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该书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并记载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四乌贼骨芦茹丸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3.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 睡,忍痛,慢临盆 。4.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5.宋代:妇产科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
2、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妇人血为主线”。第一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期。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涉及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连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
3、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初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子宫互相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人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8、天葵:天葵者,葵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葵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9、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1)月经期即行经期,
4、此期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通过阳气的疏泄,胞脉通达,推陈出新,使经血从子宫下泄,故气血以下为顺;2)经后期即阴长期,血室已闭,子宫藏而不泄,通过神奇的封藏,蓄养阴精,使经血长,为“重阴”阶段;3)经间期通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气的推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氤氲之侯,乐育之时,的候;4)经前期阳长期,经前期后,阳气逐渐增长,达重阳状态,此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血满盈,已为孕育做好准备。若胎元已结,则肾气封藏,子宫继续藏而不泄;若未孕育,则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泻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10.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
5、,即妇女经、带、胎、产病;狭义的带下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11.生理性带下:为润泽于阴户和阴道内无色无臭。粘而不稠的液体。12.受孕前提:肾气充盛,天葵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子宫藏泻有期,月经正常。其条件为男女生殖之精适时结合。13.正常孕妇整个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预产期的推算,是从末次月经的首日开始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14.足月临产的特性:胎位下移,腰腹阵痛,下腹坠胀而有便意,隐刀有少量血水排出(见红)。15、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的脏腑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的状态,此期间需要6周,称为产褥期。16、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
6、露。17、正常分娩者,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第二章 产妇的生理特点:阴血骤虚,阳气易浮1.胞宫具有 行月经 和 主胎孕 的作用。2.玉门:指阴道口及处女膜。3.冲任督带与女性的生殖生理: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而络于带脉。冲任督带四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冲脉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司人体精血津液,主妊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带脉约束上下行之诸经。脏腑所化生的气血通过十二正经汇集于冲任督带四脉而作用于奇恒之腑胞宫,最终使得胞宫得以行使其行月经、主胎孕等生殖生理功能。4.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
7、有“节律性”的周期性。5.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6.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正常经期为37天。7.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通过少,低于20ml为月通过少。8.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9.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10.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11.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12.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垢胎”。13.天癸(考过):含义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一种物质。属于阴精
8、。(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藏于肾中,受肾中精气资助,赖后天水谷精微滋养,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当肾气充盛之后,始能泌至而发挥作用;进入绝经期后,又随着肾气的虚衰而逐渐竭绝)作用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是月经产生的动力。14.月经产生的重要机理是: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15.月经产生的机制:(考过)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的生理现象。(如图) 1)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天葵源于先天之
9、肾气,需要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当肾气盛则蓄极而生;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胞宫形态似腑,功能似脏,是藏泻功能的靶子。 2)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 3)气血充盛与和调是月经产生的重要条件16.肾在月经中的作用。(JD)答: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互相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肾气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冲任之本,并能促进天癸的的成熟。故有“经水出诸肾”之说。17.从中医角度叙述肾在月经产生中的主导地位。(LS)答: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肺主气、气帅血
10、,在月经产生的生理中起主导作用。 肾藏精,主生殖,是指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作用,发挥其化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 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竭,月经断竭。 肾为冲任之本,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任虚冲衰则经水断绝,然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 肾为气血之根,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气血和调,经候如常,然气血之根在于肾,气血久虚,常从肾治,补肾益精,生化气血,以调经助孕。 肾与胞宫相系,胞宫司月经,肾与冲、任、督脉相关,与胞宫相系,直接影响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肾与脑相通,直接参与月经的调节。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是通过肾中阴阳来实现的,肾中阴阳平
11、衡协调才干维持机体生理,涉及月经生理的正常。 综上所述,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致病。2、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第四章 妇女疾病的诊断概要1、月经病的辨证要点: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2、带下病的辨证要点: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3、妊娠病的辨证要点:一方面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另一方面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4、产后病“三审”(考过):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
12、,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第二节 辨证要点及常见证型1.脏腑辨证证型: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 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经湿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脾虚血少、脾虚湿盛、脾失统摄、脾气下陷。2.气血辨证证型:气病(气虚、气郁、气滞)、血病(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补肾法是治疗妇科的疾病最重要的治法1、根据妇女血常局限性、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2、滋肾补肾的代表方有:杞菊地黄丸、真武汤、内部丸、肾气丸。 补益气血法涉及: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调理奇经涉及:温补奇经;滋养奇经;通理奇经;镇
13、安奇经;固摄奇经。3、周期疗法:结合月经周期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肾阴阳转化、消长节律和气血盈亏变化的规律,遵循滋肾养血补肾活血调补肾阴肾阳活血化瘀的原则,采用周期性用药的方法。4、金匮要略开创了中医妇科学外因冲洗、阴道纳药外治法之先河。月经病月经先期一、定义: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二、病因病机:重要是气虚和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三、鉴别诊断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月经先期经间期出血出血时间提前12周
14、 月经周期第1216天排卵期出血量每次大体相同 较月经量少,与经期出血形成出血量一次多、一次少的现象四、辨证论治1.气虚证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心脾两虚) 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或归肾丸2.血热证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阴虚血热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一、定义: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等。一般认为需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青春期月经初潮后1年内,或同绝经期,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证候者,不作病论。二、病因病机:
15、虚者多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局限性,冲任不充,血海不能准时满溢而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痰湿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三、鉴别诊断与妊娠的鉴别(早孕)育龄期妇女月通过期未至,应一方面排除妊娠。早孕者,有早孕反映,妇科检查宫颈着色,子宫体增大、变软,妊娠实验阳性,超检查可见子宫腔内有孕囊。月经后期则无以上表现,且以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四、辨证论治1.肾虚证 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饮2.血虚证 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证 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证 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4.气滞证 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
16、汤5.痰湿证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芎归二陈汤月经先后无定期一、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二、病因病机:重要是肝肾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为肝郁、肾虚、脾虚。三、鉴别诊断与崩漏相鉴别 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性,一般经期正常,经量不多。崩漏是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紊乱为特性的病证,除见周期紊乱,并同时出现阴道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四、辨证论治1.肝郁证 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2.肾虚证 补肾调经 固阴煎若肝郁肾虚,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黯
17、淡,或有块;经行乳房胀痛,腰膝酸软,或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肾疏肝调经,方用定经汤。3.脾虚证 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归脾汤月通过多一、定义: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通过多”,亦称“经水过多”。二、病因病机:重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三、鉴别诊断 与崩漏鉴别 崩漏在大量阴道出血时的症状与通过多相似,但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同时伴有出血时间长,淋漓日久不能自止,与月通过多而周期正常,或经期正常显然不同,结合病史及有关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四、辨证论治1.气虚证 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或安冲汤2.血热证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 +
18、 地榆、茜草、马齿苋3.血瘀证 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 + 益母草、三七、茜草月通过少一、定义: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局限性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通过少”。二、病因病机: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止冲任学海,血行不畅发为月通过少。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三、鉴别诊断与激经的鉴别 激经是受孕初期,月经仍按月来潮,血量少,无损胎儿发育,可伴有早孕反映,妊娠实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子宫腔内有孕囊、胚芽或胎心搏动等。四、辨证论治1.肾虚证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2.血虚证 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或小营煎
19、3.血瘀证 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证 化痰燥湿调经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经期延长一、定义: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二、病因病机:发病多由气虚冲任失约;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所致。临床常见有气虚、虚热、血瘀等。三、鉴别诊断与崩漏相鉴别 漏下者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易与经期延长混淆,其鉴别要点是:漏下除阴道流血淋漓不断,甚者延续数十日或数月不等之外,尚有月经周期紊乱;本病行经时间虽在七天以上,但往往在2周内自然停止,且月经周期正常。四、辨证论治1.气虚证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 + 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20、2.血热证 虚热证 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或固经丸 湿热证 清热去湿,化瘀止血 固经丸 + 败酱草、鱼腥草3.血瘀证 活血祛瘀止血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或桂枝茯苓丸加味经间期出血一、定义: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二、病因病机:三、鉴别诊断1.月经先期月经先期的出血时间非经间期,个别也有恰在经间期这一时间段出现周期提前,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基础体温由高温下降呈低温开始时出血;而经间期出血较月经量少,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低高温交替时。2.月通过少月通过少的周期尚正常,仅量少,甚或点滴而下;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两次月经的
21、中间时期。3.赤带赤带排出无周期性,连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可有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常见宫颈糜烂、赘生物,或子宫、附件区压痛明显;经间期出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四、辨证论治1.肾阴虚证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2.脾气虚证 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归脾汤3.湿热证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证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崩漏一、定义: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两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二、病因病机: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重要
22、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一般情况特点:多发生在“天癸新至”和“天癸将绝”这些特殊生理时期。三、鉴别诊断1.月经先后无定期 重要是周期或前或后,即提前或退后7天以上2周以内,经期、经量基本正常。2.经间期出血 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左右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能自止。四、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崩三法崩漏的治疗,多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塞流即是止血,用于
23、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治法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各有偏重。五、急症解决 崩漏属血证、急证。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崩,以防厥脱。视病情和条件可选择下列方法和方药。1.补气摄血止崩,方选独参汤或丽参注射液2.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亦可选参附注射液或六味回阳饮3.滋阴固气止崩,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煎剂方选生脉二至止血汤4.祛瘀止崩 三七末3-6g,温开水冲服;云南白药,温开水
24、冲服;宫血宁胶囊5.针灸止血,艾灸百会穴、大敦穴(双)、隐白(双)6.西药或手术止血,重要是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以抗休克或激素止血。六、辨证论治(一)出血期辨证论治 出血期以塞流、澄源为主。1.脾虚证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 肾气虚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 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 + 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 虚热证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二)止血后的治疗
25、 止血后以复旧为主,结合澄源。崩漏止血后治疗是治愈崩漏的关键。但临证中个体化治疗规定较高。 对青春期患者,有两种治疗目的:一是调整月经周期,建立排卵功能以防复发;二是调整月经周期,不强调有排卵;对生育期患者,多因崩漏而导致不孕,故治疗要解决调经种子的问题;更年期患者,重要是解决因崩漏导致的体虚贫血和防止复发及防止恶性病变。七、防止与调护重视经期卫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宫腔手术;及早治疗月通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等出血倾向的月经病,以防发展成崩漏。崩漏一旦发生,必须及早治愈,并加强锻炼,以防复发。崩漏调摄首重个人卫生防感染,次调饮食增营养,再适劳逸畅情怀。闭经一、定义: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
26、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二、病因病机:虚者,多因肾气局限性,冲任虚弱;或肝肾亏损,精血局限性;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临床常见有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寒凝血瘀或虚实错杂的复合病机。三、鉴别诊断1.少女停经少女月经初潮后,因此时正常性周期尚未建立,可有一段时间月经停闭,但绝大部分可在1年内建立,一般无需治疗。2
27、.育龄期妊娠停经3.围绝经前停经4.还需与避年、暗经相鉴别四、治疗原则闭经的治疗原则应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理气通之。五、辨证论治1.气血虚弱证 益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证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 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证 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 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证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证 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 当归、川芎6.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痛经一、定义:妇女正值经
28、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二、病因病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重要病机。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加之体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营不畅或失于濡养,不通或不荣而痛。经净后子宫、冲任气血渐复则疼痛自止。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三、急症解决痛经发作时,可选择下述治法、方药以缓急止痛。1.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实证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主穴:三阴交、中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
29、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虚证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局限性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2.田七痛经胶囊、痛经丸、丹莪妇康煎膏四、辨证论治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限度辨虚实寒热。一般而言,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多属虚。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地,其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若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属寒
30、。痛甚于胀,连续作痛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属气滞等。1.气滞血瘀证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 + 车前子、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 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6.阳虚内寒证 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温经汤(金匮要略)+ 附子、艾叶、小茴香 月经前后诸证经行乳房胀痛一、定义: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经行乳房胀痛”。二、病因病机1.肝气郁结恚怒忧思,郁
31、结伤肝,肝失条达,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前、经行时阴血下注冲任,冲气偏盛,循肝脉上逆,肝经气血壅滞,乳络不畅,遂致经行乳房胀痛。2.肝肾亏虚素体肝肾局限性,或久病失血伤阴,经行则阴血愈虚,肝肾愈见局限性,乳络失于濡养,因而经行乳房胀痛。三、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证 舒肝理气,和胃通络 逍遥散 + 麦芽、青皮、鸡内金2.肝肾亏虚证 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 + 麦芽、鸡内金3.胃虚痰滞证 健胃祛痰,活血止痛 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经行头痛一、定义: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重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二、病因病机1.肝火情志内伤,肝郁化火。冲气挟肝气上逆,气火上扰清
32、窍而经行头痛。2.血瘀瘀血内阻。足厥阴肝经循颠络脑,经行时气血下注于胞宫,冲气挟肝经之瘀血上逆,阻滞脑络,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因而经行头痛。3.血虚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长期慢性失血,或脾虚气血化源局限性,或失血伤精致精血亏虚,经行时精血下注冲任,阴血益感局限性,血不上荣于脑,脑失所养,遂致头痛。三、辨证论治1.肝火证 清热平肝息风 羚角钩藤汤2.血瘀证 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3.血虚证 养血益气 八珍汤 + 首乌、蔓荆子4.痰湿中阻证 燥湿化痰,通络止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 + 葛根、丹参经行感冒一、定义: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经行感冒,又称“触经感冒”。二、病因
33、病机1.风寒素体虚弱,卫阳局限性,经行气血益虚,卫气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肌表腠理,不得宣散,皮毛闭塞,风寒束表而出现一系列风寒表证。2.风热素体不健,或阳盛之体,或内有伏热或痰热,经行血下,腠理疏而不密,风热外袭,或风邪与内热相结,郁于肌表,发为风热感冒之证。3.邪入少阳素体虚弱,经行之后,抗病能力更加减少,外邪犯表后不久内犯少阳,出现寒热往来少阳证。三、辨证论治1.风寒证 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荆穗四物汤2.风热证 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桑菊饮 + 当归、川芎3.邪入少阳证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经行发热一、定义: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者,称“经行发热”。二、病因病机本病属内伤发热范
34、畴,重要责之于气血营卫失调。临床常见有肝肾阴虚、血气虚弱、瘀热壅阻发热。三、辨证论治1.肝肾阴虚证 滋养肝肾,育阴清热 蒿芩地丹四物汤2.血气虚弱证 补益血气,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3.瘀热壅阻证 化瘀清热 血府逐瘀汤 + 丹皮经行身痛一、定义:每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证者,称“经行身痛”。二、病因病机1.血虚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后,以致气血两虚;经行时阴血下注胞中,气随血泄,肢体百骸缺少营血灌溉充养,筋脉失养,不荣而身痛。2.血瘀素有寒湿稽留经络、关节,血为寒湿凝滞,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以致气血不通而身痛。三、辨证论治1.血虚证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当归
35、补血汤 + 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2.血瘀证 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趁痛散经行口糜一、定义:每值经前或经行时,口舌糜烂,如期反复发作,经后渐愈者,称“经行口糜”。二、病因病机: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其热有阴虚火旺,热乘于心者;有胃热炽盛而致者,每遇经行阴血下注,其热益盛,随冲气上逆而发。三、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汤或上下相资汤 胃热熏蒸证 清胃泄热 凉膈散经行泄泻一、定义: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二、病因病机1.脾虚素体脾虚,经行时气血下注血海,脾气益虚,脾虚失运,化湿无权,湿浊下渗于大肠而为泄泻;或肝木乘脾,而致
36、腹痛即泄。2.肾虚素体肾虚,命门火衰,经行时经水下泄,肾气益虚,不能上温脾阳,脾失温煦,运化失司,致成经行泄泻。三、辨证论治 脾虚证 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参苓白术散 肾虚证 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健固汤合四神丸经行浮肿一、定义: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称为“经行浮肿”。二、病因病机1.脾肾阳虚平素思虑劳倦过度,损及脾肾,经水将行,精血流注于胞,脾肾益虚,阳气不运,气化不利,水湿停滞,溢于肌肤,遂发浮肿。2.气滞血瘀情志内伤,肝失条达,疏泄无权,气滞血瘀,经前、经时冲任气血壅滞,气滞益甚血行不畅,气机升降失常,水湿运化不利,泛溢肌肤则滞而为肿。三、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证 温肾化气,
37、健脾利水 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证 理气行滞,养血调经 八物汤 + 泽泻、益母草经行风疹块一、定义:每值临经时或行经期间,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经净渐退者,称“经行风疹块”,或称“经行瘾疹”。二:病因病机:本病多因风邪为患,缘于素体本虚,适值经行,气血益虚,风邪乘虚而入,郁于皮肤肌腠之间而诱发本病。本病有内风、外风之别,内风者,由血虚生风所致,外风者中风邪乘经期、产后、体虚之时,袭于肌腠所致。常见病因有血虚、风热。三、辨证论治 血虚证 养血祛风 当归饮子 风热证 疏风清热 消风散经行吐衄一、定义: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血者,称“经行吐衄”。常伴经量
38、减少,仿佛是月经倒行逆上,亦有“倒经”、“逆经”之称。二、病因病机1.肝经郁火肝司血海,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肝郁化火,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冲气挟肝火上逆,血热气逆,灼伤血络,迫血上溢,故上逆而为吐血、衄血。2.肺肾阴虚素体阴虚,经行时阴血下溢,阴血亏虚,虚火上炎,灼肺伤络,络损血溢,以致吐衄。三、辨证论治1.肝经郁火证 清肝调经 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证 滋阴养肺 顺经汤加牛膝或加味麦门冬汤。经行情志异常一、定义: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哀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二、病因病机:多由于情志内
39、伤,肝气郁结,痰火内扰,遇经行气血骤变,扰动心神而致。常见病因有肝气郁结、痰火上扰、心血局限性。三、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证 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逍遥散2.痰火上扰证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生铁落饮 + 郁金、川连3.心血局限性证 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绝经前后诸证一、定义: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而出现明显不适症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二、病因病机重要病机为:肾虚为主,常见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并可累及心、肝、脾。三、辨证论治1.肾阴虚证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左
40、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2.肾阳虚证 温肾扶阳 右归丸加减3.肾阴阳俱虚证 阴阳双补 二仙汤合二至丸 + 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经断复来一、定义: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出血,称为“经断复来”。二、病因病机1.脾虚肝郁 脾气局限性,加之思虑劳倦,或忧郁过度,使脾气愈伤。中气局限性,脾失所统,肝失所藏,冲任失顾,而致经断复来。2.肾阴虚 老年妇女肾阴本虚,加之房劳损伤,复伤肾精。肾精局限性,肝失润养,相火妄动,热扰冲任,而致经断复来。3.湿热下注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职,郁久化热则湿热内生,或恣食膏粱厚味,或感受湿热之邪,湿浊下注,损伤带脉,迫血妄行,故致经断复来。
41、4.湿毒瘀结 素体虚弱,或房劳所伤,或经期、产后不洁,湿毒秽浊之邪乘虚侵及冲任、胞宫,日久瘀结,血不归经,故致经断复来。三、鉴别诊断1.宫颈癌 阴道不规则出血,常为接触性出血,或见血性带下,量时多时少,也可大量出血;严重者可见下腹胀痛,腰痛,一侧或两侧下腹痉挛性疼痛;妇科检查见宫颈糜烂严重或呈菜把戏改变;需行宫颈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以确诊。2.宫颈炎 表现为宫颈糜烂或息肉时均可见接触性出血,官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示巴氏I级。TCT呈良性反映。3.宫颈结核 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伴白带增多,局部见多个溃疡,甚至呈菜把戏赘生物。可局部活检以确诊。4.子宫肉瘤或子宫内膜癌 子宫出血反复量多,子宫
42、增大等,需作诊刮以确诊。四、辨证论治1.脾虚肝郁证 健脾调肝,安冲止血 安老汤2.肾阴虚证 滋阴清热,安冲止血 知柏地黄丸 + 阿胶、龟甲3.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易黄汤 + 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4.湿毒瘀结证 利湿解毒,化瘀散结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5.血热证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益阴煎 + 生牡蛎、茜根、地榆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一、定义:指绝经后短时间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吸取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长,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受累期多为绝经后34年,可延至70岁妇女。本节讨论的是围绝经期即55岁
43、之前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与肾虚密切相关,肾精亏虚是其重要病因。绝经后肾气衰退,肾精亏虚,或因先天禀赋局限性,或因房劳多产,或因久病伤肾,耗伤肾精,肾精气亏虚,骨髓化生乏源,导致本病发生。三、辨证论治1.肾精亏虚证 补肾填精益髓 左归丸2.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补肾强筋 知柏地黄丸3.阴阳两虚证 补肾壮阳,益髓健骨 二仙汤 + 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茯苓4.脾肾两虚证 益肾健脾 大补元煎带下病带下过多一、定义: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二、病因病机重要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有外湿、内湿(脾肾肝功能失调)的区别三、辨证论治 带下的量、色、质、气味为辨证要点。色淡、质稀属虚寒;色黄、质稠、有秽臭属实热。1.脾虚证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 脾虚湿蕴化热 健脾祛湿,清热止带 易黄汤2.肾阳虚证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