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55664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   一、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1、标准的定义:标准的字面定议为①衡量事物的准则,如技术标准,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②自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如标准音、标准时。 “标准”的定义为“是对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公司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记入经济协议或公司向用户做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 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管理标准是公司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的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以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公司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 2、标准化的概念、实质、目的、原理和作用。 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行标准,达成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行标准,达成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拟定适合于一定期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成等效。 标准化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公司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限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规定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发明了前提条件。 ⑤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⑥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公司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⑦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⑧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⑨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⑩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二、生猪养殖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标准 重要涉及了10项标准,这些标准涵盖生猪生产的全过程,从选址、栏舍设计建设、种猪选购、饲料加工使用、饲养管理、防疫、用药、粪污解决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1、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23),该标准规定了畜禽场的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场区道路、竖向设计和场区绿化的设计技术规定,是新、改、扩建的舍饲牛、猪、羊、鸡的畜禽场场区的总体设计建设的依据。 2、猪的饲养标准(NY/T65-2023)该标准规定了瘦肉型、肉脂型和地方品种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量元素的需要量,是配合饲料厂,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和农户配制猪饲粮的依据。 3、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23),该标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养殖过程中畜禽饮用水水质规定和配套的检测方法。合用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区和放牧区的畜禽饮用水水质。 4、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23),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规定,使用记录和不良反映报告,合用于无公害食品畜禽的生产、管理和认证。 5、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23),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各种饲料的使用技术规定,及加工过程、标签、包装、贮存、运送、检查的规则,合用于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6、生猪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234.9-2023《良好农业规范》第9部分),规定了生猪生产良好农业规范的规定,合用于对生猪生产是否符合良好农业规范。 7、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7-2023),规定了畜禽场生态、空气、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卫生指标、饮用水质量及卫生指标和相应的畜禽场质量及卫生控制措施。合用于规模化畜禽场的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 8、畜禽粪便无害化解决技术规范(NY/T1168-2023),规定了畜禽粪便无害化解决设施的选址、场区布局、解决技术、卫生学控制指标及污染物监测和污染防治的技术规定,合用于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社区和畜禽粪便解决场。 9、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1169-2023),规定了畜禽场选址、场区布局、污染治理设施以及控制畜禽场恶臭污染、粪便污染、污水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药物污染、畜禽尸体污染等的基本技术规定和畜禽场环境污染监测控制技术。合用于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的畜禽场和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场的环境污染控制。 10、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NY/T636-2023),规定了猪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分装、贮存与运送,输精等人工授精技术环节,合用于猪的人工授精操作。 三、猪的生物学与行为学特性 1、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猪在长期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本能、特性和特性。在生产实践中,要结识和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并按适当的条件加以充足运用和改造,以获得抱负的饲养和繁育效果,达成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 (1)、猪的食性和消化特点 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属肉食动物的简朴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能较好地运用各种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但猪也并不是什么食物都吃,而是有择食性的,能辨别口味,尤爱慕甜食。 猪采食量大,消化快,能消化大量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对精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6.7%,对青草和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分别为64.6%和51.2%。但对饲料中的粗纤维的消化率低仅3-25%,且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越高对日粮中有机物的消化率越低。在猪的日粮中,要注意控制粗纤维的含量,以仔猪含量不宜超过4%,生长肥育猪不超过6-8%,成年公母猪不超过10-12%,以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易消化性。 (2)、猪对环境的适应性 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猪最敏感的环境因素是气温,因猪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层厚,阻止体热散发。同时猪的皮肤表层薄,被毛稀疏,对阳光照射的防护能力差,不耐热。但小猪因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表面积相对体重较大,怕寒冷和潮湿。 (3)、猪的生活习性 a、嗅觉灵敏。猪有特殊的鼻子,嗅觉非常灵敏,对气味的辨认能力比狗高1倍,比人高7-8倍。仔猪在出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寻找乳头,在三天之内固定乳头。能依靠嗅觉有效寻找食物、辨认群内个体、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之间和母子之间的联系,在发情母猪和公猪之间的性联系中,嗅觉也起重要作用。 b、听觉发达。猪对很薄弱的声响也可敏锐的察觉,猪头转动灵活,可迅速判断声源方向、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呼名、各种口令和声音刺激的调教不久建立条件反射。猪对与吃喝有关的声响特别敏感,在大猪场为避免喂料时的声响引起猪群**动不安,应采用一次全群给料装置或全自动化喂料系统。要保持猪场安静,尽量避免忽然响声,不容易抓捕和驱赶猪只,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c、猪的视觉不发达。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可运用这一特性对公猪用假母猪台进行人工采精训练。 d、猪喜干燥,爱清洁。便于进行吃喝、睡觉和排泄的定点调教。 e、猪有喜群性。群饲比单饲吃得快、吃得多,增重效果好。但猪群饲时表现出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群体越大表现越明显。当不同窝仔猪合群时,会发生剧烈打斗,通过几天后才会建立起一定的位次关系,形成一个居住群体。在猪的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合理分群。 (4)、猪的经济学特性 a、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4-5月龄性成熟,6-8月龄体成熟可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平均为114天。经产母猪一般年产二胎,或二年产五胎,通过初期断奶、早配种可达年产三胎。经产母平均产仔10头左右。因其性成熟早、妊娠期短,其世代间隔为1.5-2年。 b、生长迅速,周转快。无论在胚胎生长期还是在生后生长期都是肉用家畜中时间最短的,因此生长强度最大。猪出生后的头二个月生长发育特别快,1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是1月龄体重的2-3倍。断奶后至8月龄前,都保持较高生长速度。在满足营养需要的条件下,瘦肉型猪160-170日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 2、猪的行为学特性 (1)、采食行为,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性是拱土觅食。此外猪采食具有选择性,特别爱慕甜食、颗粒料、湿料。采食量和采食频率随体重增大而增长。在大多数情况下,猪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饮水量与饲料的组成、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2)排泄行为,猪是最爱清洁的动物,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能保持所睡窝床干洁,从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而是在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5分钟左右开始1-2次,多先排粪后排尿。也有在饲喂前排泄的,但为先排尿后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上午排泄量最大。 (3)、争斗行为,一般是因争夺饲料和抢占地盘所引起,但在新合群的猪群内争斗,除上面两个因素外,尚有调整猪群位次结构的作用。猪的争斗行为多与饲养密度有关,当猪群密度过大,每头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长,特别是猪群吃料时袭击行为加剧。猪群的争斗,除影响猪群的正常休息、减少饲料报酬和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可导致猪的死亡。因此要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采用适当的并窝方法。 (4)、性行为。母猪发性时表现卧立不安,食欲忽好忽坏,发出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别的猪或等待别的猪爬跨,并屡屡排尿。 (5)、异常行为。产生异常行为多与猪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有关,营养失衡的猪会出现啃咬墙壁、吞食石片和布条的异嗜行为,在拥挤的栏养条件下或在营养缺少时发生咬尾、咬耳。 3、猪群类别的划分 根据猪的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生理阶段、用途将猪群划提成不同类别。目前常用的划分类别有: (1)、哺乳仔猪: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断奶时间一般为21-60日龄。 (2)、育成猪:从断奶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小猪。 (3)、后备猪:从4月龄至开始配种前留作种的猪。分别称为后备公、母猪。 (4)、种猪:已正式参与配种、产仔公、母猪。 (5)、肉猪:(生长育肥猪)一般指专门用来做肉食用的猪。根据肥育阶段不同,又划分为以下类群。 a、小猪(小架子猪)体重约为15-35公斤。 b、中猪(大架子猪)体重约为35-60公斤。 c、大猪(催肥猪)从体重60公斤开始,至出栏上市(一般出栏体重为90-110公斤)。 四、猪的饲养标准和日粮配合 饲料分类: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饲养分七大类。 (1)、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是植物地上部分经收割、干燥而成的干草,脱粒收获的农副产品(如秸杆和秕壳等),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如渣滓类饲料)。 (2)、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在45%以上的新鲜饲草以及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原牧草等。如豆科牧草:苜蓿、紫云英、三叶草等,禾本科牧草:黑麦草、苏丹草、矮象草等,蔬菜类饲料,水生饲料。使用青绿饲料时要注意:Ⅰ、防止亚硝酸盐中毒,堆放时间长、发霉腐败、加热或煮后闷放过夜会促进细菌对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引起中毒。Ⅱ、防止氢氰酸中毒,高梁苗、玉米苗、马铃薯幼苗、三叶草、木薯、南瓜藤等经发酵或霜冻枯萎时,其中的氰苷配糖体转化为氢氰酸引起中毒。Ⅲ、其他中毒,农药污染中毒等。 (3)、能量饲料:是指以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粗蛋白小于20%的饲料。如谷实类(玉米、大小麦、稻谷等)、糠麸类、块根、块茎、瓜果等。 (4)、蛋白质饲料:以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条件,而粗蛋白含量大于等于20%的饲料。如豆类、饼粕类、动物性饲料。 (5)、矿物质饲料:指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及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如食盐、石粉、贝壳粉及微量元素添加剂等。 (6)、饲料添加剂: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防止其质量下降,促进动物生长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有营养性添加剂:如微量元素添加剂、维生素、氨基酸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生长促进剂(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驱虫保健剂(驱虫剂类)、饲料保存剂(抗氧化剂类、防霉剂类),其他添加剂:食欲增进剂、着色剂、黏合剂、稳定剂、防结块剂、防凝结剂、中草药添加剂等。 (7)、青贮饲料:指自然含水的青绿饲料(涉及野生青草、栽培饲料作物)收割后或经初步晒制萎蔫的青绿饲料,经自然发酵或加酸青贮制成的青贮饲料或半干青贮饲料。喂猪的最大饲喂量不能超过50%。 1、猪的饲养标准 (1)、饲养标准的含义,是指畜禽在一定的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成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只、羽)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公斤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比例。科学地规定了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和生产水平的猪,天天每头应给予的能量、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2)、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制定和在生产中对的运用,是迅速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运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和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生产的具体化,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能提高饲料运用效率和生产力。 (3)、饲养标准的性质和应用 Ⅰ、饲养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相对合理性,饲养标准是以营养成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生产实践的结果为依据,通过广泛的中间实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是动物营养科学理论与养猪生产实际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因受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和多样性及动物营养的需要受多因素影响,饲养标准的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饲养标准的制订受到营养、饲养科学发展水平的约束而具有相对合理性。 Ⅱ、饲养标准具有普遍性、地区性和特殊性,因世界各国制订饲养标准都依据共同的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被另一些国家所采用或借鉴,所以它具有普遍性。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生产体系、管理条件、生产目的、饲料资源、动物种类、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饲养标准又有许多反映本国特点、适应本国国情的个性,所以它有明显的地区性和特殊性。 Ⅲ、饲养标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饲养标准的提出即使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有章可循,又为畜牧工作者饲养动物提供科学依据,在饲养生产中应力求按饲养标准配置日粮,进行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质量。但要注旨在使用饲养标准时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应用后的效果加以适当调整,灵活应用,从而使饲养标准更加切合具体实际生产。目前推荐运用的最新饲养标准为《NY/T65-2023 猪饲养标准》。 瘦肉型生长育肥猪每公斤饲粮养分含量及每日每头养分需要量 (自由采食,88%干物质) 体重(㎏) 3-8 8-20 20-35 35-60 60-90 平均体重 5.5 14 27.5 47.5 75 日增重㎏/d 0.24 0.44 0.61 0.69 0.8 采食量㎏/d 0.3 0.74 1.43 1.9 2.5 饲料/增重 1.25 1.59 2.34 2.75 3.13 饲粮消化能含量MJ/㎏(摄入量MJ / d) 14.2 (4.21) 13.6 (10.06) 13.39 (19.15) 13.39 (25.44) 13.39 (33.48) 粗蛋白质CP%(g/ d) 21.0 (63) 19.0 (141) 17.8 (255) 16.4 (312) 14.5 (363) 赖氨酸Lys%( g/ d) 1.42 (4.3) 1.16 (8.6) 0.9 (12.9) 0.82 (15.6) 0.7 (17.5) 蛋氨酸Met%( g/ d) 0.4 (1.2) 0.3 (2.2) 0.24 (3.4) 0.22 (4.2) 0.19 (4.8) 苏氨酸Thr%( g/ d) 0.94 (2.8) 0.75 (5.6) 0.58 (8.3) 0.56 (10.6) 0.48 (12) 瘦肉型妊娠母猪每公斤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 妊娠期 妊娠前期(妊娠前12周) 妊娠后期(妊娠后12周) 配种体重 120-150 150-180 ﹥180 120-150 150-180 ﹥180 预期窝产仔数 10 11 11 10 11 11 采食量㎏/d 2.10 2.10 2.00 2.60 2.80 3.00 饲粮消化能含量MJ/㎏ 12.75 12.35 12.15 12.75 12.55 12.55 粗蛋白质CP% 13.0 12.0 12.0 14.0 13.0 12.0 赖氨酸Lys% 0.53 0.49 0.46 0.53 0.51 0.48 蛋氨酸Met% 0.14 0.13 0.12 0.14 0.13 0.12 苏氨酸Thr% 0.40 0.39 0.37 0.40 0.40 0.38 瘦肉型泌乳母猪每公斤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 分娩体重㎏ 140-180 180-240 泌乳期体重变化㎏ 0.0 -10.0 -7.5 -15 哺乳窝仔数头 9 9 10 10 采食量㎏/d 5.25 4.65 5.65 5.2 饲粮消化能含量MJ/㎏ 13.80 13.80 13.80 13.80 粗蛋白质CP% 17.5 18.0 18.0 18.5 赖氨酸Lys% 0.88 0.93 0.91 0.94 蛋氨酸Met% 0.22 0.24 0.23 0.24 苏氨酸Thr% 0.56 0.59 0.58 0.60 2、猪的饲粮配合方法和配方实例 (1)、猪的饲粮配合 是根据猪对各种营养素的需量(即饲养标准)和猪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表,结合本地饲料资源来进行配制。 Ⅰ、饲粮配合应遵循的原则 ①一方面要选用适宜的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并通过饲养实践中畜禽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反映酌情修改,灵活使用。②营养水平要适宜,猪生长快,瘦肉率高,规定营养水平较高,在配制猪饲料时,要注意各营养之间平衡,特别要注意必需氨基酸的平衡。③要注意猪的采食量与饲粮体积大小的关系。④控制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哺乳仔猪、生长育肥猪、种猪分别不超过4%、6%、8%)⑤要考虑饲料的适口性,适口性好的饲料多用些,少用适口性差的饲料。⑥不用发霉变质、有毒性的饲料。⑦要用质优价廉的饲料。⑧要注意饲料原料要多样化,多种饲料合理搭配,以发挥各种物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饲粮的运用率和营养需要。⑨要注意重要饲料的消化率和各种饲料在饲粮中的一般用量限制因素,尽量配制高质量、低成本的优质饲粮。 Ⅱ、各种饲料在饲粮中的一般用量及其限制因素,因①饲料的适口性差或不易消化吸取,如血粉;②粗纤维含量高,用量过多会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率,如燕麦、糟渣类饲料;③用量过多自身会导致浪费和成本增高,如鱼粉、豆饼、骨粉等;④饲料中具有毒性成分,过量会引起中毒,如棉籽饼、菜籽饼等。由于以上因素,各种饲料在饲粮中的一般用量随猪的生长阶段而有不同。 (2)、饲粮配合的方法 有方块法、矩阵法、试差法、电子计算机法。只要计算对的,各种方法的最后结果都是接近的,其目的是为生猪提供抱负的、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平衡和满足营养需要的饲料配方。 Ⅰ、试差法又叫凑数法其具体环节是:①查出饲养标准,列出猪的营养需要量;②根据本地饲料资源拟定饲料种类、查饲料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列出所用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含量;③初步拟定出所用各种饲料的大体比例,并进行计算,得出初配饲料计算结果;④将计算结果与饲养标准比较,依其差异限度调整配方比例,再计算、调整,直至与饲养标准一致为止。此法为手工计算比较麻烦,配方中营养计算种类和顺序一般为:能量→粗蛋白质→磷→钙→食盐→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 Ⅱ、方块法又叫对角法或交叉法,该法直观易懂,合用于饲料种类少、营养指标规定简朴的日粮配方,但不能同时考虑多项营养指标,在饲料原料品种较多时,此法较复杂。如配制育肥猪全价配合饲料,一方面查育肥猪营养标准,每公斤13.39兆焦,粗蛋白质含量14.5%。用能量饲料玉米、麸皮(分别占80%、20%),蛋白质饲料豆饼、菜籽饼、棉籽饼(分别占60%、20%、20%),2%的预混料配制饲料。除去预混料后,能量、蛋白质饲料为98%,则粗蛋白含量为14.5/98×100为14.8%。以蛋白质含量为计算依据则有: 能量饲料9.62 25.4 ↘ ↗ 14.8 蛋白质饲料40.2 ↗ ↘ 5.18 总量为30.58,其中能量饲料占83%,蛋白质饲料占17%。则玉米为66.4%、麸皮为33.6%,豆粕为10.2%、菜籽饼为3.4%、棉籽饼为3.4%。现根据养猪生产实践,提供如下饲料配方。 高档乳猪料(7天-15公斤) 原料名称 原料配比(%) 玉米 48.2 鱼粉(进口) 2.5 预混料 1 豆饼 26 石粉 0.9 磷酸氢钙 1.1 食盐 0.3 乳清粉 5 植物油 次粉 0 15 合计 100% 中档乳猪料(7-15公斤) 原料名称 原料配比(%) 玉米 55 大豆粕 23 次粉 7.9 鱼粉(进口) 5 乳清粉 6 石粉 1 磷酸氢钙 0.9 食盐 0.2 植物油 预混料 0 1.0 合计 100% 五、种猪的饲养管理 1、后备母猪的饲养 后备母猪是从仔猪群中选留下来作为种母猪的一类猪,从断奶选留下来开始至配种之前即4-8月龄。 (1)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后备母猪阶段重要是骨骼和肌肉生长强度大,它们的营养需要除一定的能量外,重点是对蛋白质、钙和磷及充足全面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后备母猪的饲料配制是按照后备母猪的饲养标准进行,其饲养标准约相称于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猪的营养水平。在40公斤前,每公斤饲粮消化能含量1.34×107焦耳,粗蛋白质17.8%,40-60公斤,每公斤饲粮消化含量(1.21-1.25)×107焦耳,粗蛋白质16.4%。60公斤以后,每公斤饲粮消化含量(1.17-1.21)×107焦耳,粗蛋白质13-14%。 (2)要限量饲喂,防止过肥,一天喂2-3次,每次喂8-9成饱为宜,为使猪不争食,饲槽达成全圈猪同时采食的需要。在猪分圈时,应将品种、体重、采食习惯等方面尽量一致的猪分在一圈。 (3)要适当加喂青粗饲料,在后备母猪前期,因消化验机能还不十分完善,粗料的比例不能过高,粗纤维比例不超过5%,在40公斤以后粗纤维可提高到7-8%。因青绿饲料可为母猪提供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可促进猪的食欲,改善消化,因此要适量饲喂青绿饲料。 2、后备母猪的管理,重要应注意一是要适当运动,锻炼体质,要保持圈舍的干燥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二是要防止打斗,加强护理、及时将打斗个体分开,注意将品种相同、体重大小相似的个体同圈饲养,在合群之前在猪体喷洒来苏儿等药物使其气味一致。三是防止疾病,对后备母猪应严格检疫、免疫,多注意观测猪群的健康状况,有异常的及时隔离和治疗。 3、母猪的发情,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1天(18-22天),发情连续期为2-4天。 促进母猪发情的方法,有①饥饿法,在哺乳母猪断奶时,一次减少饲料量的2/3,2天后精料所有用青饲料代替,第三天喂一些糟类或草粉,第四天早上给仔猪哺乳一次后与仔猪分开。这时母猪乳房已软并见皱缩,向上收缩,说明断奶完毕。之后可逐步添加精料,几天后恢复到断奶时2/3量即可,断奶母猪群养在一起,4-5天后就会有母猪发情。②公猪诱情,将公猪赶至未发情的母猪圈前或圈中,由于公猪的求偶声、气味及追赶爬跨,使母猪受到强烈的性刺激,可达成尽快发情。③药物****,对健康无异常的不发情母猪,可用孕马血清或绒毛膜促性腺素1000单位肌注,3-5天后可发情。④按摩乳房,对个别晚发情母猪,天天早饲后按摩乳房10分钟,坚持3-5天可促使发情。 4、母猪的配种,要保持母猪适中的膘情,在断奶后的第一个情期内配种、妊娠。最佳配种时间是母猪发情后的第20-30小时,这是母猪发情前期结束、发情开始、卵子从卵巢排出的时间,发情母猪的****部消肿,接受爬跨,用手按压其臀部稳立不动,呈等待配种的状态。配种前0.5-1小时前不要饮水和喂料,为提高母猪产仔数,一般进行复配即在第一次配种后的8-12小后进行第二次配种。母猪的妊娠期为114天,三个月三个星期零三天。 5、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的饲养,①全价配合饲料的用量,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控制饲料量,大型品种猪配种后一个月内,天天1.5-2公斤,妊娠中期给2.0-2.2公斤,分娩前1个月给2.0-2.4公斤。②适当的能量饲料供应,在妊娠期要注意能量饲料的用量,能量饲料投入过多,母猪的膘情好,但产仔数少,成活率低。能量饲料供应局限性,母猪就过瘦,胎儿发育不好,分娩后母猪无奶,因此应保持母猪中档膘情。③保证青绿多汁饲料的供应,妊娠期在满足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同时,要注意青绿多汁饲料的供应,可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局限性,还可以代替部分精饲料,减少饲料成本。④保证充足的饮水。 (2)妊娠母猪的平常管理①防止由于疾病引起的流产和死胎,有流行性脑炎、猪流感病毒、猪丹毒等。②防止饲料中毒流产,不喂腐烂、酸败、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未去毒的菜籽饼、棉籽饼和白酒糟,饲料的变换不能太频繁,不能忽然变换饲料。③合理分群和适当运动,断奶后母猪按母猪大小、强弱和配种时间进行分群,有条件时尽量分小群,以便于对每头母猪的细心照料。妊娠前期,要保证母猪休息,减少运动;中期应增长运动量,上、下午放入运动场自由活动,充足接触阳光;后期应逐渐减少运动,预产前7天应停止运动,准备进产房。④防止粗暴管理,在妊娠期间不能对母猪粗暴鞭打、强行追赶、跨沟、咬架,防止滑倒。⑤防暑与防寒,在修建猪舍时,在猪舍、运动场周边栽植树木,可遮阳和净化空气。当高温天气时可支起凉棚,不断向栏舍水泥地面或猪身上喷水进行人工降温。冬天寒冷季节应加强舍内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并适当增长10-15%的饲料喂量。⑥疫苗的注射,为防止仔猪腹泻和黄白痢导致对仔猪的死亡,在产前的21天注射仔猪腹泻基因工程双价(K88/K99)灭活苗。⑦按摩乳房,预产期前20天左右,饲养员天天按摩妊娠母猪的乳房10分钟,可提高泌乳量和使母猪安静,减少恐惊心理,对分娩接产大有好处。 (3)母猪的分娩与接产①母猪临产前的准备,在预产前的7-10天,用2%的来苏儿、烧碱或其它消毒液将产房的地面、圈栏进行彻底消毒,并及时晾干。检查母猪及时治疗猪虱及皮肤病,防止传给仔猪。同时准备毛巾一条、抹布一条、台秤1台、5%的碘酒1瓶、70%的酒精1瓶、来苏儿1瓶、催产素3支、分娩记录本、保温箱、红外线灯等仔猪保温设备。②接产与助产,母猪分娩时舍内要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喧哗和大声说笑,导致对母猪刺激影响分娩,分娩有四阶段即准备阶段、排出胎儿、排出胎衣和子宫复原四个阶段。胎儿娩出落地后,左手握住胎儿,右手将连于胎盘的脐带轻轻掐断,然后迅速将仔猪鼻孔和口腔中的黏液清除擦干,防止憋死,用柔软的抹布顺着毛的方向,由前向后、从上至下、快速将仔猪全身擦干,将仔猪脐带中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固定好靠近仔猪腹部的脐带,距腹部4㎝处用手掐断,在掐断处涂抹碘酒消毒,并及时将出生仔猪的8个锋利小牙剪掉、剪平,以防仔猪抢乳头时咬坏乳房。打好耳号和做好初生记录,及时将仔猪放到母猪身边哺乳,吃到初乳。在放仔猪时将弱小仔猪放到前面,强壮的放到后面,注意观测哺乳情况,并开始固定乳头。母猪在产出第一仔猪后,可注射3支催产素,加快产仔和促进胎衣的排出,在产仔结束20-30分钟排出胎衣,要及时将胎衣和污染的垫草一起清除,不能让母猪吃胎衣,防止染上吃仔猪的恶癖。在产房没有护仔栏的栏舍,要注意将垫草铡断,在母猪卧下时防止仔猪被压。 (4)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产后护理①饲养方面,由于母猪在分娩时体力消耗大、体液损失多,母猪表现疲劳和口渴,要准备足够的1%的温热盐水或适量麸皮盐水汤(麸皮250克、食盐250克加水2023ML调成)供母猪饮用。母猪分娩8小内不宜喂料,保证供应温水,第二天早上再给流食,2天后恢复分娩前的饲喂量。母猪少乳或无乳可用催乳剂:王不留行40克、木通30克、益母草50克、六神曲40克、荆三棱30克、赤芍药20克、炒麦芽50克、杜红花30克,加水煮汁,天天1剂,分2次喂给,连用2-3天。②母猪产后产道损伤,可用产后汤(川芎25g、当归25 g、桃仁20 g、红花20 g、甘草25 g、泡干姜20 g)2-3剂或用青、链霉素静脉注射2-3天,天天一次。防止乳房炎和产道炎症。③管理方面,在母猪分娩后要及时清污染物,擦干净地面、墙面和栏杆后,及时用2%的来苏儿进行消毒。 为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要根据饲养标准为其配制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其配方为: 哺乳母猪饲料配方(%) 原料名称 原料配比(%) 玉米粉 60 豆饼粉 20 麸皮 11 米糠 5 石粉 1.2 贝壳粉 1 磷酸氢钙 1 食盐 0.5 混合微量元素 赖氨酸 多种维生素 0.2 0.1 0.02 注:在泌乳高峰期青饲料或多汁饲料按需求供应。 产后要防止消化不良,要通过5-6天逐渐恢复泌乳母的饲料喂量后,其用量为初产母猪3.5-4.65公斤/天,经产母猪5.2-5.5公斤/天。 六、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措施 哺乳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养分运用能力强,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少先天免疫力、容易生病。根据以上生理特点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 1、抓好仔猪哺乳,过好初生关。(1)吃好初乳,固定好乳头,要保证所有仔猪在出生后12-24小时吃到初乳,48小时内固定乳头,将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的前1-3对乳头上,母猪泌乳量由往后依次减少。人工帮助固定乳头需要通过连续几次后,才干使仔猪形成习惯,固定吮分派的乳头。(2)加强保温,防冻防压,仔猪出生后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8-14日龄为25-28℃,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在寒冷天气要关好门窗,防贼风侵袭,在猪圈内垫10cm厚的垫草,将仔猪放入保温箱。 2、提早开食,过好补料关,仔猪的营养需要量随着其体重的增大而增长,而母猪的泌乳量在第3-4周达成高峰,从第4周开始下降,此时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因此要及时补给仔猪营养丰富的饲料,早给仔猪补料还可尽早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及机能,促进胃肠发育,防止下痢,为安全断奶打下基础。提早开食一般从出生后5-7天开始,在栏内撒一些乳猪颗粒饲料,天天喂3-4次,通过15天左右的训练,仔猪就能正常采食,天天饲喂5-6次。在仔猪出生3天内要给仔猪注射1ml牲血素和1ml亚硒酸钠VE注射液。并及时给仔猪供应清洁饮水。 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仔猪20日龄后消化机能日趋完善,体重成倍增长,食欲大幅度增长。此时要着重抓好仔猪补料关,天天喂料5-6次或采用自动食槽,24小时不空料,让仔猪自由采食。同时规定补给的饲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全价乳猪颗粒料。 (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1、仔猪的初期断奶的好处,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实行仔猪出生后3-5周断奶。初期断奶的好处有①缩短母猪产仔间隔,增长母猪年产仔数。②提高饲料运用率,仔猪采食饲料时饲料运用率为50-60%,饲料通过母奶的转化运用率只有20%,提高2倍。由于初期断奶增长了母猪的年产窝数和育成仔猪数,可减少母猪饲喂数量,淘汰低产母猪,从而节省饲料用量。初期断奶还可减少母猪失重,减少妊娠母猪的日粮喂量。③仔猪直接采食运用饲料,自由采食不受母猪泌乳的影响,仔猪发育整齐。④仔猪初期断奶,缩短母猪繁育周期,提高母猪年育成头数,减少饲养管理人员,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仔猪哺育成本,提高母猪养殖效益。⑤改过去季节产仔为常年产仔,做到全年有育肥猪均衡上市。 2、仔猪初期断奶的时间和方法,从生产实践总结,南方地区4周龄断奶为宜。断奶的方法有,(1)逐渐断奶法:断奶前减少母猪精料增长粗料,减少母猪泌乳量,减少仔猪与母猪的接触和哺乳次数,逐渐让仔猪适应少哺乳、多吃料。经5天可达成断奶。(2)分批断奶法,先将食欲好、胖的、大的及育肥的仔猪先断奶,其余的后断奶。(3)一次断奶法,到了断奶时间,断然将母仔彻底分开。不管采用哪种断奶方法,都要在断奶前3天陆续给母猪减料,最后减到原日粮的20%,如母猪的泌乳量高或膘情好时还要多减精料,增长粗料。并在天天的早晚检查母猪乳房将尚存乳汁挤出,一直到乳房绵软、出现皱褶。在检查乳房时发现乳房中有硬块,立即将母猪赶回原圈,仔猪会立即拱吮乳房,晚间母仔分居,天天早晚注射青霉素消炎,夜间用热毛巾热敷再按摩,逐渐恢复正常。 3、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对断奶仔猪做到四固定即猪群固定(仔猪断奶后原窝仔猪不拆散,维持原窝仔猪不变,否则易引起仔猪互相咬斗,影响仔猪生长。)、圈舍固定(断奶时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圈)、人员固定(本来喂养泌乳母猪的饲养员继续喂养断奶仔猪,不改变饲喂习惯)和饲料固定(仔猪断奶后内仍喂哺乳仔猪料,避免饲料改变引起仔猪不吃食或消化紊乱、腹泻),以减少对仔猪的应激。在二周后再并圈和换料,仔猪断奶后前3-5天不能喂得过饱,一般喂八成饱,5天后恢复正常喂量。饲料要逐渐过渡,先将要使用的断奶仔猪料分别按10%、30%、50%、70%和90%逐步增长,原哺乳仔猪料按90%、70%、50%、30%、10%逐步减少,每次增减饲料要过渡2-3天。饲料用量和次数的过渡,仔猪断奶后前3-5天不能喂得过饱,一般喂八成饱,5天后恢复正常喂量。次数先维持断奶前的次数,2-3周后可以逐渐减少,但在3月龄以前不低于4次。 4、断奶仔猪的网床哺育 网床哺育的优点,一是仔猪离开地面,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