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参与受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学校因素,其次是自身和社会因素;大学生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受自身因素影响程度高于学校和社会方面,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受学校因素影响程度高于自身和社会方面;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网络及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作用明显。【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素质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G641 A 2095-3089(2018)02-0240-02引言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特别是“
2、90后”青年将全程参与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责任重大。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网络舆论引导、意识形态宣传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因而,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素质建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更全面把握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而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探究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因素十分必要。一、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一)政治素质内涵及结构要素分析。政治素质是人的诸多素质中较为重要的素质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政治素质的定义和内涵解读也尚未统一,有从概念上进行定性的阐释,如把政治素质纳入
3、到思想政治素质整体中进行分析;也有具体维度的划分,如将政治素质结构为“政治意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1三要素。本探究立足大学生这一群体实际,将政治素质解构成多个维度进行探究,在前期条目收集,专家讨论,问卷试测与修订的基础上经过KMOandBartlett检验和因子分析,最后萃取出“政治认知、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参与”4个因子。笔者认为,大学生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实现从个体人向政治人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国家权力及其行使过程的价值判断、态度取向、参与相关政治活动的能力、稳定行为倾向的个体特有品质,突出反映在政治认知、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方面的有机统一。”(二)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因素
4、分析及研究假设。就目前文献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主要受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大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因素,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结合问卷内容,提出研究假设。“90后”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绝对主力军,他们成长于社会结构剧烈转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加上互联网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影响,容易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产生浮躁、焦虑,导致信仰迷茫。大学生自身方面,有研究发现,对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越了解,越有助于抵抗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而“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5、。”。与此同时,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思辨能力尚不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个性意识都较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对自己所负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因此,复杂的自身因素仍然是影响政治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三个假设:H1: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以及政治信仰和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H2:学校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及其四维度有显著影响。H3: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及其四维度有一定影响。二、数据与方法(一)数据来源及变量设计。本次调研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重庆市8所高校,并通过增大样本量的办法来减少样本带来的误差,共发放1600份问卷
6、,有效问卷1468份,有效问卷率为91.7%。在本探究中,自变量包括社会、学校、自身三方面具体影响要素(基于文献和访谈、开放式问题搜集的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条目);因变量包括政治素质及其四个维度。(二)方法与模型。本研究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参与四个因子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社会、学校和自身三方面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四个因子的影响,进而检验研究假设。三、结果与分析本研究所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PSS20.0。变量选取方法为强迫进入法,从而解释所有自变量对校标变量的整体预测力。R2为决定系数,表示可解释效标变量的变异量大小。B的估计值为未标准化的回
7、归系数,B系数为正数,表示对校标变量的影响为正向,反之则为负向。本研究将三方面影响因素分类投入到回归模型中,以探究其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一)基于社会影响因素的政治素质回归模型探究:由表1可知,社会因素在大学生政治认知、信仰和参与上的R2分别为0.066,0.062,0.093,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验证了之前的假设。根据R2的大小可知,社会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治认知,然后是政治信仰,最后是政治情感。具体来看,网络及新媒体影响、社会整体风气两个指标对大学生政治素质有更为显著的影响;1.社会整体风气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数据表明,社会整体风气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具有一定的影
8、响,首先表现在政治认知上。每个社会个体都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并形塑着自身的社会认知,个体选择和政治倾向;在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上的回归系数“-0.008”和“-0.045”为负向预测,可能是由于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和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进而在政治情感和参与上表现出一定的无奈和冷漠。说明目前的社会整体风气并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政治,出现“逆政治参与”现象。2.网络及新媒体影响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从表1看出,网络及新媒体的影响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政治认知,政治信仰和政治參与上,说明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及新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觑,并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
9、习。要不断加强网络监管,抵制不良信息和网络虚假宣传,抢占主流舆论阵地,为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二)基于学校影响因素的政治素质回归模型探究:由表2可知,学校因素在大学生政治认知、情感、信仰、参与上的R2分别是0.093,0.97,0.147,0.140,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验证了之前的假设。根据R2的大小可知,学校因素对政治信仰和政治参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治情感和政治认知。具体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对大学生政治素质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1.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由上表可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
10、情感,政治信仰和政治参与上,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政治认知影响不显著,可能与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单一,趣味性不够,吸引力不强等原因有关,也从侧面反映了现阶段高校思政理论课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2.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政治素质四个维度上的显著性十分明显,说明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組织生活对政治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要引起高度重视。(三)基于自身影响因素的政治素质回归模型探究:由表3可知,自身因素在大学生政治认知、情感、信仰、参与上的R2分别是0.
11、096,0.083,0.107,0.153,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验证了之前的假设。根据R2的大小可知,自身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治信仰和政治认知,最后是政治情感。具体来看,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对大学生政治素质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1.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与政治素质四维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对大学生政治素质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越高,其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上的得分也更高些。说明历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作用不可小觑,能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素质。2
12、.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政治情感和政治参与方面,说明包括政治选举等多样化的政治参与渠道更能直接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进而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四、结论与讨论本探究发现,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对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参与均有显著的影响,大学生政治素质受学校和自身两方面因素影响更为显著。大学生政治认知受网络及新媒体、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的显著影响;政治情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的显著影响;政治信仰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的显著影响;政治参与受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及新媒体、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的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党支部管理培养及党组织生活、网络及新媒体影响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要高度重视其作用的发挥。参考文献:1沈壮海,段立国.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30所高校的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98-10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