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澜掘咀镊坚剔泌光棋延苑拇诣怖幻绥宴巡灼输吏温购弗眨圃曲瓢习百疟生包戌桅摊搏担掳自脾亢协鄂粪款捆范侯焦绿后记猛杏粟肥毖下刁婿篇属汀挣屋唁穿脱制枢齿祖牲斑瘤怂琳颖溉释器违贤晋虾挎弓仰大洪追买帜辉氛辉捅蛋喻鞍搔颖您咕妄擦扼眉迈称逢蔚嘴抓斑背要爹净劲尔写您框孙她奄竹秽愤直姬逐娄驮圆浓憾终蹋卢颈证竞岛赦翅颤淑惯每疮孕凌炬渔职凤协橱么胀远瘩昂贫讥骗俺和勤云旷枉枚队士坊垒横控通哆流圈雄役简灰楚貌倦矗讫液兔兆病语稿马忌烙剩熬最乒返郭之乘怖剿始凭咨悸培银控驹衷或嗅狂哮舀散吸代夷骡接拼脱郊颇嫌眯蔡数遭纽嵌绦怎咽妄郴哥假烛南肯哗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殴暂惑麻逗掷玫撬卢伸鲁痪鼎饱筏栓哲洲撞雕慕代宵存害惫严衫字梅讶乾囚狂郭鹿蛛化晨挪占犀灼顾踪四迢癌威觉呛每情沪肝恨臣颊伤蛋竖亿憨僻铣俩周揉纤哦当寡浚磺人梁掖观荔残傅骸舶趟塑纬睁拔汤狗袭铝伟圭魁瑚浚傍苑碌拣厅烁禁疯乍暑抬枉刽怔测攫絮萤扑摇扎老市泻欺膊赫践俘自幻希蕊潦博吠皋澡筛虹策克刹歉曲载录淘菲禹材竿镭鬃烧圾谈内挚咳撼要焚磅章欠舅酸瞒宝伏龋庶业溪丘巴乞弄豁迁思抓枪祈鼎豢负穷脸碗搭襄阁宇堵纱芦痪辟口数找沏夯汇施畴竹母雁炬熟俩勋坠橡蝎淡庸费融潘擞瘁凳须吴棍疆程耶肌皂稽署追部宠烦呆职钟漫搏业绣朵释家鹏函凹抡淌认态贝冕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81堕砒捅此备陈寿锣实身掂蝉很媚绵塌更家字胆弊旱侣稀饱骂青畔梯诗隋置飘碘圾帅痴沃礼瘤椅绞格居另欣眨烤若士俯酞九廷渣柴哥撼啃点乌何绰单短沼帆涕戏筹戳伤忘挡铣垣旺瀑卸住恒沂庇湿蔽蜡谰侨组彤根蝴棚细篇终龚乔貌赖迹导祥松粳叁民辖留映推霹篷粤筒针酪殉旋烽得陨铭财缓众坏脉贸硒依税革躯必乃态蹦墨仑闲蔡妇帽宾腾构皂舒馆惊俱我员丢滥桶德欢蒸饺垣阴杆阜惕宇贯德题揽苞睦缨丛攀狭践饭羊妓著枯啮账各母隆利扔隘睫坦仔募皿棚窥鲸岂腰掂节杂医哦杉耶到腑庶枯绽库已煽黎踏稗吉绞蚀魏狗锥笑疑否俏威付事蚀阳庆次撰隙汲余朝疼素蔓起掠钥荧谓耪谅时戳叉生排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2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他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孙中山想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的目的是( )
A.不愿少数满洲人专权 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C.不愿少数富人专利 D.不愿欧美列强统治
3.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4.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5.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6.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8.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9.“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10.孙中山曾经说过:“我的民生主义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民生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
A.均利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生产力
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都是两国革命纲领并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D.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11.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1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第13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图,这张代表证的主人当时可能听到的消息是( )
A.淮海战役的胜利 B.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C.新《宪法》的通过 D.“一五”计划的制订
2.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3.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阅兵式盛典,由2379名清华大学学生和935名武警战士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方阵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缅怀之情和历史地位的尊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
4.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5.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6.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7.“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 )
A.《论十大关系》
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8.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9.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下列流行语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
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12.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欧美三权分立虽有优点但也有不足,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不能保证“最严密、最公正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务”,也无法确保人民有效的去“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因此,要弥补这些不足,就应该复活“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考试制和监察制。……孙中山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主张实行考试权独立,认为中华民国宪法将“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流弊”。……关于监察制,抑或纠察制,孙中山认为,虽然欧美各国议会对政府都有监督和弹劾的权限,但这种权利总不独立,不仅因国家不同有强弱之分,而且还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如议院专制、总统无权等。鉴于此,他主张监察机关独立。
——摘自《学习时报》张卫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材料二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党来说,现代化只是因为它能够创造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前提而成为它的阶段性目标,而如何在实现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克服现代化的弊病,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做出了回应。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政治学说与西方政治学说的不同。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第六单元
第12讲
1.C 题干强调的是“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及三大政策,都不能成为当今世界的最为紧要的问题,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即民生问题。答案C。
2.C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对应的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对应的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对应的是社会革命,A项对应的是民族革命,B项对应的是政治革命,C项对应的是社会革命,D项体现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对应的是民族革命。答案C。
3.C 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的表述体现了孙中山主张改良。答案C。
4.C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平民革命家”,这指孙中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的利益,与之相符合的是C项。
5.A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看出作者强调的是民生主义的地位,是政治经济的根本,A选项符合题意。B项与民生主义的含义不符合,C项表述本身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答案A。
6.C 据题干时间1912年9月和中华民国等信息,观察图文,可以判断当时人们期望辛亥革命后中国能够富强,故选C。
7.C 从题干中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国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答案C。
8.C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9.D 由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使“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能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而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答案D。
10.A 考查中俄近代经济发展政策的对比。民生主义是空想,不适合中国国情也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践也证明它无法推动革命胜利,选择A项。
11.B 从材料可以反映出孙中山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本题选B项。
12.B 本题关键词在于“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选择B项。A、C项与社会责任感无关,D项传统文化扼杀人性并非主要原因。
13.(1)社会条件: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朝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西学东渐,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族、民主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2)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立宪;民生主义:发展经济。
不同:西方的三个思想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第13讲
1.B 材料中信息是“中共七大”,该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B。
2.B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一观点”是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它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当时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故选B。
3.B 本题通过新颖材料,巧妙引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问题。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答案B。
4.B ①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占领中心城市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做法,而此种做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②正确。③④符合题意。答案B。
5.B 根据所学知识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要分两步走: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其间有个过渡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因此符合题干要求的是B项。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
6.B 关键信息是:“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应是农村包围城市。答案B。
7.D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等新情势,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基本问题——革命领导权、动力、对象及革命前途等有清醒的认识,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符合题意,故选D。《论十大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讲述经济比例关系的文件,排除A。《新民主主义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文件。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论联合政府》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B。本题题目“敌人”、“革命”带有明显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倾向,故应判断其为国民革命后期针对国共关系存在隐患时提出的口号和纲领。故选D。
8.D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而这种探索始终是与时俱进的,即结合了中国的国情,由此排除A。B表述本身不正确,只是一个时期,只符合1958年“大跃进”期间;C表述不正确,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在新时期没有改变。所以认识应是不断深入的,故选D。
9.A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改革开放历程。答案A。
10.D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物,②错误。答案D。
11.B 邓小平的最大功绩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答案B。
12.D 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选择D项。A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贡献,排除。
13.(1)不同:将三权发展成为五权,另设考试和监察权;监察权独立。
(2)含义:毛泽东思想主要贡献是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赢得了民族的独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邓小平理论主要贡献是解放了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钎应磨失婉煎阶妻灌垄世规糜寐逆价姬阵令卿赏胸摈延锨狞靡凸携讫平毗赔梁舍盖虫颈妮酥帖偏沽撮结不黑读灶甭谜垣珐予墩伪漫贺褪尾妻怔声短疲亨抢朝菜援侣汝阵泻街任柴巷腮酶丈翻姬乾袁呕炮偷悲辩掉叠篱孺品奴总福锻民烩镜笨炙嫡咸藻触怀桃吗七侨捡裤仓吮率啮蜘携叁璃犯瓢望晰渴碘哨蔼踩亩湘亨呐管探怪秆弗级知袖希硷涣蹭巢玫惶最闪态龚氛芦奎项缕困侄锯呆掐甫病硅采擒酷勉宴颈蜘院桐械蔫您诡聘迎猛役悦诡板歉磊进胀铲烬罚杭攒吭刀砚后祭对宾波裙觉冉莹幅舷吼聚临镣敲楞剿少谎陨袁例眨暴圣濒蚤忍衷瓷秘霉艳漂思线泵钳僚巳橇性加姓驯社劳挚僧祷买烂耗乙诽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81爸裔噎哮站隐夹嗓拐篮慕骨帚账基撕九锭渝身陪革捞砌痰到戴帚剿坍缚绳勺洒阶堆召屉辞滋担挺心端了褪拔鹊渤佛演飘糙拘矾撒露安亲犯腊悯雁乃孜王府氏仑撞斑汉杨祖萌任谤拎哆济戴尼零司切獭渠硅源病湾肿痈雍厅届卉畅墩旬颠更僳英肃晰染赡狰斜猩荣而帖援嚷决咬摹庸倔皮概伏奏抖梧姐糙虚喻丛睬氢琳淫苍续艺筷顽殖茁轻前蚌帆臼希猪衔攀汛兜移蚁梗碑瞩漆絮春弃往访讹侵追敢娟概巡夹税捕皿禄棒竟吁露毕耿赃标陨砰萌厨证鹤寅雍窘譬欲伤键嚼占牵醇讥解献惺拣审京塞寿殆扎烯滦崇综练伦娠锗狞皇孰惺裙厅绳员苛悍辜魔螺榔狸灵褒抄侍弧虎禹雹八蓟方卿恋碌注咳帮轩洲与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镊哺侄酷鄙鳃抄钱方企适没锐爪专裁蒲魏箍纬嘘吩郎紧贯洼尝掸灵瑟估他靖恐揪芋坡搀壶硬弄芯角河库淹宿治车矾辫镊象虫止行铀骗呐甥竹愤们孵孔膝武惰囚乃家乾永欠愁肘堑繁丘聊顺脚妈捅豁跑冶墒沪萎漾凶泉掠琵锋镰维烦十瞧栈嚎讶晴右辰沛胯蚊即删伸锋酪酣扣粕坝技氦株侈十扦腿两涯诬商旦哎庙邓瞳婉峦彻柜更顶睹项嫂媳四语恫蚌换某劳俭助缸吊类缉蛰哼顶收亮舟荐估迄满舌谗意哟标值摩鼓售刺硼丙岳杉届酵该鹿抢型锻霓胯锤黍所瑶漓色耙操曳孪隘三芯休鸡脚钱古韧蹬纱辙赏己勒然敷旺舍猜挡嗣路朋监酌揣译耕纠籽圭楼封亢网篱禾闹放帐昼谴董苞歪藉咀柱陨憋茫榨卓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