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1
二、 编制原则.....................................2
三、 人员明细表...................................3
四、 组织机构.....................................4
五、 工程概况.....................................5
六、 职责.........................................7
七、 合用范围....................................22
八、 施工方案....................................22
九、 危险源与相关控制措施........................28
十、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30
十一、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31
十二、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32
龙门吊安装作业及起吊专项安全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客运专线公司有关安全质量管理文献等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
3、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ISO9001:2023《质量手册》和《程序文献》。
4、《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5、《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高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
二、编制原则
1、遵循“安全第一、防止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服从业主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厉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2、遵循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献》原则。保证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梁场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营。
3、坚持人员弹性编制、动态管理。根据需要,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三、人员明细表
梁场人员明细表
序号
人员
性别
年龄
职务
1
魏振智
男
29
场 长
2
孟庆雨
男
30
副场长
3
孟令智
男
32
总工
4
张天勇
男
35
副总工
5
陈慕天
男
29
安质环保部部长
6
刘洪兵
男
28
工程管理部部长
7
崔云飞
男
33
设备物资部部长
8
王光华
男
35
实验室主任
9
李媛媛
女
27
计财部部长
10
张明
男
25
综合管理部部长
11
李峥嵘
男
25
技术员
12
范磊
男
25
技术员
13
周海军
男
24
技术员
14
李韬
男
26
技术员
15
李凤东
男
26
技术员
16
李俊
男
25
技术员
17
易家亮
男
25
技术员
18
詹宝强
男
26
质检员
19
胡亮
男
26
质检员
20
周倩倩
男
24
质检员
21
张辉祥
男
25
质检员
22
张智强
男
24
质检员
23
曹彦龙
男
26
质检员
24
杨涛
男
24
质检员
25
彭凤荣
男
52
专职安全员
26
江忠明
男
56
龙门吊司机
27
陈元林
男
56
龙门吊司机
28
王记奎
男
25
龙门吊司机
29
周桃武
男
45
龙门吊司机
30
何进友
男
24
龙门吊司机
31
乔进福
男
21
起重司索
32
都昌龙
男
49
起重司索
33
秦泽田
男
43
起重司索
34
陈德文
男
33
起重司索
35
张克春
男
41
起重司索
36
陆国刚
男
39
起重司索
四、组织机构
中铁十七局集团昭化制梁场
组织机构图
五、工程概况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昭化制梁场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鸭浮村,相应于西成铁路客运专线中心里程DK403+850正线左侧,总占地面积约102.5亩。
昭化制梁场负责预制生产373孔箱梁(其中24m箱梁 43孔,32m箱梁330孔)的生产任务。
机械设备:拌合站拥有HLS-90拌合机两台,装载机两台,电子汽车衡1套,800KVA和500KVA变压器各一台,400KW和300KW柴油发电机各一组,混凝土罐车4台、混凝土输送泵2台,布料机2台,2台50t龙门吊,1台10t龙门吊,1台900t轮胎式提梁机。
场内布置四区一站,有钢筋堆放加工区、制梁生产区、存梁区、办公生活区和混凝土拌和站。制梁区设立6个制梁台座(含32m/24m共用制梁台座1个)、4个内模整修台位,49个存梁台座(涉及1个实验台座),按双层存梁考虑最大可存放103榀箱梁。
序号
桥梁名称
中心里程
桥跨形式
32m梁(榀)
24m梁(榀)
全长(m)
备注
1
赵家湾大桥
DK388+283.6
5×32m
5
0
174.830
2
王家营特大桥
DK391+137.5
18×32+2×24+14×32+2×24+10×32+(44+80+44)连续梁+21×32m
63
4
2340.307
3
华家沟大桥
DK392+693
3×24+1×32+(2×72)T构+1×32+2×24+5×32
7
5
510.610
4
陵江村大桥
DK393+414.5
3×32+(32+48+32)连续梁+(2×64)T构+2×32m
5
0
417.693
5
梁家坡中桥
DK395+327
1×24+1×32+1×24
1
2
92.777
6
华家梁中桥
DK395+764
1×24+1×32+1×24m
1
2
92.700
7
新龙村中桥
DK397+524
3×24m
0
3
84.882
8
共和村中桥
DK401+108
1×24+1×32m
1
1
68.800
9
白龙江特大桥
DK403+042
1×24+20×32+(60+100+60)连续梁+5×32+1×24m
25
2
1100.600
10
郤家沟大桥
DK404+152
5×32m
5
0
175.559
11
张家坡大桥
DK405+219
7×32m
7
0
239.500
12
张家坡中桥
DK405+410
1×32m
1
0
44.100
13
红星村大桥
DK406+663
2×32+2×24m
2
2
126.200
14
小岭村大桥
DK407+803
1×24+8×32+(36+64+36)连续梁+2×32m
10
1
500.450
15
梨树村特大桥
D3K408+998
26×32+1×24+23×32+1×24+9×32m
58
2
1958.640
16
郑家中桥
D3K410+993
1×24m+2×32m
2
1
101.184
17
司马村特大桥
D3K412+243
33×32m
33
0
1090.726
18
彭家湾中桥
D3K413+438
3×32m
3
0
109.500
19
幸福村特大桥
D3K413+808
1×24+10×32+2×24+10×32m
20
3
739.500
20
曹家沟特大桥
D3K415+740.6
7×32+3×24+10×32m
17
3
641.568
21
响水沟中桥
D3K416+103
3×32m
3
0
109.658
22
梁家湾大桥
D3K416+441
8×32m
8
0
273.408
23
梁家湾特大桥
D3K417+160
25×32+2×24+3×32m
28
2
977.068
24
刘家坡大桥
D3K419+227
2×24+9×32+2×24m
9
4
404.467
25
修城坝清江河特大桥
D3K420+964.2
1×24+1×32+11×48+3×32m
4
1
713.600
26
沙溪坝大桥
D3K423+044
1×24+4×32m
4
1
166.238
27
清江河大桥
D3K424+397.5
1×24+2×32+1×24+(32+3×48+32)连续梁+2×24+3×32m
5
4
483.050
28
剑门关大桥
D3K425+725.4
1×32+(32+3×48+32)连续梁+2×32m
3
0
319.250
总计(榀)
330
43
六、龙门吊基础基底应力计算
拟设计轨道基础宽0.8米,厚度为0.6米。碎石垫层宽1.4m,厚0.3m。两轮子间距一米,吊装最大重量按50t计算,50t龙门吊自重按110t考虑,10t龙门吊自重按70t考虑。
混凝土基础及垫层重量忽略不计,力按45度角扩散,两轮子间距1米,则力的扩散距离为1.4*1.6米。
每两轮子承受力:(40+30)/4=17.5t。
基底应力:
σ=N/A=17.5×9.8÷1.6÷1.4=76.56(KPa)<σ允许=110(KPa)
可行
七、合用范围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合用于:龙门吊
八、施工方案
1 、门机安装
1.支腿组装将主支腿、副支腿、稳定杆、均衡梁、司机楼平台、下行走轮箱、梁座等,主、副支腿组件按照设计规定组装为一体,保证其整体设计精度规定及牢固性。
1)将主梁底座与主、副支腿在地面上用螺栓连接。
2)用稳定杆把主梁底座与主支腿连接起来。
3)均衡梁与支腿用销轴连接起来。
4)大车行走与支腿在地面用销轴连成一体。
5)操作平台与支腿用销轴连成整体。
2、主梁组装
1)将主梁架各节按制作顺序用销轴连接为一起,形成主梁整体,保证其整体设计精度规定及牢固性。
2)如设计带有电动葫芦装置,应将电动葫芦吊装主梁前安装在其轨道中间,并暂时固定位置,以免整梁起吊时产生侧滑,发生意外事故。
3、天车组装
将轮箱、天车横担、定滑轮对的组装,并保证天车轨距,轨距极限偏差±2mm。
4、整机组装
1)一方面在运营轨道上测量划定门机支腿在两平行轨道上的梁的架立位置,并明确标线,保证两支腿架设时相对端面位置,使其对角线小于3mm。
2)按运营轨道所测标出的位置,使用足够起重能力的吊装机械,将门架竖立在轨道上,至少用四根19.5钢丝绳将其拉紧。
3)调整风绳松紧度,校正支腿的安装垂直度,门架与水平地面垂直度小于H/2023,其支腿中心点对于轨道中心点偏移度应小于2mm。
4)将组装完毕的主梁整体吊起放在已校好稳定的支腿上,保证天车轨距,轨距极限偏差±3mm,并找正连接,待主梁与梁座法兰用螺栓紧固后,将主梁和连接法兰按设计规定焊接,连接法兰焊接加强板,安装主梁连接架,焊接完毕后方可松开吊车。
5)吊装提高机械将天车组件吊放在已架设完好的主梁轨道中心位置上,然后将卷扬机对的连接在天车架上,同时安装好卷扬机钢丝绳与滑轮组的连接,最后吊起天车雨蓬固定在对的的位置上。
6)吊装驾驶楼,将驾驶楼稳妥的安装在走台上,要充足考虑司机上下进入驾驶楼的方便安全。
7)电工设立安装各限位行程开关及所有操纵系统电缆线。
8)撤出风绳,调整试车,各部运营机构调试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注意:法兰连接用的高强度螺栓须用扭矩板手拧紧
5、 操作与维护
(1) 工作前的检查和准备
1) 司机在开车前要具体检查设备各部分,未经解决不得开车。
2)在检查起重机前,必须切断该机的总电源,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标志牌,各控制手把放在零位。
3)清除各转动装置及操作装置的灰尘、杂物及运营障碍,并按 规定加油。
4)检查各部联结螺栓是否紧固,如有松动应及时拧紧,特别要注意钢丝绳固定部位及钢丝绳有无断丝现象。
5)擦拭制动轮、调整闸瓦间隙,检查制装置灵活可靠,液压制动器不允许缺油。
6)查看各配电箱、集电托、滑线、滑线托、各行程限位开关及各安全保护设施是否良好。
7)检查电路各接点、触点是否良好,如有烧损应即时修理或更换。
8)检查起重机上是否有遗留的工具和杂物,以免在运营中坠落而导致事故。
9)检查完毕,拟定机上无其它人员时,进行空载试车,并注意:
检查电气联锁装置是否正常。
实验信号及照明设备是否完整良好,否则不准开车工作。
升降吊钓,看动作有无异常,并实验上升限位开关动作是否灵敏、准确可靠,否则不准开车。
各制动器工作是否灵敏可靠,如有问题应及时排除调整。
按顺序开动大、小车,察听各传动机构和电机工作响声有无异常,看大小车轮走行状态,有无啃道、歪斜等现象,如有应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2)工作中操作注意事项
1)起吊、落钩和大小车移动前必须发出信号,未得到吊运指挥人员的信号不得移动落。
2)当班第一次吊过物件重量达成起重机额定负载时,应先将物件吊离地面1m左右然后落下,接近地面前停住,确认制动可靠后,方可继续吊用。
3)控制器的操纵应逐步进行,除防止事故外,严禁忽然快速转动。
4)不准用吊钩直接吊运物件,起吊时钢丝绳应处在垂直且无转折现象。
5)吊动时司机只听一人指挥,但不管任何人发出停车信号时,司机均应立即停车。
6)严禁在吊起物件或正在运动中的起重机上进行检修。
7)吊运物件的重心应在吊钩轴线的延长线上。
8)开动大小车前,应向行驶方向了望,在确认没有障碍物后方能开车。
9)在吊运接近额定负荷物件时,应慢速行驶。
10)同一轨道上使用两台起重机时,应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避免互相碰撞。
11)除防止事故外,一律严禁反车制动。
12)运营中司机必须持控制器手柄,以便随时停车。
13)运营中有停电或其它故障时,应对物件下方场地实行警戒防护,并用手动将吊件放在安全位置上,严禁起重机长时间承载,随时应将控制器手柄恢复到“零位”,拉下总开关。
14)严禁二人同时操作同一台起重机,不准擅自开动别人使用的设备。
15)双钩吊车严禁两钩同时吊物。
(3)工作后的整理及清扫
1)工作后将吊钩升至接近限位器的位置,小车开到车梁端头,紧急事故开关,各控制器手柄置手零位,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标志牌。
2)清扫起重机上部及司机内部(涉及操纵装置、电气设备)的灰尘、污物、油垢及杂物,并将清扫工具收拾干净,放在安全地方。
3)认真填写设备运营、交接班记录记录。
4)严禁在起重机上向下丢机器零件及工具等物。
5)操作者对吊钩、钢丝绳要进行以下监督和检查:
监督吊钩是否按规定限期进行探伤检查,过期不检查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操作者应经常对吊钩和钢丝绳作外观检查,发现吊钩有裂纹和钢丝绳断股或其它危险使用一定限度应严格按标准进行检查,并鉴定是否需要更换,否则,操作者有权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九、门式起重机(龙门吊)安全操作规程
1、凭证操作
(1)操作者必须纯熟掌握本规程及所有操作设备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和规定,纯熟掌握应知、应会规定,经考试合格,取得设备操作证书,方能独立工作。
(2)操作者须接受有关部门对执行操作维护规程情况的检查。
(3)操作者违章操作时,主管部门有权收缴其设备操作证,并令其停止操作,根据违章情节,违章的结识限度,对操作者作出适当的解决。
(4)十不吊
1)指挥不好或乱指挥不吊。
2)超过起重机或吊具负荷不吊。
3)吊具使用不合理或物件捆挂不牢不吊。
4)吊物上有人不吊。
5)制动或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6)埋在或凝结在地下的物件及带电的设备不吊。
7)光线黑暗或视物不清不吊。
8)斜拉物件不吊。
9)有棱、刃的物件,没有采用措施不吊。
10)高温液体容器装满超过规定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或有其它不安全因素不吊。
(5)八个必须
1) 操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
2) 开车前必须发出响铃信号。
3) 各种限位、制动、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动作灵敏,工作可靠。
4)各种减速器、联轴器、轴承等必须润滑良好。
5)各种照明装置必须齐全,性能良好。
6) 两台起重机同时使用时必须使两台起重机负荷均匀,动作协调一致,起落保持平衡。
7) 运营中操作者必须注意工作环境,注意起重机各部声响、震动、温度及电气设备有无电火花、冒烟、焦味现象。
8)起重机如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停车,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同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解决。
2、龙门吊应有专人开车,司机应通过专业培训,熟悉本机的结构特点和操作方法,并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才允许开车。
3、严禁非司机开车。
4、司机工作时,只听地面上专门人员指挥(并且只能有1 人指挥),但是无论什么人发出停车信号时均应停车,查明情况再开车。
5、每日每次开车前,必须检查所有机械和电器设备是否良好,操作系统是否灵活,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
6、每班第一次吊运物品以使吊运接近额定负荷的物品时,司机应先将重物起吊至不超过0.5m高度,然后下降到接近地面时制动。
7、严禁超负荷使用。
8、严禁倾斜吊运物品。
9、龙门吊吊运物品时,应鸣铃让人躲开或绕开,严禁从人头顶通过,开车前必须发出开车警告信号。
10、严禁人随物品一起升降。
11、不允许长时间吊重于空中停留,龙门吊吊装重物时,司机和地面指挥人员不得离开。
12、检查时应切断电源,且挂“有人检修”的牌子,以免误开车导致重大事故。
13、龙门吊工作完毕后,开到指定地点,切断电源。
14、忽然断电时,要将主电路开关切断,将所有控制器转至零位。
15、严禁六级以上风力工作。
16、操作程序
1)发电机启动工作,供电正常。
2)进行行走、起升、顶升等空负荷试运转。
3)大车运营:一档起动、三档正常行驶。
4)顶升回转:大车行驶至指定位置后打开高压阀,顶出行走部分(顶至轮离开路轨30mm左右),打开低压阀,当油缸回转至规定位置后关闭低压阀,然后打开高压阀放入路轨。
5)大车运营至规定位置后放下吊轴,对准工件的装孔位置放下吊轴。然后拧紧螺母。渐渐提高工件(离地不要过高一般在200~300mm左右)。启动大车运营至规定堆放区渐渐放下工件,松开螺栓,将吊具上升至一定位置(离工件1米左右),即一次起吊过程结束,下次动作同上循环进行。
6)动作开关说明
行走采用变频调速,一档最慢,三档最快。
起升为额定变速,共分三档,一档最慢,三档最快。
注:操作控制开关时一方面从零位至第一档然后顺次搬至第二、三、四档,严禁越档操作。
7)小车移动工作
小车移动是根据工件的长度不同而变动,移动前应检查油泵、电机、液压阀、油管、连接电器是否正常,应在正常状况下动作。
其移动方法如下:
松开小车与主梁的连接螺栓。
启动电动机及油泵。
启动电磁阀,油缸动作将小车架移动至规定位置。
关闭电磁阀及电机。
拧紧小车与主梁的连接螺栓。
十、危险源与相关控制措施
1、防止起重机事故措施
(1)起重机的行驶道路必须平坦坚实,松软土层要进行解决。必要时,需铺设木头或路基箱。起重机不得停置在斜坡上工作。当起重机通过墙基或地梁时,应在墙基两侧铺垫道木或石子,以免起重机直接碾压在墙基或地梁上。
(2)应尽量避免超载吊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难以避免时,应采用措施,如:在起重机吊杆上拉缆风绳或在其尾部增长平衡重等。起重机增长平衡重后,卸载或空载时,吊杆必须落到水平线夹角60°以内,操作时应缓慢进行。
(3)严禁斜吊。所谓斜吊,是指所要起吊的重物不在起重机起重臂顶的正下方,因而当将捆绑重物的吊索挂上吊钩后,吊钩滑车组不与地面垂直,而与水平线成一个夹角。斜吊还会使重物在离开地面后发生快速摆动,也许碰伤人或碰撞其他物体。
(4)起重机应避免带载行走,如需作短距离带载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构件离地面不得大于50cm,并将构件转至正前方,拉好溜绳,控制构件摆动。
(5)双机抬吊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派,各单机载荷不得超过其允许载荷的80%,并在操作时要统一指挥,互相密切配合。在整个抬吊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
(6)绑扎构件的吊索需通过计算,绑扎方法应对的牢固。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检查。
(7)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或设备。
(8)严禁在六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风力等级及其征象标准见风级表(略)。
(9)起重吊装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起重机驾驶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驾驶员应听从指挥,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驾驶员可拒绝执行。
(10)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遇突发故障,应采用措施将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在忽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并采用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
(11)起重机的吊钩和吊环严禁补焊。当吊钩、吊环表面有裂纹、严重磨损或危险断面有永久变形时应予更换。
2、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1)操作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对的使用安全带。安全带一般应高挂低用,即将安全带绳端的钩环挂于高处,而人在低处操作。
(2)在高处使用撬棍时,人要立稳,如附近有脚手架或已安装好的构件,应一手扶住,一手操作。撬棍插进深度要适宜,假如撬动距离较大,则应逐步撬动,不宜急于求成。
(3)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的时候,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作业处和构件上有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在高耸建筑物进行高处作业,应事先设立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得从事露天高处吊装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个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综合作业队专职安全员
场长(组长)
总工程师(副组长)
专职安全工程师
安 质 环 保 部
安全生产分小组
十一、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安全工作总结
检查安全会议记录
检查安全法规配备
安全检查制度制定贯彻
检查安全奖罚条例执行
检查平常安全活动
检查安全目的规划
检查防止安全事故措施
检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检查安全制度贯彻情况
检查安全宣传工作
检查安全工作报表上报
检查工作内容
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平常检查
安全目的
组织机构
安全管理
自检制度
十二、安全检查程序框图
十三、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
提高全员意识
施工技术安全
规则教育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强有力的组织、措施保证
组织保证
措施保证
建 立 三 级 安 全 组 织
建立三级医疗保健机构
建立劳动保护防疫机构
有力的后勤保障措施
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
制度保证
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可靠的医疗保健措施
完善的劳动保护措施
通畅灵敏的通信措施
各工种安全生产制度
月季年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总结评选制度
经济保证
包保责任制
监督检查
奖罚分明
经济兑现
事事讲安全
处处有保障
安 全 目 标
坚持“安全第一,防止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保证箱梁安装高空作业安全为重点,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的发生。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为了生产
十四、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加强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提高起重吊装作业应急解决能力,将起重吊装作业因违章导致的损失减至最低,保障国有资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危险性分析及相应控制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有导致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1)无吊装方案或方案未报批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吊装作业无方案或方案未批准不得开工;
2)吊装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从事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3)疲劳驾驶操作、精力不集中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杜绝疲劳驾驶;
4)吊车力矩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不灵敏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贯彻设备日检、巡检责任制,及时检修,保证设备状况良好;
5)超载、超限或吊装不明重量的构件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重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七严禁”“十不吊”规定;
6)斜拉、斜吊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重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七严禁”“十不吊”规定;
7)恶劣天气从事吊装作业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重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规定;
8)起重臂下停留、行走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重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规定;
9)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带防护品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从事特种作业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10)钢丝绳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516条规定;
11)卡环质量缺陷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515条规定;
12)起吊物件不设溜绳起重伤害一般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523条规定;
13)构件倒运未放稳搁实或支撑不牢导致物体打击,控制措施是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531条规定;
14)酒后作业起重伤害一般严禁酒后从事吊装作业;
15)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作业导致高空坠落,控制措施是严禁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从事吊装作业;
16)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工具、用品等引起物体打击,控制措施是严禁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其他物品;
17)手拽脚蹬未稳固的构件引起高空坠落,控制措施是构件就位时不得用手拽或用脚蹬构件;
18)绑扎不牢、绑点不准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起吊前应检查绑扎是否符合规定;
19)钢丝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30度,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绑扎钢丝绳与构件的夹角不得小于30度;
20)两台吊机抬吊时动作不协调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两机抬吊时必须统一指挥,动作配合协调,吊重分派合理,吊重小于单机起重量的80 %;
21)起吊后运营速度忽快忽慢或忽然制动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重物起吊或降落速度要均匀;
22)吊车与架空导线的安全距离不够导致触电事故,控制措施是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3.1.2条规定;
23)使用裂纹、变形的吊钩、吊环引起车辆伤害,控制措施是班前检查及时更换。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职责分工
制梁场成立应急防止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现场总指挥),设立应急办公室及联系电话,并成立现场抢救组、报警组、后勤组,分别明确人员组成及各自职责。
组长:全面领导应急防止小组的工作,总体协调各部门在紧急应变中的分工协作和响应中的统一指挥调度,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调配。
应急办公室:设在制梁场安质部,办公室主任为安质部部长,具体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解决工作,应急办公室下设由现场抢救组、报警组和后勤组。
组长:魏振智
副组长:孟令智 孟庆雨 张天勇
成员:陈慕天 刘洪兵 崔云飞 李媛媛 张明 王光华
现场抢救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及财产的现场抢救,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紧急救护。协助医疗救护人员将伤员送至安全地点。
报警组:负责事故发生后拨打急救电话,人员紧急疏散和清点工作,并引导急救车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向其介绍情况,协助紧急救护。
后勤组:负责应急响应中的财力、物力的调配,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负责协助事故调查和蔼后解决工作。
(3)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上报场部、公司及地方有关部门。
2)事故报告的内容应涉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伤亡人数;事故因素的初步判断、简要通过;已经采用的救助措施和救助规定;事故报告单位、人员、通信方法。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由办公室负责人拟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领导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实行应急救援,公司治安部门赶赴事故现场,与本地有关部门一起搞好现场保护,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因排除险情、抢救伤员和财产等因素,确需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做出标记和具体记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保存痕迹和物证。
(4)有关规定和规定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解决事故,尽也许减少事故导致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贯彻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贯彻应急救援组织,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的原则,建立组织、贯彻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保证组织的有效贯彻。
按照任务分工和事故的性质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指挥通讯、救护、抢修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在良好状态,各重点目的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
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指导和组织群众采用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和互救工作。
建立完善各项制度。1)值班制度,不分昼夜,只要施工,事故现场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有人值班。2)检查制度,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贯彻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
(5)具体实行
1)责任分工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报警、指挥义务救援队员组织人员疏散并疏通道路、迎接救援车辆;负责、组织义务救援队员救助;施工员、安全员负责组织义务队员在相关队伍、部门的配合下根据预案实行救助并保护好现场;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现场工作人员疏散、人员紧急救助、告知医院急救。
2) 发现事故,报警阶段
、重要报警方式:使用电话或其它方式向分公司和地方部门报告;
、向120报警重要内容:
a 报警人部门电话号码、姓名或身份;
b 事故发生的地点、部位;
c 人员伤势大小情况。
3) 事故解决:
十五、应急事故发生解决流程图
紧急事故发生
上报场长或副场长、总工
抢险领导小组
抢险方案拟定
物资、设备到位
进行抢险
现场处置、
送医院抢救
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解决、
进行总结
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
人员伤亡
确认事故后,应立即做到:
、现场人员迅速运用既有预案进行救援,并将实情报告给公司负责人;
、工地负责人采用多种形式与现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事件、事故的进展情况;
、如人员伤势严重,应立即向120报警,告知就近医疗急救准备救助,指派专人在重要道口迎接救助车辆;
4) 人员疏散、伤员救助阶段
确认事故后,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义务救援队员应立即告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疏散。
、人员疏散及伤员救助
a 派出一名义务救援队员组织有关人员沿安全指示方向疏散;
b 阻止人员进入有危险的场合;
c 相关人员疏散到就近安全地带集合,由各工班负责人对疏散出来的工作人员逐个清点并上报场部;医院救护人员及各工班负责人疏散出来的人员随时准备救护伤员;
、事故救援
a 在场的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管理人员迅速组织救援,根据人员伤势情况决定是否向“120”报警。
b 各工班义务救援队员接到告知后,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立即按照指挥人员启动的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救援的原则:一是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二是先控制、后救援的原则;三是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梁场管理事件事故应急响应联系方式
应急指挥中心地点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公司工程有限公司昭化制梁场
应急响应领导组成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
序号
姓名
单位职务
小组职务
手机号码
备注
1
魏振智
梁场场长
组长
2
孟令智
梁场总工程师
副组长
3
孟庆雨
梁场副场长
副组长
4
张天勇
场长副总工
副组长
5
陈慕天
安质部部长
成员
6
刘洪兵
工程部部长
组长
7
李媛媛
计财部部长
成员
8
张 明
综合管理部部长
成员
9
王光华
实验室主任
成员
10
崔云飞
设备物资部部长
成员
11
彭凤荣
专职安全员
成员
12
陈玉栋
钢筋工班工班长
成员
13
陈志强
模板工班工班长
成员
14
王志鹏
混凝土拌和工班工班长
成员
15
陈建章
混凝土浇筑工班工班长
成员
16
柯秀建
预应力工班长
成员
17
颉天胜
起重工班长
成员
应急响应相关单位和联系方式
序号
相关单位或部门
部门
电话
备注
1
急救
昭化镇人民医院
2
火警
广元市消防大队
119
3
匪警
昭化派出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