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际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李珊珊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实现协同发展、创新发展。校际协同创新是实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扩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实现校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际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35Development and Innova
2、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LI Shanshan(College of Marxism,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devel
3、opme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measure of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should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s. The schoo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
4、ollege students contribute to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exp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
5、on work to achieve inter school resource sharing, rich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Keywords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应遵循原则1.1 目标导向性原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共同的目标,这一目标的一致性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然而,作为高校个体而言在校际协同育人实践过程中有其实现自
6、身利益的目标追求并呈现多元指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的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系统,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高等院校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群体。各个主体有各自的利益和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过程中要不断的协调各自多元的利益和目标,需要遵循目标导向性原则,化解校际协同育人中各个高校可能交替出现的利益诉求和目标,从而使高校主体间建立积极的协同远景,践行于校际协同创新中。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再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是一项“润物无声”长期育人的持久工程,在校际协同育人过程中要根
7、据阶段内容与工作要求对不同高校设定相应的目标,并为其提供实现目标的条件与机会,引导其去实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参与校际协同育人的动机。1.2 功能拓展性原则作用的非线性是协同创新运行的方式。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运行方式也会呈现出作用的非线性,即校际协同育人系统所体现出来的功能和作用,不是各个高校功能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表现出远远超越各个功能和作用之和。也就是说,从子系统层次到系统层次,不仅有量的积累,更主要的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实现的功能价值核心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模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实中不同高
8、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模式有其各自独特的方式方法与内容,拓展性的学习和整合不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即便不同高校间有其相同的育人手段和内容,在协同创新非線性作用运行下会形成新的育人工作模式,这种新的模式能在高校校际间产生功能价值的传递。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中要坚持功能拓展性原则其关键在于学习和整合。1.3 内容适用性原则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其著作论语述而中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人们在品行修养的习得时还需有一技之长,切合于人们生存的需要,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机制运行中高校主体围绕教育内容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
9、一定要切合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符合要社会认可度。在高校间深入开展和推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即切合当代大学生成长、成长的需要又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精神价值追求。 1.4 行为持久性原则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最终是为学生成长成才而服务的,其本身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育人工程,那么高校间需要以持久合作的态度围绕共同的价值目标不断探索、践行校际协同育人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1.5 优势互补性原则优势互补性原则是校际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
10、优势(包括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信息)实现系统内部无障碍流通,毕竟高校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任何一所高校都有自身异于其它高校的独特优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各个高校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在工作模式、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还是在宣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但也存在强势和劣势,这就需要校际间发挥协同的作用,弥补存在的不足。2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的意义2.1 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基于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和管理现实基础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围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遵循大学生道德品质发生发展规律,综合利用各种教育方式、方法而建构的系统理论模型
11、和实践范式。各个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发展、高教改革、学校转型、学生需求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不断做出调整、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阶段发展、结构格局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是不同高校思政工作的功能发挥指向性不同,育人各项领域、环节中呈现出效能强度不同。这就需要高校间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校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互助模式。2.2 有助于扩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客观上可以促进不同高校辅导员队伍之间交流,形成合作的常态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交流育人思想、
12、开拓育人视野、丰富育人经验、分享育人知识、巩固育人成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高校德育资源需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地缘优势,打造高校地域文化育人的特色功能。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是实现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时代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实现高校地域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整合和推广。这是一种铸魂的德育资源不可缺失,需要弘扬。河南省众多高校中利用地缘优势开发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已成为高校提升知名度、打造育人平台的重要途径。运用地域传统文化育人在周口师范学院新生入学教育中边得到了体现,“品地域文化释中华文明,强综合素
13、质”,让这种文化情操不断在高校校际之间浸润。2.3 有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该创新有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提升高校育人内涵建设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以往传统大学生思政工作中所形成的条状隔离、分块划片的工作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育人的要求,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社会发展理念与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协同创新的发展思路形成和谐的节奏,不断树立创新的理念推进该项工作发展,逐步形成协调的步伐厘清该项工作思路,坚持迈向绿色的环境破除该项工作的藩篱,全面营造开放的氛围实践该项工作的育人格局,充分汲取共享的成果巩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14、。目前,许多高校在围绕高校内涵建设,推进高校转型,为建设成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不断努力。那么在这种高校改革的背景下,就需要高校间不断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育人工作方式。2.4 有助于实现校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任何高校在校际协同创新过程中总不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最大目标而伤害其他高校,更不能将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据为己有,需要时刻发扬共建、共享的责任和担当。例如在高校校际网络舆情监控中,高校协同主体需要团结一致,应对网络不良言论和信息,形成共同抵御网络攻击和提校际网络安全,抗风险的能力。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及时推广和分享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经验。2.5 有助
15、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有助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发挥。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在校际协同创新过程中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学生可以依托高校社团、创新团队、校园网络公众平台等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与不同高校大学生群体联合开展诸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梦诗词大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务劳动”、“高校诚信校园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赛”、“创新创能力大赛”、“微信微红包助力圆梦救济贫困生”等活动从而树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奉献精神等搭载诸多的
16、育人功能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群体,在校际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但促进知识传递、文化交流、思想碰撞、职业追求等实现校际协同友谊之花的绽放。当前,许多高校在围绕高校内涵建设,推进高校转型为建设成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不断努力。那么在这种高校改革的背景下,就需要高校间不断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释 王海建.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J.探索,2013.1:139-143. 张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杨越岚,代聪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建构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3:143-147. 赵效萍.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59-161. 王洪贤,杨越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12+1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