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当前商业性贷款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对策随着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逐步拓展、农发行业务自营度的逐步提高,信贷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商业性贷款管理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制度层面,有的属操作层面。为规范商业性信贷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保持其良性运转和有效拓展,本文就商业性贷款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关于贷款项目的考察评审2005年以来,农发行改革信贷管理组织体制,分设信贷前、后台管理部门,上收县级支行的贷款审批权,商业性贷款审批权限集中在省级分行以上
2、,所有商业性贷款项目实行下级行考察推荐,上级行联合评审,审贷分离的管理模式。这是加强信贷授权管理,严格贷款审批权限,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该模式实施以来,确实提高了办贷水平,降低了信贷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该模式下,由于支行一级只负责贷款的调查上报,不参与评审,支行在上报贷款项目时,或考虑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或依赖于上级行的最终评审把关,或受技术、能力等因素制约,有可能存在把关不严、质量不高现象,给后期贷款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埋下隐患。同时,尽管支行没有贷款审批权限,却最终承担贷款的营运和管理责任,易使支行参与项目考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消极情绪。2、这种集中审批贷款的方式,也易
3、造成贷款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决策行远离贷款项目所在地,受日常工作和管理成本的制约,不可能对每一笔贷款重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进行贷款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局限于层层上报的贷前调查材料,影响了办贷质量。同时,一笔贷款从开户行受理企业申请到最后启动审批程序,中间审批环节过多,过程冗长,也影响了办贷效率。3、在该模式下,贷款决策过多依赖于对数字的测算,注重数字齐全、材料完整,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化的内容和机械化的程序,忽略了对企业和项目真实状况及市场状况的现场考察。4、在该种模式下,开户行存在对上级行的依赖性,认为经过了上级行的层层决策审批,贷款安全性相对较高,往往会把贷前调查评审的印象带入到贷中和贷后管理,
4、从而影响或者削弱了贷中、贷后的管理。加强信贷管理是必要的。但信贷管制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造成信贷业务萎缩,所以信贷管制要准确把握好政策标准。鉴于此,建议如下:一是不断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根据营业机构的信贷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基层行信贷管理权限,适当下放部分贷款审批权限。尤其要明确总行、省、市分行三级商业性贷款审批权限,将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适当下放市级分行,促进业务的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开户行的初查责任,规范和细化初查内容与形式,切实提高贷前调查质量。贷前调查不能简单搬企业报表数据,要对企业的经营信息全面掌握,透彻分析,完全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或
5、项目的风险与收益情况。要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注重审查核实企业提供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必要时主动向工商、税务、劳动、企业主管部门等有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及社会中介机构索取相关资料,验证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为贷款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资料。三是开户行要摆脱对上级行的依赖性,切勿将贷款评审决策的印象带入贷中、贷后管理。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贷时和贷后企业经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实质上,放贷仅仅是贷款管理的开始,大量工作要依靠放贷后的后续管理。所以放贷后,开户行要主动参与和渗透到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利用银行网络优势,协助客户分析研究市场及竞
6、争对手等情况,针对客户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详细的咨询指导意见,帮助客户搞好经营,实现双赢目标。二、关于贷款方式的使用目前,我行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根据担保方式的不同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在商业性贷款管理中,风险防范措施主要采取企业缴存风险准备金、自筹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办理有效资产抵押担保或保证担保等。实际工作中,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担保贷款方式的倾向性和过度依赖性,表现为一味要求提供抵押担保手续,过分强调形式上的风险防范,认为只要担保抵押了,就可高枕无忧了。这种倾向存在如下弊端: 1、一旦对抵(质)押物或担保企业的管理放松,将导致第二还款来
7、源的难落实,从而出现担而不保、押而难抵等问题。贷款发放后,抵押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因保管不善而价值不断减少,担保企业也可能因市场变化或经营管理不善而效益变差,最终难以承担担保责任。尽管目前我行对于核保和抵押物的评估不断完善,出台了新的担保办法,但这方面的风险隐患仍然存在。2、如果贷款企业万一发生经营风险难以还本付息,在目前的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下,想通过依法讼诉、处理抵押担保物的方式来抵偿银行债权的可能性很小,执行难、成本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对银行极为不利。3、部分企业受担保能力不足制约,不能满足对于信贷资金的正常需求,影响了发展。有的寻求其他企业的保证担保,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
8、要承受互保带来的风险。4、对担保贷款方式的过分依赖,实质上是一种消极逃避应该承担适当信贷风险责任的现象。建议:1、要重视研究信贷资金的第一还款来源,客观评价信贷风险,注重实质性防范,不能重抵押担保措施,轻经营效益评估。对贷款的风险评估应注重企业管理水平、行业前景、持续经营能力等实质性业务风险审查,对成长性较好的目标客户可适当放宽担保要求。通过信贷融资支持企业产生效益收回贷款,而不是用客户过去所创造的财富来补偿归还贷款才是真正的双赢。2、对于保证担保的要定期分析担保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了解担保的有效性和担保能力的变化情况;对于抵(质)押担保的,要定期进行现场核查,监控抵(质)押物的保管状况、完好
9、程度、市场价格的变化、变现的可能性等,判断第二还款来源的充足性,严防因抵(质)押物遗失变动、残损和因担保单位经营管理不善而引起担保失效。3、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要慎重、科学,适度增加选择的灵活性,不能把担保作为信贷风险防控的唯一手段,因贷款方式影响和限制了客户的营销。对于具备一定资信条件的优质客户,可适度增加信用贷款方式,或创新贷款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担保能力不足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三、关于贷款对象的选择从目前全省商业性贷款管理实践来看,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不少开户行存在“大户小风险、小户大风险”的误解,片面认为企业规模大则优、负责人名气大则优、领导人推荐的项目则优,贷款投向集中
10、于大户和企业名人的倾向明显。这种过分注重贷款者虚名的做法,不仅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也不一定能降低贷款风险。因为:1、贷款过度集中于大户,不利于分散贷款风险。短期看贷款投向大户能增加银行盈利,降低不良贷款,但从长远看,大企业的系统性、行业性、政策性风险相对较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放贷行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影响。2、企业“大”不一定等于“好”和“优”, 企业“规模的大”不能排除由多家银行贷款垒起的可能性。果真如此,规模越大,潜在风险隐患越大。3、规模大、负责人名气大的企业,关联企业多,融资渠道多,银行账户多,与我们缺乏对等关系,管理难落实,企业负责人也难以接近。同时,这类企业一旦发生
11、风险,由于牵扯面广、社会问题多,贷款出现不良后极易出现“执行难”问题,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的困难。建议:1、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不能慕所谓“大客户”的虚名、盲目跟进他行贷款。必须对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高度关注企业的负债总规模和偿债能力,了解其实际财务运作后谨慎进入,千万不要以名气论英雄、以规模论英雄、走入越大越好的误区。2、进一步健全授信管理机制,在授信调查、风险分析和授信额度的核定上要严谨周密,杜绝授信向大户集中的现象。3、选择贷款对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论大小、只论优劣,实事求是。在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不多,更多的是有发展潜力、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型企业
12、、种植业、养殖业等。在建设新农村、支持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要高度关注这些中小企业,支持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稳步成长,培育成农发行稳固的、忠诚度高的客户群体。这既是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也是避免与商业银行争业务的现实选择。四、关于贷款项目的营销目前,在商业性贷款营销工作中,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两种观念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有的行面对上级行下达的绩效考核指标,为改变自身经营状况而人为地降低门槛儿,放松条件,盲目追求信贷规模的扩张;有的在观念上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只讲风险控制,该放贷的不放贷,把政策性银行的服务功能纯粹商业化,不履行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
13、新农村的职能。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发展的前提。迎接营销时代的挑战,必须正确地把握发展机遇,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都是发展的大敌。首先,作为银行应把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避免盲目扩张信贷规模。尽管规模扩张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必须要件,但规模的扩张,既可实现发展,也能形成新的风险。信贷标准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和外部压力而降低,因为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所以,在业务发展中,切忌不冷静、讲攀比、赶速度,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实力和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信贷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坚持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风险的关系。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因承担风险而
14、赚钱,因不能管理风险而亏损。任何时候风险也不可能降低为零,否则机会也不存在。必须在风险与收益间决策,在风险中寻找收益,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银行来说,风险管理能力在一定意义代表着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提高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第三,作为政策性银行,借鉴商业银行的谨慎营销是对的,但不能完全商业化对待,还要承担起相应的政策性职能,不能单纯以风险大小、效益高低而决定是否进入。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考虑自身效益,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坚持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相统一。所以,对于部分社会效益较好的贷款项目,只要我行不亏本,就应积极进入。第四,要把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捆
15、绑在一起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五、关于贷后管理在长期的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实践中,我行在贷后管理特别是库存监管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所创造的仓单、挂牌标仓等措施对收购企业非常有效,在农发行特殊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开办,这种重库存监管、轻资金流监控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需要更加全面、灵活的贷后管理办法。自商业性贷款业务开办以来,贷后管理措施已经逐步改善和丰富,但总体上说仍属表格式、机械式的监管,管理力度薄弱,不足以起到真正监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贷后管理工作不深入。贷后检查仅限于对客户报表数据资料的收集、移位,不细致了解、分析财务指标的真
16、实性及变化情况,有时风险控制点把握不住,发现不了。二是贷后检查时间和检查频率太少,无法准确把握客户的经营情况。三是贷后检查中对担保人和抵押资产的监管重视不够,对客户生产经营、上下游企业及行业的变化未涉及到,不能及时进行风险预警。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点环节。贷款投放后,银行失去对资金的直接控制,又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地位,加之贷款收回的时间跨度比贷前决策时间相对较长,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所以贷后管理与贷前决策相比,难度更大,也更重要,必须不断研究和强化贷后管理工作。1、要高度重视对企业现金流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监管。贷后监管中应主要分析客户货款回笼归行情况、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17、、现金流量表、利润指标等。通过全面分析,看客户经营是否正常,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2、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和运用。企业信息来自于财务、仓库、车间及工商、税务等不同的部门,要善于从中捕捉企业财务、产品、市场等变化情况,发现预警信号。3、要善于分析和研究企业的风险点,采取灵活的监管模式和措施。不同的行业、企业和产品,有着不同的特点、生产周期和市场状况,有着不同的风险点。有的风险点在市场、有的在企业资产、在信誉、在管理等等不一而足。贷后监管不能仅限于几项简单的指标,要区分不同情况确定贷后监管的目标并围绕它辐射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4、贷后检查要加强对担保企业和抵(质)押
18、物的监管,以保证第二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同时,还应注重了解客户管理人员的品行和人事变化,注意搜集来自于社会的不同评价,分析判断企业及其负责人的道德信用情况。总之,贷后监管的目标、范围、方式必须全面、灵活。六、关于续贷问题 在目前商业性贷款的续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贷前考察讲,依赖于初贷时的考察,或“一还遮百丑”,把企业按时还款作为企业经营好、讲信用和银行续贷的依据,从而放松了贷前检查,许多东西走了过场。二是没有很好地分析研究企业还贷的资金来源。有的企业还款来源不是靠货款销售收入,而是靠高息贷款、东拼西凑而成。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企业续贷的风险隐患很大。有的企业还贷前,首先要求银行继续贷款,从
19、而与银行构成了一个“贷则还,还则贷,不贷不还,不还不贷”的要还先贷的怪圈。如果我们进入了这种恶性循环,风险其实早就形成。一旦其中的一个环节断开,风险就会暴露。建议:1、要切实加强续贷的贷前考察工作。如果仅仅把还贷作为企业讲信用和银行续贷的依据,会导致信贷管理的弱化和信贷监管的放松。续贷与初贷相比,不等于可以放松考察论证。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上讲,则没有初贷、续贷之分。掌握不好,续贷则延长或推迟了风险暴露的时间,并形成滚雪球效应,风险越积越大。2、不要为企业按时还款所麻痹,要着重分析企业的还款来源,看是否为初贷时所计划的资金来源和真实的销售收入,及时发现客户潜在的风险,该退出的要果断退出,以便有效
20、地化解风险,维护信贷资产安全。七、关于贷款期限管理贷款期限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在商业性贷款期限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的行从自身收息和存款旬均余额考虑,来确定贷款发放、收回的时间,不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和资金周转规律及特点,还贷安排过于集中,给企业造成了集中还贷的压力,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经营,企业反感,也影响了我行信誉和客户营销。二是机械地执行期限管理规定,该展期的不予展期。贷款期限的确定和调整,应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合规、规范管理、控制风险的原则。首先,要充分考虑我行贷款占企业现金流的份额和比重以及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周期,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额度和收回期限,尽量分期、分批归还,杜绝大
21、额贷款一笔贷、集中还。其次,展期也是一项政策,要合理运用。对于确因生产经营中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到期不能还贷的,只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经营收入、净现金流量或者盈利水平(销售利润率或总资产利润率)没有下降,该展期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展期,不能过于机械。总之,信贷管理的各种措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要综合分析、运用,以求达到信贷管理的最佳效果。八、关于信贷队伍建设自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以来,上级行对信贷队伍的教育培训逐步加强,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整体上看,信贷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与我行客户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增加及客户服务需求的逐步升级相比,整体素质和能力结构仍不适应。突出表现为缺
22、乏项目评估、法律讼诉、营销和懂企业财务知识的人才,信贷人员识别、把握和防控风险的能力不强等。同时,我行在信贷队伍管理上,也存在权责不对等和激励不足等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信贷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和控制。要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必须下大气力提高信贷队伍的能力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建议: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将信贷人员的专门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对现有干部职工开展多渠道的培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预防能力风险;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责任心和道德素养,预防道德风险。2、加强正面引导和培训的同时,在业务开展和管理中要给予客户经理充分的自主权,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威性,保持其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在他们按政策规
23、定办事的情况下,不能过多地干预,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3、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根据客户经理的工作经验、能力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其工作业绩每年提升或降级,创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体现出权、责、利对等。4、重视人才资源的更新,适当引进紧缺岗位的专业人才。目前我行内部挖潜工作抓得很紧,效果也很明显。但从长远看,只走内部挖潜这条路,还远远不够。有的员工受文化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的制约,确实无潜可挖。所以,要走出去,真正实现市场化招聘人才,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尤其要引进一批项目评估、风险控制、信息技术和法律事务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才能
24、满足商业性贷款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承担好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上看,成功引进人才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成本。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
25、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