0 08 0 01 3 0 0最长4 0 06 0 09 0 04 0 01 3 0 02 0 0 0中点单规一般2 0 03 0 04 0 02 0 06 0 01 0 0 0最长3 0 04 0 06 0 03 009 001 4 00最大倾角(”)1 5注:最短视线三等不应小于 3 0 m,四等和等外不应小于 1 0。6

6、3 7D z/T 0 0 3 4 一 9 24.7 中点单规 一 测站前、后视线长度差和 一 测段前、后视线氏度累积差,应符合表5 的规定表 5等级三等四等等外地形类别一般地区山区一 般地区山区一般地区山区前、后视线长度差2 02 03 01 005 01 2 0前、后视线长度 累积差4 0401 0 03 0 01 5 03 0 04.8 地形类别以测段线路的地面平均坡度划分其分类标准按表 6 规定表 6地形分类一般 地 区山区平地王 陵地山地高山地地面坡度0 22-66-2 52 5以 匕5 路线设计与埋石5 门高程导线的路线设计,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收集测区及其附近的地形图、交通图、水准

7、点、重力测量、垂线偏差和气象等方面的资料,设计最佳方案,编写技术设计5.2 测站和置战点宜选择在高出周围地面的地形特征点土,尽量提高视线的高度。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l.5 m5.3 测线应尽量避免通过有强烈的背景光和强磁场的地方,以及有吸热、散热变化大的区域,视线离较宽的水面和高压输电线的距离应大于2 m54 测站不应设在池塘边和变压站等特殊环境附近5.5 在平地和丘陵地一般应布设短边高程导线,一测站视线不宜通过不同的下垫面 中点单规前、后视线的下垫面应尽量相同。56 在山区布设导线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a.直返规观测时,应尽量选择周围地形大致对称的测站点传递高程。b.在地形起

8、伏大的高山地区,宜布设多结点的短边高程导线网。c.当测线通过地形变化大的地段时,宜布设短边高程导线。5.7 各等级导线水准点的间 距及埋石要求,按Zs D 1 0 0 0 1 中3.1.5 和3.2 条执行。当导线水准点利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时 标志必须高出标石顶面5.8 路线命名与导线水准点编号:5.8.1 当测区面积较大,高程导线的路线较长时,路线命名与导线水准点的编号,应符合以下 规则 a.高程导线以起止地名的简称定为线名,起止地名的顺序为“起西止东”或“起北止南”。环线名称,取环线内最大的地名后加“环”字命名。三、四等高程导线的等级,各以11,N 书写于线名之前表示。b.路线上的导线水准

9、点和水准点,应自 该线的起始点开始,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环线以顺时针方向顺序编号,点号书于线名之后。c支线以连测高程点的名称后加“支”字命名 支线上的导线水准点,按起始点到所测高程点的方向,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5.8.2 当测区范围较小时,路线的命名和导线水准点的编号.可以测区为单位独立编号 6 3 8D Z/T 0 0 3 4 一 9 26 仪器及其检验6 门仪器6 门.,三、四等和等外高程导线测量应使用 工 级或亚 级光电测距仪和D J,或D J,型经纬仪,也可使用精度相应的电子速测仪。6.1.2 天顶距测量时,依视线长度不同,采用大小不同的特制规牌或带有照准标志且目标清楚的单棱镜和组

10、合棱镜。6.1.3 仪器和规牌的高度应使用量测杆测量6.2 仪器检验6-2,1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按 Z B D 1 0 0 0 1中的 4.2 条的规定执行6.2.2 经纬仪的检验按Z B D 1 0 0 0 1 中的2.5.1 条执行,每期作业前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验。a.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的测定。b垂直度盘指标差的测定 夭顶距观测一测回中误差的测定。d.水平轴中心至照准部底部间距的测定。6.2.3 量测杆的检验 a.分米分划刻度误差的测定。b.量侧杆零点差的测定。量测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校。6.2.4 规牌的检验 a.舰牌三线平行及图形对称性的检验。b.规牌水平中线至规座底部间距的测定。7

11、 高程导线测f7.1 高程导线侧量,依据测区的地形、气象、仪器设备及技术力量情况,采用直返规或中点单规方法。7.2 两导线水准点间的高差不能直接测量时,可在导线水准点间选定若干转点,对导线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分段测量。转点应使用钉有帽钉的木椿或其他顶面凸出的固定点做标志。7.3 直返 n 往测和返测均需独立测量边长和天顶距。中点单靓每站均须变换梭镜和规牌高度分两组测量边长和天顶距。边长和天顶距的测量程序规定如下:直返规:往测:测量边长一测量天顶距 返测:测量夭顶距一测量边长 中点单规:一组:测量边长一 测量天顶距 二组:测量天顶距一测量边长7.4 高程导线测量须在呈象稳定、清晰的条件下进行。晴天应

12、在日出后2 h 和日 落前2 h 之问进行测量。夏天太阳中天前后,大气湍流严重,呈象不稳定时,不宜测量。了.5 仪器高、棱镜高和规 牌高应在测前和测后用量测杆两次测量。量测杆要保持竖直,估读至0.5 m m,两次测量互差不得大于 1 m m,7.6 工作间歇,最好能在导线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当以转点作为间歇点时,转点应是牢固的固定点7.7 边长测量了.7 门 各等级高程导线每条边长单向测量的测回数,三等不应少于三测回,四等和等外不应少于两测回。7.7.2 边长测量每测回为照准一次读数四次等外高程导线测量一测回可以读数两次7-7-3 高程导线边长测量使用不同等级的测距仪,观测值的限差不应大于表7

13、的规定 6 3 9D Z/T 0 0 3 4一9 2表 7仪器级别一测回读数较差测回平均值较差往返(或两组)斜距较差一s107isJ 万(a+b s 1 0“)注:表中 a,b为仪器的标称精度常数。计算斜距较差时,应使用相同视线高度的斜距值了.74 气象数据的测定按表 8 规定。表 8高程导线 等级最小读数气象数据的取用温度,气压,g三、四等O 20.5测边两端平均值等外1.01.0测站端的数据 注:表中g 为气压表最小分划格值(-H g 或h P a)了.了5 边长测量的作业要求 8.严格执行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程序。b.测距前应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c.作业开始前,应使测距仪与周围温度

14、相适应。测距时应使用电照准,试测后再正式测量 d.测距时选用的棱镜应与 鉴定时使用的一致 e.晴天作业仪器应打伞遮阳,严禁将测距仪照准头对向太阳 f.测线方向上不应有多余的反光棱镜。了.7.6 光电测距测得的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周期误差及气象改正。改正方法可根据测距仪的性能和精度要求,在仪器上预置或采用计算方法。7.了.7 斜距的归算7.7.7.1 当测距时光轴与观侧天顶距视线不平行时,应将所测斜距归算到天顶距视准线方向匕。直返规观测的斜距应归算到同方向第一组夭顶距方向;中点单规每组观测的斜距,应归算到本组天顶距观测方向。按式(I)进行计算S,=S+e c os t。二。二。.。.(1)

15、一(1 1 一1 2)一(1 1 一 1 2)式中:S,Z 观测的斜距和天顶距;1 1 1 1 1.-经纬仪高和规牌高;e 2,I,-测距仪高和梭镜高。7.7-7.2 中点单规观测时,应将第二组观测的斜距(已归算到本组天顶距方向)按式(2)归算到第一组天顶距方向。然后计算两组观测斜距较差,其值应符合7.7.3 条的规定S 0 一S 2 r+e c os t,.2)e=(l 一 1 2)一(_,一 f,n z/T 0 0 3 4 一 9 2式中:S z 已归算到第二组天顶距方向的斜距;z,第一组天顶距;i,1,第一组观测天顶距的经纬仪高和规牌高;i i,1 z 第二组观测天顶距的经纬仪高和靓牌高

16、7.7.7.3 直返规观测时,应将返测的斜距(已归算到返测第 一 组天顶距方向)按式(3)归算到往测第组天顶距方向。往返观测的斜距之差应符合 7.7.3 条的规定S =S,+e c os t,二。.(3)e=(1,+6,)一“十 r)式中:凡,已归算到返测第一组天顶距方向的斜距;Z,往测第一组夭顶距;i,1,往测第一组观测天顶距的经纬仪高和规牌高;i 2 1 1 2-一 返测第一组观测天顶距的经纬仪高和规牌高7.B 天顶距测量了.8 门三、四等和等外高程导线夭顶距测量,均须采用经纬仪中丝法。7.8.2 直返规往(或返)测和中点单规每组天顶距观测的测回数及各项限差,按表9 规定执行 表 9、汁

17、竺三 等四 等等 外DJ,DJD JD J D J测 回 数46442两次读数互差(勺13I33各测回互差()56566指标差互差()56566 注:各测回指标差互差按同一方向比较7.8.3 直返视三、四等高程导线往(或返)测天顶距均须分两组观测,每组观测的测回数为表9 规定的二分之 等外高程导线往(或返)测天顶距,可按表9 规定的测回数观测一组。7.8.4 直返规往(或返)测两组天顶距测量,应分别照准规牌标志中心和上缘,或改变规牌高度在砚牌高、低两个位置照准规牌标志中心进行观测。当使用反光棱镜做标志时,两组观测须分别在棱镜高、低两个位置上进行。规 牌或棱镜高、低两个位置高度差,一 般不应小于

18、。.0 5 m,不得大于。.3 m,7.8.5 中点单胡每组天顶距观测程序按表1 0 规定执行。三、四等高程导线每次后视或前视的测回 数,均为表 9 规定的二分之一。每组天顶距的观测值取两次后视或前视的平均值。D Z/T 0 0 3 4 一 9 2表 1 0等级天 顶 距 观 测 程 序组别照准点三、四等一组二 组c 1)后视分(2)前视弓(3)前视分(4)后视(1)前视-)(2)后视神(3)后视冷(4)前视等外一组二 组(1)后视冷(2)前视(1)前视神(2)后视8 高差计算8.1 直返规和中点单视每测站两组观测的高差之差和直返规往返观测的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表 n的规定。表 1 1资认*11

19、两组高差之差 么往返高差之差 人三 等士1 2,/百土3 5,/万四 等士2 0士4 5 J 了等 外士7 0 注:s为视线长度,以k m为单位.8.2 直返规观测时,应将往(或返)测第二组观测的天顶距,按式(4)归算到第一组观测天顶距的视线方向上式中8.3Z,=Z 2+s i n Z,s “.“(4)e=1 z 一 1 1:Z,第二组观测的天顶距;S 已归算到第一组天顶距方向线上的斜距观测值;1 1,1 z第一组、第二组观测天顶距的靓牌高;8.3.1 p=2 0 6 2 6 5 0直返规高差计算 用归算到第一组天顶距方向的边长和该方向上的两组天顶距观测值,按式(5)分别计算往(或返)测两组观

20、测的高差h,按式(6)计算两组观测的高差之差和高差平均值h ,值不得大于表 1 1 的规定。,一、.c os t+1 T k.(S.。、):+、一,.,.(5)乙J、=h,一 h 22(h,+h,).:.,二,.,(6)、1|1D Z/T 0 0 3 4-9 2式中:z 第一组天顶距方向上的天顶距观测值;s 归算到第一组天顶距方向上的边长;i,1 分别表示观测第一组天顶距时的仪器高和规牌高;k 折光系数;R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hh,分别表示由式(5)计算的第一组和第二组高差。8.3-2 往返高差平均值h 皱 式(7)计算。往测和返测高差之差,k 按式(8)计算O h 值不得超过表 1 1的规

21、定。=h ,+h(7)h一 人1一2 一(8)h)劫:h h ,分别表示由(6)式计算的往测和返测的高差平均值。中点单规高差计算前、后视两置靓点间的高差帆按式(9)计算。两组观测的高差之差及高差平均值h 按式(1 0)计值不得超过表 n的规定。h;二S;c os z一S;.cos t+矗 (S s i n Z;)一(S;s i n z;),+Z 一Z (,)=h,一 从一 2(h+h,).(1 0)1厂JJ.脚标i,j 分别表示后视和前视;s 归算后的斜距;Z 天顶距的观测值;1-9牌高;中4。中式已算式 R-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hh,分别表示由式(9)计算的两置视点间第一组和第二组高差。B

22、,5 每测段的高差应加入下列改正。量测杆长度和零点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a.阮 高山地区如有垂线偏差和重力异常资料,应进行垂线偏差和重力异常改正。9 观测成果的粗度计算每测区应按(1 1)式计算天顶距一测回 观测值中误差M.,其计算值应符合4.3 条的规定M,=士 V V N(m一 1)。.。.。.(1 1)V=Z 一生 E Z,:=1.2。阴Z;天顶距一组各测回观测值;,中9.式u L/T 0 0 3 4 一9 2 ri I 一每组天顶距观测测回数;N-一 测区天顶距观测总组数9.2 当测区直返0测边数的2 倍和中点单规测站数之和不小于2 0 时,按(1 2)式计算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偶

23、数中误)M,,其1 卜 算值应符合 4.2条的规定。综合式 1 4 N 斌:+NA M;,城入=一 卜I 一V 4 n ,十!v 2直返靓M二.=件 1 点单规N l,z=士端 (1 2)(1 2-1)(1 2-2)式中:一 一 每测站两组高差之差,m m;S-直返规测边长度,k m;I.一 中点单规前、后视距离之和,k m;N,直返规测边数;N-一中点单a测站数 如高程导线仅用直返规或中点单规测量时,分别按(1 2-1)式或(1 2-2)式计算9.3 当测区高程导线网的环线和附合路线数之和不小于2。时,应按(1 3)式计算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M*,其计算值应符合 4.2 条的规定。M*

24、一 士 v 1 W WV N L F 一.1 3式中:W-环线和附合路线闭合差,m m;N-il l il 区环线和附合路线数之和;F-一 环线或附合路线长度.k m9.4 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9.4.1 边长 和天顶距一 测回读数互差超过表7 和表9 的规定,应及时重测。测回差和指标差超限,应重测有关测回 重测应在 一 组测回完成后进行。重测的测回数不得大于每组规定测回数的二分之 一,否则,该组重测9.4.2 t 5:返 n 往返斜距或中点单视两组斜距较差超过表了 的规定,应先对可靠性较差的往(或返)测边长或两组中 一 组的边长进行重测。如重测后往、返或两组边长较差在限差以内,取用重测结果。

25、如秉测后往、返或两组较差仍超限,须重测另 一 组成果,取用在限差内的往、返或两组成果。9-4-3 直返a或中点单靓两组高差之差或直返规往返高差之差超过表 1 i 的规定,应先就可靠性较差的 组或侧站进行重测,如 重测后两组高差 之差 或往 返高差之差在限 差以内,取用重测 成果,如仍 超限,须重测另一组或另一站成果9.4.4 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及检查已测测段高差之差超过表3 的规定,应先就可靠性较差的测站进行重测.如重测后达到表3 的规定,取用重测成果。如仍超限,继续重测可靠性较差的其他测站。一条路线重测站数不得超过该路线总站数的二分之一,否则重测该路线。9.4-5 在夭顶距和斜距测量中,因

26、读记错误,测错目标,碰动仪器或因某种原因未测完的测回,均可立即If.新测量,而不算作重测测回1 0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及上交资料1 0.1 观测成果的记录与整理D Z/T 0 0 3 4 一 9 21 0 门.1 一切原始的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现场直接记录丁手簿中。手簿应编号.在首 页绘出高程斗线路线图。记录中间不留空页,不得撕毁。1 0.1.2 观测成果应按观测顺序进行记录,一个观测方向观测成果不应跨两本手簿1 0.1.3 外业原始观测和记事项目的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端正,不得潦草模糊1 0 门.4 天顶距观测的秒值和距离测量的厘米及其以下数字不得划改。其它原始记录,如有错误应以单线划

27、去,在其上方写出正确的文字或数据,并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因,不得随意擦拭与涂改。同一测回内的观测数据不得有两个相关的原始数据连环徐改。一 组观测值的相同位数,不得相关划改1 0.1.5 外业测量采用电子记录,应执行Z B A 7 6 0 0 3 的有关规定。1 0.1.6 记录,计算应执行表 1 2 规定的取位标准。卉 1 2项目读数记录计算取位成果取用斜距,m m111天 黔D J,0.10.10.1DJ,10.10.1仪器高视标高,m m0.50.10.1高差,m m三等0.10.1四等等外0.11.01 0.2 提交资料 一个测区高程导线测量结束后,须按外业成果的要求,清点整理,编制目录,开

28、列清单.上交资料如下:高程导线路线图;导线水准点点之记;导线水准点标志委托保管书;测距仪、经纬仪及其附件检验资料;高程导线测量手簿;导线水准点成果表;各项计算资料;检查验收报告;乐阮仁d.匕L替阮1.技术总结。n z/T 0 0 3 4 一 9 2附录A规牌的规格 (补充件)A l 规牌用铝或其他轻金属材料制造。规牌底边装一固定牌座,可插入经纬仪基座,其结构见图A l eA 2 规牌图案可采用放射状三角形,也可采用“田”字形,见图A 2A 3 规牌的大小依视线长度而定 一般视线长度小于1 k m时,宜采用。.3 m X0.2 m的矩形战牌,当视线长度大于 1 k m时,可采用。.4 m X0.

29、3 m的矩形规牌A 4 战牌及其图案须符合以下 技术要求:a.规牌的两对角线k度相等且平分;b.靓牌的 卜 缘、卜 缘和水平中线相互平行;。.规牌的图形对其中心对称;d牌座轴线与靓牌水平中线垂直,并与竖向中线重合。不ee9一一汁趾ee牌座OO 0 0OO34.5 州黔 规牌b牌座图 A1D Z/T 0 0 3 4 一 9 2图 A 2 规牌图形 附录Bt测杆的规格 (补充件)B 1 量测杆用铝合金或其他轻金属材料制造,内管为尺杆,可在外管内 拉动伸缩。B 2 量测杆外管下部为正圆锥底座,顶杆为圆柱状,顶面为球形。底座和顶杆用合金钢材料制造B 3 内杆表面牢固装贴毫米级分划尺,分划尺的范围为1.

30、0 5 m至2.0 0 m.B 4 量测杆的结构见图B l,B 5 量测杆的加工,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a.内 杆抽动拉力一般为1.2 士。.2 k g;b.量杆分划误差应小于。.2 m m;c.分划尺零点差(即定位差)应小于 1.0 m m aD Z/T 0 0 3 4 一 9 2已日二出日日0到代 钊名称1顶杆z压盖3一 导套4一 尺杆5一 弹簧6一 钢球7一 扶正圈8一 螺钉9外管1 0弹簧1 1底座日日口门6日EO甲6EE叱NEE图 1 3 1 量测杆结构6 礴片D Z/T 0 0 3 4 一 9 2 附录C经纬仪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的测定 (参考件)c l 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系指用测微

31、器量测垂直 度盘!几 相邻分划线间的角距,实际量得丁 iY?-:T i仑 没计值之差。C 2 测微器行差的测定,应在天顶距 7 4 -v 1 0 6 范围内,在垂a 度盘 F.每隔了 均匀分布进行测定度撇整6:位置 规定见表c l和表c 2 表 c l D 7,型(T)经纬仪表 c 2 D i I I E 4 经纬仪度 盘 格 置 位 置1套 盘 铭 sr i:位 粉序号序号盘 左 盘 右8 2 3 0 8 5 0 0 8 7 3 0 9 0 0。9 2 3 0 9 5 0 09?。3 0盘 左袱 子一一一一l 4 0 0 产了 9 O 2 公300C:衬姗9 2 O30 1 5,Z 了9 5

32、 0 0 9 7 3 0 7 川、9 仔1 0 6 o 0 一:一C 3 每一位置测定程序 a.分别在盘左和盘右位置将测微器指标对正零分划线.转动望远镜至上表规定位置 用垂直微动螺旋调整分划线A与对径分划线A+1 8 0 重合 b,按下 列顺序各精确重合两次,同时进行测微器读数 a一 A与(A+1 8 0 0)两分划线重合时的读数;b (A-i)与(A+1 8 0 0)两分划线重合时的读数;c-A与(A+1 8 0 0-i)两分划线重合时的读数C 4 测微器行差按下式计算Cr,一(a一Op+i 1 2r,二(u一)k+i 1 2(二“+r a i)。(C污 正 r1一2 一C 5 行差的限差

33、r与(r,-r m)的绝对值,对D J:仪器不应超过。.5 1,,对D J仪器不能超过1.oC 6 行差改正计算 测微器行差如超过C 5 条规定,应在观测结果中加入行差改正,改正计算按下式,一 2 r.Cn z/r 0 0 3 4 一 9 2式巾:C-测微器读数;,一 垂直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C 7 行差测定的记录与计算,示例如下:表C 3 垂直度盘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仪器;wi l d T3 N o.:5 3 1 3 2日期:1 9 9 1 年 7月1 0日度 盘 位 置口bCu-ba 盘左8 2 0 3 0+0.-0.0.丰 0.0.;土 0.9+0.5+0.90卜0.48 5 0 0 0

34、 二 0.0.名二 1.;一 0.2十 0.1一0.20一 0,38 7 0 3 0+0+0.1聋-0.2-0.2+0.3一0.5十0.1一 o.2一 0.49 o 0 0 0-o.-o.-o.-o.;一 00.工+0.1一 0.1一 0.2一 0.3一 0.19 2 0 3 0 一 吕.1丰 名.+;.,一 0.3一 0.2一 0.1+o2+o.19 5 0 0 0,;丰 0.1o.1+o.0 一 0.2一 o.10十0.2+0.19 7 0 3 0+0.+0.+;,一 t l+0.1+0.3+0.2+0.1一0.1fi 50n z/r 0 0 3 4 一 9 2续表 C 3度 盘 位 置a

35、 一 b9 7 0 3 0+0n+09 5 0 0 0 一 0.1千0.2十 0.2+0.2+0.2+0.4干 0 40.2卜0.1一0.2二 00二 0.0.1009 2 0 3 0钊一 0.4十 0.3口n孤一+0+00一。+0?侧褥都“毕娜澳寡喇州物三万一圈袱0伙00干洲00.0+曰概绍孺赛健辐96囚守扔寸囚戈戈戈阅卜卜毋06卜瞬 已,留礁川 担种(弱躲璐香拯 任俗夏担鼠抵粤留箱(翻日婿璀哥簇仑俗蒸嗜卜卜入叶代寸山如囚.t价叶叨闪的寸价寸91们对价丫刃忆丈优帅卜一旧国田门卜甲旧丈.竺们卜一卜说沈代卜N卜0伪卜m卜姆0助卜的6的0.中卜吹闪岭0.汉卜吹 留蒸月疽状留嵘以NN闪卜瞬分口卜2闰

36、瞬甲臼对川0瞬0-叮0心叹代代戈囚旧60啼T,9的明OT帅0帅名2崖绍习椒李器器恻河除魔目取瓣级华刑少优叫叶代寸公们、分闰哪曰田的闰门卜一卜沈沈代卜譬 鸯们工邢合卜吹豁寨名峻日侧彭秘维举冥嫌犷6仪?1闪6寸1啼卜明.1卜代甲一01916对叮洲兹囚戈的1价因卜.一0的91们人卜.户对粉对1恤尾勺 毛寸对叶.1已一带吹易解形袍解娜把吕 是 1 逻 鬓 兹 牙 基 愁 1 燕 馨 一 兹粤主;七攀白如畏 馨 馨 一鸯 骂三-20叶.曰-凶口咐日叭袍李纷驯 摇分书半入沈对6的甲.闪6明.日,恤举留寰蒸泣况吹口汾卜的定嘱粥州兮代攀一豁喇的-招侧叩一夏喇卜一壑斌卜一夏喂曰巾目一夏侧钾艇一疽祖舜叮履威献6

37、63n z/T 0 0 3 4 一 9 2邀雳铡戈姆一卜卜634 tr彬洲0入一戈佣2公喻一L佣阅心.0戈000.00俐1中蜓一卿框斌轶岩昙沈叨卜代二公忆0甲公1|一Om门干1的.61|-901|玛卿除绷袒叫担月已翎刊利恒叫坦0闪6?卜巴甘瞬的?卜门-t-ON对.公+1苦们tg洲+的61价.61占对0价的众翻于喇褪洲健喂概华O+卜0|却门+6囚一1.0+卜.价十 一匕一帐刊利褪薪脸当洲谓喇翠026始卜伙|ON6心.卜川卜的阅?卜州+0的的?卜门+寸卜一甲怕一斗戈N闪寸.上1一卜人沈门匕1|明6卜的怕1|加6的.山1口6一的.众1+阴州代川众公卜闪的.61|翎恤戈.哪1+沈叶一十6囚寸+6N啼+

38、m.gN+阶.gN|,法袍绷匡抓卞澎褪概袍略烈侧沃N?N6洲1寸卜明卜们分T0?16甲叮一2帕?1闪的们.叫帅旧卜10价?1的囚卜.洲对分寸1恤澎寸工懈鬓 然 馨 一 馨 一 馨 鬓 一 鬓 鸯 冬 1 冬 家 李妮邻囚.囚囚洲.卜N寸盯0的.01旧.0旧6.饰的囚寸沈叱的寸韶韶.吹对瞬一帕.2的gt众.0对卜价对仅公瞬寸600吹阅洲0的刃旧0佣优匕代对0巴。0洲咐吹困。0旧氏一伪器旧旧16医目服墓 戛奎 嚣 舅 舅 霎 兹蕊对-瑞11蕊寸一琉.寸的洲一联日子军-毓胃卜-弱11的的卜-联袱人卜0.6卜吠卜90伪卜瞬6的0伪卜明的90.6卜旧留珑州澳1卜舞川易1翻川毓叫-卜刹侧一峨训俐9囚.洲1

39、.卜笑忱产侧-曰巾川im6 6 1侧喂侧u z!T 0 0 3 4 一 9 2表 H5 中点单 n 高差 高程计算)日期:9 0 年 1 1月2 6日第页测站Y$Y 9观测方向照准点号照 m斜 距 一天顶距tw t 规点I.高差 n1两组高差之差 口i m两组高差平 均 值 I n改正数高 n程一 点润沟1后视刁源1.7 5 07 5 1.1 6 78 5 3 0 0 4.8一7 0.4 4 0 2 小 2.67 0.4 4 1 59(川.们 0 0 一 一 一 一刁源一一l一别A油库1.7 5 07 1 8.1 1 99 05 50 8.58 2 9,55 81油库 一2后视刁源1.6 0

40、07 5 1.1 5 68 5 3 0 4 6.6 .一 7 0.4 4 2 8前视油库1.6 0 07 1 8.1 2 29 0 5 5 5 3.1杨村1后视油库1.7 5 06 8 9.1 4 78 4 3 1 5 6.3一 8 3.6 4 9 2一4 3 一 8 3.6 4 7 0前视三原1.7 5 07 0 4.6 7 39 1 2 7 4 5.37 4 5.9 1 1一 原2后视油库生.6 0 06 8 9.1 4 18 4 32 41.0一 8 3.6 4 4 9前视三原1.6 007 0 4.6 7 79 1 2 8 2 9.21后视前视2后视前视l后视前视卜后视前视计算:孔润生检查:赵发旺复核:殷瑞庭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测绘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能源部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湖北省地矿局测绘队,冶金工业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局,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汉球,王森,刘鸿硕,张天祥,孙青山,张风新,姜水慎参加起草。fib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