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06T68-202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高清).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153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06T68-202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高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4106T68-202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高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4106T68-202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高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4106T68-202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高清).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4106T68-202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高清).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3CCS A 004106鹤壁市地方标准DB4106/T 68202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22-08-15 发布2022-08-30 实施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106/T 68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指标体系结构.15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26数据采集与分析.27结果应用.3附录 A(规范性)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4DB4106/T 68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

2、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鹤壁市农业农村局、鹤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鹤壁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云濛数字乡村(河南)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原建兴、马晓蕾、胡良兵、石峥、郭睿君、刘炜虹、郑丽敏、张勇、张中艺。DB4106/T 6820221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的指标体系结构、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开展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数字乡村digital countryside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

3、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4指标体系结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 27个。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 1评价指标体系表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指标属性1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设施互联网普及率%正向2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正向3光纤覆盖率%正向45G覆盖率%正向5终端设备智能电话使用率%正向65G用户普及率%正向7智慧多功能杆密度个/km2适度8乡村治理现代化互联网+村务“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占比%正向9村集体经济信息化管理行政村占比%正向10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正向11治安管理数字化“雪亮工程

4、”行政村覆盖率%正向12网格化管理行政村占比%正向13智慧绿色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数字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信息化管理行政村占比%正向DB4106/T 6820222表1评价指标体系表(续)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指标属性14数字民生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的医院比例%正向15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正向16数字教育家校信息化互动率%正向17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正向18数字社保开通电子社保卡比例%正向19数字便民便民服务在线办事率%正向20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正向21产业数字化生产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信息化投入比例%正向22农产品追溯管理比例%正向23气象监测设备密度个/100km2正向24经

5、营销售数字化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正向25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正向26每万人拥有的物流网点数个/万人正向27农民数字素养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农民参与数字技能培训比例%正向5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所有指标均为年度指标。6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采集6.1.1应通过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等官方、正规的渠道获取相关数据。6.1.2无法直接从以上部门获得的数据,可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获取,并应组织行业内专家对相关数据进行论证,经判定真实、有效后,方可使用。基准值确定6.2.1可根据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或政

6、策文件中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6.2.2相关领域专家可研究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6.2.3对于上述方法无法确定某项评价指标的基准值时,可采用所有评价对象中该项指标的最优值作为基准值。权重确定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专家调查法(Delphi法)等主观赋权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等客观赋权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一级指标信息基础设施的权重不应高于20%,一级指标农民数字素养的权重不应低于5%。DB4106/T 6820223指标值的无量纲处理正向指标按式(1)计算,适度指标按式(2)计算。=100%(1)=1 100%(2)式中:qi第i个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值;xi第i个三级指标实际值

7、;xij第i个三级指标基准值。综合指数计算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线性加权方法,按式(3)计算。P=1?(3)式中:P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qi第i个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值;Ki第i个三级指标权重;n三级指标个数。7结果应用数字乡村建设管理部门宜按照本文件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内部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弥补不足和短板。第三方可按照本文件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外部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各级政府及相关方监测数字乡村建设情况、调整数字乡村政策的参考依据。DB4106/T 6820224A附录A(规范性)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A.1互联网普及率区域内互联网用户数占区域内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

8、(A.1)计算。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数常住人口总数 100%(A.1)A.2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区域内家庭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占区域内家庭总户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2)计算。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家庭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家庭总户数 100%(A.2)A.3光纤覆盖率区域内光纤到户覆盖的家庭户数占区域内家庭总户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3)计算。光纤覆盖率=光纤到户覆盖的家庭户数家庭总户数 100%(A.3)A.45G 覆盖率区域内5G覆盖的行政村数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4)计算。5G 覆盖率=5G 覆盖的行政村数行政村总数 100%(A.

9、4)A.5智能电话使用率区域内智能手机用户数占区域内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5)计算智能电话使用率=智能手机用户数常住人口总数 100%(A.5)A.65G 用户普及率区域内5G移动电话用户数占区域内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6)计算。5G 用户普及率=5G 移动电话用户数常住人口总数 100%(A.6)A.7智慧多功能杆密度区域内每平方公里拥有的智慧多功能杆数,单位:个/km2。按式(A.7)计算。智慧多功能杆密度=智慧多功能杆数区域总面积(A.7)A.8“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占比DB4106/T 6820225区域内在网上公开“三务”的行政村数

10、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8)计算。“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占比=在网上公开“三务”的行政村数行政村总数 100%(A.8)A.9村集体经济信息化管理行政村占比区域内对村集体经济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行政村数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9)计算。村集体经济信息化管理行政村占比=对村集体经济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行政村数行政村总数 100%(A.9)A.10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区域内全程网上办理的行政业务量占所有行政审批业务量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0)计算。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全程网上办理的行政业务量所有行政审批业务量 100%(A.10)A

11、.11“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区域内建设“雪亮工程”的行政村数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1)计算。“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建设“雪亮工程”的行政村数行政村总数 100%(A.11)A.12网格化管理行政村占比区域内进行网格化管理的行政村数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2)计算。网格化管理行政村占比=网格化管理的行政村数行政村总数 100%(A.12)A.1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信息化管理行政村占比区域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行政村数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3)计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信息

12、化管理行政村占比=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信息化管理的行政村数量行政村总数 100%(A.13)A.14远程医疗的医院比例区域内采用远程医疗的医院数占区域内医院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4)计算。远程医疗的医院比例=采用远程医疗的医院数医院总数 100%(A.14)A.15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区域内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农村人口数占区域内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5)计算。DB4106/T 6820226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农村人口数常住人口总数 100%(A.15)A.16家校信息化互动率区域内各类中小学中,通过各类信息化技术,实现家校互动

13、学校数占区域内学校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6)计算。家校信息化互动率=实现家校互动学校数学校总数 100%(A.16)A.17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区域内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数占区域内学校总数的比重,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7)计算。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数学校总数 100%(A.17)A.18开通电子社保卡比例区域内拥有电子社保卡农村人口数占区域内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8)计算。开通电子社保卡比例=拥有电子社保卡农村人口数常住人口总数 100%(A.18)A.19便民服务在线办事率区域内便民业务线上

14、处理量占区域内便民业务处理总量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19)计算。便民服务在线办事率=便民业务线上处理量便民业务处理总量 100%(A.19)A.20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区域内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的家庭数占区域内家庭总户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20)计算。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家庭数家庭总户数 100%(A.20)A.21农业生产信息化投入比区域内农业生产信息化投入资金占农业投入总资金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21)计算。农业生产信息化投入比=农业生产信息化投入资金农业投入总资金 100%(A.21)A.22农产品追溯管理比例区域内农

15、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追溯的农产品交易额占区域内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22)计算。农产品追溯管理比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追溯的农产品交易额农产品交易总额 100%(A.22)DB4106/T 6820227A.23气象监测设备密度区域内每百平方公里拥有的气象监测设备数量,单位:个/100km2。按式(A.23)计算。气象监测设备密度=气象监测设备数量区域总面积(A.23)A.24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区域内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区域内农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24)计算。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农产品

16、销售总额 100%(A.24)A.25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区域内建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数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25)计算。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建有农村电商服站点的行政村数行政村总数 100%(A.25)A.26每万人拥有的物流网点数区域内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的物流网点数,单位:个/万人。按式(A.26)计算。每万人拥有的物流网点数=物流网点数常住人口总数(A.26)A.27农民参与数字技能培训比例区域内接受电脑、手机、电商销售及新媒体应用等培训的农村人口数占16周岁65周岁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按式(A.27)计算。农民参与数字技能培训比例=接受电脑、手机、电商销售及新媒体应用等培训的农村人口数常住人口总数(16 周岁65 周岁)100%(A.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