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1883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7.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DB42T1941.1-2022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1部分:汇交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7.040 CCS A 7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941.12022 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汇交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atabase of the city and county-level general spatial planning in Hubei province Part 1:Submition requirements 2022-11-01 发布 2023-01-03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I 引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2、3 术语和定义.1 4 数据汇交总体要求.2 5 成果汇交数据规格.3 5.1 要素编码规范.3 5.2 要素分类体系.3 5.3 数据组织格式.11 5.4 数据说明文档.18 5.5 规划成果基本信息.18 5.6 成果报送清单.20 6 成果数据组织形式.20 6.1 组织单元.20 6.2 文件组织结构.20 7 其他要求.21 附录 A(规范性)数据属性要求.23 A.1 矢量数据属性结构.23 A.2 非空间要素组织管理.53 A.3 非空间要素属性数据结构.56 A.4 数据库属性值代码.67 参考文献.8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

3、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DB42/T 1941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DB42/T 194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汇交要求;第2部分:质量检查细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化处、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4、李强、喻力、黄婷、傅文豪、陈莹莹、陶文铸、严山艾、徐雯、叶锐、徐玉红、郑丽娜、周安发、李江、张冬梅、吴益平、金群、王韦、余恒、史乘、林洋、王平、杜大雾、王清、陈磊、康维。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电话:027-86656061,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联系电话:027-86656123,邮箱:。引言 为统一规范湖北省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汇交,保障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及时报部、省审查和备案,实现规划成果的数字化辅助审查,特制定本标准。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由2部分构成。第 1

5、部分:汇交要求。目的在于确保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按照统一要求汇交,为数据完整性、空间数学基础与数据格式、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属性值代码等方面的正确性提供数据汇交和质量检查依据。第 2 部分:质量检查细则。目的在于明确电子成果数据质量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价方法,为数据完整性、空间数学基础与数据格式、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属性值代码等方面的正确性提供质量检查依据。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汇交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电子数据汇交总体要求、数据内容

6、、格式、命名要求、成果数据组织形式。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市(州)、县(市、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电子成果数据的汇交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4911 测绘基本术语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694 地理信息 术语 GB/T 25597 地理信息 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 CH/Z 10

7、5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911、GB/T 16820、GB/T 17694、GB/T 25597、TD/T 1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坐标系 coordinate system 给点赋予坐标的数据规则集。来源:GB/T 25597-2010,4.3 3.2 高程基准 vertical datum 由特定验潮站平均海面确定的测量高程的起算面以及依据该面决定的水准原点高程。来源:GB/T 14911-2008,2.20 3.3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

8、象。来源:GB/T 17694-2009,B.179 3.4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来源:TD/T 1016-2007,3.2 3.5 层 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来源:TD/T 1016-2007,3.3 3.6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来源:TD/T 1016-2007,3.4 3.7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以坐标或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来源:GB/T 16820-2009,5.13 3.8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9、 将地理空间划分成按行、列规则排列的单元,且各单元带有不同“值”的数据集。来源:GB/T 16820-2009,5.14 3.9 图形数据 graphic data 表示地理实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来源:GB/T 16820-2009,5.15 3.10 属性数据 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来源:GB/T 16820-2009,5.16 3.11 行政区代码 regionalism code 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3.12 双评价 double evaluation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4 数据汇交总体要

10、求 4.1 湖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汇交材料应包括纸质的加盖市县级主管部门公章的数据报送公文 1 份、电子成果数据 1 套。其中,电子成果数据包括规划文本、栅格图件、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规划表格及其他材料、矢量数据和数据说明文档。4.2 坐标系统应符合 CH/Z 1051 的规定,统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和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国家标准分带。5 成果汇交数据规格 5.1 要素编码规范 5.1.1 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

11、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图 1 所示。XX XX XX XX X X 四级类要素码 三级类要素码 二级类要素码 一级类要素码 小类码 大类码 标引序号:大类码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码为 10,土地专业码为 20,其他专业码为 30;小类码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分析评价的业务代码为 80,国土空间规划的业务代码为 90;一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要素码要素分类代码,设定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图1 分类代码结构图 5.1

12、.2 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应符合 GB/T 13923 的要求。5.1.3 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5.2 要素分类体系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见表1。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见表2。表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 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 1000640100 市级行政区 1000650100 县级行政区 1000660100 乡镇级行政区 2080000000 分析评价信息要素

13、 表 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80010000 基础分析空间要素 2080020000 基础分析文档资料要素 2080030000 基础分析表格要素 2080040000 基础分析栅格图要素 2080040201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 2080040202 市域(县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2080040203 市域(县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 2080040204 市域(县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 2080050000 双评价空间要素 2080050100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 2080050200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 208

14、0050300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 208005040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 2080050500 生态脆弱性分布 2080060000 双评价文档资料要素 2080060100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报告 2080070000 双评价表格要素 2080070201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2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3 城镇建设不适宜区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4 城镇建设适宜区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5 土地资源约束下可承载耕地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6 水资源约束下可承载耕地规模评价结果

15、汇总表 2080070207 土地资源约束下城镇建设承载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70208 水资源约束下城镇建设承载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2080080000 双评价栅格图要素 2080080201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图 2080080202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208008020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2080080204 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内开发利用地类分布图 2080080205 种植业生产不适宜区内耕地分布图 2080080206 城镇建设不适宜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图 2080080207 耕地空间潜力分析图 表 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

16、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80080208 城镇建设空间潜力分析图 208008020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图 2080080210 生态脆弱性分布图 2080080211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2080080212 人均可用水资源总量分布图 208008021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2080080214 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分布图 2090000000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 2090010000 基期年现状空间要素 2090010100 现状用地 2090010200 现状自然保护地分布 2090010300 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分布 2090010400 现状自然灾害风险分布 20

17、90010500 城区范围 2090010600 城区实体地域 2090020000 目标年规划空间要素 2090020100 总体格局 2090020110 主体功能分区 2090020200 控制线 2090020210 三条控制线 2090020211 生态保护红线 2090020212 永久基本农田 2090020213 城镇开发边界 2090020220 保护范围边界 2090020221 天然林 2090020222 生态公益林 2090020223 湿地 2090020224 基本草原 2090020225 河湖岸线 2090020227 历史文化保护线 2090020228 矿

18、产资源控制线 2090020229 洪涝风险控制线 2090020290 其他控制线 表 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90020300 生态空间 2090020310 生态系统(面)2090020320 生态廊道(线)2090020330 自然保护地 2090020331 风景名胜区 2090020350 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2090020400 农业空间 2090020410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 2090020420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2090020430 耕地质量等级分区 2090020500 城镇空间 2090020510 区域协调 2

19、090020511 都市圈 2090020512 城镇圈 2090020520 城镇体系 2090020524 城镇体系(点)2090020525 市辖区村庄布局 2090020530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 2090020533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面)2090020600 用地结构与布局 2090020610 规划分区 2090022800 历史文化资源 2090022810 世界遗产 2090022820 国家文化公园 2090022830 文化生态保护区 209002284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 2090022841 历史文化名城 2090022842 历史文化名镇 2090022843

20、 历史文化名村 2090022844 历史城区 2090022845 历史文化街区 2090022850 历史建筑 2090022851 历史建筑(点)表 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90022853 历史建筑(面)2090022860 文物保护单位 2090022861 文物保护单位(点)2090022863 文物保护单位(面)2090022870 传统村落 2090022900 土地资源 209002291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2090022920 存量低效用地再利用重点区域 2090024100 基础支撑体系 2090024140

21、 防灾减灾 2090024141 防灾减灾设施(点)2090024142 防灾减灾设施(线)2090024143 防灾减灾设施(面)2090024144 灾害风险区 2090024150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2090024151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点)2090024152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线)2090024153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面)2090024170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 2090024171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点)2090024172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线)2090024173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面)2090024180 重大信息通讯设施 2090024181 重大信息通讯设施(点)209

22、0024182 重大信息通讯设施(线)2090024183 重大信息通讯设施(面)2090024190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 2090024191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点)2090024192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线)2090024193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面)2090024200 其他重大基础设施 2090024201 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点)2090024202 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线)表 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90024203 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面)2090026100 国土整治修复 2090026110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 20900

23、26111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点)2090026112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线)2090026113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面)2090027100 下位规划指引 2090027110 分区规划单元 2090027120 近期重大项目 2090027121 近期重大项目(点)2090027122 近期重大项目(线)2090027123 近期重大项目(面)2090029900 其他规划空间要素 2090030000 规划文档资料要素 2090030100 规划文本 2090030200 规划说明 2090030300 专题研究报告 2090030400 人大意

24、见 2090030500 各相关部门意见 2090030600 专家论证意见 2090030700 公众参与情况 2090030800 规划批复 2090039000 其他文档 2090040000 规划表格要素 2090040201 规划指标表 2090040202 规划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3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2090040204 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5 林地保有量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6 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7 其他底线管控指标分解表 2090040208 自然保护地一览表 2090040209 历史文

25、化资源一览表 表 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全域)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90040210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 2090040211 上级下达指标表 2090040212 水资源保护指标分解表 2090040213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2090040214 市域(县域)规划分区统计表 2090040215 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2090050000 规划栅格图要素 2090050201 市域(县域)主体功能分区图 2090050202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2090050203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090050204 市域

26、(县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2090050205 市域(县域)农(牧)业空间规划图 2090050206 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2090050207 市域(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2090050208 市域(县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2090050209 市域(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2090050210 市域(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2090050211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2090050212 市域(县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 2090050213 市域(县域)矿产资源规划图 表2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表 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

27、080000000 分析评价信息要素 2080010000 基础分析空间要素 2080020000 基础分析文档资料要素 2080030000 基础分析表格要素 2080040000 基础分析栅格图要素 2080040251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2090000000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 2090010000 基期年现状空间要素 2090010100 现状用地 表 2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90020000 目标年规划空间要素 2090020200 控制线 2090020230 城市控制线 2090020231 城市蓝线 209002

28、0232 城市绿线 2090020233 城市紫线 2090020234 城市黄线 2090020600 用地结构与布局 2090020610 规划分区 2090020620 规划用地 2090020630 绿地与开敞空间 2090020640 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区域 2090020650 保障住房 2090020660 中心城区范围 2090020670 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分区 2090020680 中心城区产业布局 2090020700 空间形态管控 2090020710 开发强度分区 2090020720 视线通廊 2090020730 中心城区建筑高度控制 2090020740 中心城区城

29、市设计重点控制地区 2090020750 中心城区建筑风貌控制区 2090024100 基础支撑体系 2090024110 公共服务设施 2090024111 公共服务设施(点)2090024113 公共服务设施(面)2090024120 市政公用设施 2090024121 市政公用设施(点)2090024122 市政公用设施(线)2090024123 市政公用设施(面)2090024130 综合交通设施 2090024131 交通设施(点)2090024133 交通设施(面)表 2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与代码表(续)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2090024134 道路中心线

30、 2090024135 道路红线 2090024140 防灾减灾 2090024141 防灾减灾设施(点)2090024142 防灾减灾设施(线)2090024143 防灾减灾设施(面)2090024144 中心城区灾害风险区 2090026200 城市更新 2090026210 城市更新重点区域 2090026220 城市更新单元 2090027100 下位规划指引 2090027130 详规单元 2090030000 规划文档资料要素 2090040000 规划表格要素 2090040251 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 2090040252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209005

31、0000 规划栅格图要素 2090050251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2090050252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2090050253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 2090050254 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 2090050255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2090050256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图 209005025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 2090050258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 2090050259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2090050260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2090050261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 2090050262 中心城区地

32、下空间规划图 5.3 数据组织格式 5.3.1 规划文本 5.3.1.1 规划文本应采用 pdf 文件格式。文本文件名称应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文件名称.pdf”的规则命名,行政区代码为 6 位。5.3.1.2 规划文本汇交清单见表 3。表3 规划文本汇交清单 序号 文件名称 约束条件 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报告 M 2 规划文本 M 3 规划说明 M 4 专题研究报告 M 5 人大意见 M 6 各相关部门意见 M 7 专家论证意见 M 8 公众参与情况 M 9 规划批复 M 10 其他文档 C 注:约束条件取值:M(必填)、O(可填)、C(条件必填),下同。5.3.

33、2 栅格图件 5.3.2.1 规划图件应采用 jpg 文件格式,分辨率要求在 300dpi 以上。文件名称应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序号图件名称.jpg”的规则命名,行政区代码为 6 位;序号为 2 位数字码,不足 2 位前面补 0。5.3.2.2 栅格图件汇交清单见表 4。表4 栅格图件汇交清单 序号 图件名称 约束条件 1 市域(县域)主体功能分区图 M 2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M 3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M 4 市域(县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M 5 市域(县域)农(牧)业空间规划图 M 6 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M 7 市域(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34、图 M 8 市域(县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M 9 市域(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M 10 市域(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M 11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M 12 市域(县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规划图 M 13 市域(县域)矿产资源规划图 C 14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 M 表 4 栅格图件汇交清单(续)序号 图件名称 约束条件 15 市域(县域)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M 16 市域(县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 M 17 市域(县域)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图 C 18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图 M 19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M 20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M 21 生

35、态保护极重要区内开发利用地类分布图 O 22 种植业生产不适宜区内耕地分布图 O 23 城镇建设不适宜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图 O 24 耕地空间潜力分析图 O 25 城镇建设空间潜力分析图 O 2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图 O 27 生态脆弱性分布图 O 28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O 29 人均可用水资源总量分布图 O 30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O 31 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分布图 O 32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M 33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M 34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 M 35 中心城区控制线规划图 M 36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M 37 中心城区城市更

36、新规划图 C 38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 M 39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 M 40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M 41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M 42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 M 43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图 C 44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M 5.3.3 规划表格 5.3.3.1 规划表格应采用 mdb 文件格式。文件名称应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表格.mdb”的规则命名,行政区代码为 6 位。5.3.3.2 规划表格 mdb 文件中包含的表格及命名见表 5。5.3.3.3 规划表格属性结构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表5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表格

37、数据 序号 表格分类 表格别名 表格名称 约束条件 1 双评价表格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汇总表 STBHZYXPJ M 2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汇总表 NYSCSYXPJ M 3 城镇建设不适宜区结果汇总表 CZJSBSYQ M 4 城镇建设适宜区结果汇总表 CZJSSYQ M 5 土地资源约束下可承载耕地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TDYSKCZGDGM M 6 水资源约束下可承载耕地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SYSKCZGDGM M 7 土地资源约束下城镇建设承载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TDYSCZCZGM M 8 水资源约束下城镇建设承载规模评价结果汇总表 SYSCZCZGM M 9 规划表格 规划指

38、标表 GHZBB M 10 规划指标分解表 ZBFJB M 11 市域(县域)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GTKJJGTZB M 12 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指标分解表 GDYNZB M 13 林地保有量指标分解表 LDBYLZB M 14 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JSYDZB M 15 其他底线管控指标分解表 QTDXGKZB C 16 自然保护地一览表 ZRBHD M 17 历史文化资源一览表 LSWHZY M 18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 ZDXMAPB M 19 上级下达指标表 SJXDZBB M 20 水资源保护指标分解表 SZYZB M 21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 CZGMJG M 22 市域(

39、县域)规划分区统计表 SYGHFQ M 23 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GTZHZZHSTXF M 24 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 ZXCQYDJG M 25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ZXCQGNJGTZB M 5.3.4 矢量数据 5.3.4.1 矢量数据应采用 gdb 文件格式。文件名称应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矢量数据.gdb”的规则命名,行政区代码为 6 位。5.3.4.2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数据应依据国家相关专项工作文件进行汇交。5.3.4.3 矢量数据文件中,全域包含的图层及命名见表 6。5.3.4.4 矢量数据属性

40、结构定义应符合以下基本规则:a)图层名称采用中文文字命名,一般采用全称,名称较长时可采用关键字名称;b)属性表名采用字母命名,一般采用名称汉语拼音首字母命名,名称较长时采用关键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命名。如出现属性表名重复,调整其中的一个;c)属性数据结构字段类型描述中,Char 表示字符型,Float 表示双精度浮点型,Int 表示长整型;d)行政区代码字段长度要求是 12 位,不足 12 位的,在后面补 0 至 12 位。5.3.4.5 矢量数据属性结构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表6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矢量数据(全域)序号 图层分类 图层别名 几何特征 图层名称 约束条件 1 境界与行政区

41、市级行政区 面 XZQDS M 2 县级行政区 面 XZQXS M 3 乡镇级行政区 面 XZQXZ C 4 分析评价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 面 STBHZYXPJJG M 5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 面 NYSCSYXPJJG M 6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 面 CZJSSYXPJJG M 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 面 STXTFWGNZYXFB O 8 生态脆弱性分布 面 STCRXFB O 9 基期年现状 现状用地 面 XZYD M 10 现状自然保护地分布 面 XZZRBHDFB C 11 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分布 点 XZLSWHYCFB C 12 现状自然灾害风险分布 点 XZ

42、ZRZHFXFB C 13 城区范围 面 CQFW C 14 城区实体地域 面 CQSTDY C 15 目标年规划 主体功能分区 面 ZTGNFQ M 16 生态保护红线 面 STBHHX M 17 永久基本农田 面 YJJBNT M 18 城镇开发边界 面 CZKFBJ M 19 天然林 面 TRL C 20 生态公益林 面 STGYL C 21 湿地 面 SD C 22 基本草原 面 JBCY C 23 河湖岸线 线 HHAX C 24 历史文化保护线 面 LSWHBHX C 25 矿产资源控制线 面 KCZYKZX C 26 洪涝风险控制线 面 HLFXKZX C 27 生态系统(面)面

43、 STXT C 28 生态保护空间格局(面)面 STBHKJGJ M 29 生态廊道(线)面 STLD O 30 自然保护地 面 ZRBHD C 31 风景名胜区 面 FJMSQ C 32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面)面 NYSCKJBJM C 33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面 YJJBNTCBQ M 34 耕地质量等级分区 面 GDZLDJFQ O 35 城镇体系(点)点 CZTXD C 36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面)面 CZCYKJBJM C 表 6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矢量数据(全域)(续)序号 图层分类 图层别名 几何特征 图层名称 约束条件 37 目标年规划 市辖区村庄布局 面 SXQCZBJ

44、 O 38 规划分区 面 GHFQ M 39 世界遗产 面 SJYC C 40 国家文化公园 面 GJWHGY C 41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面 WHSTBHQ C 42 历史文化名城 面 LSWHMC C 43 历史文化名镇 面 LSWHMZ C 44 历史文化名村 面 LSWHMCUN C 45 历史城区 面 LSCQ C 46 历史文化街区 面 LSWHJQ C 47 历史建筑(点)点 LSJZD C 48 历史建筑(面)面 LSJZM C 49 文物保护单位(点)点 WWBHDWD C 50 文物保护单位(面)面 WWBHDWM C 51 传统村落 面 CTCL C 5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5、分区 面 KCZYKFLYFQ O 53 存量低效用地再利用重点区域 面 CLDXYDZLYZDQY O 54 防灾减灾设施(点)点 FZJZSSD M 55 防灾减灾设施(线)线 FZJZSSX O 56 防灾减灾设施(面)面 FZJZSSM O 57 灾害风险区 面 ZHFXQ C 58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点)点 ZDJTJCSSD M 59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线)线 ZDJTJCSSX M 60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面)面 ZDJTJCSSM O 61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点)点 ZDNYJCSSD M 62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线)线 ZDNYJCSSX O 63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面)面

46、ZDNYJCSSM O 64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点)点 ZDSLJCSSD M 65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线)线 ZDSLJCSSX O 66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面)面 ZDSLJCSSM O 67 重大信息通讯设施(点)点 ZDXXTXSSD M 68 重大信息通讯设施(线)线 ZDXXTXSSX O 69 重大信息通讯设施(面)面 ZDXXTXSSM O 70 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点)点 QTZDJCSSD O 71 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线)线 QTZDJCSSX O 72 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面)面 QTZDJCSSM O 表 6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矢量数据(全域)(续)序号 图层分类 图层

47、别名 几何特征 图层名称 约束条件 73 目标年规划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点)点 STXFHGTZHZZZDGCD O 74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线)线 STXFHGTZHZZZDGCX O 75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面)面 STXFHGTZHZZZDGCM M 76 分区规划单元 面 FQGHDY C 77 详规单元 面 XGDY C 78 近期重大项目(点)点 JQZDXMD C 79 近期重大项目(线)线 JQZDXMX C 80 近期重大项目(面)面 JQZDXMM O 5.3.4.6 矢量数据文件中,中心城区包含的图层及命名见表 7。矢量数据属性结

48、构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表7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矢量数据(中心城区)序号 图层分类 图层别名 几何特征 图层名称 约束条件 1 基期年现状 中心城区现状用地 面 ZXCQXZYD M 2 目标年规划 中心城区范围 面 ZXCQFW M 3 中心城区规划分区 面 ZXCQGHFQ M 4 中心城区规划用地 面 ZXCQGHYD M 5 中心城区绿地与开敞空间 面 ZXCQLDYKCKJ C 6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区域 面 ZXCQDXKJKFZDQY C 7 中心城区保障住房 面 ZXCQBZZF O 8 中心城区城市蓝线 面 ZXCQCSLX M 9 中心城区城市绿线 面 ZXCQ

49、CSLVX M 10 中心城区城市紫线 面 ZXCQCSZX M 11 中心城区城市黄线 面 ZXCQCSHX M 12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 面 ZXCQKFQDFQ M 13 中心城区视线通廊 面 ZXCQSXTL O 14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点)点 ZXCQGGFWSSD M 15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面)面 ZXCQGGFWSSM O 16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点)点 ZXCQSZGYSSD M 17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线)线 ZXCQSZGYSSX M 18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面)面 ZXCQSZGYSSM O 19 中心城区交通设施(点)点 ZXCQJTSSD M

50、20 中心城区交通设施(面)面 ZXCQJTSSM O 表 8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矢量数据(中心城区)(续)序号 图层分类 图层别名 几何特征 图层名称 约束条件 21 目标年规划 中心城区道路中心线 线 ZXCQDLZXX M 22 中心城区道路红线 线 ZXCQDLHX O 23 中心城区防灾减灾设施(点)点 ZXCQFZJZSSD M 24 中心城区防灾减灾设施(线)线 ZXCQFZJZSSX M 25 中心城区防灾减灾设施(面)面 ZXCQFZJZSSM O 26 中心城区灾害风险区 面 ZXCQZHFXQ C 27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重点区域 面 ZXCQCSGXZDQY O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数据库/数据算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