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制作:商桂松学习目标:1、培养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解读文本的能力。2、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加强生态保护意识。3、学习本文作者通过诗化的语言来表达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的特点。学习方法:抓关键词句阅读、研习、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预习要求: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
2、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2、 时代背景19世纪之前,人们一直把自然当作无条件供人驱使、利用的资源,不懂保护它。这种观念造成人对自然的巨大的破坏,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漠化的危险。3、 完成三维金卷P45第一、二题,同桌互查。4、质疑:针对文本提一个问题(提示:可针对题目、句子含义、文本结构或作者情感提问)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归纳并出示学生预习所提出的问题二、分析文本1、 浏览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将题目的主语和宾语补充完整。
3、_像山那样思考_2、 抓关键句,研习文本内涵 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 人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3、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主旨我们人类对大自然做了什么呢?我们得到了什么?三、 再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这声狼嗥是_的悲叹; 是_的反抗; 是_的警告; 是_的呼唤; 它已被群山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这声狼嗥也是作者_的大声疾呼!补充资料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
4、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