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质工程灾害案例2005年5月9日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黄土崩塌灾害2005年5月9日23时,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发生一起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此次灾害造成24人被掩埋,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崩塌体长约220m,宽约15-30m,顶部标高943m左右,底部标高863m,崩塌体高度约80m,体积约60万m3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带领技术人员于5月10日先后到达现场。经实地初步调查和听取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情况介绍,对本次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和抢险工作形成了初步建议。1、崩塌原因初步分析
2、据现场调查,崩塌体岩性上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3)黄土状粉土,厚度35m左右,结构松散,遇水具湿陷性;中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厚度45m左右。黄土体柱状节理发育,易于降水渗流冲蚀,长期的溶蚀作用发育多处落水洞,直径达数米,破坏了黄土山体的整体稳定性。这类土体一旦受到扰动或产生塌落,其崩积物结构变得非常松散,在受到开挖扰动时临空面极易发生塌落破坏,孕育新的灾害。2、抢险工作重点应急抢险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尽快找到被掩埋人员,确保抢险工作人员安全,尽快恢复209国道的通车。3、抢险施工意见依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在崩积物下部清除土体,极易发生进一步塌落,威胁抢险人员安全,建议采
3、用以下方案进行抢险。总体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剥离崩塌土体,逐步接近压埋人员地点。排土方式可采用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具体是利用209国道分别向两侧排土,同时向崩塌体对面崖壁下排土。倾倒土体的地点要根据具体地形灵活布置,同时对土体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新的隐患。考虑到后山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新崩土体的特征,尤其是不利的天气因素等,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图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图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前缘压埋窑洞和平房图3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前缘与国道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营盘村鱼岭滑坡一、灾害基本情况2004年5月29日18时至30日凌晨4 时(集
4、中降雨时间为00时至4时),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营盘村鱼岭组一带出现150mm的强降雨,30日3时20分左右鱼岭组上方陡斜坡处的表层松散坡积物在长达3个多小时强降雨的影响下发生滑坡,造成3户村民(共20人,其中4人逃生)房屋被掩埋,11人死亡,重伤4人,轻伤1人。灾情发后,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当即成立了以副市长为指挥长,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市县两级国土资源局、公安、民政、气象、卫生、消防、武警、民兵等部门(单位)组成的抢险救灾指挥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派出专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提出了抢险救灾措施和下步防灾工作建议。于30日清晨6时开始了全面抢险救灾,历时36个小时,成功抢救出伤员5人
5、,死亡的11人遗体也全部清出。二、滑坡成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滑坡长90m,宽24m,平均厚3m,体积约6500m3,由表层残坡积松散堆积物组成,滑坡属浅层推移式土质滑坡。滑坡位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泥质粉砂岩、泥岩等软质岩石组成的陡斜坡地带,植被较好。根据访问村民,该地带长期以来未出现过地表变形、开裂等现象,房屋也未发生过变形开裂。但根据对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该斜坡地形较陡,大部份在40度以上,且冲沟发育,表层多有松散坡积物分布,岩体为软质碎屑岩,风化强烈、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是地质灾害易发区。2004年5月30日00时至4时150mm的短时强降雨,斜坡土体饱水,自重加大,力学强度降低,造
6、成快速下滑,在斜坡前缘的村民建房处形成了长70 m、宽30 m,面积达2000 m2,体积约5000 m3的堆积区,将民房、人员掩埋。此次滑坡人员伤亡事故是由于脆弱软质岩之上的松散层受短时集中强降雨影响,在未出现明显先兆的情况下,山体失稳,发生滑坡所致,属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三、下一步防灾建议贵州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滑坡区进行了详细复查,对该斜坡上另外9户村民居住环境和可供选择的搬迁地址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和环境条件调查。针对当前滑坡现状和斜坡稳定状况,提出了下步防灾工作建议:(1)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应针对当前六盘水地区地质灾害险情较重的状况,立即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紧急
7、通知;(2)滑坡区不能再作为建设用地使用;(3)对滑坡残留体和堆积区进行平整,平整后的地形应利于地表水的排泄;(4)将已被滑坡破坏了的房屋全部拆除,以避免人员返回居住;(5)在滑体周边放置警戒线和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封锁滑坡后缘乡村道路和前缘乡村便道(要求用块石砌筑),禁止人员入内;(6)该斜坡上的12户村民(其中3户已被滑坡所毁),除2户置于稳定地段外,其除7户均处于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段,应采取搬迁措施;新址应选择在地势相对平缓的硬质石灰岩层出露地带,不应选在冲沟及冲沟边缘斜坡地带;(7)鉴于搬迁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目前又已进入汛期,而且据气象预测,六盘水地区是今年我省降雨最大和集中的区
8、域;为防不测,应立即制定防灾预案,明确责任人、险情巡查人、报警信号和撤离路线,并事先进行演练和宣传,提高村民自身抗御灾害的能力。损坏的房屋滑坡后缘成功避让2004年9月5日万州区铁峰乡吉安村民国场滑坡灾害地点: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吉安村民国场滑坡体积: 约960万m3滑坡长度:1237m滑坡宽度:389m滑坡厚度:1020m滑动距离: 5060m滑坡类型: 顺层基岩滑坡滑坡体岩性: 强风化的碳质页岩(侏罗系底部自流井统珍珠冲组)滑动时间: 2004.9.5上午9:00- 12:00滑坡相对高差: 283m斜坡平均坡度: 30度触发因素: 降雨 自9月4日下午4时至9月5日下午4时降雨量达200
9、mm次生灾害: 堵断杨家河成湖,威胁下游云阳县上万人生命2004年9月5日凌晨2:00和上午9:00,万州区铁峰乡吉安村先后两次发生滑坡,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涉及人数上千人,财产损失十分惨重,直接经济损失约4800万元。滑坡后缘高程720m,前缘高程437m,滑坡长度1237m,滑坡宽度389m,滑坡厚度1020m,滑坡总体积约960万m3,为大型滑坡。9月5日凌晨2点,吉安村9组发生一小滑坡,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早上8:20,天城区国土资源局同志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调查灾情。经进一步巡查,发现该村2、3、4、5、6组社区内约3km2又出现新的裂缝,局部坡体上部向下滑移12
10、m,立即意识到该处有可能出现大规模滑坡,于是马上调集附近武警配合当地干部,迅速将险区内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半个小时之内,险区内农户141户850人和万开高速公路施工单位400余施工人员,共计1250人全部安全撤离。十分钟后,即上午9:00,滑坡开始向下滑动,滑体上房屋倒塌一栋接一栋,至上午12:00滑坡整体向下滑移5060m,位于原斜坡中下部的“民国老场”已滑至杨家河边,滑体上房屋、农田、高速公路涵洞桥墩全部摧毁,财产损失十分惨重。滑坡摧毁涵洞,堵断杨家河,形成2级水库,危及下游云阳县境内关市、高阳、龙潭、白龙4个镇乡3100多户近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后经疏通河道,解除险情。滑坡体地处川东中低
11、山区,区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底部的自流井统珍珠冲组碳质页岩、淡水灰岩。经现场调查,该岩层强烈风化,发育平行和垂直岩层的两组裂隙,将页岩切割成方块状。滑坡体所处斜坡相对高差约300m,平均坡度约30。 在这样的地质环境背景下,区内出现200年一遇的暴雨,据当地气象台观测,9月4日下午4时至9月5日下午4时的雨量,万州为172mm,达州为190mm,开县为320mm,铁峰乡位于达州、开县、万州交界处,推测铁峰乡降雨量200 mm,大量地表水沿裂隙面入渗,在重力及动水压力作用下,斜坡中上部首先滑动,摧毁并掩埋斜坡中部平台村民房屋,中部平台处岩体因后缘加载产生新的滑动,滑体物质冲至杨家河。综上所述,万州
12、区铁峰乡吉安村民国场滑坡是在降雨诱发下形成的大型基岩滑坡。由于及时发现险情,及时组织迅速撤离,避免了1250人的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成功案例。万州区铁峰乡吉安村民国场滑坡滑坡全景万州区铁峰乡吉安村民国场滑坡中后部滑坡中部被推倒的房屋滑坡前缘被摧毁的高速公路涵洞桥墩,堵河成湖宜宾市兴文县两龙乡油坪嘴滑坡调查报告一、灾害基本情况2004年6月30日凌晨2点左右,宜宾市兴文县两龙乡3村2组油坪嘴在持续大至暴雨诱发下,发生体积约12万立方米的松散土层推移式滑坡,滑坡体长约200米、宽70米至120米、厚约2米至10米。滑坡造成6人死亡、7人失踪,3人重伤,2人轻伤,数十只(头)家禽家畜死亡。
13、二、灾害成因分析滑坡体地处川南低山丘陵区,区内出露地层以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灰质泥岩夹粉砂质泥灰岩。经现场调查,滑坡体所处油坪嘴斜坡总体上呈阶梯状,相对高差约300米,坡向90,平均坡度约30,后缘局部地段坡度可达60以上,滑坡体位于斜坡一呈撮箕状的相对负地形处。斜坡地表出露为黄褐色粉质粘土夹块石组成的残坡积松散堆积体,厚2米至10米。下伏基岩为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灰质泥岩夹粉砂质泥灰岩,地层产状3017。上覆土层与下伏基岩组成斜向坡。见图1。据当地村民反映,6月29日20:00至30日凌晨,区内普降大至暴雨,其强度多年罕见,两小时降雨量约在90mm以上。大量地表水沿松散土体入渗并在与基岩接触
14、面处汇集,导致上部土体力学性质降低,在重力及动水压力作用下,斜坡后缘较陡部位(机耕道上下部位)松散堆积体首先沿基岩接触面产生高速滑动,摧毁并掩埋斜坡中部平台5户村民房屋,中部平台处原松散堆积体因后缘加载产生新的滑动,局部地段具抛物迹象,滑体物质在地表水冲刷下成流塑状冲至沟底。综上所述,宜宾市兴文县两龙乡三村二组油坪嘴滑坡是在降雨诱发下形成的高速推移式中型土质滑坡。三、已采取抢险救灾措施 2004年6月30日凌晨两点左右发生灾害后,村主任立即组织村民进行抢救工作,并及时向乡政府报告,后逐级紧急上报。县、市两级政府及国土资源、民政、救灾、卫生等相关部门接到灾报后,均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灾害现场进行抢险
15、救灾工作,当地武警官兵及地方民兵也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各组在开展救护工作的同时,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全力救伤员、寻找失踪人员和妥善处理遇难者后事等工作。并立刻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工作,进一步搜寻失踪者。至6月30日下午18时,现场已找到6名死者遗体并妥善进行了安葬,3名重伤人员已脱离生命危险,正接受进一步恢复治疗。目前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各项善后工作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照片1 滑坡后缘及中部被摧毁的房屋照片2 滑坡中前缘堆积物地质工程灾害案例2004年9月5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滑坡2004年9月5日下午,四川省达州市
16、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1-9社发生滑坡,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500万元。滑坡规模5625万m3,是我国继西藏易贡滑坡后最大的一处滑坡。滑坡体地处川东中低山区,滑坡体所处斜坡相对高差约300m,平均坡度约15,是发生在斜坡平均坡度最缓的一处特大型滑坡。 9月3日,区内出现200年一遇的暴雨,据当地气象台观测, 9月4日下午4时至9月5日下午4时达州雨量为190mm, 9月5日11时30分开始慢速推移式滑动,当地利用高音喇叭等方式,组织迅速将险区内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滑体上房屋、农田全部摧毁,至晚上11时滑动距离约200m。滑体物质冲进河床,堵河成湖。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滑坡是在降雨
17、诱发下形成的大型推移式滑坡。由于及时发现险情,及时组织迅速撤离,避免了1255人的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成功案例。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滑坡滑坡前缘堵江被毁坏的房屋云南省滇西地区洪涝泥石流灾害概况一、基本灾情2004年7月,云南滇西地区怒江、宝山、德宏三个州市普降大到暴雨,4日至5日和17日至20日两次发生洪涝、群发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48人,失踪85人,伤病497人。直接经济损失10.3亿元。(一)“75”灾情。2004年7月4日22时30分至5日20时30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普降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及滑坡灾害,导致农田、民房及水利、交通、电力等设施严重受
18、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灾害造成36个乡镇、2个农场受灾,共造成18人死亡、24人失踪(其中,直接因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14人、失踪4人),11人重伤,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灾民28304人;倒塌民房15490间,严重破坏26646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9亿元。(二)“720”灾情。7月17日至20日,云南省西部怒江、宝山、德宏三个州市普降大到暴雨,导致山洪泛滥,怒江流域出现50年一遇、大盈江流域出现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仅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乡政府到该乡芦山村的17公里路段,沿途发育大小滑坡40多处,泥石流沟13条。灾害造成30人死亡、61
1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其中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芦山村蕨叶坝下寨一处特大滑坡泥石流,就造成12人死亡、41人失踪。二、这次泥石流滑坡灾害的主要特点此次滇西地区以群发坡面型泥石流和滑坡灾害为主。滑坡主要发生在公路沿线和部分村庄附近,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支流沟谷中。仅支那乡政府到该乡的芦山村的17公里路段沿途发育大小滑坡40多处,泥石流沟13条。云南省滇西地区“75”、“720”洪涝、泥石流灾害具有如下特点:(一)强降雨是诱发因素。据气象资料,从7月4日22时30分至5日20时30分,受灾严重的盈江县平均降雨量为117.33mm,部分乡镇最高降雨量达350mm;陇川县平均降雨量为
20、137.77mm;瑞丽市平均降雨量为132.4mm。7月17-18日腾冲县降雨量达159.6毫米。据盈江县气象局昔马气象哨资料,7月120日总降水量达1068.3毫米,其中有8天的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类似的降雨过程如果发生在云南省的其它地方,同样会导致重大灾害。(二)强烈风化的花岗岩风化带坡和、层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此次泥石流发生的地区,主要是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区,山高坡陡,花岗岩风化强烈,风化层厚(部分地区风化带厚度达到50米)。在强降雨的条件下,其坡积物易于滑移,造成大量的呈条带状的坡面型泥石流。(三)山高坡陡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芦山村委会位于支那乡政府北西约20千米处
21、,香柏河村、花鹿塘村、蕨叶坝新寨、蕨叶坝老寨、芦山村新寨和芦山村老寨均分布于芦山河两岸。河谷岸坡一般都在40度左右,局部地段在50度以上,总体上属于中切割中山地貌区,芦山河支流沟谷的地形更为险峻。借助陡峻的地形条件,使雨水能够快速汇集,短期内在沟道中形成滚滚洪流。在雨水浸润和洪流冲刷下,使山坡上在一般情况下看似稳定的表土、树木成片下滑。在特殊地形条件控制下,增加了本次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四)茂密的亚热带雨林树木夹入洪水泥石流中,使其破坏性增强。灾区属于亚热带雨林地区,其中陇川县山区大部分处于,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茂密,树木高大。长时间降雨使表层岩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在后期的强降雨过程中;陡坡地段的
22、表层岩土体及其上面的树木植被,在重力和水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失稳并产生滑移,形成了“坡面泥石树木流”,当地称其为“山剥皮”。这种坡面泥石树木流在向下游的运移过程中,又不断冲刷和携带支流沟谷中的泥沙树木,并与主沟中的洪水汇合,形成洪水、泥沙树木混合流,堵塞桥涵、冲毁公路河堤和房屋,致使河流改道,淹没村庄房屋和农作物。在调查中,山出口的平坝地区和河流的两侧,可见到大量的树木堆积。另外,当地的民房大部分又多是土坯墙结构,遇水后极易软化倒塌,因此,此次洪涝泥石流灾害,房屋倒塌和毁损严重。(五)村庄密集和灾害发生在夜晚加重了灾害损失本区的地理-地质环境本来就不适宜大量人口居住,但现实条件下类似现象在全省都
23、十分普遍。在不适宜居住区人口和财产的增加,必然导致临灾条件下生命、财产损失风险的增加。大量人口聚居导致的陡坡垦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房、修路对自然斜坡的扰动,群众防灾知识的缺乏和灾害发生在夜晚等因素叠加在一起,进一步促进了灾害的形成,加大了灾害的损失。三、盈江县支那乡芦山村蕨叶坝下寨滑坡概况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初步调查资料:该滑坡长200米,宽100米,规模近100万立方米。主要岩性为下元古界高黎贡山群花岗岩和片麻岩,受其断裂影响,岩石破碎;在亚热带气候影响下,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带深,风化物疏松。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形成滑塌,掩埋其下方的村庄,造成了重大的人员死亡。蕨叶坝村(新村)滑坡泥石流
24、沟树木堆积(据陶庆法、云南国土资源厅调查报告)贵州省纳雍县危岩崩塌灾害初步调查1 基本情况2004年12月3日3时40分,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后山发生危岩体崩塌,崩塌体冲击了山下土坡和岩脚寨(组)部分住户,形成特大型地质灾害。据统计,共有19户村民受灾,12栋房屋被毁,7栋房屋受损。截止12月9日19时,已发现死亡39人,5人失踪,另有13人受伤。2 危岩崩塌地质特征发生崩塌的危岩体后缘高约2200米,前缘高约2160米,相对高差约40米。危岩体东西长约35米,南北宽约3米,垂直厚度约40米,体积约4000立方米。崩塌堆积体前缘高程约1850米,崩塌体分东西两支由北向南崩落堆积,前
25、后最大落差350米,造成危害的西支最大水平冲击距离约500米。通过观察危岩崩塌灾害现场,此次山崩灾害的地质环境具有以下特征:(1)崩塌发生的部位是整个山体陡崖带的组成部分,其东西两侧还存在危险岩体;(2)崩塌部位后山在地形上是一“圈椅状”汇水区,该区域中间冲沟正对崩塌部位;(3)两侧危岩,特别是东侧危岩顶部已开裂达20厘米,裂缝中树木较为茂盛,根部生长在裂缝中;(4)组成危岩体的地层为三叠纪灰岩、泥灰岩和粉质砂岩,彼此软硬相间;(5)岩层产状为向山内缓倾,沿陡崖面发育一组结构面切割岩层,形成易于崩塌的地质结构。此次崩塌断面下部两侧为新鲜岩面,中、上部均为旧裂缝,并被泥土充填,两壁存在溶蚀现象。
26、(6)在新崩塌及两侧危岩体后山未发现新生裂缝,但存在浅表层的土体滑塌,厚约12米。(7)崩塌堆积体冲击过程中遇到高程1913.4米的小山丘阻挡,迫使其分为东西两支,并缓解了其冲击力,否则造成的灾难更大。3 危岩崩塌成因及发展趋势地形上高陡悬空(陡崖高约40米)、岩体结构开裂破碎、地表水流冲刷及暴雨期间短历时水压力作用、树木根劈作用和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是本次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地下深部开采煤炭及周围施工放炮振动等人为活动可能对本次崩塌灾害存在一定的影响。总的认为,这次危岩崩塌是一起自然因素为主的特大型地质灾害。除零星落石外,新崩塌后部岩体整体比较稳定,但东西两侧特别是东侧危岩体发生新崩塌
27、灾害的可能性极大。4 建议(1)加强监测工作,对崩塌灾害及两侧危岩体动态安排专人监测,制定监测技术要求和报告制度,避免再次发生灾难。(2)对新崩地段及类似地区安排专项危岩崩塌灾害地质调查,具体查明危岩带的分布和特征,判定其稳定状态,分类制定防治规划。(3)根据调查结果,对本次崩塌及两侧危岩体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应急治理方案。 (4)对当前抢险工作明确技术要求,确保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刘传正 郭 强 陈红旗供稿)图1 岩脚寨危岩崩塌灾害分布范围图2 岩脚寨危岩崩塌灾害实景图3 岩脚寨崩塌堆积体分布实景(崩塌堆积体遇到高程1913.4米的小山丘阻挡,迫使其分为东西两支,并缓解了其冲击力,否则造成的灾难更大)图4 崩塌东侧危岩顶部已开裂达20厘米,树木生长在旧裂缝中图5 受陡倾坡外结构面控制的危岩体图6 似层状结构岩体(受切层结构面控制)2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