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调查与分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47226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调查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调查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调查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调查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调查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调查与分析 韩晓燕+吕杰摘 要 为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是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导向。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对接,提高就业质量也是学生的客观要求。以北方四所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意愿和对当前教学的认知,提出通过平台创新和教学创新推进人才分类培养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关键词人才培养;农林经济管理;调查分析G647 文献标志码 A 1008-2549(2016)12-0020-0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

2、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这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4年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出: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培养体系,将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改革的试点,“坚持为三农服务”作为出发点,将“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作为改革导向。然而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契合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教学面对的学生对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认知、意愿,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改革的成功。因此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有效推进

3、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本文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以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意愿、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课程设置需求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力图从分析学生视角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调查对象为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四所北方高等农林院校大二年级以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得到有效问卷175份。一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意愿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改革提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类型分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拔尖创新型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提升

4、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复合应用型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用技能型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三种类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求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发展前沿,科研创新能力强;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某一方面比较擅长;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调查在普及上述人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结果显示,本科生对自己的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复合应用型,占比为66.29%,其次是应用技能型,占比为23.43%,拔尖创新型占比最小为10.29%。这与当

5、前社会经济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结构是基本一致的。学生对个人培养目标的期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选择培养自己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中男生占比相对略高,为55.56%,选择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的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分别为60.34%和75.61%。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个人培养目标选择上均表现为复合应用型占比最多,应用技能型其次,拔尖创新型最少。同时,选择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民家庭和上班族家庭,分别占61%和33%,只有一个样本来自中等或大城市,同时该样本是意愿取向为拔尖创新型学生中唯一来自经商类家庭的,上班族家庭中来自乡镇或县城的样本数明显多于中等以上城市。这说

6、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二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意愿本科生在个人能力培养意愿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共性和特殊性。样本总体统计分析表明,对个人能力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并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协调组织领导能力、一技之长(如:英语、写作、计算机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人才培养目标意愿不同的学生对各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中,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以42%的优势占据重视程度的首位,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

7、、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这三点所占的比例都为16%。以复合型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中,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最受重视,占比25%,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居次分别占22%和19%。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中,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两者最受重视,占比均为19%,其次是较强的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两项占比均为12%。综上可见,本科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已较为明确,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并已经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学习

8、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三者的重视成为能力培养中的共性意愿。三 本科生视角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那么,当前教学是否能满足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呢?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中的确存在不能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的现象。从课程体系看,学生对当前课程体系的满意度不高。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三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中,分别只有44.44%、44.83%和41.46%的人认为当前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尚不足半数。认为“不是很满足”的分别占50%、52.59%和46.34%;认为“满足不了”的分别占5.56%、2.59%和12.2%。因此,学生视角下教学最不能满足的是

9、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其次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侧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看,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实践课程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77.77%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56.9%以复合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和63.41%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实践课程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认为能够满足的分别只占11.11%、17.24%和14.63%。对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学生培养意愿中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没有达到。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培养最薄弱的环节依次是口才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认识三农问题的能力、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统计学经济学等必修课综

10、合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在满意度中排名居中,培养效果最满意的是对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二是实践课方面,综合素质培养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调查中,实践课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认为最薄弱的环节,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例如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能力。三是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不很紧密。有41.7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紧密程度一般;认为不紧密和非常紧密的被调查者比例相当,均为16%;25.71%的被调查者认为紧密。这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没有受到重视,本科生在专业课程与就业之间感到

11、脱节。四 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建议综上,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意愿,落实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政策,按类培养是突破点。为此需要创新农经专业人才培养,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平台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教育教学进步的指导。根据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科生自身的人才培养意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主动融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中,树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尤其为地方服务的理念,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与合作,强化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教学不足,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社会

12、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农业、“一带一路”下外向型农业发展、可持续和生态农业、六次产业推动农业发展等新发展思路和方式,着力打造本科生亟需的能力锻炼平台。一是构建本科生通识教育平台。通过改革学分制增强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提供更多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兴趣和认知,为有针对性的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供基础。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既可以在本校不同专业实行互认学分等办法,还可以进一步打通高校间的通识教育。允许学生在自己的兴趣行业领域修习相关通识课程,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农业农村经济实际,掌握生产经营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生在农村公共管理、农业合作社经

13、营、涉农企业管理、农业投资创业等方面打下基础。二是构建多样化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岗位教育平台。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对比较完善,但是还需要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口径、培养方向、时间、空间安排上不断完善,以适应人才分类培养的需要。强化大二上学期理论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实习内容,突出对学生表达、交流沟通、软件应用、写作等方面的培养。高年级以后的实践教学则应强调与企业或合作社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重视独立时间段的岗位实习。针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可以开展顶岗实习、学徒计划等专门技能提升的实践教学。三是构建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可

14、以借助国家、省市层面已有的平台,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反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自身特色的平台,可以采用赛事、项目、计划等形式,比如可以借鉴国外“本科生研究计划”“独立活动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农业经济和经营管理创新创业活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创业平台配套还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贯彻精英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本硕博连读等制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结合风投、建立创业基金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社团活动为人才培养服务,鼓励多种形式获取实践教学学分;应用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可以与订单培养结合,提高学生就业机会和质量。(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的教学首先,以专业方

15、向为载体,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设计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是分类培养的前提与保障。对国内外高校来讲在农林经济管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是有高度共性的,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可广泛借鉴;能力培养重点应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演讲等科研对外交流能力、计算机和经济分析软件技术、学术论文撰写等。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则应充分结合本校学生就业实际和未来就业导向,设置贴近就业的课程或突出为就业服务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口才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等工作能力。其次,以教学环节为发力点,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尤其在专业课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课堂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以发言

16、、辩论、案例讨论等形式为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提供学术型、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型或者应用型的活动主题。课外环节可以为不同目标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和作业,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提倡阅读学术论文和经典论著,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提倡阅读问题导向的论著或随笔等;写作作业则可以有专业论文、市场报告、工作方案、策划书等不同类型供不同兴趣目标的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分别建立实验室和基地,在学时学分一致的前提下分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人才分类培养的可行手段。最后,重视多类型师资培养是提高人才分类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师资建设中一贯重视科研型教师,追求科研教学相长。为满足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

17、培养的需要,还要重视培养双师型以及有各种教育教学特长的师资力量。农经专业教师应多参与三农实践,参与指导相关社团活动,参与和指导相关竞技比赛和各种交流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尽快适应学生分类培养和多种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参考文献1张於倩,李顺龙,马文学,万志芳,王玉芳,李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21-23.2孟全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43-46.3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R/OL.http:/4柯水发,李红勋,王庭秦.基于学生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5):1-7.5颜华,郭翔宇.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74-296.6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R/OL.http:/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