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清洁生产的两大主题,在清洁生产中的地位意义及其相互联系。
答:两大主题是资源和环境。清洁生产旨在减少资源利用和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而环境的污染破坏来自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环境的改善也会节省资源的使用。
2. 清洁生产的定义。
答:清洁生产是种创新思想,该思想将整体放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及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3. 清洁生产过程的要素模型。
答:要素模型:原材料的输入、产品输出、废料输出、人员、管理、过程控制、工艺技术和设备八大要素。
4. 化工企业的四个单元模型及其主要的清洁生产措施
答:化工企业有反应、分离、换热和公用工程四个单元模型。
反应单元清洁生产措施:(方面:甲醇羰化制醋酸;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原子经济性反应等的例子);
绿色化学:防止废物的生成比其生成后再处理更好,设计合成方法应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量地进入产品之中,设计合成方法时,只要可能,不论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均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包括极小毒性和无毒),化工产品设计时,必须使其具有高效的功能,同时也要减少其毒性,应可能避免使用溶剂,分享试剂等助剂,如不可避免也要选用无毒无害的助剂,降低能耗,常温常压下的合成,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尽可能不使用衍生物,如限制性基因、保护/去保护、临时调变物理/化学工艺,选择性高的催化剂比化学计量助剂更优越,产品功能终结后,不会永存于环境中,更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产物,分析方法对危险物质在生成前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要选择化学生产过程的物质使化学意外事故(包括渗透,爆炸,火灾等)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分离单元清洁成产措施:废物直接再循环;精制进料减少杂质(处理前);除去分离过程中加入的除杂质;使用附加的分离系统提高回收率;使用附加的反应和分离系统提高回收
换热单元清洁生产措施:优化工厂操作;进行热量回收;采用热、功联合系统; 建立水力或蒸汽透平等功回收系统;提高蒸汽锅炉或空气加热器的燃烧效率;采用空气冷却替代水冷却器;有效利用低压蒸汽; 优化精馏、干燥等单元操作
公用工程清洁生产措施:提高能量利用率;热电联产;变换燃料;蒸汽系统废物;冷却系统废物
5. 清洁生产系统有哪些集成,集成的实现措施。
答:能量集成 实施措施:能源集成不仅要求园区内各企业寻求各自的能源使用实现效率最大化,而且园区要实现总能源的优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水集成 实施措施:水系统集成是物质集成的特例。水系统的目标是节水,应考虑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
物质集成 实施措施:物质集成主要是根据园区产业规划,确定成员间上下游关系,并根据物质供需方的要求,运用过程集成技术,调整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完成工业生态网的构建。尽可能考虑资源(包括水、油和溶剂等)回收利用或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
管理集成 实施措施:技术集成,信息共享,设施共享。
6. 围绕产品开产清洁生产的主要基本工具,其中生命周期评价与ISO14000的差别。
答:基本工具有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过多个国际标准,其中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 14000是SIO在ISO9000标准发布后又一国际性管理系列标准,他是一个旨在通过国际规定的标准化而使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易于进行的非政府组织,旗下ISO14030--ISO14039则是生命周期评价,这一标准是从产品到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的产品生命周期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问题,这种评价越出了组织的地理边界,包括了组织产品在社会上的流通的全过程,从而发展了环境评价的完整性。
7. 企业生产系统中企业之间有哪几种共生关系。
答:有互利共生、竞争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
1.清洁生产审核各阶段的作用和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Ø 筹划和组织:组织清洁生产审核的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
Ø 预审核:选择审核重点,设置清洁生产审核目标。
Ø 评估:建立物料平衡,进行废物产生原因分析。
Ø 方案的产生和筛选:针对废物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并进行筛选,编制组织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Ø 可行性分析:对筛选出的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是在结合市场调查和收集与方案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技术、环境、经济的一系列可行性分析和比较,对照各投资方案的技术工艺、设备、运行、资源利用率、环境健康、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等多项指标结果,确定可行的最佳推荐方案。
Ø 方案实施:实施方案,并分析、跟踪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
Ø 持续清洁生产:制定计划、措施在组织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编制组织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逻辑关系:清洁生产审核首先是对组织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在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的数量及其毒性的方案。
2. 3-3-3-8-7的含义。
三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
三个层次:污染源清单(what)、原因分析(why)、方案产生和实施(how)
三轮工作:预审核、审核至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八大要素:原材料输入,产品输出,废料输出,人员,管理,设备,过程控制,技术工艺
七个阶段: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3. 清洁生产指标的分类。
(1) 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定量指标)
(2) 产品特征指标(定性指标)
(3)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定量指标)
(4) 资源综合利用特征指标(定性、定量指标)
(5) 环境管理和劳动安全指标(定性、定量指标)
4. 物料平衡在清洁生产审核中的作用。
答:进行物料平衡的目的,旨在准确地判断审核重点的废气物流,定量的确定废弃物的数量、成分以及去向,从而发现过去无组织排放或未被注意的物料流失并成为产生和研究清洁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