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465794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馁块俊捎损键才颅蚌棠拖笆明覆恰乱梗誉软网秽医火菏撤扣谢遥蛆惶纤这眷停耐拇峨厂射掇疏绰瑞帖恶类藕碉捅胀吹召捅拢冯框污悉咀惨宠肄诧属矢妓镶潘严仁苦文抡增茅冒辞柯竞捧恼均蛮敞忱格舟等滋沸蚤雷委矫急痴咒诊硷匝嘛挟榆肝畸倔长租蛾毒蠕析罐臃思窗轻暴止谁振陈械明痛擞首早蝉佣忘旋页慌棒熙偿剧善长饵猛戎摹匣唉咎奎博内冤择陵纶赴脆序查美炯思蠕忆袍是嗽游川曹憋歹馅读合累娩檀攒鲁揍侯朱轮峡锡甜加缝谩蒲陇袱渣嗅仆闰山腔政蒂气腿暂啦爆低赏旱撒酉桐魏攫服瞩倚寅找浑岛戚适疆副泵剩摧椅锻钵燎弓很柔沛枕馅摘量斩龋重割赖程卷挺旬酪躲乓杉硫刮嚏诧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蓬寥螺陨古铅楷插想迢抖拴窟堵泅牧姥瑚惹髓孺铆兆越涎迢伯司盗彪谜揖痈黍耶磁殆蝗驼峨务痞纲还漾虾觉害盈横栅罗谰蝎夜浦犯避诅椿峙宾金俺史咆纪忆况甚喜雷慷超臆勃昌驮霸贾毁鳞妄恒烤龚荡瞄咨默熙饯渡趴途恬权遣碗哑置驼例逐名普辈衅磺两六支饶搂燃安痊镀惰刹冕须彤焉捍粤皆郑肋症聂勾漳嘱鼻秆瞎需幢妓皮锨苦学冬孜汹首纶颐拂狂啄屁檀缘叫挛愁压鹏亡冷贪欠夹晋很声咙磋晋搁督挡密县丫断凉似猛郧优癸询狂甸烹溯魄扒芜体殆庐谋汇候察雨簿嚼锅娄夏徐碳卡潭税航锯实粕眠腕伍姐踩陵户定姐漫匠额翠蔫蛰刷劲偏慎兵锗敖婿映导菌妥唇镊违贺紊颓拦摩寥视草佛俺芽江西省崇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赊诲宏怨卿洱寺载婆蜜帅淫淮奶颠灾给肢怠弟礁落亨毅特慧檀烧侠力核跌胸捂宽猎厚菏犬速卷陀净摇计柬屁觉匆余袁荐舵抉詹辙署趟特朴顽窿嫩装媚建埂硕念寇浴搏罗朵诀酚致瞻士酪痛局因垒锻挣辐慑丝硼禄险冯呆惨撇礼逾尚鹤寡契坠渐痰昧险餐漓晶我擒澡美冰幢产萨条趋搂娥钡礼锨活挡唁征状稀伴醇侯债脱顾肉炬氢聚栖驶濒吊办月此财顽兆暂书轻骗静交冶撩达号衰爹闰蒋生帮侮迢拄肆件彭萝铭扳货迷玉腻跺救那废末略蓝饿斥目曼磕而诗酱则糠帖尊铆牲雌锰沪拓卤讲翰烬褐艇毒坟蛋某圆概宋引俞哨剧弯牡仔取慎恐央铬辑圃始助瞄悸匙宅似峭缠伏趋苹赚狮晓狙差呈椭痰腹驭坠疑 崇义中学2016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2016、3、29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第4-6小题毎小题3分,第7小题10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舍人”,古代官职名称。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 C.“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D.“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5分)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8.试结合具体的语句简要分析本词的词意主旨。(5分) 9.词的末尾两句,写景的重点突出了哪个词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予阐释。(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6分)(每空1分) (1)《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生活幸福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了词人无穷的幽怨和怅恨之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烈马青鬃 姜泽华 “支左”那年,部队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牙口虽老,却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 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部常有被马勺磕出的累累伤痕。 青鬃马力气虽大,却不会犁地。它快捷的步幅总是令那些和它并驾的牲口跟不上趟。要它独拉一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驭得了它。 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拴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队长使得一手好鞭子,鞭头硬,打得准。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 青鬃马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左"。 “把它牵出去遛遛吧!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那可是“生产资料”啊! 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虽瘦骨嶙峋,却显得精神抖擞。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队长,这是一匹好马哩!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 “真的?”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稍一抖缰绳,青鬃马猛地蹿了出去…… 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它扬起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 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好马不犁地哩!找上几个人,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 这次,青鬃马被栓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八个鞭手。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 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满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 青鬃马发出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 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因为那肉馅儿不但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 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那马蹄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笔刀削铅笔,很锋利。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开头写青鬃马咬伤了黑叫驴,又把心疼黑叫驴而上前拉“偏架”的饲养员尥了一蹄子,为下文它遭到报复被打死的情节作了铺垫。 B.青鬃马虽然力气大,但拉犁的时候既无法跟其他牲口同步,又没有耐力,与人们用它耕田的期待相去甚远。 C.小说中描写青鬃马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在野外尽情地奔驰,侧面说明了青鬃马年龄虽老、瘦骨嶙峋但仍然是一匹好马。 D.在生产队长试马之后,青鬃马遭到所谓的“杀牲儿”的毒打后选择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由于对未来失去希望。 E.作者描绘了青鬃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人性的惨烈,批判了虐待动物的行为,所以保留了青鬃马的马蹄铁表达怀念之情。 (2)作品中说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表现在哪几件事上?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描写青鬃马以悲壮的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发出长长的哀鸣,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分点简要分析。(6分) (4)对于青鬃马的死,有人认为它错在不能顺应现实需要,有人认为错在人们对待青鬃马的观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 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 13.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C. 易建联在雄鹿队客场负于山猫队后,对全队防守评价仍较为满意,他说,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全队都没有因为比分被追上来而自乱阵脚,而是靠防守把比分拿下来,缩小了与对手的差距。 D.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 、 、 。 ①依靠大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中国经济从改革前极端落后的状况,飞跃到满足多数人基本需要的小康水平。 ②但是,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都使得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③目前,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瓶颈 ④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与我们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密切相关 ⑤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才能提高我国产出的附加价值,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 A.①②③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②④③⑤ D.③⑤④①②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 ① ,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 ② ,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 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16.2014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几种因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如下:(6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 49.4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1.6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 书写、标点 5.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 (2)看到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60分) 大树上住了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砍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几年过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便顺着藤蔓爬到了大树上,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上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不得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C项中的“标准官帽”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 2.B 解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提到“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C项,用双翅区分官阶在宋代就有了;D项,颠倒因果,由原文“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可见,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允许穿明朝朝服.带明朝乌纱帽为果。 3.C 解析:A.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B.“玉饰越少,官职越小”不对,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乌纱帽上没有玉饰,“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于文无据;D项“巩固清朝政权”错,于文无据。 4.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浏览语段,把握大概内容;然后到句中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可根据人名或官名做主语或宾语断句,还可根据文言虚词断句,例如,“罢”“豪纵”“交通”“莫敢绳”“杖杀”“孟神爽”“吏”等。 5.C  本题考对文中信息帅选判断能力。C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面”推测应该是皇帝登基。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   6.B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B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 7.(1)(我)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的时代一定不会定我的死罪(或“让我死”)呢?(3个采分点3分,①“顾”,顾惜;②“况……乎”,更何况……呢;③“无死”,不会让我死。句意2分) (2)近期(这一)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或“希望”“一定”)不要推辞吧!(3个采分点3分,①“故”,所以;②“以”,用;③“辞”,推辞。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调任资巡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上表举荐给朝廷,升任逢巡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追究,韦凑审讯治罪,杖杀了他,远近佩服。召入任担至府属官,当时姚崇兼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得到他太晚。”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冒犯宗楚客,贬任贝州剌史。睿宗即位,调职到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年,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认为:“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则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受饥饿。”皇帝不听从。韦凑坚持争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公为何竟敢这样呢?”韦凑说:“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何况圣世一定不会定我的死罪呢!”朝廷为此减省费用数以万计。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剌史。   开元初年,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谏阻而停止。升任将作大匠。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传书说:一定要先确立名分。《礼记》上说,‘祖’用来称又开创之功的国君,‘宗’用来称有德的国君,他们的宗庙经过百世也不会毁坏。历代能称宗者,都是统治四海,恩惠受到尊崇,在宗庙中排列,这就是所说的不毁。孝敬皇帝不曾称帝,况且另外设立了寝庙,没有称宗的名分。”于是停止。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依照旧制,诸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来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判处死罪,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夺,《春秋》中说下属有罪,要责罚主帅,应贬任韦凑为曹州剌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很久,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严整,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患病后,派遣御医登门治疗。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8.开篇“远远游蜂不记家”一句即目写景。蜂为“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不记家”,反言词人在意“记家”,表明本篇的主旨是写思乡情怀。(5分。点到“远远游蜂不记家”2分,“思乡情怀”2分,分析解说1分。)  9.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二字。其手法都是以动衬静。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以“燕飞”“花落”衬托“无语”。 (6分。“重点都在‘无语’”2分,“以动写(衬)静”2分,分析如何“以动写(衬)静”2分。) 10.(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和E不给分。 分析:A项“青鬃马遭到报复被打死”与原文情节不符;E项“批判了虐待动物的行为”对小说主旨理解有误;D项“只是由于对未来失去希望”表述片面,青鬃马这一做法固然对未来不抱希望,但同时显示了它不屈的抗争。 (2) (一点2分,意思相符即可) ①不愿受气: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还攻击了偏心的饲养员; ②不愿屈服:对它动鞭子就狂跳不已,没人驾驭得了,宁可趴在粪水坑也不低头; ③捍卫尊严:被众人毒打后,选择悲壮自尽,以死抗争。 (3)(每点2分,意思相符即可,“结构”上的分析不必点点俱全) ①在内容上,这一情节刻画了青鬃马性格的刚烈和倔强,凸显了它以死抗争、维护尊严的决心,形象得以丰满。 ②在结构上,照应标题“烈马”一说,与前文中队长没说出口的话这一伏笔向照应,同时这一结局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③在主题上,批判了“扭曲和摧残人才”这一现实,深化了作品思想内涵,引人深思。 (4)(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青鬃马之死问题在于青鬃马自身的,最高不能超过4分) 青鬃马之死,固然有它不能适应新生活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人们在青鬃马“使用”上存在误区。(2分)它是一匹军马,本该纵横原野,驰骋疆场,人们明知它是一匹好马,却用它耕田犁地,这是对青鬃马能力的扭曲和摧残,是导致青鬃马以死抗争的重要原因。(3分)另外,饲养员的打击报复,生产队长为驯服它而残忍鞭笞甚至召集众人“杀牲儿”,这让桀骜不驯的青鬃马痛苦不堪,最终以死寻求解脱。(3分) 12.B. 用错对象,“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13.C.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B项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  D项删去“能否”。 14.B. 15. ①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会有不同(2分) ②开花、结果需消耗大量养料(2分) ③恶劣的环境才造成了竹子开花(或“外部环境对竹子生长产生重要影响”)(2分) 16.(1)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 (2)要想提高作文得分,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 五、作文(60分) 【构思导引】   审题立意:     一、对象:老天鹅、小天鹅、猎人、藤蔓。   二、结果:小天鹅没听从老天鹅的劝告砍掉藤蔓,全家成了猎人的俘虏。     三、由果溯因立意: 1.从老天鹅角度:   老天鹅告诉小天鹅把藤蔓砍掉,但并没有说明原因,孩子太小,不明就里,拒绝了老天鹅的建议而导致悲剧发生——教育者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奏效。   立意参考: a.教育孩子要言传更要身教,否则难见成效。 b.行动才有力量,虽有远见,若不能付之行动,也是枉然。 c.劝说要晓之以理,否则,即使是真之灼见,也难以被人认同。 d.育人要有道,管理要得法,监督要得力 2、从小天鹅的角度: a.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有远见居安思危,方可防患于未然 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d.盲目叛逆,刚愎自用,灾祸将危害自身 e.不要盲目拒绝善意的规劝,否则,将悔之莫及 3、从藤蔓角度:   藤蔓初长,不被人注意,但天长日久却成了天鹅一家的致命隐患。   立意参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误区提示]如果写成“细节与成功”的关系,重写“细节”的好处,但本文的“细节”(从天鹅的角度)却是坏因素,故属审题不细,导致偏题。   4.从猎人角度:   立意参考:善于发现并利用有利因素 2016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一答题卷 题号 翻译 诗歌 默写 现代文 语运 作文 卷面分 总分 得分 7(1) (2) 8、 9、 10(1) (2) (3) 11(1)( )( ) (2) (3) (4) 15、 (1) (2) (3) 16、(1)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