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结果:2月后对比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1.2方法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发作期内4g/d,分四次服用,当病情稳定后,剂量减半,2g/d,分四次服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药物包括败酱草、红藤、白头翁各30g,生大黄、生地
2、榆、五倍子各20g,白芍10g。煎煮后取150mL药汁备用,灌肠前患者需排空大便,并选择左侧卧位。先加热药汁,大约37即可,将其倒入灌肠筒内,并用石蜡油涂抹细肛管,随后,将肛管慢慢插进肛内,深度为25cm,将药液缓慢滴入。灌肠结束后告诉患者要分别取左右侧卧位、平卧位、胸膝位,各保持20min,确保药液和疮面能够接触充分,2次/d。1个月为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1.3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结肠镜复查发现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结肠镜复查可见黏膜上有假息肉或轻度炎症;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结肠镜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2。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17
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2个月后复查,对照组治愈4例(16.67),有效13例(54.17),无效7例(29.16),总有效率为70.83%。实验组仅2例(8.33%)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其中,治愈10例(41.67),有效12例(50.00%)。可见,实验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讨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很多学者认为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环境、遗传、感染等因素。西医一般利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
4、等药物治疗该病,但长期应用后常常出现不良反应,效果并不理想3。美沙拉嗪肠溶片的主要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对抑制肠道炎症效果显著。从中医角度来讲,该病属“痢疾”、“泄泻”、”便血“等范畴,由于外邪侵入或饮食不节而导致正气亏损,脾失健运,湿热蕴结,从而导致气滞血瘀,最终致使大肠传导失司后发病。该病病程较长,经常反复发作,在发病过程中容易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造成虚实夹杂4。药物灌肠法可让药物直达病变位置,保证药物被充分吸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药效。此外,还避免了胃肠道内相关消化液与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因此,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这有利于消除肠黏膜炎症,促进疮面修复愈合。同时,药物未经肝脏而直接经直肠进
5、入大循环,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5。温热的药液不仅能减少对痛觉神经的刺激,还能有效促进肠道血液循环。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所使用的方剂中红藤、败酱草、白头翁均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五倍子具有收敛固涩、解毒疗疮的作用;生地榆可解毒敛疮,生大黄则有清热泻火、活血祛瘀的效果;白芍可达到柔肝缓急止痛的目的。因此,将诸药合用可实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去腐生新、收敛固涩的目的。本次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显著,可充分发挥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小,提高了溃疡愈合率。实验组仅2例无效,治愈率为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P0.05)。同时,实验组的总
6、有效率为91.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因此,该疗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李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探讨J.延边医学,2015,9(1):22-24.2高岩.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1,8(3):86-88.3陈立东,刘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7(3):169-1724杜宏女.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74-175.5李世荣.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2(13):114-11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