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_T 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48138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35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DB11_T 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DB11_T 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DB11_T 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DB11_T 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 CCS P 53 备案号:97859-202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1432023 代替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 Construction code for landscape pavement items 2023-03-30 发布 2023-07-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1432023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3 5 砂石基层.4 6 碎石基层.6 7 水泥混凝土基层.8 8 石灰土基层.11 9 石灰粉

2、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13 10 砖面层.16 11 料石面层.18 12 石质板材面层.20 13 卵石面层.22 14 木铺装面层.25 15 沥青混凝土面层.27 16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29 17 透水胶粘石面层.32 18 合成材料面层.34 19 有机粉碎物面层.37 20 路缘石.39 参 考 文 献.42 DB11/T 1143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并废止 DB11/T 11432014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与 DB11/T 11432014相比,除结构

3、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进一步明确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见 1,2014 年版的 1);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2014 年版的 2);增加了透水胶粘石、合成材料面层和有机粉碎物面层 3 条术语,删除了压实度 1 条术语(见 3,2014 年版的 3);增加了透水胶粘石面层、合成材料面层和有机粉碎物面层 3 个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见 17、18、19),删除了水泥混凝土面层 1 个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见 2014 年版的 15);修订了碎石基层,混凝土基层,石灰土基层,砖面层,料石面层以及路缘石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对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的操作工艺进行了部分调整(见 520,2014

4、 年版的 518);修订了表 1,表 2,表 3,表 4,表 5,表 6,表 7,表 8,表 10,表 13 和表 14 中的坡度允许偏差值(见 520,2014 版年的 518);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如景生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雷鸣、王敏、赵君、郭智涛、史京平、荣超、倪丽华、张海侠、崔伟光、孙国鑫、赵宝、杨光、邵磊、刘伟强、张陆博、尉晓黎、王鹏、付力强、王艳、曹洋、焦伦、杨庆丽、王钦玉。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 11

5、43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1/T 11432023 1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园林铺地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的材料要求、主要机具、作业条件、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注意事项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及区域绿地中新建、改建、扩建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园林铺地工程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8076

6、混凝土外加剂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 36246 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1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DB11/T 1834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基 foundation

7、支承基层的土体或岩体。3.2 基层 base course DB11/T 11432023 2 面层以下的结构层。3.3 砂石基层 dinas base course 用级配砂石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3.4 碎石基层 gravel base course 用碎石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3.5 水泥混凝土基层 cement concrete base course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基层。3.6 石灰土基层 limestone soil base course 用土料和石灰经拌合、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3.7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 lime flyash gravel mixed

8、base course 用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3.8 面层 surface course 直接承受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结构层。3.9 砖面层 brick pavement 由水泥砖、混凝土预制块、青砖、嵌草砖、透水砖等路面砖材料铺设而成的面层。3.10 料石面层 ashlar pavement 由条状或块状石材铺设而成的面层。3.11 石质板材面层 stone plate pavement 由花岗石板、青石板、大理石板等石质板材铺设而成的面层。DB11/T 11432023 3 3.12 卵石面层 pebble pavement 用不同大小

9、、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卵石通过拼砌镶嵌而形成的面层。3.13 木铺装面层 wood pavement 由原木、塑木在基础支架上空铺或基层上实铺而形成的面层。3.14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由粗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可透水混凝土铺设而成的面层。3.15 透水胶粘石面层 pervious cementitious stone surface 由改性环氧胶粘剂与集料按一定的配比搅拌而成的面层。3.16 沥青混凝土面层 bituminous mixed pavement 由沥青与不同集料拌制的沥青混合料铺设的面

10、层。3.17 合成材料面层 synthetic surface 高分子合成材料做成的面层。3.18 有机粉碎物面层 organic comminution surface 园林绿化修剪、森林抚育或自然脱落的枝干,经加工、固化处理后铺设而成的面层。3.19 路缘石 curb 铺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4 基本规定 4.1 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了解施工图设计文件,并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4.2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地下管线、地上交通等有关因素,制定施工方案。DB11/T 11432023 4 4.3 作业前,专业工程师应向班组长进行详尽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并

11、形成书面交底记录。交底的主要内容有:做好材料、人工、机具及作业条件等各项准备;明确设计要求;明确施工工艺和工序,包括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特殊要求;明确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查方法和验收标准;明确成品保护有关事项;明确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常见质量通病。4.4 正式作业前,应铺设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以下内容: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每一次铺设的合适厚度;材料的松铺系数;标准施工方法;集料数量的控制: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和拌和遍数;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

12、和遍数;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4.5 冬、雨期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季节性施工方案,并经审批批准后实施。5 砂石基层 5.1 材料要求 5.1.1 级配颗粒应坚硬,最大粒径应小于 0.7 倍砂石基层厚度,且不宜大于 100 mm。5.1.2 5 mm 以下颗粒的含量不应大于总体积的 30%。5.1.3 含泥量不应大于粒径小于 5 mm 砂质量的 10%。5.1.4 对砂和砂石进行材料进场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2 主要机具 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洒水车、机械夯、人力夯等。5.3 作业条件 5.3.1 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

13、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5.3.2 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小于等于 10 m10 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 5 m5 m 或 2 m2 m。5.3.3 地基每侧应根据现场条件增加必要的附加宽度。5.4 操作工艺 DB11/T 11432023 5 5.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分层、分段铺设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5.4.2 测量放样 在地基上测放中线,在两侧边缘外设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中线、边线、高程标记应明显。5.4.3 分层、分段铺设 5.4.3.1 应分层铺设,每层厚度宜

14、为 150 mm200 mm。每层摊铺厚度为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松铺系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5.4.3.2 底面标高不同时,搭接处地基应修成斜坡形,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5.4.3.3 铺设时按线形由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摊铺应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5.4.3.4 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 500 mm1000 mm,充分压实。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应多次找补。5.4.4 洒水 夯实或碾压前应根据砂石基层的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均匀洒水,洒水量应使全部砂石湿润。冬季施工应根据施工时环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其掺量与浓度应经试验

15、确定。砂石成活后应设专人洒水养护。5.4.5 夯实或碾压 5.4.5.1 砂石摊铺至少一个碾压段长度 30 m50 m 后,可开始洒水,洒水量应使全部砂石湿润,不应使路基积水,砂石层厚度小于 10 cm 时,可预先在料堆上洒水。5.4.5.2 小面积的砂石基层,宜采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不少于 5 遍。夯实轨迹应重叠,重叠范围不小于 50%,采用冲击夯时,可在砂石基层表面铺粗砂,避免在夯实过程中边缘石子飞溅伤人。5.4.5.3 大面积的砂石基层,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力碾压后振动碾压,碾压顺序由低处到高处,由边到中逐次碾压,先轻后重,碾压的遍数不少于 4 遍,轮迹搭接不小于 500 mm,

16、边角不到位处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碾压至轮迹不大于 5 mm,表面平整、坚实,不应有浮石与粗细料集中等现象。5.4.5.4 碾压过程中应随时补水保持湿润。5.4.6 找平、验收 5.4.6.1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下层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5.4.6.2 最后一层夯压密实后,表面应拉线找平,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5.4.7 季节性施工 冬季施工中使用的砂石料不应含有冻块。做面层前,应有防止基层受冻的措施。5.5 质量标准 5.5.1 主控项目 5.5.1.1 砂石基层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DB11/T 11432023 6 5.5.1.2 砂石基层的压实度系数应符合设

17、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度不应低于 93%。检查数量:每 500 m2,每压实层检验 3 处,不足 500 m2不少于 3 处,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5.5.2 一般项目 5.5.2.1 级配砂石的分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 300 mm,碾(夯)压密实。5.5.2.2 分段、分层留槎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5.5.2.3 砂石基层表面不应有细骨料集中、粗骨料集中等质量缺陷。5.5.2.4 砂石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1 的要求。表1 砂石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5 mm 用 2 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20 mm 用水准仪检

18、查 3 厚度+20 mm,-10 mm 用钢尺检查 4 坡度 0.3%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500 m2检查3处,不足500 m2的不少于3处。5.6 成品保护 5.6.1 基层验收合格后,如不连续施工,应洒水保湿。5.6.2 机动车不应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行驶。5.6.3 做好基层周围排水设施,防止施工期间被水浸泡。5.7 注意事项 5.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5.7.2 如发现粗细骨料集中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填入级配良好的砂石并进行压实。5.7.3 施工完成的基层如遇雨水浸泡或行车振动造成松动,应在确保地基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按

19、本文件要求分层整平夯实。6 碎石基层 6.1 材料要求 6.1.1 宜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不应掺用软硬不同的石料。6.1.2 碎石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多棱角块体,清洁无土,不含石粉及风化杂质,且符合下列要求: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8O MPa;针片状碎石含量应小于 20%,含泥量不应大于 3%;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基层厚度的 23,且不宜大于 100 mm;压碎值小于 40%。6.2 主要机具 DB11/T 11432023 7 自卸汽车、装载机、压路机、机械夯、人力夯、洒水车等。6.3 作业条件 作业条件应符合5.3的规定。6.4 操作工艺 6.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

20、样分层、分段铺设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6.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6.4.3 分层、分段铺设 6.4.3.1 碎石基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压密实。按线形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摊铺均匀。6.4.3.2 铺设前,地基表面应适量洒水,保持湿润,每平方米洒水 3 kg4 kg。6.4.3.3 铺设碎石的每层厚度宜为 150 mm200 mm,分层厚度必须均匀一致,不宜多次找补。6.4.3.4 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 500 mm1000 mm,充分压实。6.4.4 洒水 洒水应符合5.4.4的规定。6.4.5 夯实或碾压 6.4.5.1 小面积的碎石基层,

21、宜采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不少于 5 遍。夯实应重叠,重叠范围不小于 50%。6.4.5.2 大面积的碎石基层,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力碾压后振动碾压,碾压的遍数不少于 4遍,轮迹搭接不小于 500 mm,边角不到位处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碾压至表面平整、坚实。碾压顺序由低处到高处。6.4.5.3 在碾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高处应适当均匀撤出粒料,低凹处应适当填加粒料后再行压实。6.4.5.4 碾压过程中随时补水保持湿润,随碾压、随扫墁、随洒水,个别较大的空隙用小碎石“点补”。6.4.6 找平、验收 找平、验收应符合5.4.6的规定。6.4.7 季节性施工 季节性施工应符合5.4.7的规定。

22、6.5 质量标准 6.5.1 主控项目 6.5.1.1 碎石基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不应小于 100 mm。6.5.1.2 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度不应低于 93%。DB11/T 11432023 8 检查数量:每500 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500 m2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6.5.1.3 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基层厚度的 2/3。6.5.2 一般项目 6.5.2.1 碎石基层应分层压实,达到表面密实、平整。6.5.2.2 碎石基层表面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2 的要求。表2 碎石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

23、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5 mm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20 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20 mm,-10 mm 用钢尺检查 注:每500 m2检查3处,不足500 m2的不少于3处。6.6 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应符合5.6的规定。6.7 注意事项 6.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6.7.2 应将过碾部分碎石挖出,筛除细小石料,添加带有棱角的新料再行碾压。6.7.3 压完的基层如遇雨水浸泡或行车振动造成松动,应在确保地基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按本文件要求分层整平夯实。7 水泥混凝土基层 7.1 材料要求 7.1.1 水泥:采用硅酸盐水

24、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32.5。7.1.2 砂:宜采用细度模数在 2.5 以上的结晶、坚硬、符合等级规定的粗中砂。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 3%。7.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 5 mm40 mm,含泥量不大于 2%。7.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 JGJ 63 的规定。7.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7.1.6 砂、石: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进行必试项目试验,石子试验应做压碎指标值测定。7.1.7 骨料:宜采用非活性骨料,不应使用高活性骨料。7.2 主要机具 混凝土输送泵、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

25、振动梁、手推车等。7.3 作业条件 DB11/T 11432023 9 7.3.1 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7.3.2 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小于等于 10 m10 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 5 m5 m 或 2 m2 m。7.3.3 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3.4 冬期施工,应按冬施方案采取保温防冻措施。7.4 操作工艺 7.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拆除模板。7.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7.4.

26、3 模板安装 7.4.3.1 模板根据需要可采用木模、砖模、定型钢模板,模板应连接牢固、紧密、平顺,不应漏浆,按要求的坡度和线向安设。施工质量应符合 GB 50204 的有关规定。7.4.3.2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7.4.4 混凝土浇筑 7.4.4.1 混凝土浇筑前,洒水湿润地基及模板,表面不应留有积水。7.4.4.2 浇筑混凝土从一端开始,并应连续浇筑。如连续浇筑面积较大时,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变形缝的间距相一致。7.4.4.3 基层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固定面层所用的预埋件。7.4.4.4 每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间歇不应超

27、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停歇时间过长应按施工缝处理。7.4.4.5 泵送过程中,进料斗内应有足够量的混凝土,严防吸入空气阻塞泵管。7.4.4.6 用于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件,应按 GB/T 50107 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要求。预拌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每 100 m3取样一次;不足 100 m3时按一次记。每次取样宜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及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现场搅拌混凝土,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每 50 m3取样一次;不足 50 m3时按一次记。每次取样宜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及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7.4.5 振捣 7.4.5.1 混凝土浇筑后,应

28、及时振捣,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7.4.5.2 宜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振动梁振捣,基层厚度超过 200 mm 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其移动间距不大于 1.5 倍作用半径。7.4.5.3 振捣过程中,振捣器不应触碰钢筋、钢筋网、预埋件等。7.4.6 找平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刮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DB11/T 11432023 10 7.4.7 养护 7.4.7.1 己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终凝后覆盖、洒水湿养。7.4.7.2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 d。7.4.7.3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

29、于 14 d。7.4.8 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不低于1.2 MPa。7.4.9 季节性施工 凡遇冬、雨期施工时,露天浇筑的混凝土基层均应另行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7.5 质量标准 7.5.1 主控项目 7.5.1.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 C15。7.5.1.2 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纵、横向变形缝间距不应大于 6 m。7.5.2 一般项目 混凝土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3的要求。表3 混凝土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 mm 用 2 m 靠尺

30、和楔形塞尺检查 2 高程 10 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10 mm,-5 mm 用钢尺检查 4 宽度-20 mm 用钢尺检查 5 横坡 10 mm 用坡度尺或水准仪测量 注:检查数量:每500 m2检查3处,不足500 m2的不少于3处。7.6 成品保护 7.6.1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 1.2 MPa,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他工序。7.6.2 水泥混凝土基层下部有防水层时,应认真保护好防水层,防止硬物砸碰防水层。发现碰坏处,应及时修补,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7.6.3 其他工艺施工时,应避免污染基层。7.7 注意事项 7.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

31、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7.7.2 基层浇筑前应浇水湿润下承层及模板。7.7.3 施工应选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计量准确,搅拌均匀。7.7.4 基层面积过大时应分区段施工。DB11/T 11432023 11 8 石灰土基层 8.1 材料要求 8.1.1 土料:应采用粘土、粉质粘土或粉土,不应含有有机杂物,不应采用冻土、膨胀土、盐渍土。其粒径不大于 15 mm,含水率应符合最佳含水率的要求。土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 10%。8.1.2 石灰:应采用充分熟化的石灰或磨细的石灰粉,其粒径不大于 5 mm。生石灰中 CaO、MgO 含量不小于 80%。石灰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8.

32、1.3 石灰土基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厚度应不小于 100 mm。8.2 主要机具 推土机、平地机、旋耕机、装载机、压路机、手推车、机械夯、筛子、标准计量斗等。8.3 作业条件 8.3.1 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8.3.2 已确定土料的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参数。8.3.3 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小于等于 10 m10 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 5 m5 m 或 2 m2 m。8.4 操作工艺 8.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检

33、验土和石灰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分层、分段铺设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养护。8.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8.4.3 检验土和石灰的质量并过筛 土料应符合8.1.1要求,石灰应符合8.1.2要求,进场后应进行复试。土料用15 mm、石灰用5 mm 的筛子分别过筛,确保满足粒径要求。8.4.4 石灰土拌合 8.4.4.1 石灰土配合比按干质量计量,施工时宜先测定石灰和土的含量及湿密度,然后干质量的配合比换算成湿松体积比。8.4.4.2 石灰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宜采用 12%的石灰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应均匀一致,含灰量准确。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随用随

34、拌。集中拌合石灰土堆放时间不宜超过 24 h。8.4.4.3 石灰土施工时,应控制适宜的含水率,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翻松晾晒或洒水润湿。8.4.5 分层、分段铺设 DB11/T 11432023 12 8.4.5.1 石灰土铺设时基底应湿润。在干燥有风季节施工时,摊铺层的石灰土表面应洒少量水,以保持适当的湿润,石灰土过湿时应晾晒。8.4.5.2 每层灰土的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机具确定,采用机械夯夯实时,虚铺厚度不大于 200 mm;采用压路机碾压时,虚铺厚度不大于 250 mm。石灰土宜采用机械摊铺,采用机械摊铺石灰土时,应协调拌合、运输、摊铺机

35、械的匹配能力。摊铺段长度宜为 200 m300 m。8.4.5.3 各虚铺层应找平后进行初次夯实或碾压,再次找平然后压实。8.4.5.4 石灰土基层分段施工时,应预先确定接槎的位置,不应在角隅接槎。8.4.5.5 石灰土摊铺宜采取全幅摊铺,减少接槎,接槎处采取立槎、毛槎衔接。当分幅施工时,纵、横缝应垂直相接,不应斜接。8.4.5.6 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应小于 1000 mm,接槎处应密实,并做成直槎。相邻地段的灰土基层厚度不一致时,采用不同的厚度,并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 500 mm。在技术和经济条件合理,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时,也可采用同一厚度。8.4.5.7 注意接槎质量,每层虚土

36、应从留槎处往前延伸 500 mm,夯实时应夯过接槎 300 mm 以上;接槎时在留缝处垂直切齐。8.4.6 夯实或碾压 8.4.6.1 夯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经现场试验确定,不宜少于 4 遍。碾压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8.4.6.2 重型机具碾压时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初压宜为 20 m/min30 m/min,初压稳定后宜为 30 m/min40 m/min。8.4.6.3 人工夯或机械夯夯实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8.4.6.4 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应按规定进行压实度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8.4.6.5 对大面积施工,应考虑夯压顺序的影响,一般宜

37、采用先外后内、先周边后中部的夯压顺序,并宜优先选用机械碾压。8.4.7 找平、验收 石灰土基层最上层施工完成后,检查高程和平整度。8.4.8 养护 每层压实成型后及时进行养护,应保持潮湿状态。养护期不宜少于7 d;洒水养护应均匀洒布,以在养护期内保持混合料基层表面湿润为宜,不应有积水。不应用水管直接对基层表面冲水养护。8.4.9 季节性施工 8.4.9.1 基层的雨期施工方案应预先制定,并确定排水措施,铺设石灰土时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面,防止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铺设的应尽快碾压密实。尚未夯实的石灰土如被雨水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的石灰土清除,在施工条件满

38、足时,再重新铺设石灰土,并夯实。稍受浸湿的石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已经夯实受浸泡的石灰土,应换土后重新夯打密实。8.4.9.2 基层不应在冬期施工,石灰土基层在进入冬期前一个月内不宜施工。石灰土基层养生进入冬期,应在石灰土内掺加防冻剂,当掺加硝酸盐时,掺量可为石灰土质量的 3%6%。DB11/T 11432023 13 8.5 质量标准 8.5.1 主控项目 8.5.1.1 石灰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8.5.1.2 石灰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度不小于 93%。检查数量:每500 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500 m2数量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环刀法。8.5.2

39、 一般项目 8.5.2.1 石灰土配料应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应符合 8.4.5.2 的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翘皮和裂缝现象。8.5.2.2 分层接槎密实、平整。8.5.2.3 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应大于 5 mm;土料内不应含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应大于 15 mm。8.5.2.4 石灰土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4 的要求。表4 石灰土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 mm 用 2 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10 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 10 mm 用钢尺检查 4 坡度 0.3%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500 m2检查3处,不

40、足500 m2的不少于3处。8.6 成品保护 8.6.1 夯压完成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应少于 7 d。8.6.2 对基础、基础墙或防水层、保护层,在其侧面进行石灰土施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8.6.3 石灰土应当日铺填、当日夯压。夯实后的石灰土,不应受水浸泡。8.6.4 石灰土铺夯完毕后,机动车不应在基层上行驶。8.7 注意事项 8.7.1 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桩、高程桩,并复测。8.7.2 当采用非磨细的生石灰拌制石灰土前,应提前 2 d3 d 对生石灰充分熟化并过筛。8.7.3 石灰土拌合及铺设时应有必要的防尘措施,控制粉尘污染。8.7.4 不应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41、。9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 9.1 材料要求 DB11/T 11432023 14 9.1.1 应使用工厂预拌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生产厂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及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及 R7 强度标准值的资料。9.1.2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进场后应由监理见证现场取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复试检验。检验项目应包括:石灰及粉煤灰含量、R7 强度。工程中使用的粉煤灰,应为低活性火山灰质材料,含水量宜为 15%20%。9.2 主要机具 压路机、推土机、装载机、洒水车、机械夯、人力夯等。9.3 作业条件 作业条件应符合5.3的规定。9.4 操作工艺 9.4.1

42、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分层、分段铺设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养护。9.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9.4.3 分层、分段铺设 9.4.3.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随运送、随摊铺、随碾压成活,堆放时间不宜超过 24 h。9.4.3.2 分层、分段铺设应符合 8.4.5 的规定。9.4.4 夯实或碾压 9.4.4.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碾压时应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较低,可适当洒水润湿。9.4.4.2 用两轮压路机碾压时,每次应重叠 1/3 轮宽;当用振动压路机时,应先稳压再振动碾压,静压速度宜为 20 m/min30 m/min,振动碾压速度宜为 30 m/

43、min40 m/min。9.4.4.3 碾压至基层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或隆起、裂纹、搓板及起皮、松散等现象,压实度应达到规定要求。9.4.4.4 接槎处加大碾压遍数,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9.4.4.5 每层碾压完成后,应及时检测压实度、测量高程,并作好记录。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进行修整,使之达到要求。9.4.5 找平、验收 找平、验收应符合8.4.7的规定。9.4.6 养护 养护应符合8.4.8的规定。9.4.7 季节性施工 DB11/T 11432023 15 9.4.7.1 雨期施工时应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施工,避免雨天施工。现场混合料备料适量,并集中堆放,采取措施防止雨淋。施工时应对混

44、合料进行覆盖,材料场地做好排水,避免原材料雨淋浸泡。应合理安排施工段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连接,集中力量分段铺设,缩短摊铺长度,已摊铺的应在雨前碾压密实。9.4.7.2 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不宜冬期施工。冬期施工时基层宜在冬期前一个月完成,以保证其在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受冻,必要时宜在混合料内掺加防冻剂。9.5 质量标准 9.5.1 主控项目 9.5.1.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低于 93%。检查数量:每500 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500 m2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9.5.1.2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 7 d 无侧限抗压强

45、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 0.6 MPa。检查数量:每500 m2检验1处。检验方法:现场取样试验。9.5.2 一般项目 9.5.2.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进场后,应测定其含灰量,偏差不大于 1%。9.5.2.2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碾压后不应有浮料、松散现象。9.5.2.3 养护期不应少于 5 d,养护期内封闭交通。9.5.2.4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5 的要求。表5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 mm 用 2 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标高 2

46、0 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 20 mm 用钢尺检查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B 用钢尺检查 5 坡度 0.3%用水准仪检查 注1:检查数量:每500 m2检查3处,不足500 m2的不少于3处。注2:B指面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9.6 成品保护 9.6.1 压路机不应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9.6.2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洒水车应在养护区段以外的路段上掉头。9.6.3 在已做完的基层上不应堆放材料和停放机械设备,防止破坏基层结构。9.6.4 应做好临时路面排水,防止浸泡已施工完的基层。9.7 注意事项 DB11/T 11432

47、023 16 9.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9.7.2 混合料铺设时应有必要的防尘措施,控制粉尘污染。9.7.3 在碾压中出现“弹簧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碾压,将混合料翻松晾晒,重新翻拌均匀,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再行压实。碾压时若出现松散堆移现象,应适量洒水,再翻拌、整平、压实。9.7.4 不应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当基层混合料压实后再找补时,应在找补处挖深 8 cm10 cm,并洒适量水后及时压实成型。10 砖面层 10.1 材料要求 10.1.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32.5,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

48、。10.1.2 砂:中砂或粗砂,并应符合 JGJ 52 的规定。10.1.3 砖:有出厂合格证,抗压、抗折强度、耐磨性、吸水率、抗冻融性及规格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颜色一致、表面平整,无翘曲、凹凸不平现象。预制道砖应表面平整、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不应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彩色道砖应色彩均匀。10.1.4 结合层材料技术指标、配合比、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0.2 主要机具 切割机、水平尺、水桶、笤帚、平锹、大杠、小杠、筛子、手推车、橡皮锤等。10.3 作业条件 10.3.1 已按规定完成基层工作,隐蔽工程验收合格。10.3.2 基层上的浮土、杂物、积水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整洁、洒水湿

49、润。10.3.3 铺设前,应对砖的规格尺寸、外观质量、色泽等进行筛选,并浸水湿润。外观有裂缝、掉角和表面上有缺陷的砖应剔除,并按花型、颜色挑选后分别堆放。10.3.4 复杂的纹样施工前,应绘制施工大样图,并做出样板段,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10.4 操作工艺 10.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排砖拉线冲筋铺设结合层铺砖扫缝/勾缝养护。10.4.2 测量放样 广场应测设纵、横方格网;道路应测设中线/边线及高程控制点。10.4.3 排砖 从纵、横两个方向排好尺寸,当尺寸不足整砖模数时可裁割用于边角处,直线段不应出现小于整砖面积1/2的砖块,尺寸相差较小时,可调整缝宽,但不应超出设计要求。10

50、.4.4 拉线冲筋 DB11/T 11432023 17 10.4.4.1 在排砖基础上做好基准控制点,在基准控制点之间拉控制线,有条件时做铺装样板条(冲筋)。10.4.4.2 根据场地大小分段、分块施工,道路冲筋在每段的两端各铺一排砖,广场冲筋在每块场地中纵横各铺一排砖,以此作为标准进行铺设。10.4.5 铺设结合层 10.4.5.1 结合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园路、广场结合层厚度宜 20 mm30 mm。10.4.5.2 结合层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干硬性水泥砂浆为 1:3。10.4.5.3 结合层铺设面积大小应根据采用材料大小和铺砖速度确定,应随铺结合层随铺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