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二六年四月目录一、序言1二、指导思想、发展目的和总体部署41指导思想42发展目的43总体部署5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61资源型工业6现代农业83节能与新能源104信息产业115先进制造126城乡化和城市发展137环境与水资源148公共卫生安全15四、重大专项161新材料制备技术与产品162制造业信息化及机械产品先进制造技术173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184亚热带重要农产品种质创新与加工储运185海洋生物资源连续高效运用20特色林产品深加工207中医药新药创制218重要畜禽水产定向改良和健康养殖229生物质产业关键技术2310脆弱生态
2、系统功能修复重建与环境治理2311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24五、前沿技术251有色金属新材料技术252生物基材料技术253动物定向遗传改良平台技术264重要农作物基因技术26六、基础研究261学科发展的基础研究272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27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291鼓励支持公司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9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13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324全面推动广西创新体系建设33八、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34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35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5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36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37九、
3、人才队伍建设37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专家382充足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83支持公司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38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395构建有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39十、其他保障措施391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取和再创新402实行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403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合用技术的推广414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425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4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20232023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为了充足发挥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经
4、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推动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建设,实现我区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的,按照国家的部署,结合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纲要。一、序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全球化加快,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更加彰显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地位。针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国家提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又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规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
5、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国内各省市都在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发展战略。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动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把创新跨越作为我区未来2023科技发展的总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通过“十五”时期的建设,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以来,我区科技工作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创新计划为抓手,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领域的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
6、术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高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医药卫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运用、防灾减灾等方面组织一系列技术攻关,增强了社会可连续发展能力。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广西创新体系已具雏型。科技投入稳步增长,专利战略积极实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进一步,科技人员面向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能力明显增强,国内外科技合作更加广泛,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科技部2023年科技进步记录监测报告显示,虽然我区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等科技进步基础指标排在全国第27位,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
7、业化、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和环境改善指标分别排在全国第22位、第15位、第19位、第22位和第12位,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标居全国第23位。“十五”期间,全区专利申请量10596件,专利授权量5981件,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42.5%和29.3%。据测算,2023年科技进步奉献率达成41.6%,科技事业已经初步具有加快发展的能力。 同时,必须清醒地结识到,我区是后发展省区,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和科技还比较落后,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同发达省区相比,科技事业总体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8、。重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资源局限性,科技发展基础薄弱,优秀拔尖人才匮乏;科技投入局限性,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市、县科技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水平不高,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缺少核心技术和产业集群、龙头公司及拳头产品的有力支撑;农民增收、公司增效对先进合用技术的巨大需求与供应局限性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科技对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奉献亟需提高。总之,科技发展任务极其艰巨,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经济连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
9、提出了巨大需求,旺盛的社会需求构成科技加速发展的主线动力,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将为加大科技投入发明条件。三是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适合的学科体系,在少数学科及部分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国内或世界先进行列,在许多方面已基本具有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四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充足运用国内外的创新资源,促进自主创新。五是由科技部鼓励和支持的“92”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经启动,我区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环境逐步改善,为我区科技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和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有机结合已取得许多成效,为科技发展提供
10、了重要的制度保证。此后2023,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行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抢抓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我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二、指导思想、发展目的和总体部署1指导思想 未来2023,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区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进一步实行科教兴桂战略,走创新跨越之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
11、我区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继续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和建设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2发展目的 到2023年,我区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的是:建成较为完善的广西创新体系,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若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取得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若干市(县)自
12、主创新能力建设达成较高水平,全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高。通过2023的努力,在我区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在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产品科技含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在现代农业科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农业产业化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明显提高;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结构得到优化,重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水平明显减少;四是信息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广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止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对各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和危害严重的各类重大疾病的防
13、治水平有较大提高;六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技术中心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七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小高地建设和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突破,哺育出一批拔尖人才,造就出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到2023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科技进步奉献率达成50%以上;发明专利年度申请量和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量比2023年翻一番以上。3总体部署 未来2023,我区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于区情和需求,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8个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30个优先主题,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14、。二是结合国家目的,瞄准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滚动实行11个重大专项,实现重点突破,提高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重点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着眼我区未来发展,重点安排4个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从两个方面组织基础研究,提高科技连续创新能力,在若干领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措施,增长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为实现创新跨越的战略目的提供保障。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我区实力,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必须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发展优势特色资源高效开发运用技术,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供科技支撑;二
15、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集成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三是推动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促进农业、医药和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四是发展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五是建设广西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资源型工业以提高资源综合运用效率和延长产业链为目的,重点开发有色金属、蔗糖、桑蚕、木薯、特色林产、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优势资源的综合运用与产业化技术,攻克相关资源产业升级及产业链延长的共性关键技术,解决资源型工业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问题,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加强技术集成,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跨越发展。 优先主题(8个
16、):(1)铝资源开发与产业链延长重点研究开发节能、环保的电解铝生产技术,先进的熔体解决技术,凝固加工和形变加工解决技术及产品,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深加工技术,汽车用铝合金等特种铝合金材料及其产品。加强高铁三水型铝土矿资源开发及综合运用技术研究。(2)优势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重点研究开发高纯锌、锑、锡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及产业化技术;高活性氧化锌粉体和晶须、晶体,氧化铟锡粉体、靶材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技术;锰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稀土、高岭土、矾土、氧化硅等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应用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相关新产品。(3)矿产资源高效探采与综合运用重点研究紧缺矿产资源勘探新技术;多灾源矿床高效安全采矿技
17、术,碳酸锰等难解决矿产选矿回收运用技术;高效尾矿抛尾、尾渣资源化技术;有价元素、有害元素的查定与高效分离提取技术,冶金流程优化和工艺完善技术;有色金属有益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回收运用技术;稀土、高岭土、矾土、氧化硅等非金属矿高效探采与综合运用技术。(4)蔗糖和木薯新技术开发及产业链延长重点开发以蔗糖和木薯为原料的新产品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制糖过程的共性新技术、以甘蔗渣等为原料的新材料产品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糖业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运用技术。研究木薯生产淀粉共性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发附加值高、功能强的多元变性淀粉产品和淀粉基功能材料等深加工产品。(5)中药产业化技术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18、促进药源可连续运用;重点发展中药前解决技术、现代制剂技术、质量标准控制技术、药效筛选与安全性评价技术;加强现代中药提取、制剂和检测设备的研究开发,逐步实现中成药生产程控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包装机械化。(6)特色林化产品深加工技术重点开发松脂系列产品、天然香料、木本油料、竹子和林木精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开发造纸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研究药用植物活性组分提取和深加工技术,研究高效、安全的植物源农药新品种与产业化技术。(7)茧丝绸深加工技术集成开展转基因蚕、雄蚕专养品种选育、蚕丝品质改良、蚕病防治体系的研究;重点引进开发蚕茧收烘与缫丝新工艺,缫丝加工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丝质量关键技术,丝绸深
19、加工新技术,高档丝绸面料和服饰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桑、蚕、茧、丝的综合运用技术。(8)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开发运用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综合运用技术研究。重点发展水产品高值化加工技术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及产业化技术,开发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分子材料、酶制剂、海洋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海洋生物化工产品。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种养品种的单位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的,重点支持优良品种选育、高效种养、农产品深加工和种养副产物综合运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以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农业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连续发展
20、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优先主题(4个):(9)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哺育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创新和运用的研究,引进和哺育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等优良新品种。重点开展优质、高产、高效、抗病虫、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重要农作物和林木新品种的选育,高生物量的甘蔗、木薯等能源植物新种质的创新;畜禽优良品种引进和哺育,优质高产水产养殖品种的选育和繁育。(10)高效种植技术重点开发和推广重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开展工厂化设施种养技术、重要经济作物避灾保护栽培技术;建立粮食果蔬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实验示范区;构建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和果蔬、油料、薯类、甘蔗
21、、烟草等经济作物的标准化绿色生产体系,研究、引进、开发粮食果蔬作物的有机健康栽培技术;加强森林定向哺育技术和人工速生林丰产栽培技术;开展节约型农业新技术研究。(11)畜禽、水产养殖引进和选育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建立良种牧草种植示范基地,研究开发粗饲料资源高效运用技术,畜禽、水产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无公害养殖等技术;重点突破奶水牛和黄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名特优水产高效养殖技术,畜禽水产重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12)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开展特色植物、药食兼用植物功能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其功能研究,开发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亚热带优势水果和大宗蔬菜的保鲜贮运技术与深加工技术、粮油精深加工
22、技术、烟草加工增值技术;发展畜产品和水产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引进、消化、开发先进乳制品加工技术,开发水牛奶新产品。3节能与新能源实行“节能优先、优化结构、重点突破、多元发展”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以需求为牵引,以经济性和产业化为取向,统筹规划,远近结合,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开展能源科技研究,主攻通用型节能技术和大规模生物质能生产技术,重点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兴起,逐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能源可连续发展和节能型社会建设。 优先主题(3个): (13)节能与能源高效运用重点引进开发冶金、化工等过程工业、交通运送业和建筑业等重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新工艺,发展机电产品节能技术,推广用能需求侧管
23、理与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等能源综合运用技术。(14)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运用研究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技术,重点开发以木薯等薯类、甘蔗、纤维素和油料植物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合成气和沼气的技术,引进开发生物质向液体、气体和固体能源高效转化技术;加强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运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15)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开发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推广应用外墙外保温隔热成套技术、屋面高效保温隔热防水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重点开发高性能水泥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节能陶瓷煅烧技术、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无机非金属绿色环保涂料生产技术、新型轻质铝型建材生产技
24、术、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定向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矿渣、粉煤灰等各种废弃物回收运用制备绿色环保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4信息产业着眼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信息技术在工农业生产、社会管理以及商贸销售中应用。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教育信息化、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和软件产品,加强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及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农业资源高效运用技术体系,大力推动数字广西的建设。 优先主题(3个):(16)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及关键技术开展数字通信、网络新技术应用研究,开发新型通信、网络设备及相关产品;研究宽带、智能信息解决技术,开发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新型数
25、字电子应用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及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开展以网络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软件技术研究,重点开发中间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基于64位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和基于智能海量信息解决的多媒体检索软件。(17)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构建“数字农业”基础框架,建立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及农业技术培训等需求,重点开发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应用软件和农业虚拟技术及精确技术,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18)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引进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先进技术,开展网络营销、电子支付和现代物流等技术研究;推动现代物流技术在公司中应用,加强应急联动等公共安全和公众服务平台建设技术集成
26、。5先进制造以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为目的,研究开发机械产品设计生产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过程工业生产工艺改造,加强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品结构调整。 优先主题(3个):(19)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开展产品网络化与智能化协同开发、设计、分析与制造技术研究,构建中小公司ASP模式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推动CAD/CAM/CAE/CAPP/PDM/ERP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虚拟团队和虚拟公司动态联盟运作管理关键技术,重点推动汽车、机械、制糖、制药等行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应用。(20)先进制造技术与机电产品引进研发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技术、虚拟制造
27、技术、精密成形和快速成形技术、先进液压技术、智能控制、机电液信集成技术等。重点研究开发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和产品,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制造及管理技术。(21)过程工业共性技术开展过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共性技术、流程改造及节能环保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开发新型化工、制糖、造纸行业的生物转化技术与装置、新型分离过程技术与装置、先进过程控制技术与装置、过程集成技术等,优化过程参数及工艺,推动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改造。6城乡化和城市发展以优化城乡布局和提高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乡村、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宗旨,抓住城乡化发展、城乡人居
28、环境和城乡建设产业这三个紧密关联的环节,大力发展城乡规划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城市综合交通优化管理技术、城乡水循环技术、城市生态环境重建技术、数字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合用技术等,提高城市和城乡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优先主题(3个):(22)城乡体系与优化布局开展城乡化模式研究,重点研究城乡拓展、公司发展的城乡化双赢模式,城市群和城乡带发展战略,区域资源与空间布局协调,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的关键技术,促进和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乡的科学布局、协调发展。(23)现代生态城市与城乡开展不同规模城市的结构与功能、城乡人居环境可连续发展、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引进和开发城市综合交通发展
29、关键技术、城乡土地资源合理运用技术、城市河流廊道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等;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城乡综合减灾防灾关键技术和应急系统研究。(24)新农村建设研究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管理模式、规划和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高效运用,开展民俗文化、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开发环境及村庄整治技术、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住宅建设合用技术,大力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7环境与水资源以解决环境保护、水资源可连续运用及自然灾害监测防御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发展生态环境监测、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
30、、水资源可连续运用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形成合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技术体系。积极运用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民族风情,依托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优先主题(4个): (25)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脆弱生态系统动态监测、评估、生态区划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探索合用不同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技术和方法;重点开展石漠化区、桂东南红壤侵蚀区与矿区生态恢复重建,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沿海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2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建立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重点开
31、展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与区域污染总量控制支撑技术、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医疗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置技术、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技术研究;开展行业对水环境依赖与影响限度以及水环境和流域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建立新型环境管理模式。(27)水资源可连续运用开展水资源可运用量与承载力研究,开发水资源高效运用、灌区现代化管理和农村生活污水解决技术,开发工业节水工艺与设备、工业和生活废水资源化技术。(28)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开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开发我区自然山水、滨海休闲、边关揽胜和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
32、,推动旅游产业可连续发展。8公共卫生安全以建立重大疾病有效防治技术体系为中心,开展区域性重大疾病防止与控制研究,加强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防控和救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优先主题(2个):(29)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防范和应对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环境污染事故、食物中毒、职业卫生安全、群体性医疗事故等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研究各类食品安全防范技术,建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检测、防控、救治技术支撑体系。(30)区域性重大疾病防止与控制开展对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
33、、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重点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检测、诊疗和防控技术的研究。四、重大专项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白,重大项目的实行,对整体提高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纲要在重点领域中拟定一批优先主题的同时,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的和优势领域及特色产业,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产品、共性关键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充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力争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拟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对产
34、业竞争力整体提高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二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三是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重点产业科技问题;四是切合区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根据上述原则,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科技能力建设等方面,拟定了一批重大专项。根据发展需要和实行条件的成熟限度,逐项论证启动重大专项。同时,根据经济需求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对重大专项进行动态调整,分步实行。对重大专项的实行,要充足发挥公司在研究开发和投入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政府的引导性投入
35、重要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1新材料制备技术与产品我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大新材料制备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对提高优势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新材料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点开展高铁三水型铝土矿资源开发和节能、环保的电解铝生产技术研究,研究开发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深加工、铝的精深加工及表面解决技术和产品,引进开发先进的熔体解决技术,凝固加工、形变加工、特种铝合金技术;重点开发高纯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及产业化技术,锰、铟、锡、锑等金属及稀土、高岭土、矾土、氧化硅等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应用及产业化技术;开展超硬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和金属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研
36、究;重点研究紧缺矿产资源勘探新技术,多灾源矿床高效安全采矿技术,经济高效的尾矿尾渣资源化技术,难解决矿产开发新技术。 到2023年,攻克一批促进资源科学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铝、锰等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开发方面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形成产业化,实现我区资源原料工业向高附加值材料工业的转变。2制造业信息化及机械产品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机械产品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品牌。 推广和集成应用CIMS/ERP/SCM/CRM/PLM等技术,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建设,促
37、进公司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重构;加强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中小公司ASP模式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开发汽车、机械、制糖、制药等行业的网络协作、虚拟团队、虚拟公司动态联盟的运作管理等关键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工程建设。 开展汽车、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医疗器械等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创新,研究开发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现代创新设计方法与技术,重点发展高速加工、超精密加工与激光加工技术、精密成形和快速成型技术,开发机电液信一体化、现场总线测控、虚拟制造、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等技术。 到2023年,全面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建立多功能的区域性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产品设计创新的数
38、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公司管理的信息化,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产品。3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是发展信息产业、推动数字广西建设的基础。开展电子信息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产业化,对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点开发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新型数字电子应用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通信设备及相关产品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重点开发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汽车电子、数字家电、多媒体等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面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制造业信息化、远程医疗
39、、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应用软件,开发基于网络、事务管理和智能信息解决的中间件。 到2023年,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较强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在电子元器件、网络通信产品、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等领域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4亚热带重要农产品种质创新与加工储运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基础,有助于丰富广西的生物资源,哺育出更多优良新品种(类型),可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对连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农产品加工及储运能力低的情况,开展农产品保鲜、储运、加
40、工技术研究,可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促进一二产业联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增长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开展粮油、果蔬、蚕桑、甘蔗、薯类、茶叶等的种质资源搜集、保存、评价与种质创新;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哺育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等专用型新品种和生物能源种质及其它优良性状的特异材料,研究和推广重要农作物优质、高产、低耗、环保、可连续发展综合配套技术,发展设施农业技术、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和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开展重要作物基因克隆、转基因育种研究,建立和完善优异种质创新、新品种哺育和规模化制种三大技术平台,创建转基因植物中试和示范基地。 开展
41、特色植物和药食兼用植物功能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功能研究,开发功能性食品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亚热带优势水果和大宗蔬菜的储运保鲜技术与深加工技术,畜产品和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乳制品加工技术,开发水牛奶新产品生产技术;开展糖化工和蔗糖衍生物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研究提高桑蚕丝质量的关键技术,引进开发丝绸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推动桑、蚕、茧、丝的综合运用。 到2023年,选育出若干优良新品种(品系),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和标准化,大部分农产品达成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技术和产品,形成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糖产品质量标准
42、全面优于国际相应产品标准,资源运用率达成世界糖业先进水平;桑蚕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5海洋生物资源连续高效运用我区是西部惟一沿海省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红树林、海草和珊瑚礁等特色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运用条件得天独厚。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区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限度较低,发展潜力巨大。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运用与保护,对充足发挥“一片海”优势,促进我区海洋经济的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重点研究海洋渔业新品种选育繁育和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开发水产养殖重大病害监测预报和免疫防治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开发鱼、虾、贝、藻的深加工和综合运用技术,开展海洋生
43、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研究,拓展其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海洋功能食品和鲎试剂、贝藻类海洋化工系列产品;开展红树林、海草、珊瑚礁、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保护、恢复重建和合理运用的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近海养殖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创建广西海洋生态健康状况、海岸生态安全和生态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 到2023年,海水养殖的综合技术及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浅海养殖取得突破;形成水产品深加工研发与产品开发体系,海洋生物新兴产业有所突破和发展;建立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生物净化体系和海洋资源可连续开发运用模式,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特色林产品深加工我区地处亚热带,林产资源丰富,其中松脂、八角
44、、肉桂、油茶、油桐、茉莉花、桂花等是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优势资源,但目前这些林产重要是以原料或粗加工产品出口或销售,附加值低。因此,开展特色林产品深加工,对延长林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开发无色化和浅色松香萜烯树脂系列产品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采用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等先进提取分离技术,开展茉莉花、桂花、玉兰花等天然香料的提取及单离纯化研究;开发以八角、肉桂等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药用品及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品;开展木本油料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开发竹浆生产高档纸配套技术和竹材系列新材料;引进开发特色林产品深加工新工艺与装备,建立林产林化产品分析检测体系。到202
45、3年,无色松香和萜烯树脂系列产品达成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以松节油为原料深加工的香料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达成国内先进水平;八角、肉桂、茉莉花、桂花、玉兰花等天然香料提取分离新技术和重要组分应用品有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木本香料深加工新产品专利5项以上。7中医药新药创制我区蕴藏药用物种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已有30多种中成药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但总体上看,中药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产品少,行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排位呈下滑之势。实行本专项,有助于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提高中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选择特色优势传统中成药品种,改善制备工艺,开发长效、高效、速效新剂型;优化组方,
46、提取有效部位,开发现代中药新制剂;开展质量标准研究,建立科学、可控的中药质量标准及在线检测技术和方法。围绕地方重大疾病和化学药疗效不确切的病症,应用现代技术,对特色方药和中药材进行药效和安全性评价,开发中药新药和保健品,加强中药新辅料的应用研究。 到2023年,完毕一批中成药深度开发和特色方药新产品研制,开发出一批中药新药和保健品;建立和完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制剂与质量控制、中试和生产工艺等技术支持平台;中药发明专利件数明显增长。8重要畜禽水产定向改良和健康养殖畜禽水产动物种质创新和健康养殖是畜牧水产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挖掘现有种质资源,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选育出适合本地资源和
47、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有助于促进我区畜牧水产业的连续健康发展。 引进哺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猪、牛、禽、鱼、虾、贝等新品种,重点突破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基因打靶、染色体倍性操作、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克隆等关键技术;开展畜禽水产动物重要疫病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制高效疫苗等药物;完善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重大疫病的预警与防控、水生生物的选育与繁育等技术体系;构建分子遗传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定点突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种质创新技术平台;建立畜禽水产动物新品种和疫苗的中试基地、区域性示范基地和无特定动物疫病养殖区。 到2023年,克隆、分离、鉴定一批影响畜禽水产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功能基因;哺育出若干适合我区资源和环境条件的优良新品种;探明重大疫病的致病机理和流行机制,并研制出一批高效的疫苗和防治药物,建立和完善畜牧水产动物疫病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9生物质产业关键技术生物质产业是运用生物技术或化学技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石油产品替代品及副产品等环境和谐产品的产业,涉及“三农”、能源和环境等重大主题。我区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物质产业得天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