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企划方案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566129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划方案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企划方案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企划方案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企划方案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企划方案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 背景篇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时事背景我国商业领域自1992年对外开放,十三年来,城市商业取得长足发展,到2023年终,商业领域共运用外资约3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商业公司264家,其中依法批准的76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批发、零售业于2023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控股,于2023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独资。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23年12月11日结束,届时我们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区、股权和数量的限制。随着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他们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据有关部门记录,世界

2、排名前50位的零售商,约80%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有3%左右的比重。根据对全国27个城市的记录进一步表白,外方投资的“大卖场”所占比例已高达23%。商贸全球化对六安传统商贸业会导致一定的冲击,也会促使六安市现有的商贸公司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我国商业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处在发展期,国内公司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场份额上,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商业公司的总量不是很大,但是结构性的矛盾值得关注。在业态上,重要集中在大卖场。据记录,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占同类业态的23%以上。在地区上,60%以上的外商投资商业公司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投资

3、重要来自于非国有部门,大部分是商业之外的投资者,受利益的驱使,相称一部分投资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商业网点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二是业态结构不合理。大型百货过剩,新型业态发育缓慢。三是经营者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大。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限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二、政策背景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

4、2023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告知(国经贸厅贸易202344号),规定大中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在“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行听证制度作为推动城市商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流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2023年1月24日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告知(国经贸贸易202383号),告知规定各省、自治区商贸主管部门在抓好省会(首府)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同时,应着手辖区内其他设区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务部、建设部于2023年1月25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告知(商建发202318

5、号),告知规定各地级城市在2023年12月底前完毕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及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2023年3月安徽省商务厅下发了关于尽快完毕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工作的告知(皖商建字202311号),2023年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告知(商建发2023378号),告知规定在2023年前完毕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到期仍未完毕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上不得再批准新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从上述告知与编制规范来看,新一轮的网点规划应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网点发展规模预测、空间结构布局、业态结构布局。综上所述

6、,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势在必行,由于机构变动等种种因素,六安市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完毕商业网点规划的地级市之一,省商务厅规定我市在2023年终前完毕,并规定在深度、内容、理念上都必须有所突破。加之商业网点规划是近年来新的规划课题,各方均在摸索,没有成熟和规范的经验可借鉴,时间紧,任务重。三、编制背景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贸业的重要载体。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助于商贸业的快速、连续、健康发展,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合理运用社会资源、减少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历史上是战略要地,商贾云集。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

7、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门户,皖西中心城市。古时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周雄”。撤地建市以来,六安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商贸流通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满足人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和全国大多数城市同样,也暴露诸多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六安中心城市,以适度超前的城市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未来的十年正是六安市高速发展的十年,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宁西铁路的建成通车、沪汉蓉高速铁路的建设、商景高速、六武高速的

8、建设,使六安市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在皖西地区乃至大别山区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得到了提高,六安市正在加快融入省会合肥的经济圈,承接辐射,服务中原。为此,六安市政府于2023年重新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新一轮规划明确了“七纵七横加三环、两带三区四广场”的城市空间结构。近期(2023年)城市人口规模 45万,远期(2023年)城市人口规模达 60万。根据市有关部门规定及与城市发展协调同步,本轮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以最新版的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23)为依据,规划区范围与新版的总体规划一致。为了建立与六安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解决商贸流通领域出现的新问

9、题,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规范六安市市区商业网点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服务于六安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定,发挥商业对六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制定本规划。第二章 商贸发展趋势认清六安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背景,研究未来城市商业发展轨迹,必须一方面掌握国内外商贸流通业的变革趋势和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一、国际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观念更新,国际商贸市场经历了传统商贸市场到现代商贸市场的转变。国际商贸流通市场发展出现了以下发展趋势:趋势一:世界商贸向国际化、一体化、有序化方向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世界商贸在世贸组织推动

10、下,向国际化、一体化、有序化方向发展。国际化的表现在开放市场,凡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必须全方位开放市场,体现市场国际化;一体化,一方面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然后逐步向全球市场一体化过渡;有序化,在世贸组织内通过多边贸易谈判达成贸易总协定,在总协定的约束下,各国商贸向更加开放和有序化方向发展。趋势二:市场竞争势态向高速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各国为驾驭市场的竞争力,国际商贸流通市场出现高速化、联合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一些有实力的跨商贸公司、大型批发市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组建连锁跨国集团,向全球市场扩张。中小

11、商贸公司、本国、本地商贸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与国际大资本抗衡,以联合方式,组建共生互利的新型一体化商贸联盟。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工业集团,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也逐步向流通领域渗透,建立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集团。一个商贸、工贸、农工贸一体化的各种连锁公司蓬勃发展,如美国沃尔玛集团和日本的丰田集团。趋势三:市场建设和商贸流通业态向多样化、连锁化、物流化方向发展。国外,特别是欧美、日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商贸流通市场通过三、四次产业革命和近百年的发展,到目前商贸批发、零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相称发达,经营业态呈多样化格局。据记录,美国各类业态销售市场比例为:超市占6,百货店占63,便利店占1.1,家居服务中

12、心占63,仓储式俱乐部占6,专卖店12,超级购物中心占8.3服装店占3.3药品店占7.8,邮购占3.4三大店(sears, penny,wards)占4.3。国际市场占4.4。无论何种业态,基本上都采用连锁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成为美国零售业的重要形式。欧美和日本等国零售业也由百货形式转向大型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及连锁店。国外发达国家批发业,已由传统商品批发形式向新兴批发方式转化,重要的大宗商品转向期货交易,一般大宗商品由传统的集散式批发市场自由交易转向拍卖交易、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随着零售业走向集约式连锁经营,批发业由为生产商产品分销服务转向零售业物流配送。传统的批发业相对萎缩,新兴的以物流为中心

13、的批发业扩展。商业加工、物流配送、市场服务是未来批发业的主导方向和重要业务。批发业与交通运送和邮电信息业紧密结合,批发业与厂商、零售业互相渗透是未来商贸流通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趋势四:市场设施与管理手段向简约化、人性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度、高效益的社会。商贸市场一方面以自动化、大批量和简洁、宽敞的购物空间,为大众化的日用品和食品开设高效、便宜、量大的实惠型购物环境。如超级市场、仓储式大卖场、大众便利店等;另一方面,商贸市场以环境豪华、舒适、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级商品交易所和购物中心方向发展。各种大型的市场设施因服务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向简约化、人性化、现代化方向

14、发展。在管理运作手段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走向商业自动化和电子数据化。二、 国内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趋势一:外来资本的影响了零售业的格局。中国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商业体制基础上逐步发展建立的。中国市场经济通过20数年发展,虽然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国际经济发展相比,还十分落后。中国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加速,近几年出现国外商业资本抢滩零售业市场的局面。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速零售市场竞争,在国外商业资本影响下,我国的零售业开始走向连锁化经营。未来中国的零售市场向多业态的连锁商店发展。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连锁百货店、连锁便利店、连锁专卖店等在网点布局上分三个层次,在居民社

15、区、居民院、居民村内,小型专卖店、小型超市、便利店、平价店星罗棋布;社区街道,将会出现专业商业街、大中型超市、大中型专卖店,在城市繁华中心商业街,将出现大型购物中心、超大型超市、专卖店、专卖店等。城市中的农贸市场将逐步实现超市化经营。趋势二:批发市场向多元化、多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批发市场向三个方向发展。城市中现有批发市场大多数是初级市场,其发展方向是:零批合一的货仓式大卖场,少数辐射能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市场提高现代化限度向中、高级批发市场过渡。未来的中级批发市场是一种集分销交易、商品分级加工、储运配送一体化的分销物流市场,是以物流配送为主导的商贸分销服务市场。未来的高级批发市场有两种

16、形式:一种是向期货市场过渡、另一种是向大型拍卖市场和物流中心过渡。这种市场以展示拍卖交易为主导业务,对经济拉动影响较大,能形成市场价格中心。趋势三:功能结构逐步完善,市场形态向多元化演变。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国内通常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就市场体系而言,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网络体系。从空间形态上分为有形市场、影子市场、无形市场;从功能结上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支撑要素市场;从时间动态上分为现实市场、潜在市场、未来市场。只有从时空上、功能结构上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大厦才干建立。三、 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趋势趋势一:长三角领跑和中部崛起。随着我国

17、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和国民经济的连续发展,区域之间对有限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的争夺更趋剧烈,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此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将继续领跑全国,特别是高层次商业商务、新型业态等方面继续升级和创新,同时一些传统商业将向涉及六安在内的长三角毗邻地区扩展。六安要把握这些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分工合作,大力引进长三角的资本、技术推动本地的商贸业发展。此后一个时期,国家把实现中部崛起作为我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地处中部的六安,要把握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积极创新,力争在此过程中快速崛起,成为皖豫鄂交接地区的区域商贸业竞争的获利者。趋势二:融入合肥城市圈。此后一个时期,作为

18、安徽省会的合肥,将进一步成长为安徽的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继续加大。作为省域二级城市的六安在融入合肥城市圈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共同发展,引入合肥高层次商业要素推动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减少合肥影响力扩展过程中对六安城市商圈的挤压效应,努力通过形成特色高效的城市商业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趋势三:与周边城市竞争更加剧烈。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和周边城市同样,此后一个时期,六安正进入工业化快速推动、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比重迅速提高的发展新阶段。各地围绕资源、市场和投资环

19、境的竞争将更加剧烈,以规模和功能为基础的城市竞争十分明显,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作为城市重要功能的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筹码。为此,六安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才干在与淮南、安庆、河南南部等周边地区的商业竞争中获得优势,才干扩大自身的商圈,奠定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商业中心城市。特别是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市区范围内主干公路网的强化,六安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将有增强的趋势。趋势四:区域范围内的商业吸引力多极化。由于历史上六安市域长期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地区,六安市行政地区形成较晚,因此六安城市的影响范围不可以达成整个行政范围,周边县受到外部城市影响较大,如寿县为淮南

20、所吸引,舒城为合肥所吸引。根据六安、合肥与淮南的吸引区划分研究,六安城市的吸引范围仅为市域的中部和西南部,涉及金安、裕安、叶集、金寨、霍山的所有以及寿县、霍邱的南部。六安只有增强城市商业的竞争力,强化城市和辖区内各地的交通便捷性,才干真正将商圈范围充足扩展,否则六安传统的商圈将会因此受到外界挤压。面对上述发展趋势,作为安徽西部的重要城市,六安商贸业发展的关键是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充足发挥优势产业和特色专业市场的辐射功能,进一步整合资源、凸现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有机融入长三角、乃至中国,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l 现状篇第三章 城市概况一、区位概况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为皖

21、西地区中心城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东邻省城合肥市和巢湖地区;南接安庆地区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地区隔岸相望。东起舒城县舒三乡的太平村、西至金寨县西河乡余家湾,宽176公里;南自霍山县太平乡的挂龙尖、北至霍邱县朱港,长179公里。市域面积1797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江淮分水岭,由西南向东偏北横贯本区,属于淮河流域面积14912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二、历史沿革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据史书记载,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

22、) “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 12023,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目,“六安”之名沿袭至今。三国时由魏控制。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置舒城县和盛唐县。两宋时,大体与唐相称。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

23、省安庆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商城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从属皖北行署。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安专区辖境未变。1952年2月4日,增领肥西县。4月12日,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六安专署从属安徽省。1958年6月21日,肥西县划归合肥市,7月12日增领庐江县。1961年4月13日,肥西县复由合肥市划入六安专区管辖。1965年7月14日,庐江县划归巢湖专区。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辖境未变。1978年

24、9月23日,成立六安市,从属六安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6月7日,肥西县划入合肥市,管辖舒城、金寨、霍山,六安行署领一市(六安市)六县(六安、寿县、霍邱、霍山、舒城、金寨、霍山),延至1985年。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23年3月,省辖六安市正式成立。三、现状人口规模六安市为安徽省辖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实验区。全市188个乡镇、8个街道。六安市域土地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占安徽省土地总面积的34%,总面积

25、17976平方公里。总人口675.1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2%。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其中,六安市区规划土地总面积399平方公里,2023年建成区总面积35.7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36万人。四、社会经济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832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值1039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长值12568亿元,增长12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054元(折合61l美元)。“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lO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

26、的361:294:345变化为2023年的267:335:39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65元。从业人员稳定增长。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328万人,减少2万人;第二产业661万人,增长16万人;第三产业822万人,增长18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099万人,比上年增长023万人;城乡私营公司4236户,从业人员达 583万人;个体工商户1178万户,从业人员达2986万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优,工业、城乡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不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局限性,支柱产业不壮;缺少大公司、大

27、项目支撑,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民连续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54,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656,营业税增长239,公司所得税增长141。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财政支出392亿元,增长209,其中基建支出增长19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4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4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259。“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2。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

28、12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2亿元,增长17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12亿元,增长10 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5亿元,增长920;餐饮业零售额128亿元,增长115。“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7。其中,出口179亿美元,增长631;进口701万美元,下降145。“十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573亿美元,其中出口54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12和214。运用外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公司22家;运用外资5375万美元,增长22;实际到位1497万美元,增长26。旅游业快速发展

29、。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63万人次,增长246。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335。其中,旅游外汇收人192万美元,增长67;国内旅游收入118亿元,增长340。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城乡项目投资720亿元,增长447;农村投资256亿元,增长450。十五,时期,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8亿元,年均增长201。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23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535元,增长129。据抽样调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7810元,增长280,按可比口径,实际增长132。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

30、数为47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1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6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5元,增长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平方米。“十五”时期,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年平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23年末,全市有15万名职工,参与基本养老保险有21万名职工参与失业保险,有213万名职工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全年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68万个,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为417。表3-1 六安市19952023年经济状况总表项目单位1999202

31、320232023202320232023总人口万人655.65662.11664.88667.7566950675.14681非农人口万人93.5795.1496.8696.8698.0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79.1170.90180.61196.23209.07253.10312.8其中第一产业亿元71.0264.0164.7870.3164.8480.0383.21第二产业亿元48.3553.9257.2262.1072.1787.73103.93第三产业亿元47.5652.9758.6163.8272.0685.34125.68工业总产值(现价)亿元225.82193.18119.64

32、78.8884.14*农业总产值(现价)亿元127.23118.7777.8678.66130.88115.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8.7373.4877.8683.3289.0999.7119.4地方财政收入万元14820214960713007314060014541116100018.7地方财政支出万元159975181874199270223385274660318700392023人均GDP元2743259427222943312737654593职工平均工资元50585333569767837442102031153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79915711636176417362

33、1172255(数据来源政府网站:六安记录年鉴 1999年-2023年)从历年记录年鉴看出,1995年至1997年六安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1998年出现了大的下降,此后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波动中略有上升。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出现明显下降后,波动不是很大,至2023年恢复增长。五、城市建设现状六安自撤地建市以来,已建立了六安市主城区为中心,各五县一区为纽带,中心镇为基础的城乡体系框架,以承东袭西,辐射中原为战略,按照“规模适中,突出特色,改造旧城,拓展新区,承接省城,辐射县镇”的思绪和“打通干道,拉开框架,完善设施,强化功能”的近期目的,集中力量抓六安中心城市建设。市区环

34、城路及重要干道进行了新建改建,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路网骨架,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35.75平方公里。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7条,总长134公里(涉及复线)。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6万吨/日,用水普及率100%。市区绿化覆盖率32%,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市区道路清扫保洁率达99%,垃圾无害化解决率达90%。日解决污水8万吨的污水解决厂已经建成投产。市区人均居住面积26.8平方米。全市现有小城乡409个,其中,中心建制镇20个,建制镇85个,城乡建成区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六、城市总体规划与商业规划相关内容1、城市性质:六安市域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皖西地区的商贸流通和旅游服务中心;远期成为

35、安徽省的加工工业基地之一。根据这一城市性质,六安城市应完善与地级市相适应的行政和经济管理功能,提高文化教育设施的规模和水平;建设发展现代化商贸服务设施,加强市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业发展应以无污染、少污染的加工业为主,并以本地农林产品的深加工为特色,以此促进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2、人口规模:近期(2023年)城市人口32万人,中期(2023年)城市人口40万人,远期(2023年)城市人口60万人。3、用地规模:近期(2023年)城市建设用地35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3.77m2;中期(2023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1.25

36、m2;远期(2023年)城市建设用地69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83m2。4、商业设施(1)市级商业中心:以现有商业中心(即由解放路、大别山路、皖西路三条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地块)为基础,适当集中,并扩大规模,形成更为强大的城市中心区。以皖西路为重要轴线布置商业街,结合皋城广场、人民公园,东向联系文化馆和博物馆,西侧连接新建的东大街商业街。建设若干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齐全、服务、配套设施先进的大中型商场或购物中心。通过公共设施的综合布置,强化商业中心功能。运用城市土地配置的市场经济机制,促进城市中心地段商业金融核心区的逐步形成。(2)城西和城东分别布置次级商业中心,服务于相应的城市分区

37、。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各生活居住片区布置,方便居民平常生活需要,注重均好性。(3)商业服务设施应与城市其他各项公共设施有机结合,并结合绿化景观系统综合布置,发明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4)调整、提高城区内现有各类市场,规划建设8个大型专业化市场。重点建设火车站站前区、312国道南侧、合武高速公路城市入口地段的2个较大型商品贸易市场。第四章 城市商业史和发展振兴一、 城市商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六安商业,由于历史的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时兴时衰。明清时期六安依托老淠河便捷的水运交通,直通淮河,商贾云集,老城的九拐十八巷很多具有本地商贸、商品特色(诸如:迎驾拐、鱼市拐、茶叶拐、扎笔巷、盐店巷、等),也见

38、证了六安商业曾经的繁荣历史。到清代后期至民国期间,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区商业一蹶不振。1949年,全区商品零售额仅6177万元。建国后,完毕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营、供销合作商业兴起,县城和重要集镇大多建起综合性和专业性商业大楼和门市部。1956年,随着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市域内95%的私营商业组成了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和公私合营商店。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私营商业接受进一步改造。私商户锐减,商业业态走势日趋下滑。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左的思想指导下,私营商业再次遭受严重限制直至取缔。商业出现停滞并倒退现象。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商业百

39、废待兴,各种商业(个体、集体、国营)并存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逐步建立起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流通渠道的商品流通体制,初步搞活商品流通。1985年,全区有商业机构48019个,其中国营商业1858个,占39;供销合作社商业3561个,占72;集体商业4618个,占96;合营商业18个,占004;个体有证商业37900多个,占792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至1199亿元。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也由50年代茶叶、畜产等少数品种增长到1985年13大类120多个品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占28。供应出口商品总值,据1961年至1985年记录,累计金额671亿元,其中1985年

40、8380万元。至1990年,全市商业网点达成6726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成14亿元,其中原县级六安市商业网点960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成3.6亿元。90年代以后,随着邓小平南巡发言,六安市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进一步,并伴着六安撤地建市,及其区域建设步伐的加快,如105国道、312国道和宁西铁路的贯通,沪汉蓉高速的筹建等,六安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据六安记录年鉴显示,“九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3亿元,年均增长率11.9%。可见,六安市的商业正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并且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二、 城市商业发

41、展与振兴2023年撤地建市,由此拉开了城市建设新的序幕,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旧城改造开始,房地产开发迅速升温,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区域中心地位日益突出。城市山商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西都时代广场、六安商之都、六安金商都、五星电器、家电广场、世纪联华、明珠购物广场等大型百货店、超市入驻,基本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的商贸流通体系,同时物流配送、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正在兴起。全市拥有2023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场30多个,西都时代广场、六安金商都、六安商之都、世纪联华等处在龙头地位。拥有各类市场50个,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55

42、亿元,重要有六安南门商贸中心、温州建材城、建材大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汽车城、南门竹木市场、绿森家具城、霍邱蓼都市场、叶集皖西市场和大别山木竹市场、寿县板桥草席市场、舒城孔集竹器市场、霍山黄芽市场、金寨船冲板栗市场、裕安固镇羽绒市场等。均体现六安商业发展方向,特别是西都、商之都、金商都的进驻,一改百货大楼一统天下的商业格局,是六安商业发展的里程碑。第五章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比较一、 六安市综合经济实力发展比较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概述: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优工业化、城乡化、经济外向度低。1、 GDP总量和人均GDP比例六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近年

43、来呈迅速增长态势,2023年终六安市生产总值253.1亿元,较2023年增长48%,人均GDP3765元,约500美元。2、产业结构比较2023年六安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6.7:33.5:39.8。以下是六安市19952023年产业结构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自1996年开始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例略有萎缩,第三产业比例有较快增长,说明六安第三产业在稳步发展,但缺少第二产业的支撑。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亿元,是1995年的2.9倍,从城乡看,市区的零售额约55亿元(含金安区、裕安区),2023年以后增长迅猛;五县一区零售总额约64.4亿元,增长

44、11.8%。4、地方财政收入比较2023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较1999年的14.8亿元,这5年的增长速度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0元,比上年增长28.0%。6、商业零售额与GDP关系综合以上比较图可以看出,六安市城市商业自1990年以来,除1998-2023年间,城市经济结构重组阶段发展减慢外,均有明显上扬之势,城市商业一年比一年繁荣,特别撤地建市后的20232023的5年间,城市商业迅猛发展,商业在城市GDP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此外,通过诸图比较分析可见,城市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45、增长了城市就业,并直接体现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变化。二、与其它城市综合经济势力比较选择地处六安附近、地理区位、城市职能或规模相似的城市作为参照,即选取合肥市、安庆市、巢湖市、淮南市、阜阳市、池州市、六安市等七个城市,与六安市进行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受数据资料来源限制,比较数据均采用2023年记录数据,数据来源均为各市的政府网站。)1、人均GDP比较六安市的人均GDP不到合肥市的三分之一,芜湖的四分之一,略高于阜阳,处在全省很低的位置。与安庆、淮南等城市都有很大的差距。与同规模的池州、巢湖等也相差很大,就这几个城市的地方财力进行比较,六安由于经济规模小,没有大的产业支持,其税源也相对较小。2、

46、 产业结构比较六安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仅低于除阜阳市,说明六安目前还是农业大市,与同规模的池州、巢湖的第一产业比重很小,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仅高于阜阳市,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低。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 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其他城市相差较大。可以看出,由于六安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导致消费水平较低。4、人均财政收入比较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7、 职工年均工资比较通过和周边八个城市(重要规模区位相似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城市人均GDP等一系列指标体系的横向比较可知,相比六安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其它城市差距不大,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处中、下水平,城市人均GDP等指标也相对较低。反映出六安市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地位没有显现,区域辐射力不强,居民购买力一般,其商业社会繁荣限度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六安市应立足于地区性商业服务中心的宏观目的,努力发展城市龙头商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注:自1996年始,我国传统百货业受国外零售商、连锁公司的冲击较大,其风光日减;此外传统百货业因外部卖方市场的形成,其自身管理机制老化,人员承担沉重,业态陈旧等因素,导致了1996年的国有零售商业“滑坡年”,城市商业发展速度减慢。据中华零售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98年全国238家大型百货中,约29.8%的公司亏损,56.4%的公司仅仅维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