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从某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以及其分娩的婴儿中,抽取104对,随机将其分为联合免疫组和参照组,均52对。联合免疫组采用联合免疫法对孕妇、新生儿均实施免疫阻断预防,参照组仅对新生儿出生进行免疫预防,观察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免疫阻断情况。结果:联合免疫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免疫阻断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孕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联合新生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具有显著的效果。关键
2、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过体液、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通常是由于产妇在围生期内将病毒通过传播给婴儿所致,给新生儿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为了降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本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母婴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以及其分娩的婴儿中,抽取104对,随机将其分为联合免疫组和参照组,均52对。联合免疫组中,男婴31名,女婴21名,月龄8.211.8个月,平均月龄(10.01.
3、8)个月。婴儿免疫组中男婴32名,女婴20名,月龄8.511.7个月,平均月龄(10.11.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可作对比。1.2方法联合免疫组孕妇均在妊娠28周、32周以及36周肌注HBIG200IU进行免疫阻断。在出生24h时对婴儿进行免疫阻断预防,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将200IUHBIG和5g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在注射1个月对其追加注射同等剂量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第2针)、6个月注射同等剂量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第3针)。参照组婴儿分别在出生24h时、1个月和6个月进行HBIG注射(200IU/次)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5g/次)。1.3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两组均随访至3岁,
4、采用ELISA定性检测试剂对两组婴儿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eAg呈阳性,且持续至1月龄者)和免疫阻断情况。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与分析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免疫阻断情况,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免疫阻断情况对比经过不同方案免疫预防后,联合免疫组和参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阳性发生率分别为:5.77%(3/52例)、21.15%(11/52例),x2=10.153,P=0.001;两组新生儿1年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感染免疫阻断
5、率分别为:98.08%(51/52例)、80.77%(42/52例),x2=15.842,P=0.000;由此可见,联合免疫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免疫阻断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3.讨论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极高、感染力极强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其中孕产服HBsAg携带率为6%以上,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新生儿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95%以上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携带状态,且携带时间可达10年,因此免疫预防母婴传播是阻断、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的重要环节。刘桂芬2等人在研究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6、早期干预进行了研究,发现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h内肌注HBVac和HBIGU可以明显降低HBV感染率。陆全银3在研究中,对孕晚期采用抗病毒药物、免疫球蛋白注射联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联合阻断治疗基础上增加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产妇分娩前HBVDNA的高载量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本研究中,在孕妇妊娠28周、32周以及36周肌注HBIG200IU进行免疫阻断治疗以及新生儿出生24h、1个月和6个月进行HBIG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注射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且免疫阻断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综上所述,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母婴传播中通过在孕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预防联合新生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预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参考文献:1黄歆,周莉,牟李红,等.乙型肝炎高危儿免疫预防效果及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5):410-414.2刘桂芬,焦春秀.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早期干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56-59.3陆全银.孕晚期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注射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3):171-17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