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566409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撤二建一”后的黄浦区提出的“功能重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倍增效应”的规定,围绕“初步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区繁华、环境优美、高度开放、功能完善的特大型国际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总体目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一主线,发扬“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保持了连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区文明限度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毕了“十五”计划的各项预期目的和任

2、务,为黄浦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总体实力大幅提高,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十五”以来,围绕“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以商旅文结合为基础,以房地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完善城区功能,全区经济保持连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增长值:2023年预计达成110亿元,年均递增10.2%,完毕“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10%。 (2)区级财政收入:2023年达成38.68亿元(新口径)。 (3)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十五”期间累计达成397.7亿元,完毕“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32.6%。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2023年预计达成170亿元,年均递增7.9%,完毕“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14.9%。 (5)职工年人均工资:2023年预计达成2.49万元,年均递增13.6%,比“十五”计划预测指标高8.6个百分点。 2、旧区改造快速推动,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累计拆除旧房230万平方米,完毕计划目的的115%,其中拆除旧里162万平方米,5万余户居民辞别了旧居。区域内房屋累计竣工面积预计达成429.2万平方米,完毕计划指标的142.2%,其中住宅竣工219.4万平方米。全区绿地面积达成116.6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37.95公顷,完毕“十五”计划目的的101.4%。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2.8公

4、顷,增长26.4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平方米。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西藏路综合改造工程顺利完毕,复兴路越江隧道提前通车,轨道交通4号线和8号线站点建设稳步推动,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如期完毕。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老城厢、现代聚居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实行“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发展方针,加大了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力度,城区综合环境与人民群众居住条件逐步改善。 3、改革开放逐步进一步,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行政效能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加强公司服务中心、市民接待服务中心、网上公司服务中心等建设,努力改善行政工作方式,推动行政审批

5、制度改革,拓展了服务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加大了财政资金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投入。 稳步推动国有公司改革,积极实行“公司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理顺劳动、资产和管理关系,健全国有公司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公司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创新活力逐步增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式,推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国资收益收缴试点工作。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已逐步成为拓展城区功能、发明就业岗位的生力军。 发挥黄浦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引进一批全球行业领头公司、知名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公司,以不同形式入驻的全球500强公司已达成6

6、1家。 “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资预计达成325.2亿元,完毕“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216.8%;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预计达成11.7亿美元,完毕“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30%。 4、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整合创新成效明显 按照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定,制定并实行社会事业功能布局规划,不断探索社会事业管理新机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科技创新、高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较大进展,电子政务框架基本形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建成集九年一贯制学校、轮滑馆等为一体的黄浦学校,扩建大同中学和格致中学。发挥“文化娱乐综合实验区”的优势,探索文化体

7、制改革,推动重大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开展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主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南京路、豫园“天天演”、“周周演”形成亮点。推动医保改革和“三医联动”改革,健全三级防止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完毕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实行“人人运动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区第二届运动会顺利举办,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在十届全运会上为上海夺得5.5枚金牌,并在十二届市运会囊括了所有六项第一,在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第九届亚洲轮滑锦标赛上代表上海和中国取得优异成绩,体育中心结构封顶。 5、社保体系逐步完善,稳定机制日益健全 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上下联动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健全了“政府救

8、助、群众互助、社会援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开展“创业在黄浦”活动,发挥新经济组织、非正规劳动组织的作用,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建立劳动监察大队,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完善帮困救助机制,发动各方积极参与,贯彻助困、助学、助医、助业措施,切实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贯彻,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街面、社区和社区三级网格化巡逻制度,防止和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的光荣称号。 6、积极弘扬黄浦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巩固和发展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

9、和市文明城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2023年提出并着力推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善以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为载体的终身教育体系,扎实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深化城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课题成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论文奖。进一步开展“法德伴我行,诚信在黄浦”主题教育活动,在哺育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中进一步弘扬“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黄浦精神,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区“五连冠”,再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光荣称号,9个街道均已建成市级文明社区,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个,市级文明社区101个,市级文明单位99个。 (二)基本经验 “十五

10、”以来,黄浦区发展的基础日趋坚实,发展的环境日趋优化,发展的动力日趋增强,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充足证明市委、市政府关于“撤二建一”的决策是完全对的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对的领导,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也离不开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回顾“十五”期间黄浦的发展过程,重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1、注重规划先行,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撤二建一”之后,从黄浦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黄浦区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黄浦区未来五年发展目的和任务、黄浦区总体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既符合上海整体发展战略意图,又反映黄浦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形成了前瞻性强、定

11、位准确的发展战略,科学有效地引导了城区的开发与建设,把握了发展的积极权,在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进程中体现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2、注重结构调整,提高区域发展能级 把加快经济建设作为黄浦发展的第一要务,完善城区功能定位,推动功能区建设和重点功能性产业升级,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商旅文结合为特性的现代商贸功能,增强了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以旧区改造为突破口,发挥市、区重大项目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形成整体发展势能。 注重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12、系,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实事工程”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解决社会保障、环境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城区的“二元结构”状况。 注重机制创新,提高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创新政府运作机制,积极调整社会事业布局,注重资源的整体、高效运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哺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增长、城建开发、城区管理、社会事业以及构筑人才高地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机制。 “十一五”发展的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

13、国际直接投资重点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黄浦区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城区的辐射功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2023年“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为黄浦区进一步实现经济连续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在金融联动、工商联合、旅游联手、人才联用、交通联网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有助于黄浦区在融入、服务于“长三角”中实现新的跨越。 21世纪头2023,是上海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4、,上海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实行“科教兴市”主战略,着力推动“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积极做好“三个服务”,力争实现“两个率先”,继续走在发展前列。2023年奥运会和2023年“世博会”,将极大地推动上海城市发展模式的主线转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世博园区建设,浦江两岸开发,轨道交通建设,河南路、西藏路拓宽以及交通综合改造等多项重大市政项目的建设,都将为黄浦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功能提高和形态调整发明有利条件。 (二)黄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黄浦处在上海的地理中心,是最大的交通枢纽所在地,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与城

15、市核心功能区;处在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功能的三个发展带交汇区域,是上海城市发展规划中明确的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浦资源要素较为丰富。有体量较大的发展载体,有门类较全的服务产业,有能级较高的区域公司,有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有活力较强的各类资源等。 通过“十五”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黄浦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央商务区功能、购物中心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和居住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效应日益显现,社会事业也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黄浦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连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破解的难题 “十一五”期间,既

16、是黄浦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新的风险凸现期,将面临一些内外部不利因素的挑战。 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拟定因素增长,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剧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主线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上海的发展面临土地、能源、环境、人口等因素的制约,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很重。 黄浦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需要继续着力破解的难题,重要表现在: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保持经济总量领先和连续发展的后劲;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级,发展新型业态;如何实现机

17、制创新,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何整合社会事业资源,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如何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公司、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攻坚克难,加快旧区改造,逐步改善区域内“二元结构”的状况等。 “十一五”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贯彻实行科教兴市主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上海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目的,抓住全面“入世”、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筹备“世博会”三大战略机遇,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融入全市、开

18、拓创新,深度拓展城区功能,大力推动旧区改造,全面完毕世博园区动迁及配套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发展主线 以“繁荣繁华、文明和谐”为主线,促进经济的连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繁荣繁华”就是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拓展城区的集聚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和引领功能,集中高能级要素,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张力,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保持黄浦经济连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城市形态建设,推动空间开发,完善硬件设施配套,形成协调的建筑风格、亮丽的景观风貌、良好的城区环境,把黄浦区建设成为综合功能强、集聚和辐射效应大、集中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服务水平的核心功能区。 “文

19、明和谐”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努力增强社会活力和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提倡体现现代文明和健康向上的科学生活方式,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中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城区。 (三)总体目的 立足上海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全面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区核心竞争能力,着力打造“经典黄浦”,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的高地,商贸旅游业发展的中心,海派文化展示的窗口,人居

20、环境相宜的家园,成为集中体现上海繁荣繁华、文明和谐总体形象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区,使黄浦人民在高一层次上达成安居乐业。 到2023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中心城区相匹配的现代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与全市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事业布局构架。 (四)重要发展指标预测 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预期达成640700亿元,年均递增810%。 区级财政收入2023年预期达成6268亿元,年均递增10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预期达成380亿元,年均递增5%。 引进内资五年累计完毕25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五年累计完毕10亿美元。 拆除旧房五年累计完

21、毕138万平方米。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和年失业登记人数达成市下达的指标规定。 四、城区功能建设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区、使黄浦人民在高一层次上达成安居乐业的发展目的,以建设“一带三区”为重点,集聚区域资源、完善城区形态、提高产业能级、深度拓展功能,更好地体现黄浦区的城市活力、历史魅力、发展动力;并积极推动旧区改造,加快现代化居住区的建设,将黄浦建设成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高度开放、资本要素集中、信息技术发达、资源优化配置、投资环境优越、科技教育先进、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现代化城区。 (一)“一带三区”建设 “一带”:外滩沿黄浦江发展带,是上海最具活力的黄金水

22、岸线。北起外滩源苏州河口,南到江边路,西至四川路、人民路、中华路和中山南路等沿线,岸线长度6.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不含世博园地区)。区域内现有商务楼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老大楼92幢,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是上海城市景观纵轴黄浦江岸线的核心部分,是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是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大集聚带之一,是上海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走廊,也是黄浦区直接接受世博会辐射以及进行世博功能配套的重点地区。将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规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高金融贸易功能,拓展高端商务商业功能,补充特色娱乐功能,开拓博览文化功能,成为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亮点和黄浦未来发展的增长极

23、。 抓好外滩源开发。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规定,加快提高外滩源的商务商贸、都市休闲和文化娱乐功能,精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浦江两岸开发优质品牌,带动整个沿江带的开发。 抓好老大楼的置换改造。创新思绪与工作手段,推动外滩地区老大楼的整体改造和置换,上档次、有特色,建设上海世界一流品牌专卖店集聚的高品位街区。 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加快项目落地。加大动迁的工作力度及开发项目招商、协调和落地的力度,早实行、早见效。形成北部外滩源,中部204地块、南外滩8-1地块,南部董家渡滨水商务区等4个沿岸重要功能组团。 “三区”:经典的南京路地区、传统的豫园地区和未来的世博园地区。 南京路地区,是集中体现城市活力

24、的商务商业核心区。北起北京西路与苏州河,南至金陵路、淮海东路与人民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至成都路,区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商务楼总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其中,甲级商务楼22座,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老大楼124幢,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要运用多个传统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汇聚的优势,传承经典,渗透发展,重塑功能,聚合做强,进一步强化商业商务和现代服务功能,成为上海高档商业商务聚集的标志性地区之一,展示上海中心城区的繁荣繁华。 加速调整聚合,深度拓展现代商务功能。大力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不断提高商务楼宇能级,为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大力引进高能级公司机构,吸

25、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高端公司入驻黄浦,构筑“总部经济高地”。大力实行高层次服务配套,加速完善高端商业、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商务整体发展水平。 加快提高南京路地区现代商贸功能,“留住外地人、吸引外国人、召唤年轻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按照发展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特色商业的规定,进行“腾笼换鸟”,“国际品牌引进来”。大力弘扬民族品牌,重塑老字号品牌形象,通过进超市、进社区和向“一城九镇”拓展,实现“中华品牌走出去”。重点拓展南京西路新世界至明天广场段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和精心打造,不断提高消费能级。 加强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实行南京路支马路综合配套改造。北

26、京路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形成辐射长三角甚至全国的生产资料展示窗口、分销市场和工程装备服务中心。金陵路要充足发扬法式建筑风格特色,建设融中西乐器、特色餐饮和休闲吧屋为一体、具有独特文化的特色风情街。福州路要继续推动结构调整,引聚知名的文化骨干公司,形成集出版发行、创意设计、商务办公、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加强与百联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实行南京路支马路综合改造,促进区域整体功能的网格化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毕南京路、河南路口周边155号、156号地块建设,配合轨道交通10号线站点的实行,启动163号地块的开发。加速推动西藏路沿线宾馆、商办项目建设,建成金昌广场、泛太平洋大

27、厦、世茂国际广场、思源大厦、一百商城扩建工程、申花大厦和亚龙集团总部等项目,打造西藏路沿线高档商务楼、高星级宾馆密集区,建成以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商务街。推动大世界改造等文化设施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的文化氛围。 豫园地区,是上海72023历史发源地老城厢的核心,是传承上海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上海最具传统特色的市级商业中心。东、北起中华路与人民路,西至河南南路,南到复兴东路,区域面积0.72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12座,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整个豫园地区又可以分为5.3公顷的“内圈”、43.7公顷的“中圈”和23公顷的“外圈”。“十一五”期间,将依托丰

28、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调整商业结构,完善旅游要素,提高商业商务功能,形成商旅文互动效应,成为充足体现上海历史魅力的国际化商业文化旅游区。 深化规划研究,充足运用豫园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商旅文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品牌导向和业态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贯彻加快开发建设的保障措施。 大力提高“内圈”核心区功能。进一步调整业态结构,重点发展珠宝饰品、特色餐饮和特色商品,增长文化、娱乐、服务功能,“以文兴商”、“以节兴商”,打造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商业城。 加速推动“中圈”建设。重点加快庙前广场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建成豫园大酒店、英皇明星城、金豫商厦等项

29、目,新增购物中心、星级宾馆等商业设施,增长餐饮、休闲、娱乐、展示等多种功能,形成与“内圈”相呼应的集聚发展优势。 规划拓展“外圈”开发。按照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具体规划的规定,加快外围旧城区的改造步伐,促进历史文脉、城市肌理和商业优势的有机结合,完善交通、旅游和购物环境,进一步提高豫园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形象。 世博园地区(黄浦范围),是面向未来、提高形象、形成黄浦发展动力的区域,是推动黄浦经济连续发展的“助推器”。东起南浦大桥,西至江边路高雄路,北到中山南路,面积约1平方公里。将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开辟博览文化功能,完善城区功能结构,优化发展格局,改善地区环境品质,成为体现未来发展动力的现代

30、化博览文化区,全方位提高黄浦区的发展水平。 做好世博会黄浦范围内单位和居民的动迁工作,保证在2023年6月底前拆迁完毕。 配合做好场馆设施和配套市政交通设施建设。按照世博会地区具体规划的规定,协助做好公司馆区、工业博物馆群和城市实验区等博览设施的建设,配合实行越江隧道、水厂、能源中心、公共停车场等辅助设施的建设。 积极参与后续运用规划的编制和实行,使世博会地区成为未来黄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将公司馆所在地规划改造为滨水商务文化设施,城市实验区调整功能为高星级宾馆、休闲娱乐设施,工业博物馆群进一步拓展博览文化功能,两处大型停车场用地重新进行商务开发,拓展商业、办公功能,使整个地区与北部的金融

31、贸易功能区相呼应,与老城厢、外滩和陆家嘴一起,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繁荣繁华、文明和谐”理念的重要载体。 做好世博会周边地区地块和项目的梳理工作,借助举办世博会东风,加快开发建设进程,推动地区综合功能的同步提高。 旧区改造和聚居区建设 旧区改造是黄浦区“十一五”期间城区建设的重点之一,居住功能是黄浦区功能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将大力推动旧区改造,建设居住环境质量优美、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居住区,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区。重点推动东部董家渡、西部老西门、北部新昌路三大聚居区和中部老城厢居住区的建设。 大力推动旧区改造。按照“拆、改、留”并举的原则,有计划、有环节

32、、多渠道、多方式实行旧区改造。对成片成街坊的旧里集中区域,完善“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综合配套、分步实行”的模式,进一步加快拆除改造的进度,“十一五”期间,拆除旧房累计完毕138万平方米;对零星分散的旧里和设施不完善的老式公房,通过“戴新帽、穿新衣、换内胆、整环境、降能耗”等手段,加以综合改造,提高成套率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十一五”期间,旧住房综合改造累计完毕120万平方米。 加大动迁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动迁与稳定工作的联动机制、房源筹措机制、老大楼置换机制等,贯彻责任,形成合力,加强动迁队伍建设,充足发挥政策优势与组织优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保证重大项目的进展及结转基地的收尾。 推动聚居

33、区建设。董家渡聚居区基本建成华润5号地块与9号地块、通海10号地块、华浙2号地块与11号地块的住宅项目,继续推动3号、12号、13号、14号和15号地块的开发建设。老西门聚居区基本建成老西门新苑一期和中远老西门广场,推动老西门新苑二期的建设。新昌路聚居区加快推动1号、7号地块的建设。老城厢居住区重点是加速推动松雪街地块和露香园地块的旧区改造项目,力争到2023年基本完毕。 产业导向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实行“世博战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能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一带三区”为载体,形成“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商旅文产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

34、的发展构架,促成高集聚、强辐射的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提高黄浦单位面积产出率,保持黄浦经济连续健康领先发展,不断巩固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第三产业 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以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所拟定的外滩黄浦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和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为重点,加快功能性商务楼宇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功能。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航运(物流)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四大优势行业,哺育发展会展、广告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两大潜力行业,使现代服务业成为黄浦经济发展最强的产业支撑。“十一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区级税收年均递增15%。 继续做强金融服务业。围绕上海2

35、023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的总体目的,发挥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重点发展各类银行、中外资保险代理、证券、基金管理、投资管理、担保、黄金交易延伸服务等金融机构和衍生机构,形成与陆家嘴错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发挥金融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服务作用。 着力发展航运(物流)服务业。在国际航运巨头集聚的基础上,继续吸引国内外航运(物流)公司的公司总部、营运结算中心等机构入驻,形成新的物流业优势公司集群,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头脑中心,提高其对现代服务业产业的奉献度。 重点发展专业服务业。努力把握中介等专业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机遇,积极引进国际级和国家级征询公司与中介机构,做大

36、律师服务业,做强会计(审计)、征询及拍卖等高能级中介服务业,哺育全国知名的专业服务品牌,使专业服务业继续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壮大科技京城集成电路、软件开发等重点行业,积极吸引、哺育国内外头脑型研发机构,重点发展信息内容产业,拓展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新兴领域。运用区内电信、通讯服务公司的集聚优势,加快形成信息交汇服务中心,提高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总量。 积极发展会展广告服务业。依托“世博”地区场馆建设和黄浦江及苏州河岸线开发,建设若干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会展展区或场馆,哺育并集聚会展、会务、翻译等行业的优势公司。依托本区新闻出版业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引进国际广告业龙头

37、公司,做大广告服务业,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哺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在保障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事业部分领域的产业化发展,特别是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领域,要依托市场机制,积极哺育社会投资主体,开展涉外教育培训,发展对外医疗服务,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潜力行业和新的产业增长点。 拓展时尚精品商业,建设国际大都市商贸中心 坚持内涵推动和集约式发展,提高商业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国际化推动、品牌化带动、规模化集聚,着力优化商业结构和业态,建设业态先进、规模领先、购物环境舒适的国际大都市商贸中心。“十一五”期间,商业区级税收年均递增10%,2023年商品销售总额达成1900亿

38、元。 以零售和批发业的联动发展,创新壮大批发贸易业。大力吸引具有强大营销功能并拥有稳定市场分销网络的现代批发公司地区总部入驻我区,形成上海国际、国内贸易最集中的交易地。积极发展品牌总代理或区域贸易代理,吸引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内外著名品牌的经销代理商,形成连接海内外的贸易代理经销网络,使批发贸易成为黄浦商业的又一支柱。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激活并做强老字号名特品牌。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继续推动老字号商店和著名品牌的资源整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活、做强黄金珠宝、工艺礼品、传统医药、餐饮食品、服装饰品等优势行业,并以连锁经营和品牌营销等方式,促进老字号走出去,拓展市场,再创辉煌。 以便民

39、利民为宗旨,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体系。按照规划建设与改造完善并举的原则,充足依托聚居区建设和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建设世博园地区、老西门等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可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社区消费网络。加快标准化菜场、生鲜超市等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 加速发展都市旅游产业,打造国际水准的核心景观区 抓住“迎奥运”、“办世博”的战略机遇,以酒店和会展等商务、商业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集聚度,创新旅游精品项目,“以节兴游”,做大产业总量,成为上海国际旅游中心建设的核心景观区域。“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区级税收年均递增10%,2023年星级宾馆床位达成1.25

40、万张。 建设一个酒店集聚区。以空间相对集聚的二十余家高星级宾馆、酒店为基础,继续推动一批涉及世茂国际、半岛酒店在内的高星级宾馆、酒店的建设,并逐步完善酒店周边的环境和商业、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 形成一条都市黄金旅游线。以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老城厢、外滩、世博园地区等观光旅游空间为基础,整合区域旅游资源,通过区域内都市商业、文化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遗迹的设计和串连,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水陆并举的都市观光旅游循环线路。 构筑一个时尚旅游信息港。依托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海派旅游资源优势,构筑一个引领都市旅游时尚的黄浦旅游信息港,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境外辐射。加大

41、中外知名旅游机构、旅游景区、旅行社等集聚,实行旅游品牌经营,提高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振黄浦文化高地风采 充足运用市级行政文化中心资源集聚优势,整合区域文化设施,积极创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产业能级,凸现黄浦文化高地的风采和形象。“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区级税收年均递增7%。重点形成“三大主干文化产业”发展框架。 加快发展文化娱乐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文化集团或公司,争取启动大光明影院周边地区的开发改造,与新世界城休闲娱乐城及和平影都等联动,形成文化娱乐新亮点。在外滩源等地区,建设若干个具有较高档次和独特文化氛围的休闲娱乐场合,成为休闲文化的聚集地。以大剧院、逸夫舞台

42、和改造后的大世界为核心,集聚中国经典文化剧目,营造海派特色的百老汇。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福州路文化街建设为依托,吸引创意、设计公司、经纪人和表演公司集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动漫设计、音乐媒体、图片画廊、数码音像等文化创意产业。在苏州河沿岸地区,运用有保护价值的老厂房、老仓库,建设创意产业设计中心。 积极发展文化博览业。充足发挥上海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美术馆、自然博物馆集聚的优势,发挥世博会的带动效应,引入多元投资的博览馆、纪念馆、收藏馆等,在环人民广场、外滩及世博会周边地区形成集聚,推动传统文化业的发展。 5、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大力推动旧区改造 进一步贯彻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重点

43、盘活存量,适度拓展增量,调整优化结构,切实提高质量”的思绪,有节奏、快速度地推动旧区改造,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老大楼置换、土地储备、间隙资金运用等机制,保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区级税收年均递增10%,五年累计房屋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其中商办楼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 加快“三高”房地产建设。以高标准商务楼建设,吸引高层次现代服务业机构和工作人群进驻;以高档次宾馆、酒店的建设,引导商务旅游娱乐活动的集聚;以高品位的聚居区建设,引留高层次的居住群体,努力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规范土地供应机制。完善土地储备、净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制度,注重引聚品牌响

44、、实力强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业的总体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运用。 加快老大楼置换改造。加强市区联手,加大老大楼置换改造力度。将老大楼的改造与发展现代商业商务、展览、休闲、娱乐等结合起来,充足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完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强对房产中介、物业管理市场的哺育和监管,引聚知名度高、服务优、市场份额高的房产中介公司,构筑快捷、高效的房产交易平台,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 (二)第二产业 按照现代消费需求变化和产业联动发展规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专业特色,促进结构升级,减少产业能耗,重点发展符合黄浦特点的现代信息产业、时尚饰品加工、精

45、品服装服饰、特色旅游食品、礼品工艺品等都市产业,并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努力发展符合节约型社会建设规定、市场需求潜力大的环保产业。2023年工业总产值达成80亿元,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收入达成100亿元。 强化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优势公司与优势品牌。按照“存量盘活、增量集中”的原则,充足运用现有产业园区,集聚品牌资源,进一步建设好食品、珠宝、礼品、饰品、服装等生产基地,实现公司集聚、资源共享、能级提高的目的。 促进公司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扶植科技“小巨人”公司。鼓励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进一步推动高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快旅游纪念品产

46、业发展。通过集聚、整合、哺育和提高,形成以海派文化为特质,以金银珠宝、陶瓷、工艺品、旅游食品等为支撑,集设计、生产、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一业特强”产业,努力把黄浦区建成上海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展示和交易中心。 六、城区建设和管理 充足发挥世博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城区功能、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二元结构”、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预计“十一五”期间将实行市政设施、环境建设项目31个。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以完善世博配套为目的,围绕区域内市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河南路、西藏路、昼锦路、南车

47、站路、新昌路等一批道路,配合做好西藏路越江隧道、人民路越江隧道、福建路桥改建工程建设,推动外滩综合交通改造工程早日实行,进一步改善城区的内外交通联系。 抓紧做好轨道交通9号线陆家浜路站、中华路站,10号线西藏南路站、豫园站、南京东路站的前期动迁,为最终建立大容量、高效率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奠定基础。 新建若干11万伏和3.5万伏电站,保证全区范围内的用电安全。 配合做好世博会场馆建设和十六铺码头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市重大项目对本区域功能建设的提高带动作用。 结合地铁站点、大型绿地和成片的旧区改造等项目的开发,加强地下空间的规划运用,建设地下停车库等设施,努力提高有限土地的运用率。 环境和绿化建

48、设 按照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和迎接世博会召开的总体规定,继续推动实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连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到2023年,总体环境质量达成全市中心城区先进水平。完善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大力推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截污纳管,辖区内污水解决率达成100%;强化环保执法,保证区域环境噪声达成二类功能区标准;继续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巩固建设“无燃煤区”成果,创建“扬尘控制区”;普及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回收运用,提高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成100%。 根据绿地建设系统规划,加强城区绿化建设。紧紧抓住筹备2023年世博会机遇,建设世博园区、外滩沿线等绿地。建成大吉路、小桃园、董家渡等处公共绿地。至2023年全区绿地总面积达成138.7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成99.93公顷。 城区管理 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规定,不断提高城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强化长效管理,增强防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努力建设健康城区,为建设全国文明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精细化管理规定,加大重点地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城区常态化管理机制,全方位加强城管监察,保证重要景区、重要道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